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怎麼勸,我都不認可打擊式教育

2020-09-05 水冰月


我從小打到大,怎麼說呢!現在的年輕人動不動就輕生跳樓什麼的,受不了一點打擊和挫折,稍微被批評一下子了就要死要活的,離開父母的羽翼出來社會混了什麼事情都不會順著你的了,被罵受挫折什麼的都得學著忍耐了,這個社會現實殘酷。

如果只是一味的挫折教育,小孩子只會變得自卑,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小孩坐錯了事情該批評確實要批評,但是孩子得到了進步的時候也必須要得到表揚,有些家長可以用貪得無厭來形容,當孩子成績進步的時候,有些家長非但沒有表揚,還指責小孩不是第一名,這種樣子的教育是畸形的


孩子的教育是在引導的基礎上給與孩子自己自主權,太嚴厲的教育會讓孩子更怕,更膽小自卑,甚至是無助。太放鬆的教育也會讓孩子沒約束感,會讓孩子目中無人,所以孩子的教育大人也需要掌握技巧,引導孩子讓孩子快樂輕鬆自在的成長。

慢慢孩子就不在乎你了,你的感受,你的建議根本不想聽,別問我怎麼知道的,我有同款爸比。


挫折教育 打擊教育只是給自己不愛孩子披的外衣 有些父母 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面子 「我的孩子怎麼會那麼醜」「我當年學習年年第一 我的孩子成績絕不能輸給別人家孩子」「這孩子扭扭捏捏 一點上不了臺面 沒一點像我」這才是這些父母不經意間流露的心聲。


孤獨的星星總是閃啊閃~孩子的眼睛不會說謊。在教育子女上切記不要拿別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較,千萬不要拿自己(父母)曾經怎樣樣教育子女!孩子的需要都在眼睛裡,尤其是男孩兒!


傳統的打壓式教育,孩子會沒有快樂,太早熟心理壓力大。這樣好心疼。怕的是會有一天叛逆期變相發展,到時候超出父母所能控制。都不是孩子和父母所能承受的,孩子是天使,生來就是為了來愛父母的。也請作為父母的我們好好保護他。

小朋友只要不是犯錯,就沒有必要批評,犯錯也要搞清楚原因,他畢竟是在成長的路上,因不會犯錯了,你好好教,他下次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又不是故意搞破壞,沒有必要揪著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不放,生活本來就不易,報予善意,會讓人覺得溫暖。

父母一定要把溫暖的父愛母愛給到孩子,至於受挫的承受能力方面就要靠平時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來提升了。愛不等於溺愛,愛不等於一切要求無條件答應,要讓他明白原則性。

打擊式教育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的,我就是這樣長大的,長大後自卑,敏感,感覺活的很累。

媽咪好頑皮認為:孩子是用來愛的,教育需要的是引導和示範,而非打擊批評。社會的複雜早晚要經歷,我希望作為母親我能儘可能地給予她溫暖。我不認同挫折式教育並不代表要溺愛孩子,而是要正確的疏導,做孩子靈魂上的朋友、

相關焦點

  • 楊爍的「打擊式」教育,讓成年人都害怕
    「我為什麼對你那麼兇?還不是因為恨鐵不成鋼!」楊爍最近對兒子的態度,讓我不禁想到這句「經典臺詞」。這種「打擊式」教育,出發點是好的,生活中也被廣泛運用。可每當看見說著這些話的人,表情兇狠,言語中還透著諷刺,難免讓人懷疑:「打擊」究竟是催人奮鬥,還是在打擊信心、徒增恐懼?
  • 不要讓打擊式教育毀掉你的孩子!
    有一句話叫做「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這裡的幸運與不幸,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一個人童年有沒有經歷過打擊式教育。一、我的故事我的父母就是不會表達愛的老一輩家長。記憶中他們對我常說的話都會帶上諷刺挖苦。例如:學做飯,生疏的我終於做好了,來一句你做的飯能吃了,不容易啊! 考試考好了,這次試卷出的簡單啊!
  • 「媽媽,不要再打擊我了」,停止打壓式教育,別再用語言傷害孩子
    原創|小豆芽育兒記每位寶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和孩子打成一片,和孩子做朋友,有的就是長輩的姿態管教孩子,但無論是哪一種教育方式,有一種教育方式真的很不可取。真的很難相信,這樣的女孩遇到一個喜歡打擊孩子且十分倔強不聽勸的媽媽,她是過得什麼樣的生活?其實從女孩的描述來看,她的媽媽就是明顯的打壓式教育,打壓式教育是中國父母常用的一種教育方式,她們通常會用語言進行打壓孩子,不管是孩子做的好還是不好,她們都會進行語言暴力!
  • 「罵你是為了你好」,別讓打擊式教育毀了孩子一生
    ,等你長大以後就知道了」「打擊你是為了你學好一點,等你長大以後你就知道了」「不讓你做這個事是為了你好,等你長大以後你就知道了」「你這麼笨這麼傻,我不這樣說你不會進步,等你長大以後你就知道了」「你是我的孩子我會不了解你嗎,我這樣做還不是想著為你好,等你長大以後你就知道了」這類的話我相信父母都曾對孩子說過,究竟有多少人在父母的這種打擊式教育中長大
  • 「我不敢表揚他,怕他驕傲!」被打擊式教育的孩子,未來在哪?
    被打擊式教育的孩子,未來在哪?《親愛的小課桌》是通過記錄觀察孩子日常放學後或者是周末生活。其中在第一期中,徐敬凱的媽媽對兒子嚴苛的程度,讓還在上一年級的徐敬凱,每天壓力山大,除了學校布置的作業之外,還有媽媽的幾張試卷:「一張語文試卷、一張數學考卷、兩篇閱讀。」
  • 教育孩子到底應該打擊式教育還是鼓勵式教育,這位媽媽最有發言權
    這位媽媽後來也很苦惱,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就來諮詢我。我與她講了自己的故事,她聽後似乎有所感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了。但是批評不代表沒有共情的能力啊!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想過其中的緣由嗎?你工作很辛苦孩子學習也很辛苦啊,當然你會說那怎麼能比呢?其實是一樣的,不過人處在不同的階段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人長了,工作生活壓力大了,就會懷念小時候無憂無慮的日子。
  • 打擊式教育?不讓孩子飄,卻讓孩子夭
    在中國,秉承著愛的招牌,無數父母對孩子進行著殘酷的愛的教育。最讓我難以接受的就是打擊式教育,從小打擊孩子到大,不停否認孩子的努力和微小成就,把孩子當做自己的私有物,隨意揉捏,發洩情緒。自此後,再也不敢輕易找父親要籤名。有些孩子不愛和父母交談,看似很冷淡,血緣關係淡薄。但是深入了解後,你就知道,多少次想傾訴的一腔熱血被打斷,被嘲笑打擊,慢慢心涼透了,就再也不和父母多說一句話,維繫著一家家庭裡的陌生人角色。難道父母不愛孩子嗎?可以肯定自己辛苦養育的孩子,絕大多數父母都很愛,包括失去孩子的這個母親。
  • 「打擊式教育」--「成長」的背後是不可磨滅的創傷
    可是他們不知道,這種打擊式教育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接受,持續的打擊式教育會摧毀孩子的自信。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正處於不斷尋找自我認同的心理階段,越是來自最親近人的打擊,讓孩子越受傷。很多父母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他們有一大堆理由駁斥孩子的「控訴」:「我們關心你才說你,不然才懶得說什麼。」「我們生你養你,說幾句就是打擊了?」「你進入社會打擊你的人更多,現在說說就受不了了!」沒有父母不愛孩子。無可否認,信奉打擊式教育的父母,出發點也一定是因為愛。
  • 「我就要讓你不開心」:父母打擊式教育,是餵給孩子最毒的藥
    所以我現在就要讓你經常不開心,以後你才不容易崩潰。」,你怎麼考成這個鬼東西的呢?」做夢吧你!」看見孩子不開心或是不服氣,還要再補上一句:「我哪裡說錯了?還不都是為了你好!」打著「為你好」的旗號,貶低、否定孩子,讓他覺得自己不好,不值得被信任,不應該被善待,這才不是打擊式教育。
  • 有話好好說,別濫用「打擊式教育」
    吳女士收到後,心裡欣喜,張嘴卻忍不住說了句反話:「小小年紀不會掙錢倒會亂花錢,買這中看不中用的東西做什麼?」一句話捅了馬蜂窩,吳女士的女兒氣得掉淚,抓起那把花丟進垃圾桶,揚言「以後再也不給媽媽買禮物了!」吳女士納悶地問大家:我不過隨便說說,女兒怎麼這麼當真?難道我說錯了嗎?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姜文、鄭爽告訴我們:杜絕打擊式教育
    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大女兒因為母親的各種嚴苛與"冷式教育"而自殺的事件讓母親一直探究其原因,最後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才是兇手!很多孩子的出生就贏過了一些奮鬥一輩子的人,所以"公平"在每個人身上都只是相對而言。
  • 「打擊式教育」下,孩子的心理是什麼樣的,你可曾注意過?
    小溪的經歷也是很多孩子都有過的經歷,因為很多父母都很喜歡「打擊式教育」,一個個都自認為這樣對孩子很好,能夠激發孩子的鬥志。一兩次確實能夠激發孩子的鬥志,但是時間長了,孩子的鬥志反而也會因此而逐漸消磨,因為總是看不見路的盡頭究竟是什麼。
  • 父母打擊式教育,養出多少苦孩子?以愛之名的挖苦是控制
    「我知道別人很厲害,可是為什麼我自己一直在努力,你就從來沒看到過?」 」你們老是打擊我,我就一定覺得自己很差。「 媽媽辯解:不打擊,你就該飄了。一生都在尋求認可在父母打擊教育下成長的人,會把父母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奉為真理,形成偏低的自我價值判斷。
  • 打擊式教育有多傷人?孩子自卑、叛逆,可能源於父母常說的這些話
    「打擊式」教育有多傷人?「打擊式」教育在中國家庭裡十分常見,你是否曾聽過/說過類似的話,「這點兒進步有啥高興的,你看看別人……」、「就你還想……,也不看看自己啥德行」、「算了吧,你不行」、「你連這都做不好,將來能有啥出息……」一句接一句的惡語,正如一根一根利箭不斷刺傷孩子的脆弱又敏感的心。
  • 在打擊式教育中長大,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該怎麼辦?
    可能家庭因素吧,從小是處於打擊式的教育長大。現在已經完全獨立了,但是我對社會上任何人都報著質疑的心態,總覺得都是想利用我,沒辦法去信任別人。【錯誤的教育方式】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教育理念「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老一輩說的話沒有錯,孩子可不能太慣著,畢竟嚴父出孝子。」教育方式一直是熱點話題,不管是寵愛式教育還是冷漠式教育,培育起來的孩子都會有相應的成長問題。很多專家都說不能寵愛孩子、不能過分的打罵、訓斥孩子、不能對孩子太冷漠,家長要懂得找到之間平衡的點,結果很多剛有孩子的父母無所適從。
  • 「打擊式教育」引發的青少年抑鬱正在毀掉我們的孩子
    一位母親在明知孩子得了抑鬱症的情況下,話語中依然不忘打擊孩子,用刻薄的話去撕孩子的傷口。而在評論區,很多網友都表示自己也是在父母打擊式教育下成長的。很多父母和孩子是這樣的相處模式:孩子表現不好時,他們說:你怎麼這麼笨啊,一點也不爭氣;孩子考試好了,他們還是板著張臉,說:別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你離優秀還遠著呢;孩子遇到困難向他們求助時,父母一邊幫忙,一邊繼續打擊:連這點事都做不好,以後可怎麼辦?我真為你擔心吶!
  • 你還在用「打擊式教育」?「成長」的背後是不可磨滅的創傷
    他們喜歡說:你看誰誰誰多懂事啊,你呢,有人家十分之一我就燒香了!就你還想幹什麼事,算了吧。我看你就是三分鐘熱度。這麼簡單的事情,你都做不好,你還有什麼用,簡直比豬還蠢。……這聲聲打擊的背後,不知藏著多少人年少時暗暗流下的淚。
  • 高考在即,學霸被診斷出重度抑鬱 | 原生家庭打擊式教育的痛與殤
    了解了才知道,原來這個學霸的抑鬱,都源自於她的原生家庭教育方法——打擊式教育。其實我一直不贊同,在打擊後面加個教育,打擊就是打擊,教育就是教育,『』打擊式教育『』其實就是家長不懂教育的說辭罷了。但是前進了17年,她終於撐不住了,即使之前她母親說她長得不漂亮,醜人想要不做怪就要多學習時,她都能勉強接受。但是當越來越多的不認可,越來越大的高考壓力壓下來時,她崩潰了。
  • 家長的「打擊式教育」,專家表示:會讓孩子「習慣性愚蠢」
    鼓勵孩子大膽的說出真心話,有個女孩上臺後說的一番話,可謂是中國式教育的核心命題。女孩閨蜜是學校裡的學霸,兩人在生活中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以至於女孩的母親,經常拿閨蜜與女孩子作比較:為什麼你成績怎麼差,還能交到讀書這麼好的朋友?女孩直接對母親表明:我知道別人厲害,可是我也不差,我也很努力,為什麼你就是看不到呢?
  • 被打擊式的教育方式,看似很謙虛,其實這樣的孩子很自卑
    在傳統教育中有一種叫「 打擊式教育」的教育方式 ,在很多家庭中的孩子受到摧殘尤其是還在成長中的孩子,他們還在不斷尋找自我認同的階段,很容易因為這樣的打擊變得不自信或出現自卑的現象,最後不願與人溝通,甚至疏遠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