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表揚他,怕他驕傲!」被打擊式教育的孩子,未來在哪?

2020-09-09 媽寶經兒

當你看完《親愛的小課桌》,再看《密室大逃脫》,兩者結合起來看的時候,會讓人覺得毛骨悚然,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的孩子沒有童年了。


「我不敢表揚他,怕他驕傲!」被打擊式教育的孩子,未來在哪?

《親愛的小課桌》是通過記錄觀察孩子日常放學後或者是周末生活。其中在第一期中,徐敬凱的媽媽對兒子嚴苛的程度,讓還在上一年級的徐敬凱,每天壓力山大,除了學校布置的作業之外,還有媽媽的幾張試卷:「一張語文試卷、一張數學考卷、兩篇閱讀。」


徐敬凱的媽媽曾替兒子計算過,他在寒假一共要做376張試卷:偷懶、錯三道、不仔細都各加一張,每日家庭作業+加卷懲罰+假期必備刷題,才上一年級,童年都沉浸在媽媽的計劃刷題中。


當所有人都驚訝孩子的作業壓力太大時,其中有一位媽媽的言論充分演繹了「劇場效應」:「所有的孩子都在做作業,你只讓他玩,不心慌、不擔心嘛?」


傅首爾都誇讚徐敬凱優秀,但是徐敬凱自己卻說:「媽媽說我不好,女孩子男孩子都比我好。」徐敬凱的媽媽則說:「我不敢表揚他,因為他在別人嘴巴裡,已經是別人家的孩子,如果我再給他捧得那麼高的話,我怕他嘚瑟。」


在《密室逃脫》節目中,揭露了陶小寶突然變聰明的原因,但是變聰明的不是這個孩子,而是人格分裂,只為了讓父母滿意,便決定扼殺自己不愛學習的人格。

父母過度的期盼成為了傷害孩子的利箭。打擊式教育真的很危險!


節目中教育專家說:「父母不斷地點燃孩子心中的那盞明燈,人生中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但是讓他永遠相信自己,這是最重要的。」


《2015年中國教育行業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給孩子報輔導班的家庭佔比高達84%。徐敬凱的媽媽只是一個縮影,中國還有千千萬萬這樣的家長。


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今天小編就向大家推薦這本《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才肯說才肯學》,它不僅是最暢銷的書之一,而且成為近30年來家長們的「育兒寶典」,全美銷量超過300萬冊,更是被人譽為一本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聖經。


這本書用了很多生活中的案例和場景幫助家長理解和練習書中提倡的原則,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代替懲罰的方法、鼓勵孩子自立、學會讚賞孩子、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等等,詳細闡述了父母應如何與孩子交流,相處。


不管你是怎樣的父母,相信你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愛的方式卻往往讓人窒息,所以這本書幫助你更好地與孩子溝通,成為更好的父母。


相關焦點

  • 打擊式教育?不讓孩子飄,卻讓孩子夭
    更甚有父母成功了,就為孩子安排好一切人生道路,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規劃一步步成長,但是這樣的如同機器人被人操控的人生又何其壓抑呢?在中國,秉承著愛的招牌,無數父母對孩子進行著殘酷的愛的教育。最讓我難以接受的就是打擊式教育,從小打擊孩子到大,不停否認孩子的努力和微小成就,把孩子當做自己的私有物,隨意揉捏,發洩情緒。
  • 怎樣表揚孩子才能讓他感到被認可,又不讓他對自己過度驕傲?
    「如果你想毀掉一個孩子,那就使勁誇他吧」!有的孩子,習慣了在表揚聲中成長,一旦遇到一些挫折,就很容易表現得「輸不起」、「驕傲自滿」、「玻璃心」。父母們因此也變得很迷惑,到底要不要表揚孩子呢?其實,孩子需要鼓勵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鼓勵、如何表揚孩子的確是門學問。那麼如何表揚孩子呢?
  • 既讓孩子感到被認可,又不讓他過度驕傲?表揚孩子有技巧
    這個問題其實包含兩部分,一是怎樣表揚孩子能讓他感到「被認可」?二是怎樣表揚孩子能讓他不對自己過度驕傲?,因為他們預期依靠自己的能力在未來可以獲取類似的成功。反之,如果父母過分忽視孩子的能力,其實也是對孩子繼續保持努力勁頭的一種打擊,孩子很容易會認為自己毫無能力,即使再怎麼努力也沒用。再來第二個問題:怎樣表揚孩子能讓他不對自己過度驕傲?
  • 「我怕他驕傲,有錯嗎?」學不會誇獎孩子,是對孩子最糟糕的教育
    現在好多父母都很吝嗇自己的表揚,生怕自己的表揚讓孩子驕傲,做事情變得浮躁。不過對孩子一味地打擊也不是長久之計,在孩子教育上,還是需要平衡好自己的態度,這對孩子的成長或許會有更大的好處。可是今天孩子眼圈紅紅的,感覺情緒有點不高。小豆芽一看到我,就跑過來撲倒我懷裡,很委屈的表情,然後跟我說:「我今天考了一百分,可是爸爸都不表揚我。」我知道孩子的心情,我就抱起孩子,「哇小豆芽真棒,沒浪費之前的努力,才考這麼好吧。」孩子馬上就笑了,爸爸瞬間明白自己的錯誤,可是還是硬著頭皮說,我不表揚她是害怕孩子驕傲。
  • 不管你怎麼勸,我都不認可打擊式教育
    ,有些家長可以用貪得無厭來形容,當孩子成績進步的時候,有些家長非但沒有表揚,還指責小孩不是第一名,這種樣子的教育是畸形的孩子的教育是在引導的基礎上給與孩子自己自主權,太嚴厲的教育會讓孩子更怕,更膽小自卑,甚至是無助。
  • 傅首爾「誇誇式」教育方法的背後:父母的信任藏著孩子的未來
    現在的孩子還是要打擊一下,大人的打擊都能承受,哪還有什麼社會打擊不能承受的。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一個學期做了270份考卷,7本大題,50頁自打卷。寫完學校作業,還要寫媽媽布置的作業。每次,他都很認真地完成,但儘管如此,他很少得到媽媽的表揚。
  • 兩個綜藝連著看,被打擊式教育、標準化優秀束縛的孩子未來在哪?
    所以,雖然不認可這位媽媽的做法,但我尊重她的行為。只是,第二期的節目放出來之後,讓我真的非常擔憂「徐敬凱們」的未來,因為徐敬凱媽媽不止是用標準化優秀去要求孩子,也用打擊式教育去摧毀孩子的自信心,甚至孩子覺得媽媽不喜歡我。
  • 別信奉打擊式教育能使孩子成長,他需要的是鼓勁,才能有勇氣
    所以很多時候,父母去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這就同樣是向孩子傳遞出&34;的態度。《正面管教》一書中有一句話就說得非常好:孩子在成長中犯下的很多錯誤,父母都難辭其咎,大多數的錯誤都是因為,父母沒有去花更多的時間訓練,並且鼓勵孩子。但是很多的父母卻一直喜歡使用各種打擊式的教育,無論孩子的學習成績是否優秀,總是會說出一些打擊的話語,認為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踏實的學習,而不至於驕傲。
  • 「打擊式教育」--「成長」的背後是不可磨滅的創傷
    可是他們不知道,這種打擊式教育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接受,持續的打擊式教育會摧毀孩子的自信。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正處於不斷尋找自我認同的心理階段,越是來自最親近人的打擊,讓孩子越受傷。若一個孩子連自己都不愛了,不自信了,你讓他怎麼去優秀,怎麼去成功呢?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怎麼面對父母的打擊式教育?有一個高票答案獲得了很多網友的贊同:「不存在打擊式教育,打擊就是打擊,打擊的目的可能包含了教育,但更多地體現出對子女的否定。」
  • 中國式打擊教育,最後究竟「打」掉了孩子的什麼?
    特別是很多老人,更是信奉這種「打擊式」教育。 覺得孩子不能誇,怕孩子太驕傲。他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無論他獲得什麼成就,都高興不起來,也不敢高興,莫名開始擔憂下一次的項目。其實他並非不愛孩子,正如大多數中國的父母一樣,常把這些大道理掛在嘴邊,並為之沾沾自喜。這是他們信奉的「打擊式教育」,他們堅信自己孩子天生驕傲,只要用「激將法」就能激發出無限潛能。
  • 孩子焦慮、抑鬱,怕考試不上學,是你表揚害了他,你會鼓勵他嗎
    這段時間很多家長諮詢我:云爾老師,我的孩子不去上學,你看你能不能幫我做做工作,讓孩子去上學!我說什麼他都不聽啊!把門一關,根本就不理你。現在是白天睡覺,晚上來精神,天天抱著手機玩。目前,諮詢我的家長中,孩子休學的,退學的,隔三差五不去上學的佔90%,基本上每天都不低於50人,多的時候高達100多人。
  • 「我就要讓你不開心」:父母打擊式教育,是餵給孩子最毒的藥
    ,就是因為這愚蠢的『教育』把孩子的自信一點一點消耗掉,磨滅掉,每天每天被否定著。」打擊式教育,是一劑毒藥打著「為你好」的旗號,貶低、否定孩子,讓他覺得自己不好,不值得被信任,不應該被善待,這才不是打擊式教育。
  • 不要讓打擊式教育毀掉你的孩子!
    有一句話叫做「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這裡的幸運與不幸,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一個人童年有沒有經歷過打擊式教育。一、我的故事我的父母就是不會表達愛的老一輩家長。記憶中他們對我常說的話都會帶上諷刺挖苦。例如:學做飯,生疏的我終於做好了,來一句你做的飯能吃了,不容易啊! 考試考好了,這次試卷出的簡單啊!
  • 想要孩子更進步,就使勁誇他!誇他!誇他
    01打擊式教育孩子才不會飄上天?那是錯覺!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的中國式父母偏向於「打擊式教育」,心裡想著希望孩子更好,眼睛裡盯的看的卻總是孩子的不足之處。在父母眼裡,孩子永遠沒有完美的時候,為了激發孩子更好,父母會通過打擊、對比、激將法來試圖激發孩子的潛力,逼孩子更進一步。
  • 郭德綱:你得把他罵夠了,中國式父母的通病是用貶低孩子來為他好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郭德綱談及教育兒子郭麒麟時,曾說過這樣的話:天底下沒有哪個父母不疼孩子,可你要是寵著他,外面的人又不都是他親爹,你得把他罵夠了,他出去之後才不會挨罵。,但面對外人,卻依舊會上演「恨鐵不成鋼」的戲碼,還美其名曰:謙虛一點,怕孩子驕傲。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姜文、鄭爽告訴我們:杜絕打擊式教育
    我想說的是:不知別人處境,無法感同身受。雖然我的身體是任我支配的,可是重重的家庭思想禁錮著我的心靈,我感覺不到自由。但在此同時,我選擇了學會適應。有時候,我連自己究竟是什麼樣子都不清楚。我不了解我,因為我不敢。
  • 「表揚式教育」和「棒下出孝子」,孰是孰非?
    媒體撰寫的西方教育往往是這樣的:秉持著「表揚式教育」的教育理念,讓孩子在快樂和自由的氛圍中學習。而在傳統嚴父的教育中,「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一句已經道出了「批評式教育」的核心。對於沒有方法但又有育兒之心的大多數家長來說,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時常有著一顆分裂的心:要不要表揚呢?經常表揚又怕熊孩子過於自滿嘚瑟上了天;批評多了又怕孩子失了自信心……
  • 打擊式教育,到底「打」掉了孩子什麼?
    ,怕他驕傲」、「激勵孩子」,實際上"打擊式教育"不僅會導致孩子缺乏自信,還會影響孩子以後的人生。這是「打擊式教育」的深層心理原因。於是斥責聲又響了起來:「這麼不懂事,給妹妹玩一下怎麼了!一點禮貌都沒有!」小澈眼裡閃爍著委屈和憤怒的淚光,倔強地喊:「卡片是我的!」我知道,他不是在乎這兩張小卡片,是因為媽媽的話讓他受傷了。不知道如何發洩情緒,只好做出攻擊妹妹的行為,緩解自己的難堪和委屈。
  • 「打擊式教育」下,孩子的心理是什麼樣的,你可曾注意過?
    比如當巴圖搭雞窩的時候,宋丹丹就會下意識地認為自己的孩子做不到,並且還直言:「你要能把這雞窩做起來,我覺得你這孩子沒有白養」,這就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否定。當然,這或許也只是人家母子之間相處的一種常態,但是卻也是非常典型的打擊式教育。
  • 別人誇獎孩子時,父母的2種反應最傷孩子,我們卻認為這是為他好
    徐敬凱是個很優秀的孩子,經常被別人誇獎,但他的媽媽卻不會表揚他,而是會打擊他,他媽媽是這樣解釋的:第一,孩子在外面受到的表揚已經很多了,如果父母在表揚他,孩子就會「飄」了,就會得瑟,她怕孩子驕傲,便會打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