北京新社會階層女性規模145.2萬,月均收入達1.7萬

2020-12-16 北京日報客戶端

今天(10月16日)下午,北京市社會科學院與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北京藍皮書:北京社會發展報告(2018-2019)》。藍皮書指出,根據調查,北京新社會階層女性規模約為145.2萬,佔女性總人口比明顯高於全國總體平均水平,並具有學歷高、收入高、職業滿意度較高的特徵。

課題組通過運用定量研究方法針對1232名女性需求以網絡問卷及線下攔截訪問的方式進行深入調研,研究發現,北京市新社會階層女性規模約為145.2萬,佔女性總人口比(13.7%)明顯高於全國總體平均水平。在年齡結構上,她們以中青年群體為主,年齡結構呈現「橄欖型」分布,21-50歲之間人數較多,31-40歲之間佔比一半。新社會階層女性收入高、學歷高,其個人月均總收入17392元,是北京市女性整體情況的2.5倍;此外,本科以上的佔北京市新社會階層女性總人數的八成。北京市新社會階層職業女性中,普遍對工作情況感到滿意,半數以上的認為能給工作帶來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地點離家近」 和「薪資高」。

藍皮書還指出,北京地區女性流動人口在受教育水平、勞動權益保障程度以及留京意願上整體高於男性流動人口。經統計分析,關於北京地區流動人口的調查中,具有大學專科和大學本科學歷的女性比例都要高於男性。問卷中受訪男性的受教育程度集中分布區域集中在初中與高中/中專,而擁有研究生學歷的男性和女性流動人口佔比則幾乎相同。女性受訪者中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的人數合計佔比為41.1%,相較於男性的32.1%高出了9個百分點,在京女性流動人口整體上更具有學歷優勢。

其次,北京多數女性流動人口勞動權益可以得到法律保障。數據調查表明,分別有12.8%、17.2%的女性及男性受訪者表示未籤訂勞動合同,同時選擇「完成一次性工作任務」的男性佔比也高於女性;尤其是籤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女性比例為75.1%,遠高於男性(64.2%)將近10個百分點,表明北京女性流動人口在職業穩定性方面情況較好,尚有優化空間。

此外,調查樣本中43.7%的女性受訪者願意定居北京,這個比例遠高於男性受訪者(34.9%);與此同時,北京地區80.1%的受訪女性表示具有戶口遷入的意願,比例同樣高於男性。在住房性質方面,北京女性流動人口自購房比例大於男性,不過仍以租住房為主,能夠享受到政府保障性住房的流動人口比例極小。

相關焦點

  • 年收入超普通女性2.5倍?北上廣等大城市新社會階層女性正在崛起
    小編告訴你,她們中大部分屬於新社會階層女性。 近期發布的《北京藍皮書:北京社會發展報告(2018-2019)》指出,就北京而言,新社會階層女性規模約為145.2萬,月收入高達1.7萬元。
  • 北京新社會階層女性:每2.89年換次工作,最愛「工作離家近」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 楊維瓊 楊月) 10月16日,北京市社科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北京藍皮書《北京社會發展報告(2018~2019)》,從社會結構、女性專題、社區治理和城市問題等幾個板塊,對北京市的社會建設與發展問題作出了細緻的分析和梳理
  • 7200萬人成中國「新社會階層」 收入高消費強
    2016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京發布《2017社會藍皮書》,其中也提到了新的社會階層。社科院根據來源於北上廣三地6000多個樣本的調查進行推算,北京、上海、廣州新社會階層人士群體規模分別為8.4%、14.8%、13.6%。藍皮書指出,新社會階層的高收入、高消費特徵明顯。
  • 46%北京人進中等收入階層
    本報訊(記者 童曙泉)昨天,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2011中國城市發展報告》。報告指出,到2009年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已達2.3億人,佔城市人口的37%左右。北京和上海的中等收入階層規模較大,分別達到了46%和38%——北京相當於提前10年達到2020年全國水平,形成「橄欖型」社會結構。
  • 北上廣中間階層:北京收入最高壓力最大
    資料圖:2015年12月5日上午,2016年北京地區畢業研究生專場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招聘會在老國展舉辦,這是年內最大規模的一場招聘會,725家用人單位提供了就業崗位1.85萬個。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 陳伊昕)24日在北京發布的《社會藍皮書》指出,北上廣三地中間階層相比,北京的中間階層收入與總支出最高,生活節奏最快;廣州的中間階層收入與總支出最低,生活最悠閒。  12月2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社會藍皮書:201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 「北上廣」新社會階層調查:上海家庭收入最高
    12月2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了《社會藍皮書:2017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其中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個特大城市的新社會階層進行了調查分析,顯示新社會階層具有高收入、高消費的特徵,上海的新社會階層的家庭收入達到36.91萬元,為三地最高。
  • 46%北京人進中等收入階層 已達2020年全國水平
    《2011中國城市發展報告》資料圖片  中廣網北京8月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2011中國城市發展報告》指出,北京和上海的中等收入階層規模較大,分別達到了46%和38%
  • 7億人將步入中等收入階層 年收入可達2.3萬美元
    ,人均年收入最高可達2.3萬美元,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計劃。葉檀認為,我國收入的一、二次分配改革將成為提高居民收入的重點與難點,要警惕通貨膨脹、人口增長與人口老齡化對提高居民收入的不利影響。  7億人將步入中等收入階層 人均年收入可達2.3萬美元  實現「收入翻番」具有堅實基礎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到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 社科院報告稱46%北京人進入中等收入階層
    本報訊(記者李莉)昨天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2011中國城市發展報告》。藍皮書指出,到2009年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已達2.3億人,佔城市人口的37%左右。北京已經有46%的市民達到中等階層收入水平,這一比例在全國排第一。
  • 我國特大城市新社會階層調查
    本文採用廣義的「新社會階層」的界定(中共中央統戰部發布的《關於鞏固和壯大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意見》指出新社會階層主要由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自由擇業知識分子組成),對其階層群體的規模及基本特徵、家庭經濟狀況、就業狀況與社會保障、生活品位與休閒方式、主觀階層認同、社會政治參與以及社會態度和價值觀念等多方面進行了研究,從而對北京、上海及廣州三地的「新社會階層」群體的生存現狀有一個大致的判斷。
  • 46%北京人成中等收入階層 比例在全國排第一
    昨天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2011中國城市發展報告》。藍皮書指出,到2009年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已達2.3億人,佔城市人口的37%左右。北京已經有46%的市民達到中等階層收入水平,這一比例在全國排第一。
  • 福布斯定義中國中產階層:年收入1至6萬美元
    因此文章認為,在中國年收入在1萬到6萬美元,都可能當上中產,但衡量中產階層永恆不變的標準是,能不能拿出收入的三分之一進行自由支配消費。誤區二:職業[藍領沒有中產?]對比國內看職業、收入和學歷今年年初,社科院社會學所「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課題組的研究成果認為,中國中產階層已達就業人口的23%,北京、上海等大城市40%都是中產,中產階層正以每年一個百分點的速度擴大。
  • 800萬保險營銷員真實收入知多少?平安代理人月均6300
    保險營銷員真的隨隨便便月入過萬?   若有人告訴,做保險營銷員只要努力就能月入過萬,那可能是忽悠你!   金融1號院通過梳理上市保險公司的年報發現,2018年平安壽險代理人的月均收入為6294元,較2017年的6250元只漲了44元。
  • 中產階級多元化 智利擬重劃社會階層
    中新網7月4日電 據南美僑報網報導,智利全國廣告協會(ANDA)和市場調查員協會(AIM)希望通過新標準,將智利社會經濟水平等級從5大類變為7大類。該標準不僅考慮個人收入,還將家庭總收入、成員教育水平和職業水平考慮在內。
  • 7200萬人成中國新社會階層
    2016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京發布《2017社會藍皮書》,其中也提到了新的社會階層。  社科院根據來源於北上廣三地6000多個樣本的調查進行推算,北京、上海、廣州新社會階層人士群體規模分別為 8.4%、14.8%、13.6%。藍皮書指出,新社會階層的高收入、高消費特徵明顯。
  • 800萬保險營銷員真實收入知多少?平安代理人月均6300元
    保險營銷員真的隨隨便便月入過萬? 若有人告訴,做保險營銷員只要努力就能月入過萬,那可能是忽悠你! 金融1號院通過梳理上市保險公司的年報發現,2018年平安壽險代理人的月均收入為6294元,較2017年的6250元只漲了44元。
  • 7億人將步入中等收入階層 年收入可達2.3萬美元(圖)
    7億人將步入中等收入階層 人均年收入可達2.3萬美元  實現「收入翻番」具有堅實基礎(熱點聚焦)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到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專家學者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均表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翻番」是十八大報告中唯一的量化指標,也是我國第一次明確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標。他們認為,實現居民收入翻番的計劃建立在堅實的物質基礎上,只要經過努力,完全有能力實現這一目標。  收入倍增有堅實物質基礎  近十年,我國的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國際競爭力都邁上了一個大臺階。
  • 《中國新社會階層》:中國社會新階層崛起與中產階層焦慮
    參考消息網10月31日報導   臨近十一月,又是一年求職季,對於今年約800萬應屆畢業生而言似乎又是最難就業季,留在大城市還是逃離北上廣的糾結再次變成了他們面臨選擇的難題。近兩年來,網絡上每一次關於中產階層焦慮的討論都能掀起一段時間的口水戰,似乎這是這一代人面臨的世紀難題。
  • 石敬濤:「新社會階層」身份認同的缺乏值得關注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7社會藍皮書》等有關方面統計,當前我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總體規模約為7200萬人,新社會階層收入高、消費能力強,工作節奏快等特徵明顯。(1月8日《21世紀經濟報導》)新社會階層,無論是從概念提出的新鮮性上,還是從其收入高、消費能力強等特徵和內涵上,看上去都很美。
  • 中產階層比例佔總人口18% 2020年有望達4億人
    11月2日,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將在2030年前邁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3/4的中國人將成為中產,讓「中產階層」再度成為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