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這些不經意的行為,正在破壞孩子寶貴的安全感,別不自知

2020-09-26 育兒攻略

前段時間,朋友帶女兒來我家做客,期間我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她女兒時時刻刻都需要媽媽陪。朋友去上廁所,孩子要在屁股後面跟著;朋友和我們大人吃飯聊天,孩子也要陪在身邊,其他小朋友拉她過去玩,她也不過去......

旁邊人都察覺到了異樣,但礙於情面,不好說孩子舉止有異,只是婉轉地說「孩子喜歡黏著媽媽」「這孩子跟媽媽太親了」等等之類的。但是,我們心裡都清楚,她家孩子的表現,就是典型的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安全感」這個詞我們都很熟悉,意思是讓人感到穩定和可控的感覺。而安全感對一個人的重要性,甚至不亞於食物,家長不得不重視起來。安全感對孩子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這裡列舉一件實例證明,在20世紀6、70年代的羅馬尼亞,為了促進人口禁止墮胎、鼓勵生育,使得貧困家庭和巨嬰的數量增加,國家不得不建立大量孤兒院,收留孤兒。因為孤兒院的資助金額少,孤兒院裡的孩子們,在精神和物質上得到的資源太少,每30個孩子才配一個看護員,幼小的孩子日常就是被綁在床上,拿著奶瓶吮吸。結果這些缺乏情感關懷,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後,在學業、社交等方面,表現出困難重重。

可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情感上缺乏寄託,容易出現情緒波動,人際交往也會受到影響,很難收穫美好的人生。

家長破壞孩子安全感的行為

安全感對孩子來說很重要,愛孩子的家長也了解一二。像一些常見的破壞孩子安全感的行為,比如家庭成員之間的衝突、父母情緒不穩定,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的罪魁禍首,家長也在努力避免。但是,上面的案例提醒我們,孩子安全感的缺失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忽視」。孤兒院的孩子被忽視,即便是有食物供給長大,安全感也嚴重喪失。

反思一下,我們生活中父母這些不經意的行為,如看手機、玩遊戲入迷,不願意給孩子簡單的應答,陪伴孩子;或者總覺得孩子還小,家裡有事情不願意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感覺是「局外人」等等,都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給孩子提供安全感,要積極、及時、適應地回應孩子

安全感,能讓孩子時刻獲得穩定的情緒支持,避免長期的壓迫和焦慮,勇敢地探索世界。所以,父母養育孩子,不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固然重要,但是偶爾一個溫暖的懷抱,一次積極、耐心的交談,對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也大有裨益。

【話題討論:你經常和孩子交談嗎?】

相關焦點

  • 孩子被欺負,父母的幾種做法正悄悄破壞了他們的安全感,別不自知
    ,很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導致他們內心極度缺乏情感關懷,將來在學習和工作中困難重重。孩子受欺負,家長的幾個行為很容易破壞他們的安全感1、告訴他們「要學會忍讓」雖然常說在生活中要以和為貴,凡事忍一步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但在孩子被人欺負的情況下,教他們去無條件忍讓,從不去反駁和對抗
  • 家長的這些行為正在破壞孩子的智力發育!
    No.2家長這些行為,正破壞孩子智力發育情緒不穩定,經常吼孩子親子之間的情緒是會互相感染的,當家長因為工作或生活壓力,經常打斷孩子,破壞專注力家長對孩子的愛總是時刻關注,當孩子在專注玩積木時,家長會提醒孩子怎麼搭更好;當孩子在認真寫作業時,家長會在旁邊看著
  • 你的行為正在破壞孩子的秩序感!
    大自然已經賦予兒童對秩序的敏感性,而家長不經意的行為正在破壞孩子的秩序感。如果兒童在秩序敏感期內能形成良好的秩序感,那麼他們終生都將是一個規範、有序和溫和的人。反之,如果錯過了秩序的敏感期,再想培養一個規範有序、有條不紊的人,就會變成難以企及的事情。
  • 你的這些行為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這些問題都會令家長頭疼。然而,正常情況下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生具備很好的專注能力的,只是在後天的帶養過程中逐漸地被環境和家長所破壞掉了那麼,哪些不經意的行為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呢?▋ 首先,是過度的電子產品。
  • 孩子的安全感,可能正在被家長的這些行為所摧毀,可別不當回事
    要知道心理學中,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個人擁有健康心理的基礎。保證寶寶擁有適度的安全感,才能保證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也是人格完善的必備條件。而缺乏安全的孩子,不容易擁有自信心,也很難信任他人。他們可能擁有正常的人際關係,但行為卻會呈現退縮或攻擊姿態,對今後的人生影響很大。其實孩子們的安全感,很多時候都是被家長一步步地摧毀掉的。
  • 怎麼做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有些行為父母並沒有發現
    聽我這麼說,家長們心中可能還沒有一個成型的觀念,接下來我就為各位家長仔細介紹有哪些破壞寶寶安全感的行為。1.不守信用孩子安全感的關鍵培養時期在3歲之前,但其實整個童年時期家長的所作所為都是可以對孩子安全感的多少構成影響的。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一幕就是,家長允諾當孩子達成某種成就時,家長會作出相對應的獎勵措施鼓勵孩子繼續前進。可我們發現,家長在給予孩子承諾的時候往往太輕易隨便,結果等孩子真的要求家長信守諾言時,家長卻表現出不守信用。
  • 你一個不經意的行為,就能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我見過一個朋友,她孩子正在看一本很喜歡的童話書,讀得正入迷時,媽媽就過來問:「這一頁你讀了多久了?還沒讀完,是有不認識的字嗎要不要我幫你看看?」這,正是我們家長不經意地毀掉孩子專注力的典型例子!」一下孩子;孩子在做作業,你忍不住去背後看看他;孩子在玩玩具,你怕她渴了,又想讓她吃水果……這些看似關心的行為,實際都是在幹預孩子。
  • 孩子沒有教養的三種表現,誰見了都會煩,家長別不自知心裡有點數
    導讀:孩子沒有教養的三種表現,誰見了都會煩,家長別不自知心裡有點數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沒有教養的三種表現,誰見了都會煩,家長別不自知心裡有點數!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長的這些做法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別說你一件沒做過
    其實關於專注力,家長還要知道這些。很可能就是你日常的一些行為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中招沒。家長的這些行為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多數的家長都沒有意識到,你平時的這些行為,其實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家長的這些做法其實都是在向孩子暗示「你不行」。孩子慢慢也就失去了信心,哪裡還有專注力去做。
  • 別再打斷我了」,你的這些行為,可能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在很多家長因為孩子不能在寫作業、上課、甚至玩耍遊戲的時候不能集中注意力而發火,但在發火之前可以想想,你們是否有在孩子小的時候這樣做過:孩子玩遊戲到一半,被家長喊著去吃飯,只能把手裡的玩具放下;孩子正在安安靜靜看書,家長在旁邊大聲說話,讓孩子不能靜下心來讀書。
  • 家長注意!這些舉動,一直在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兒童心理健康的基礎,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有自信和自尊,才能與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際關係,積極挖掘自身的潛能。——劉同學媽媽安全感是什麼?如何建立?在兒童心理學研究領域,說孩子有安全感,是指其與父母之間建立起了安全型依戀關係。″安全型依戀″這個概念,是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最早提出。
  • 心理學家:2歲寶寶出現這些行為,說明正在變聰明,家長別埋沒
    他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觀察孩子的行為舉動,語言表達,希望從中發現一絲蛛絲馬跡,來證明孩子的智商正在提高。但其實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的這些行為,就代表著他的智商已經處於提升階段了。一位網友分享說:只聽說男孩比較調皮,沒想到女兒也會是個搗蛋鬼。
  • 破壞孩子的安全感比打孩子還可怕,你家孩子有安全感嗎?
    大家都知道,安全感這種東西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和自身從小所處的環境有關。如果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中,受父母的呵護和寵愛一路長大,那麼他的安全感肯定是發自內心的,到哪裡都有安全感伴隨。相反的,如果父母在家愛吵架並且毫不避諱的在孩子面前吵鬧甚至扔東西,孩子內心必定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而且童年的這種缺失,有可能會影響一生,這比挨打更可怕。看看父母是怎麼破壞孩子的安全感的?夫妻之間不和諧孩子放學回家等來的不是香噴噴的飯菜而是爸爸媽媽歇斯底裡的吵鬧,而孩子還小,只會被父母嚇到。
  • 如何修復孩子被破壞的安全感?
    看到二寶這樣,我覺得這件事我一定做錯了,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1.什麼是安全感?孩子以為媽媽不要她了。3.孩子的安全感被破壞了,還可以修復嗎?要怎麼修復?心理學博士陳忻在《教養的迷思》中提到,當孩子的安全感被破壞時,媽媽們也不必太擔心。只要從此刻起,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給孩子充分的愛和理解,依然能修復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對媽媽形成安全依附。具體做法如下:1)充分理解孩子。這是建立安全依附的基礎。
  • 父母的幾種行為,正悄悄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嚴重影響學習和情商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專注力就是全身心投入一件事的能力,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未來,然而家長諸多看似不經意的行為,其實正在悄無聲息地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其實,專注力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增強的,可是有的孩子卻遲遲不見長進,甚至比同齡人還要差,經常做事情漫不經心、注意力不集中、行為散漫等,都和父母的不當行為有關,家長常是破壞孩子專注力的「始作俑者」。
  • 孩子睡前這些小動作,說明他缺乏安全感了,家長要及時彌補
    導讀:孩子睡前這些小動作,說明他缺乏安全感了,家長要及時彌補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睡前這些小動作,說明他缺乏安全感了,家長要及時彌補!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教會你建立、重建嬰幼兒安全感,以及避開那些破壞孩子安全感的坑
    這個孩子叫Echo,住在我們家是因為Echo的父母正在談離婚,過程一言難盡,目睹整個事件的Echo出現了一些應激反應。她媽媽和我們商量能不能讓Echo住幾天,我們當然同意,父母的事情我們不適合評價,但孩子肯定是無辜的,她不需要經歷那些疼痛。Echo到我們家的第一天,怯生生的,像只受驚的小貓,大眼睛裡滿是警惕和防範。
  • 「安全感哪裡有賣?」孩子的安全感,誰來買單?
    最近不少家長來找跳爸,說發現孩子總愛咬指甲,有時候特別粘人;還有的家長反饋說發現孩子開始撒謊了···就像上次跳爸做客吳江電臺,一位爺爺打進熱線,特別著急的問發現孫子撒謊了,怎麼辦一樣的確,現在不少孩子都會出現像咬指甲
  • 這些行為不在提高孩子免疫力,而是在破壞,家長別再這樣做
    導讀:這些行為不在提高孩子免疫力,而是在破壞,家長別再這樣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些行為不在提高孩子免疫力,而是在破壞,家長別再這樣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破壞孩子安全感的5件事,父母別再做了
    兒時經歷的恐懼、創傷和被忽視會直接影響大腦的發育,從而影響孩子成年後的性格和行為。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非常不易,但破壞卻只是一句話的事。很多家長喜歡用「我不要你了」嚇唬孩子,尤其是不聽話的孩子。,經常拿這些莫須有的事物嚇唬寶寶,會使寶寶越來越膽小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