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何以從寬或嚴懲?張軍:要把個案情況吃透

2020-12-17 澎湃新聞

在未成年人司法保護中,如何具體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最高檢提出要求:要把個案情況吃透,精準運用。

1月19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全國檢察機關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會議上指出,對涉案罪錯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並不意味著一味保護,哪些可從寬,哪些應懲治,要精準運用到不同個案中。

與此同時,隨著未成年人檢察官自由裁量權越來越實,廉政風險也越來越大,「有些家長為了孩子甚至會不計代價,要時刻繃緊廉潔這根弦,一旦發現,絕不姑息」。

未成年人檢察是以未成年人這一特殊主體為對象建立起來的檢察業務,其內在規律、職責任務、訴訟程序、評價標準等與成年人司法有著顯著區別。張軍指出,對犯罪未成年人必須堅定不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對涉案罪錯未成年人,應一體貫徹好「保護、教育、管束」未成年人檢察辦案理念。

「對涉案罪錯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優先保護,並不意味著一味保護,教育、管束不可或缺。」張軍表示,一些未成年人法治意識淡薄,缺乏對法律最起碼的尊崇和敬畏,以至於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對於未成年人嚴重刑事犯罪,該追訴的必須依法懲治,讓涉罪未成年人明白違法就要付出代價。

他舉例說,比如,對於一般的盜竊、搶奪、霸凌、傷害等犯罪,確屬初犯、偶犯、被引誘犯罪,就要以教育、感化、挽救為主,能夠寬緩的要儘量從寬到位。符合附條件不起訴法律規定的,要依程序做好各方面過細工作,充分依法適用。

同時,對於一些惡性犯罪,涉案未成年人主觀惡性深、犯罪手段殘忍、社會危害大的,必須依法懲治,決不縱容。張軍表示,沒有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也要會同相關部門落實好教育矯治、嚴加管束,使其不致繼續危害社會。

此外,還有一些犯罪,比如盜竊慣犯已形成慣竊惡習,必須把管束落實到位。

「究竟哪些犯罪可以從寬,哪些應當依法懲治,同一種犯罪什麼情形需要從寬、什麼情形需要從嚴,要把個案情況吃透,深入研究涉案未成年人成長環境、不同犯罪心理、認罪悔罪情況,將黨和國家統一規範的未成年人犯罪懲教方針、原則個別化,精準運用到不同的每一個案辦理實踐中。」張軍表示,上級檢察機關可以組織到監獄或者社區矯正中心、未成年人的家庭、在讀的學校了解,總結個案的處理效果,不斷形成規律性認識,以更好地指導辦理具體案件,解決好類案防治問題。

張軍還談及有關廉潔自律的問題。「隨著職責任務不斷加強,未成年人檢察官的辦案範圍越來越寬,自由裁量權越來越實,面臨的廉政風險必然越來越大。有些家長為了孩子甚至會不計代價。」張軍提醒,要時刻繃緊廉潔這根弦,一旦發現,必須從嚴懲治,絕不姑息。

「要針對未成年人檢察廉政風險點扎牢制度籠子,防患於未然。」 張軍表示,要把握好放權與管理的關係,案件捕與不捕,訴與不訴,要否附條件不起訴,檢察長、分管檢察長、部門負責人要履行好主體責任。要切實把幹預、過問案件「三個規定」貫徹執行好,凡過問必登記,一嚴到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最高法:嚴懲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黑惡犯罪,從嚴適用緩刑
    4月2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依法嚴懲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黑惡勢力犯罪」新聞發布會,發布「兩高兩部」《關於依法嚴懲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黑惡勢力犯罪的意見》,並通報3起典型案例。典型案例指出,利用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實施黑惡勢力犯罪的,是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黑惡勢力犯罪應當從重處罰的情形之一,應當對黑社會性質組織、惡勢力犯罪集團、惡勢力的首要分子、骨幹成員、糾集者、主犯和直接利用的成員從重處罰。
  • 馬上評|「不得緩刑假釋」,升格打擊性侵未成年人犯罪
    打擊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司法保護又有新升級。在27日的學習貫徹《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強新時代少年審判工作座談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賀榮表示,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得適用緩刑,一般不得假釋,認罪認罰從寬要依法從嚴控制,減刑要依法從嚴控制。
  • ...衛健系統頭等大事;最高檢檢察長張軍:對未成年人惡性犯罪絕不縱容
    會議指出,當前,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全省衛生健康系統的頭等大事,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醫療機構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大局意識,高度重視,做到信息報告快、聯防聯控機制啟動快、醫療救治快、防控措施快、確診要穩,加強環境整治,切實做好傳染病的防控工作。
  • 最高法:依法嚴懲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最高法強調,要深入實施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堅決依法嚴懲各類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特別是針對未成年人的殺人、拐賣、強姦等挑戰法律和社會倫理底線的重大犯罪,該判處重刑乃至死刑的要毫不手軟。最高法要求,要深入推進家事審判改革,依法妥善審理婚姻家庭案件。加快完善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推動健全防範家庭暴力、保護人身安全的制度機制。
  • 最高法: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適用緩刑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今天在學習貫徹《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強新時代少年審判工作座談會講話中表示,對各類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違法犯罪要依法嚴懲。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得適用緩刑,一般不得假釋。
  •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如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張寒玉* 盛常紅**  [摘 要]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符合我國司法制度現狀的現實選擇,但與成年人刑事案件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存在本質上的差異,其關注的不僅是公正與效率問題①因此,世界各國對未成年人犯罪與成年人犯罪採取不同的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主要不是強調罪刑相適應原則,而是強調司法保護,這決定了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與辦理成年人犯罪案件在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上存在本質差異。
  •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適用緩刑,大快人心
    》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強新時代少年審判工作座談會講話中表示,對各類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違法犯罪要依法嚴懲。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得適用緩刑,一般不得假釋。(12月27日東方網)  對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應當依法從嚴懲治。如何從嚴?對各類侵害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一方面要堅決依法嚴懲;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得適用緩刑,一般不得假釋,認罪認罰從寬要依法從嚴控制,減刑要依法從嚴控制;對性質惡劣、危害重大者,該判處重刑乃至死刑要堅決依法判處,絕不姑息,絕不手軟,形成不敢侵害少年兒童的法治氛圍。另一方面,依法嚴厲打擊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和拐賣兒童犯罪,是法院刑事審判工作的重要職責。
  • 「未成年」不是犯罪擋箭牌
    近日,全國陸續出現幾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大連10歲女孩被13歲男孩殺害,嫌疑人因未滿14歲不追究刑責;四川一名15歲中學生,在教室內持磚狠擊老師頭部致其昏迷……部分個案犯罪情節較為惡劣、造成嚴重後果,引發公眾的震驚及憤怒,也再次激起輿論場關於未成年人保護的討論。
  • 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毫不手軟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最高法強調,要深入實施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堅決依法嚴懲各類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特別是針對未成年人的殺人、拐賣、強姦等挑戰法律和社會倫理底線的重大犯罪,該判處重刑乃至死刑的要毫不手軟。最高法要求,要深入推進家事審判改革,依法妥善審理婚姻家庭案件。加快完善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推動健全防範家庭暴力、保護人身安全的制度機制。
  • 最高檢交出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成績單:20個月辦結案件1416417件1855113人
    2019年1月至今年8月,在監察機關、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和司法行政機關支持配合下,全國檢察機關在依法嚴懲嚴重刑事犯罪的同時,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結案件1416417件1855113人,人數佔同期辦結刑事犯罪總數的61.3%。
  • 為何要實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這次會議開宗明義
    工人日報客戶端9月5日電 為什麼要實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利好」有哪些?如何進一步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9月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與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聯合舉辦的「國家治理現代化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討會」在京召開。
  • 為什麼要實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這次會議開宗明義
    為什麼要實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利好」有哪些?如何進一步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9月4日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與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聯合舉辦的「國家治理現代化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討會」在京召開。最高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在開幕會上致辭時就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司法實務界與法學理論界關注的問題進行交流。
  • 律師普法:什麼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什麼要向律師學習?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沒有適用罪名和可能判處刑罰的限定,所有刑事案件都可以適用,不能因罪輕、罪重或者罪名特殊等原因而剝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認罪認罰獲得從寬處理的機會。但「可以」適用不是一律適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後是否從寬,由司法機關根據案件具體情況決定。
  • 「碰瓷」違法犯罪將嚴懲!
    》有關情況。對於「碰瓷」犯罪集團中的首要分子、骨幹分子,多次「碰瓷」特別是屢教不改者,以及後果特別嚴重、影響特別惡劣的,要作為打擊重點依法嚴懲。具有自首、立功、坦白、認罪認罰等情節的,依法從寬處理。要注意區分「碰瓷」犯罪與普通民事糾紛、行政違法案件的界限,準確適用法律,嚴格公正司法。
  • (新華視點)問題少年,何以為策?——專家聚焦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幾個...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題:問題少年,何以為策?——專家聚焦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幾個話題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羅沙、孫少龍、舒靜、高蕾近日,大連一名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的案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涉案的未成年人到底應該負怎樣的責任?家庭、學校該如何在日常教育中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小標題)法律規定14歲以下不負刑責該不該修改?
  • 【硬核推薦】9句話了解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最高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出席會議並致辭。獨具中國特色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指引下,讓跨進新時代的整個國家和社會都有了更為實在的獲得。追訴犯罪的過程也變得更為簡便,庭審變得更為簡單、迅捷,公正、公信也被以更加清晰,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方式展現出來。
  • 專訪最高檢檢察長張軍,談未成年人司法保護
    最高檢工作報告中提到「用心做好未成年人檢察工作」。針對如何破解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存在的量刑標準較輕等問題,近日,新京報記者採訪了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新京報:報告中提到了齊某案,即齊某強姦、猥褻多名女童,拒不認罪,僅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檢察院抗訴後改判無期徒刑。
  • 「碰瓷」違法犯罪將嚴懲!
    》有關情況。一是依法嚴懲「碰瓷」犯罪。「碰瓷」犯罪性質惡劣,危害嚴重,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對此類犯罪總體上要體現嚴懲精神。「碰瓷」的手法多樣,不同手法的「碰瓷」,具體性質和危害程度存在差異,依法可能觸犯詐騙、保險詐騙、虛假訴訟、敲詐勒索、搶劫、盜竊、搶奪、交通肇事等不同罪名。《指導意見》對此相關罪名的適用標準作了明確規定。
  • 「碰瓷」違法犯罪將嚴懲
    》有關情況。對於「碰瓷」犯罪集團中的首要分子、骨幹分子,多次「碰瓷」特別是屢教不改者,以及後果特別嚴重、影響特別惡劣的,要作為打擊重點依法嚴懲。具有自首、立功、坦白、認罪認罰等情節的,依法從寬處理。要注意區分「碰瓷」犯罪與普通民事糾紛、行政違法案件的界限,準確適用法律,嚴格公正司法。
  • 為什麼要實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利好」有哪些?這次會議開宗明義
    共同把彰顯人民意願體現時代需求的好制度落到位為什麼要實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利好」有哪些?如何進一步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9月4日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與中國刑事訴訟法研究會聯合舉辦的「國家治理現代化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討會」在京召開。最高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在開幕會上致辭時就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司法實務界與法學理論界關注的問題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