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注意!這些舉動,一直在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2020-08-28 惠州發布

安全感是兒童心理健康的基礎,

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有自信和自尊,

才能與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際關係,

積極挖掘自身的潛能。

在「傳遞愛 共成長」微家書活動中,

許多學生在書信中表達,

希望父母能多點愛自己,

而不是一味的責罵。


從小您在我眼中是一個嚴厲的媽媽,你會因為一件小事而打我,只要一點點做不好,你就會叫我重新做過,我知道你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每次放學回家都少不了您的嘮叨,總是叫我幹家務,只要一做不好,你就罵我。每當我去同學家玩的時候,看著別人家的媽媽,我總是慕別人。

——李同學

媽媽,您太不信任我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我是能做好的,像拖地的活,我在學校裡幹得好好的,還得到過老師的表揚呢!媽媽,我已經長大了,您們不要總把我當成小孩子,我心裡很難受,您們知道嗎?

——陳同學

在弟弟三個月左右時,入睡特別困難,我一直拍著哄他睡,但他一直低聲哭叫,我很不耐煩。當時,你打開房門,我就罵你不準進來,埋怨你又吵著哄他睡。當時你一聲不吭,無奈地離開,也沒有說出找我的理由。

——劉同學媽媽

安全感是什麼?如何建立?

在兒童心理學研究領域,說孩子有安全感,是指其與父母之間建立起了安全型依戀關係。″安全型依戀″這個概念,是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最早提出。父母對孩子的養育不能僅僅停留在吃飽穿暖的層次,而是要給孩子提供多種感覺刺激,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和存在,孩子才能更好地得到安全感。

那麼安全感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

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父母應該如何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呢?

快來了解一下。

1、不要讓孩子有被拋棄的感覺

很多的父母,喜歡說「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

有些還不只是說說,還真的把孩子丟大街上,一個人走了,然後讓孩子在人群中大叫。還有些把孩子推到屋子外邊,大門緊閉,用拋棄來威脅孩子。

很多時候,父母的態度對孩子而言是生死攸關的大事,特別是被拋棄。這是沒有哪個孩子能夠接受的,因為造物主將孩子塑造成小小的模樣,可愛而柔弱,送到我們的手中,是需要我們好好去愛的,他們的內心也需要這樣的關愛。

所以永遠不要以拋棄、不理睬來威脅孩子。

不管什麼情況,都要讓孩子清楚地意識到父母是永遠不會拋棄他的,哪怕是要長時間的離開,要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的心與你永遠連著的這樣,孩子就能建立起最重要、最基本的安全感。


2、你的累和委屈,千萬不要發洩在孩子的身上

父母對自己的情緒處理不當,一定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的。

看到父母發火,孩子的本能是害怕,然後會覺得自責和內疚,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好,爸媽會不會不愛我了。

有些懂事而敏感的孩子受到的傷害會更大,他們的內心會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覺得自己沒用,總是讓父母生氣。父母的情緒總是變化無常,那麼孩子可能會變得小心翼翼,做什麼事都縮手縮腳,因為他時刻擔心自己做錯了,於是變得自卑。

不管如何,都不要把自己的辛苦和委屈發洩到孩子身上,因為在寬鬆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才更容易懂得感恩,他的天真給你帶來的快樂會撫平你作為成人的辛酸。

3、不能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

當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時,這種情況尤為常見,有的媽媽見不得孩子傷心,會趁著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不辭而別。

比如,送孩子第一次入園的時候,爸爸媽媽們就會用這個辦法。

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方法。這很容易讓孩子以為他是被你拋棄的,有的孩子一天都處於惶惶不安,更加沒有安全感,並且在第二天更害怕你突然消失。

面對和孩子分離,即使孩子大哭,也要主動告訴他:

「放學媽媽就在門口等你!」

「媽媽下班馬上就回家了!」

「媽媽有事要出門,奶奶陪你玩一天。」

鼓勵孩子主動跟你說「再見」,再履行你的承諾,及時出現在他面前,次數多了,孩子就知道了你只是暫時離開。


4、不帶孩子或者撫養人不穩定

有不少年輕的父母以工作或者沒有經驗為由,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等到孩子大一點,再接回自己身邊。

其實,孩子3歲前,是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也是孩子建立依戀關係的關鍵期。

從出生開始,媽媽溫暖的懷抱、溫柔的觸摸、低聲的哄睡,都能快速地安撫孩子,爸爸媽媽的氣息,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來源。

如果這個時期,孩子越缺少父母的關愛,很容易變得膽小孤僻。

孩子3歲前,再難也要儘量自己帶孩子。

惠州市「傳遞愛 共成長」微家書活動火熱進行中

學生家長們,趕緊來投稿吧!


來源:廣東教育、錢志亮工作室

相關焦點

  • 你習以為常的舉動,一直都在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蘇的聲音都在顫抖了,一直以來她都覺得自己的孩子特別沒有安全感。膽小、怯懦,一離開自己孩子就大哭大喊。我仿佛看見這個沒安全感的孩子此刻正瑟縮在媽媽的懷裡低聲抽泣,而這個無助的媽媽顯然已經被嚇壞了。不是說缺少了陪伴孩子才會沒有安全感嗎?為什麼我幾乎忘我地陪著他,可他還是沒有安全感?到底要我做什麼,他才會更好一些?
  • 家長這些不經意的行為,正在破壞孩子寶貴的安全感,別不自知
    因為孤兒院的資助金額少,孤兒院裡的孩子們,在精神和物質上得到的資源太少,每30個孩子才配一個看護員,幼小的孩子日常就是被綁在床上,拿著奶瓶吮吸。結果這些缺乏情感關懷,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後,在學業、社交等方面,表現出困難重重。可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情感上缺乏寄託,容易出現情緒波動,人際交往也會受到影響,很難收穫美好的人生。
  •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4個舉動,家長要及時陪伴,增進親子關係
    造成家長很多的經濟壓力,家長想要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很多把孩子放回老家。但是孩子長期都是在家長身邊,在老家孩子會出現不適應,孩子也會思念父母,孩子自然沒有安全感,這樣形成習慣,孩子見到家長離開,內心就會認為家長想要拋棄孩子。
  • 父母經常做這些事,孩子會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家長要注意
    父母經常做這些事,孩子會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家長要注意養孩子對媽媽們來說是一件幸福又痛苦的事兒。孩子喜歡粘著媽媽,像一個小&34;一樣感覺很有趣;但有時孩子太過粘人,像牛皮糖一樣粘在身上,離開還不到一分鐘就開始大哭,讓媽媽們很是苦惱。
  • 如何修復孩子被破壞的安全感?
    晚上睡覺時,摟著我的脖子,一直問:「媽媽,你還要去外婆家嗎?你不要去外婆家了,我不讓你去外婆家。」再後來,只要誰提起外婆家,二寶就大哭。看到二寶這樣,我覺得這件事我一定做錯了,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孩子以為媽媽不要她了。3.孩子的安全感被破壞了,還可以修復嗎?要怎麼修復?
  • 教會你建立、重建嬰幼兒安全感,以及避開那些破壞孩子安全感的坑
    我們讀了一本繪本,叫做《我的愛一直陪著你》。相信她會慢慢從這次事件中走出去,我們都希望她能成長為一個能量滿滿的孩子,將來也擁有健康的人格,快意的人生。那麼,嬰幼兒安全感這個很重要的東西,是怎麼破壞的呢?我們先來看看影響嬰幼兒安全感的「三宗罪」。
  • 家長的這些行為正在破壞孩子的智力發育!
    No.2家長這些行為,正破壞孩子智力發育情緒不穩定,經常吼孩子親子之間的情緒是會互相感染的,當家長因為工作或生活壓力,經常打斷孩子,破壞專注力家長對孩子的愛總是時刻關注,當孩子在專注玩積木時,家長會提醒孩子怎麼搭更好;當孩子在認真寫作業時,家長會在旁邊看著
  • 為什麼都不要我了:有遠見的父母不該做這些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用因素,有主觀的有客觀的,有物質上的有精神層面的,而家可以說是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對孩子來說,家就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直接地方,孩子先在家庭獲得安全感,獲得力量,才能更好地與這個世界抗衡,了解這個未知的世界。
  • 破壞孩子安全感的5件事,父母別再做了
    兒時經歷的恐懼、創傷和被忽視會直接影響大腦的發育,從而影響孩子成年後的性格和行為。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非常不易,但破壞卻只是一句話的事。很多家長喜歡用「我不要你了」嚇唬孩子,尤其是不聽話的孩子。,經常拿這些莫須有的事物嚇唬寶寶,會使寶寶越來越膽小怕事。
  • 孩子被欺負,父母的幾種做法正悄悄破壞了他們的安全感,別不自知
    可這個小姑娘卻再也不過去和其他小朋友玩了,非要一直賴在媽媽身邊不走。孩子受欺負,家長的幾個行為很容易破壞他們的安全感1、告訴他們「要學會忍讓」雖然常說在生活中要以和為貴,凡事忍一步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但在孩子被人欺負的情況下,教他們去無條件忍讓,從不去反駁和對抗
  • 破壞孩子的安全感比打孩子還可怕,你家孩子有安全感嗎?
    大家都知道,安全感這種東西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和自身從小所處的環境有關。如果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中,受父母的呵護和寵愛一路長大,那麼他的安全感肯定是發自內心的,到哪裡都有安全感伴隨。相反的,如果父母在家愛吵架並且毫不避諱的在孩子面前吵鬧甚至扔東西,孩子內心必定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而且童年的這種缺失,有可能會影響一生,這比挨打更可怕。看看父母是怎麼破壞孩子的安全感的?夫妻之間不和諧孩子放學回家等來的不是香噴噴的飯菜而是爸爸媽媽歇斯底裡的吵鬧,而孩子還小,只會被父母嚇到。
  • 最毀孩子自信+破壞安全感的五句話,家長別再說了
    ,當父母的嘴上容易沒個把門,容易說出一些傷害人的話語而不自知,看到孩子沉默還以為管教奏效,下次繼續進而加強傷害,不自信跟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就是這樣養成的。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務必注意自己的言行,下面很多父母常說的打擊孩子自信+破壞安全感的5句話,說過的父母千萬不要再說了。
  • 孩子缺乏安全感,會影響以後的性格,家長應該從自身找原因
    而孩子獲得安全感的主要來源,就是自己的家庭和家長,也就是說,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一定是家長的問題,家長應該從自身尋找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孩子缺乏安全感,就不會快樂,在童年時期,孩子總是心事重重,時間久了,孩子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 一篇講透什麼是孩子的安全感,如何建立,被破壞後該怎麼彌補
    想要孩子將來事業成功,家庭生活幸福,必須要給孩子建立安全感,這是孩子才可能擁有自信、樂觀的生命底色。反觀不少人,即便在事業上有成,可在婚姻家庭中屢屢受挫,與人無法建立親密關係或者總是受傷,說到底,是童年安全感缺失造成的。
  • 孩子的安全感,可能正在被家長的這些行為所摧毀,可別不當回事
    小雅一直希望陽陽能成為堅強獨立的女孩,因此,從小就鍛鍊她自己睡覺,在哭鬧的時候,也不哄不抱。可現在看來,她的種種做法,不僅能起到應沒有的效果,反而起了相反的作用。要知道心理學中,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個人擁有健康心理的基礎。保證寶寶擁有適度的安全感,才能保證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也是人格完善的必備條件。而缺乏安全的孩子,不容易擁有自信心,也很難信任他人。
  • 怎麼做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有些行為父母並沒有發現
    聽我這麼說,家長們心中可能還沒有一個成型的觀念,接下來我就為各位家長仔細介紹有哪些破壞寶寶安全感的行為。1.不守信用孩子安全感的關鍵培養時期在3歲之前,但其實整個童年時期家長的所作所為都是可以對孩子安全感的多少構成影響的。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一幕就是,家長允諾當孩子達成某種成就時,家長會作出相對應的獎勵措施鼓勵孩子繼續前進。可我們發現,家長在給予孩子承諾的時候往往太輕易隨便,結果等孩子真的要求家長信守諾言時,家長卻表現出不守信用。
  • 我們做的很多「好」事情可能都在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經常被媽媽們提到的一個詞,也是在我們這一代媽媽中特別火熱的一個詞。然而,安全感這個詞卻像懸在大家頭上的達摩克裡斯之劍,讓媽媽們提心弔膽,生怕自己一不小心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 媽媽們都問過不少這樣的問題: 孩子一哭我沒抱,會不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睡眠調整會不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孩子特別黏我,是不是沒有安全感 大部分地方在談安全感時都非常學術,讓人聽了也搞不懂該怎麼做,反而會增加人的焦慮感。
  • 孩子害羞膽小愛哭鬧,許是缺乏安全感,這樣做來幫孩子重塑安全感
    這樣其實很不好,在沒有預告下突然離開孩子會讓孩子更加恐懼不安,會擔心父母不要他了,破壞孩子的安全感。3.比如有的家長總喜歡強制讓孩子表演節目,也不管孩子願不願意,或者老拿自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較,強令孩子學一些或者做一些他不喜歡的事情。長久這樣下去,孩子會越發抗拒這些事情,每次一牽扯到和他人交流或者學習時總會不安。5.
  • 孩子經常做這些「古怪」的舉動,說明是高智商,家長別阻止
    牛頓小時候的這些舉動,看似很古怪,但是證明了他強大的觀察力與創造能力,正是擁有了這些能力,牛頓才變得與眾不同。孩子經常做這些「古怪」的舉動,說明是高智商智商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高智商的孩子獲得成功的機率會更大。
  • 孩子睡前這些小動作,說明他缺乏安全感了,家長要及時彌補
    導讀:孩子睡前這些小動作,說明他缺乏安全感了,家長要及時彌補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睡前這些小動作,說明他缺乏安全感了,家長要及時彌補!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