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你是為了你好」,別讓打擊式教育毀了孩子一生

2020-10-03 魔扣思維空間

每一步,與世界同步


「罵你是為了你好,等你長大以後就知道了」

「打擊你是為了你學好一點,等你長大以後你就知道了」

「不讓你做這個事是為了你好,等你長大以後你就知道了」

「你這麼笨這麼傻,我不這樣說你不會進步,等你長大以後你就知道了」

「你是我的孩子我會不了解你嗎,我這樣做還不是想著為你好,等你長大以後你就知道了」

這類的話我相信父母都曾對孩子說過,究竟有多少人在父母的這種打擊式教育中長大?當父母成為了職業差評師,孩子的前半生基本上算是被這種「差評」給套住了。

打擊式教育讓孩子壓抑到沒有感受,甚至自虐...

曾經在心理學的專欄上看到過這樣一篇關於打擊式教育是如何摧毀孩子內心的文章。

菀,智商非常的高,學業非常的優秀,屬於狀元級的人物,但是這樣的一個精英中的精英,其實是個曾經「丟失了自己」的人。

用菀自己的話說就是:「我曾經一刀一刀地殺死過自己。」菀最初諮詢的問題是婚戀問題,但是隨著諮詢的深入,我們越來越發現,菀在親密關係方面的困擾源於她不夠良好的親子關係。

菀在從小的時候就被送到爺爺奶奶家生活,後來又被接回家,十幾歲的時候又被送到國外讀書,處在這樣動蕩不安狀態裡的菀,其實沒有跟父母締結有質量的依戀關係,她的內心沒有一個穩固的家。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

嚴重的是菀有一對對自己要求極高的處處貶低自己的父母。

一方面因為早年的依戀關係質量不高,菀是一個從小就不會向父母撒嬌和索取的小孩,她在父母面前是生疏的、膽怯的,甚至她從小就學會要討好父母而不是被父母寵愛。

另一方面菀的父母總是處處指責她,挑剔她,甚至因為一些家庭的其他原因,而把怒火遷移到她身上進行發洩。

菀就像一個家庭的救火隊員一樣,承載著父母無盡的負能量。但幸運的是菀天資聰慧,所以她學業很好。

「那是我唯一可以獲取認可和愛的方式。」菀說。

「我努力的取得好成績,為了換取老師的愛,那僅有的一點光亮」。

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

一個在外似乎能徵服所有領域的菀,其實在家是一個被父母隨意欺負的可憐的人。

好像似乎不論菀怎麼做,媽媽總是能找到她做的不好的理由,並且經常歇斯底裡的罵她。

每次上班回家,她都要磨蹭到很晚才回家,每次父母離開她,她都要大病一場,作為壓抑的釋放。

在潛意識探索裡,菀說自己不過是這個世界上的一個「小丑」,活著的目的是為了取悅別人,讓別人開心,犧牲掉自己的生活,也不敢表達真實的感受。

我感覺有兩行無聲的熱淚隔著屏幕從菀的眼角流下來。

菀說生活太難了,自己中學的時候走在大街上曾經想過被車撞死,一死了之,但是她沒有,後來她就決定「殺死」自己,不讓自己有任何情緒,這樣可以「活」下來。

在經歷了若干次的諮詢後,菀突然陷入了抑鬱狀態,我隱約的感覺到了那種恨,從潛意識復甦過來的恨,終於,在接下來的2個小時裡,菀表達了出了這種強烈的排山倒海的恨。傾倒出這種恨以後,菀被冰凍過的自己一點點地緩解。

其實菀一直活在一種「抑鬱」的狀態,但是因為她對自己的壓抑太深,她已經習慣了這種壓抑。

她也沒有太多情緒,但是她知道她不快樂,她常常遲到,對生活沒有激情和活力。

她原以為自己的人生就會是這個樣子。

為了父母,即便得到了全世界的誇獎,菀也不以為意。

菀一直覺得自己是世界的局外人,跟這個世界沒有連結,這個世界不需要她,自己是多餘的。在很多很多獨處的時候,菀是找不到自己活著的意義的。

一個悲傷的事實就是:其實只是因為她有一對錯誤的父母。

一對永遠不誇她,不認可她,永遠在貶低她,看不起她,認為她什麼都不好的父母。

即便這個孩子是個天才,全世界都看得見。但是她的父母看不見。

於是這個孩子有長達30多年的人生就活在這種內心的黑暗裡。沒有愛和真正的快樂,只有無盡的壓抑,只有一刀一刀殺死自己。

有些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其實比陌生人都差的遠。

當然我知道,這些父母中的很多人並不是故意這麼做,而是沒有意識到這樣會對孩子帶來傷害,是認真的以一個「過來人」的角度評判孩子的人生,在潛意識裡不知不覺的就這麼做了。

但結果是,那些不經意的言語,卻在逐漸累計,日復一日的影響著孩子。

其實這種打擊式教育也是可以改變的,只要父母在他們的生活中多一點鼓勵與讚賞,父母的認可會讓孩子一生受益。

哲學家赫爾巴特曾經說過「孩子需要愛,特別是當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打擊式教育」這種現象呢?小扣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

  • 1. 中國人講究「謙虛」這種美德,所以看到孩子的一些進步或者成就時,我們不太願意直接肯定他,總怕他驕傲自滿;
  • 2. 大多數父母喜歡採用「糾錯+講道理」的教育模式,總是在不斷挑孩子的錯,這其實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負擔。而挑錯教育的一個副產物就是「貼標籤」,很多父母很喜歡說孩子「你就是不行」,「你唱歌那麼難聽」等等,這其實就是在不斷給孩子貼標籤;
  • 3. 有些父母忽視了孩子的敏感性,在孩子面前開一些不適宜的玩笑等,但是其實孩子是無法分辨哪些是大人的玩笑,哪些是嘲笑,這在無意中也對孩子造成了傷害。

打擊式教育,或者說「挑錯+講道理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最直接的就是對孩子的成長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會阻礙他們的成長。

有些家長可能會想問,如果不用「糾錯+講道理」這種教育模式,還能怎麼教育孩子呢?

1. 正確的向孩子表達情緒

相信父母們的普遍感受就是,有時候面對「糟心」的孩子,簡直要分分鐘爆掉,特別是勞累了一天之後,各種「熊孩子」行為更是讓人難以忍受,於是一大波「負能量」就宣洩到孩子身上了。

但是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做的就是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可以跟孩子說「媽媽現在心情很不好,能不能先離我遠點一點」等等。

2. 真正平等的對待孩子

脾氣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死敵,沒有脾氣的胸腔才能裝得下愛的教育。

很多家長的口頭禪是「孩子懂個啥」,這其實就完全沒把孩子當做一個平等的獨立個體對待。孩子有自己的感受,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但同時他們在很多事上仍然處於學習狀態,因此我們家長就需要能夠真正的平等對待孩子。

3.改變自己,調整家庭教育模式

最難,也是最重要的是家長改變自己的認知,調整家庭教育的模式。

為人父母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我們想要做好家庭教育,那麼首先要梳理好自己的理念,了解孩子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教育戰略目標,搭配合適的行動,最後還能對孩子的行為有一個反饋等等,這些都需要家長們系統的學習。

託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文學小說,有很多是描寫家庭的虛偽、掩藏的罪惡以及對人的扭曲的。

大部分父母都是在匆忙中完成了角色轉換,很多關於孩子教育的問題 上,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不知道下一步踩下去會不會深陷泥潭。既然都是新手,不如靜下心來,努力和孩子一起友好平等的成長。

相關焦點

  • 「打擊教育」到底對不對?別讓「罵你是為了你好」毀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教育的薰陶,然而教育也分為「陽光教育」和「打擊教育」,「陽光教育」被大多數的家長推崇,「陽光教育」能夠培養孩子自信心、自制力、從而促進孩子各個方面的發展,然而一部分家長反其道而行,就喜歡採用「打擊教育」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因為「打擊教育」也有它存在的道理,那麼「打擊教育
  • 不要讓打擊式教育毀掉你的孩子!
    有一句話叫做「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這裡的幸運與不幸,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一個人童年有沒有經歷過打擊式教育。一、我的故事我的父母就是不會表達愛的老一輩家長。記憶中他們對我常說的話都會帶上諷刺挖苦。例如:學做飯,生疏的我終於做好了,來一句你做的飯能吃了,不容易啊! 考試考好了,這次試卷出的簡單啊!
  • 其實我不笨,不要罵我「豬腦子」—別讓怒吼毀了孩子的一生
    「你豬腦子呀,這麼簡單的題都想不出。」已經是晚上十點了,樓上不知誰家在罵孩子。最近孩子們睡覺都比較晚,因為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複習功課的時候發現一堆不會,難免被點爆,我家那小子也才剛剛被我收拾完。「你咋這麼笨」「你是豬腦子嗎」「我罵你是為你好」,在我記憶中,在電視中,在周圍朋友的口中,常常會聽到的這幾句話。老人們常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
  • 別讓那句「我都是為了你好」,毀了你和孩子一生的幸福
    是不是父母曾經對孩子說過那句「我都是為了你好」?看似是愛意滿滿,其實這背後是一種控制和道德綁架。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自由。即使是愛,也要互相體諒和尊重,考慮到對方的感受。而不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一味將觀點強加給對方。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姜文、鄭爽告訴我們:杜絕打擊式教育
    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大女兒因為母親的各種嚴苛與"冷式教育"而自殺的事件讓母親一直探究其原因,最後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才是兇手!很多孩子的出生就贏過了一些奮鬥一輩子的人,所以"公平"在每個人身上都只是相對而言。
  • 中國式打擊教育,最後究竟「打」掉了孩子的什麼?
    所以習慣性地去打擊孩子,他們覺得打擊教育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有的父母們會說這是為了孩子好,是為了指出問題,還能激勵孩子。「打擊教育」的弊端非常明顯,家長如果沒有採用正確的說話方式,對孩子的成長便是「毀滅式」的打擊!
  • 中國式打壓教育:我都是為了你好啊
    之前朋友圈熱傳一篇文章,《媽媽不打你,社會也會打你的》,不得不說,一切將打壓式教育合理化的行為,都是耍流氓。媽媽的回答:「你要不打擊,你可能就有點飄。」「你應該這樣做才能事半功倍……」「我是為了你好……」看到這裡已經完全感覺到女孩說不過媽媽,但她最後又掙扎了一次:能不能別老說我做的不好。結果,老媽再一次堅持了自己的立場和方法論。
  • 郭德綱:你得把他罵夠了,中國式父母的通病是用貶低孩子來為他好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郭德綱談及教育兒子郭麒麟時,曾說過這樣的話:天底下沒有哪個父母不疼孩子,可你要是寵著他,外面的人又不都是他親爹,你得把他罵夠了,他出去之後才不會挨罵。郭德綱:你得把他罵夠了,中國式父母的通病是用貶低孩子來為他好
  • 「打擊式教育」引發的青少年抑鬱正在毀掉我們的孩子
    打擊式教育,是一劑毒藥一位母親在明知孩子得了抑鬱症的情況下,話語中依然不忘打擊孩子,用刻薄的話去撕孩子的傷口。而在評論區,很多網友都表示自己也是在父母打擊式教育下成長的。很多父母和孩子是這樣的相處模式:孩子表現不好時,他們說:你怎麼這麼笨啊,一點也不爭氣;孩子考試好了,他們還是板著張臉,說:別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你離優秀還遠著呢;孩子遇到困難向他們求助時,父母一邊幫忙,一邊繼續打擊:連這點事都做不好,以後可怎麼辦?我真為你擔心吶!
  • 孩子說這四句話時,父母千萬別拒絕,否則毀孩子一生!
    這樣不僅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創傷,家庭親密關係也會受到影響。其實孩子往往比我們想得更懂事聰明,特別是下面四句話,一旦孩子說出口,家長千萬別忽視,別讓你的「吝嗇」毀了孩子! 01 「陪我好嗎?」因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陪伴就顯得尤其珍貴。
  • 父母的肯定,是孩子一生的底氣!別讓差評毀了孩子
    他委屈地哭著說:「媽媽,能不能別叫我二百五了?我會很努力,希望媽媽能多給我幾次機會,我想讓她再幫幫我。」太多父母,總以為自己很愛孩子,可對孩子表達出來的卻是傷害。有句話說:你滿嘴是愛,卻面目猙獰。我們總以為罵幾句無所謂。甚至覺得,罵孩子是為了孩子好。卻不知,父母每一次的打擊和辱罵,都如同針尖插在了心頭,一次又一次,無法癒合。
  • 趕緊停止你這種親子關係的模式,會毀了孩子一生
    文/黃小姐世界上最痛苦的一件事是:你愛的人以錯誤的方式愛著你。都說父母的愛是偉大的,這毋庸置疑,但用錯了方式就會毀了孩子一生的信心和情感。而在湊合的夫妻關係下長大的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好的感情,需要花更多的力氣去踢開那些糟糕的情緒,要碰壁很多年才知道那條路是對的。打擊式教育毒害了多少祖國的花朵,有的父母特別信奉打擊式教育,理由就是:別人都是說好話哄你開心的,只有我們才說你不好,才會對你講真話,我們是為你好。從小到大對於孩子的任何事情的第一本能反應就是否定,否定以及否定。
  • 父母還在罵孩子?"鏡中我效應"父母要了解,別毀了孩子的自信
    但是媽媽卻並不認可她的看法,不僅沒有意識到自己經常打壓孩子的錯誤,還開始講大道理。媽媽說:&34;意思已經很明了了,媽媽擔心女兒驕傲自負,所以採取了打壓式的教育。其實像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的身邊很常見,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貶低和打壓。孩子做得好了,父母打擊他們;孩子做得不好了,父母責罵他們。長期被父母貶低打壓,孩子的自我認知可能會出現偏差,進而變得不自信,就會導致&34;的出現。
  • 中國式教育,毀的孩子還不夠麼?
    宋丹丹明明希望孩子做點成績出來,卻採用「拉倒為主,好棒為輔」的打擊式教育,不僅巴圖聽了難受,就連黃磊都勸說要多給孩子鼓勵。   難道宋丹丹不愛自己的孩子?   那是不可能的。她就是典型的打壓式教育家長,別人誇獎自個孩子,心裡明明很爽,但嘴裡偏要打壓下孩子才放心。
  • 別讓「中國式禮貌」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家長都是從小教育孩子要做一個懂禮貌、有素質的人,所以對孩子的教導也是很上心。但是有時候家長自己認為很有禮貌的行為,由於家長一些認識上的偏差,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一些負面影響。比如說生活中有些很常見的「中國式禮貌」,看似孩子學著做這些行為對成長是有利的,實則是恰恰相反。下面列舉3種「禮貌性」的錯誤,看看家長們是不是正在做。
  • 黃磊談女兒尿床上熱搜,羞恥教育毀了多少中國人
    他們希望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記住——尿床是一件丟人的事兒。可對於身心還未成長的孩子而言,尿床實屬尋常。可為了教育,家長總會採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產生「羞恥感」,從而進行改正。可他們不知道的是,未來的他們之所以不去做這件事,不是因為不能,而是因為害怕丟人。中國式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打是親、罵是愛。
  • 「我就要讓你不開心」:父母打擊式教育,是餵給孩子最毒的藥
    打擊式教育,是一劑毒藥做夢吧你!」看見孩子不開心或是不服氣,還要再補上一句:「我哪裡說錯了?還不都是為了你好!」打著「為你好」的旗號,貶低、否定孩子,讓他覺得自己不好,不值得被信任,不應該被善待,這才不是打擊式教育。
  • 父母別再「打一巴掌再給顆糖」,「心情式」育兒毀了多少孩子?
    高興時,我給你滿滿的愛,狠狠地誇你,不高興時,我就撤回我的愛,給你一頓打擊,但你別懷疑,我是真的為你好,有多少父母對待孩子的心情,是靠孩子的表現決定的——「表現好就給塊糖,表現不好就一巴掌」。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不知道這樣的話,我們聽了多少,我是愛你的,可是愛不是建立在我能接受你好的一面,當你達不到我的要求,我就不愛你了。
  • 「毒教育」黑名單曝光:最毀孩子一生的,不是打罵,不是溺愛
    可為什麼總是用打擊和否定的方式,給孩子造成一次次的傷害?01打擊式教育不是挫折教育父母永無止境的打擊沒有讓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不會激勵孩子奮勇向前。有人評論說:在打擊式教育成長起來的人,大概就是需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說服自己「我可以的」。是的,因為父母總說自己不夠好,每次引以為傲的成就都會受到否定,慢慢的孩子越來越懷疑自己,陷入無限的自卑和膽小,從而磨滅了本就不多的自信心,失去了自我。所以,打擊式教育,只有打擊,沒有教育。而且,打擊式教育會讓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 楊爍的「打擊式」教育,讓成年人都害怕
    「我為什麼對你那麼兇?還不是因為恨鐵不成鋼!」楊爍最近對兒子的態度,讓我不禁想到這句「經典臺詞」。這種「打擊式」教育,出發點是好的,生活中也被廣泛運用。可每當看見說著這些話的人,表情兇狠,言語中還透著諷刺,難免讓人懷疑:「打擊」究竟是催人奮鬥,還是在打擊信心、徒增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