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播·微宣講 | 第八期:女生為啥幹治水?只為那珍貴的清清河水

2021-02-07 浙江在線

2021-01-16 17:08 |浙江新聞客戶端 |陳雁 策劃 吳曄 編輯 張萍

我是陳雁。來自好聲音宣講團。

今天分享的題目是「珍貴的清清河水 」。2013年我剛入職喬司街道擔任水利員,滿懷欣喜,畢竟能學以致用,卻遭到好友們的一番「人文關懷」,說「你一女生幹啥不好,來喬司幹這個,喬司的水,治不好。」

這些是2013年和睦港支流的現場照片,不知道能不能喚起大家的記憶,所有的生活汙水一股腦兒全部流入河道。導致氨氮指數達到30以上,什麼概念呢?一條「正兒巴經」的河道,氨氮指數應當在2以內,而和睦港超出了10幾倍,在我看來這已經不叫河道了,它就是「大自然」的化糞池。我們對所有河道走了個遍,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還是被眼前一幕幕震驚,蚊蠅滋生,汙水橫流;漂浮著大量的生活垃圾甚至糞便;兩岸垃圾成山,還沒靠近就有異味了。而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和睦港是可以摸螺絲、釣魚蝦、和小夥伴在岸邊一起玩耍的。如此強烈的反差,是不是正應了我朋友的那句「治不好」了呢?

2014年,街道吹響了治水攻堅戰的號角,而為其保駕護航的,首先是「河長制」。28條河道,街道領導分別擔任「河長」,河邊樹立起的一塊塊「河長公示牌」,仿佛斬釘截鐵地告訴老百姓,「這條河,我管定了!我治定了」作為治水門外漢,河長們從最基礎的「氨氮總磷COD」等指標術語學起,向水環境專家討教,全線踏勘河道,編制「一河一策」。其中的艱辛不足為外人道,就拿截汙納管來說,為了弄清汙水來源,和周邊百姓了解情況,將窨井蓋一個個打開進行排查,冬天還好,一到夏天,那酸爽的味道堪比化學武器。在集中精力推進截汙納管的同時,河長們加強對河道的巡查,完善日常化、網格化的巡查機制。並且通過增殖放流,配合人工浮島、曝氣增氧逐步恢復了生態多樣性和河水的自淨能力,在河長們揮汗如雨的努力下,水,一點點變清了。

令我更為感動的是,許多老百姓紛紛加入到我們治水的行列中來。這位退休教師叫魯福林,他主動請纓,成為了一名「民間河長」,定期巡河、宣傳治水、上報問題。他對我說:「退休前我就關注黑臭河道了,退休後我把治水當成教書育人之後的第二份事業。」隨著河水逐漸由黑轉清,周圍很多居民的表情也從嫌棄,到懷疑,到驚訝,又到微笑,甚至曾經的「投訴專業戶」也變成了我們的「水質情報員」。

水清岸綠生態美,記憶中的江南水鄉又回來了。朋友見到我經常說的一句是:河母娘娘,幾時邀請我們去和睦港釣魚啊。我笑著說了一句「現在就走呀」。

更讓我自豪的是餘杭區兩次捧回了「大禹鼎」,望著這尊水治理中的「奧斯卡」,我無限感慨,獎盃上匯聚著所有治水人的淚水與汗水,鐫刻著所有治水人多年的拼搏與執著,激勵著我們繼續奮鬥前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我相信,人不負自然,自然定不負人。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之下,一定能讓喬司的水更清澈,家園更美麗。謝謝!

1610788125000

相關焦點

  • 大河清清小河淨 長效治水要守住綠水青山
    與此同時,浙江省公布2017年各設區市水質情況,杭州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在國家「水十條」斷面考核中,水質優良水體比例達到100%。此外,全市市控以上斷面達標率上升7.7個百分點,提高到92.3%。  這一系列數據背後,是市民親身感受的水質變化,由濁至清,它得來不易,更需倍加珍惜。
  • 治水攻堅:改善生態環境讓廣東水清河碧
    記者觀察「歷經4年治水攻堅,深圳159個黑臭水體、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全部實現不黑不臭。」不久前,深圳成功入選2019年「國家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在此一年之前,廣州亦獲此殊榮。人口、產業密集,治水壓力較大的廣深兩座特大城市,相繼突圍成為「全國示範」。
  • 幸福說⑥|治水人:幸福是在枕水而居中美麗生活
    ,第二天相視一笑拖著病體繼續幹,至於平常的「白加黑」趕活更算不上事,流傳在排水集團工人兄弟們的口頭禪就是:小雨不停工,中雨接著幹,大雨停了繼續幹。椒江這座水「窮」思變的城市,在全省率先把汙水處理廠的中水提標改造,每天15萬噸的優質中水回用到河道,從而讓整個水系「活」起來;全省首創山水引流淨河,將白雲山、楓山等城區主要山體雨水匯集入河豐富補水;全區275個行政村截汙納管全覆蓋,把所有農村生活汙水被「網」進汙水廠處理高標準處理……,所有的淚水汗水,滴滴皆為治水,為的是讓這座以水命名的江南水鄉城市,因水美而愈發靈動,在河暢景美中實現人居和諧,讓更多市民在水清岸綠中幸福生活
  • 北京筆記:清河的清
    梁東方立水橋的清河竟然是如此清澈,這大大出乎人的意料。不得不承認,外省的廣泛現實嚴重地限制了人們對於同在北方的北京的想像力。據說立水橋之得名就是因為最早在清河上修了一座木橋,但是水大給衝毀了。這個著名的人文地理特徵直接為本地帶來了立水橋的赫赫之名。如今自然是沒有再找到那立在水中的石橋的奢望了,但是據此可以想像那能衝毀橋梁的大水,說明這從西山而來經過圓明園清河鎮立水橋而匯入溫榆河,為北京北部畫了一條線的河流,當年一定是充沛而清澈的,現在也一定是近於乾涸而渾濁的了;正如北方的幾乎所有河流那樣。然而一見之下,實在讓人驚喜。
  • 濟南小清河生態清淤工程完成,清淤214萬方
    小清河生態清淤工程完成,清淤214萬方。近年來,圍繞「泉湧、湖清、河暢、水淨、景美」的治理目標,濟南市城鄉水務局統籌節水、治水、調水、蓄水,穩步推進重點水務工程建設,實施了水質淨化一廠、二廠等7座汙水處理廠站新建擴建工程,新增汙水處理能力29萬噸/日。
  • 蘇軾治水
    蘇軾表示,如果富戶都出了城就會動搖民心,那誰還會守城呢?於是,他大聲疾呼,誓要與徐州城共存亡,極大地穩定了民心。  洪水未到之時,他積極組織民眾用柴草堵塞城牆透水漏洞,還連夜蹚水趕到武衛營禁軍駐地請求支援。禁軍首領被蘇軾不顧個人安危誓死抗洪的精神感動,緊急調動兵丁參與抗洪鬥爭。軍民一心,其利斷金。
  • 清江路、清河路傻傻分不清 寧波帶"水"的路名有150多條?
    &nbsp&nbsp&nbsp&nbsp不久前,她所在單位搬到了東部新城,於是開始了每天從清河路出發、到河清路上班的旅程……王女士忍不住發問:寧波的路名究竟有多愛「水」啊?
  • 【志載清河】1945年宏毅、清河、武城三縣擴挖官道溝始末
    1945年4—5月間,四專署派劉宙光到宏毅縣調查水災,研究治水措施。同年,邊區參議會召開後,上級對治理水患極為重視,遂於五六月間,逐級開動員會,做群眾思想工作,宏毅、清河、武城三縣達成了排水協議,決定聯合開挖疏浚官道溝,三縣分別成立了治水委員會。官道溝南起清河縣東潘莊與東洪河之間,向北經辛集、何家莊、焦三店至清河舊城東關入清涼江,全長17.5公裡,是一條歷史遺留下來的排水溝道。
  • 泉水叮咚,濟水之南;黃金水道,清河溯源
    小清河幹流自歷城以下,大致與古濟水流經地區相同。5世紀末以後,菏澤以西的濟水上段逐漸堙塞,濟水僅餘下段,唐代改稱為清河。至北宋,又稱北清河。大約在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年),黃河決溢合北清河入海,從歷城東北又決出一股新道,北流入濟陽縣境,與漯水合入渤海。其流經地區大致與今之歷城以下黃河所行地區相同,此後黃河多次經此道入海,河道逐漸寬廣,而歷城以下濟水則源短流微,漸趨堙塞。
  • 防溺亡宣講:我們在行動
    清清河水,防止溺水;珍惜生命,杜絕入水。在充滿蟬鳴的七月,天氣漸熱,遊泳池和小河成了大家嚮往的天堂。為了進一步做好防止夏天溺水事故的發生,掌握溺水知識技能,把意外溺水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7月18日河南科技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防溺水宣講團的成員們紛紛在本地開展了防溺水宣講。 夏天是溺水高發季,每年有近兩萬兒童死於溺水。
  • 南方談話第43期:廣州高價治水_騰訊大粵網_騰訊網
    但人們發現這樣的一次治水工程並沒有根本性變廣州整個水環境嚴重汙染的情況,而更多的錢投到了看得見摸得著但不解決根本問題的樣板工程和景觀工程上。王則楚老師,您怎樣看待大家對治水工程亂花錢的質疑?但現在廣州已經有超過2000萬人居住,生活汙水成了主要的汙染源,這個汙水處理量和人居住環境的雨汙分流,是水系統工作的根本問題。如果這個問題沒解決好,儘管花很大力氣整治一些河湧,到最後由於雨汙分流不清,汙水大量進入河湧,最後汙水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廣州雖然搞截汙工程,但是實際上截的汙是混合的汙水,也把雨水截走了,那麼也就沒雨水衝到河湧,河湧就會幹枯。
  • 治水村被水給「治」住了
    哈爾濱市松北區利業街道治水村 村民 周春陽滿道都是水,院裡都是水了,這回就結冰了,這流著水譁譁淌,我這院8000多米。當時,水不斷往院裡湧,根本止不住,已經漫過路面,向四面擴散。順著水流的方向,周春陽發現水是從院子外面往裡流,牆的另一面積水已經近半米深。這裡原本是一處堤壩,湖表面雖然結了冰,但下面仍然有活水流動。
  • 新時代治水故事:以漁治水——池塘養殖水生態治理循環利用
    新時代治水故事:以漁治水——池塘養殖水生態治理循環利用2020-10-17 10:26:00  水產養殖網2018年,廣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聯合華南農業大學、珠江水利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等專家制定《廣州市池塘養殖水生態治理技術指導意見》等指導文件。這次池塘養殖水治理行動,以規模養殖場、連片養殖場養殖水治理為重點,對由市河長辦納入小微水體的全市1320個魚塘開展逐一摸查,對不同類型的魚塘實施分類治理意見。
  • ——中鐵十七局集團五公司龍城治水記
    初秋時節,秋高氣爽,汾水粼粼。汾河水猶如一條絲帶在太原市蜿蜒而過。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西考察並指出,治理汾河,不僅關係山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也關係太原乃至山西歷史文化傳承。要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持續用力,再現「錦繡太原城」的盛景。在描繪美好願景的背後,中鐵十七局集團五公司是見證者、親歷者,更是參與者、建設者。
  • 龍崗區引入EPC+O系統治水新舉措
    深圳晚報記者 易芬 通訊員 畢業亮 劉彩雲 文/圖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有水的地方就有靈氣,有水的地方就有詩意。 「十三五」規劃中,龍崗提出「山環水潤、產城融合」的未來藍圖。
  • 海鹽縣元通街道治水剿劣工作永遠在路上
    經前幾年整治,絕大多數問題河道都完成整治,但是還有少部分斷頭浜、池塘等小微水體問題不容樂觀。  青蓮寺村的寺浜就曾是這樣一條黑臭河,早些年岸邊違建豬舍,豬糞、豬尿的直排與偷排令河水汙穢不堪。為此,青蓮寺村上下勠力同心,清淤土方3000方,伴隨著大型泥漿泵的轟鳴聲,「釜底抽薪」般的清淤作業令河水一天天變清,如今的寺浜一改「黑面貌」,舊貌蝶變換新顏。
  • 「浙水千秋」:用藝術的形式為治水吶喊鼓勁
    根據省委部署的《全省剿滅劣v類水攻堅戰作戰方案》內容和省委宣傳部的安排,全省文藝界大力開展「浙水千秋」文藝採風巡演行動,各級採風團分時段、分批次、分區域深入治水一線開展創作採風活動,用藝術的形式為治水大軍吶喊鼓勁,激發全省人民愛水護水治水的熱情。
  • 無人機飛播造林見過沒?河南首次實地測試,交出這樣一份SWOT分析報告
    乾旱少雨,土薄石多,山高路陡,這片貧瘠的荒山,人工造林困難多成本高,正是飛播造林的適宜之地。「到達播區,高度100米,航速40km/h,開倉!」7月1日下午,隨著操作員按下手中遙控器按鍵,百米高空那隻展翅高飛的「小鳥」開始播撒希望的種子,一粒粒油松種子隨風飄散在蘇棗嶺張村鄉黃道水村海拔800多米的荒山上。
  • 浙江全面動員「五水共治」 排出三步走時間表
    會上,省委書記夏寶龍指出,「五水共治」要形成破竹之勢。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興。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浙江之源。作為沿海發達地區,浙江的經濟發展了,可水環境卻承受著極大的壓力。江南水鄉,為找到能遊泳的河流尋尋覓覓;平原水網,不時為飲用水被汙染的傳聞困擾。
  • 【黃岡發布】治水管水興水親水!爭創「兩山」理論實踐示範區
    水是文明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黃岡集一江、六水、百湖、千庫於一域,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以「水」為筆繪就美麗生態畫卷,是當下黃岡正在經歷的涅槃——號準水脈,補齊短板,水安全更有保障。統計數據顯示,「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間,全市水利建設完成投資分別為:60.98億元、150.2億元、305.9億元,15年累計近520億元,是「十一五」之前我市水利建設投資總和的近8倍,位居全省前列,幹成了一大批多年想幹而沒有條件幹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