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不要我了:有遠見的父母不該做這些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2020-09-07 教子育兒小幫手

最近的一部熱播劇《以家人之名》正在播出,原本是沒看的我,因為剪輯的一個鏡頭心瞬間被揪起來了。

這裡面最讓人心疼的人物就是「小哥子秋」,懂事的讓人心疼。

小時候是媽媽帶著,最信賴最依戀的就是媽媽,媽媽把子秋教育的謙遜懂禮貌,也非常能體諒媽媽的處境,當媽媽打算結婚時,孩子也是接受的,從這個場景中就能看到子秋的「懂事」;相似處境的尖尖就有截然不同的表現,她不想要後媽,表現的尤為排斥,與子秋有鮮明的對比。

難道子秋就不擔心後爸嗎?我想在子秋心裡也是擔心的,只是「懂事」地藏起來了!

之後更讓人心疼的是子秋心裡的被拋棄感,慢慢熟悉認可的爸爸不會成為爸爸,媽媽也不知道什麼走了,跟著外婆生活。不能說外婆不愛他,但現有的生活條件和外婆固有的觀念沒法讓孩子感受到愛,這個時候拋棄感高於其他感知。

所以,當「爸爸」看到子秋的生活時,爸爸不忍心可一個孩子就這樣過一輩子,他把子秋帶走了,這個時候的子秋比之前「更懂事」!他謙讓妹妹、半夜幫起來洗衣服、幫爸爸的店幹活、看電視獨自在一個角落裡、想吃西瓜有時候等到妹妹給了他才接著;因此,他很保護妹妹,子秋無疑是感恩的。

他幸運的是有接納他、愛他的爸爸和妹妹,他才能慢慢的融入新的環境,開始新的生活。但心理那顆被拋棄的種子一旦種下就會在你心裡紮根,劇中尖尖說子秋最大的願望就是出現在李家的戶口本上,因此他對情感的區分是單一的,特別是尖尖和另一個哥哥在一起的時候,曾經類似被媽媽拋棄的感受撲面而來,說出了那句讓人揪心的話——為什麼都不要我!可見子秋還是及其沒有安全感,那顆種子隨著時間推移反而在慢慢長大,安全感並不是相處久了或者給了你認為的愛就能獲得。這就應證了我們常聽的那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種心理需求,是來自一方的表現所帶給另一方的感覺;安全感能否產生,來自多方面因素,有主觀的有客觀的,有物質上的有精神層面的,而家可以說是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對孩子來說,家就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直接地方,孩子先在家庭獲得安全感,獲得力量,才能更好地與這個世界抗衡,了解這個未知的世界。

但有些父母可能不知道,你的這些舉動給了孩子極大的不安全感!

一、嚇唬孩子:這是家長慣用的伎倆,當我們對孩子的某些行為束手無策的時候,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開始嚇唬孩子威脅孩子,「聽話啊,不聽話我讓警察抓走你」!「好好吃飯,不然下次不給你吃零食了」,「別哭了,再哭我就不要你了」,「趕緊寫完作業,不寫完作業別進屋睡覺了」!這是不是很熟悉?有些時候我們會為了讓小孩聽話,按照自己的規則做,就會有各種各樣恐嚇的語言來嚇唬孩子。孩子小很容易信以為真,於是孩子開始患得患失,一點安全感沒有,性格敏感內向、膽小害羞。

二、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家庭是孩子避風的港灣,父母的表情是孩子對這個陌生世界最開始的認識,那是幸福開心的笑,還是猙獰可怕的鬧,孩子是有感知的。一言不合就大喊大叫,吹鬍子瞪眼睛,當著孩子的面大吵大鬧,惡語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孩子看到這個畫面該是多麼恐慌。這樣的環境長大的孩子會有兩個極端,可能敏感自卑,可能有暴力傾向,性格孤僻冷漠。

三、跟孩子哭窮:在現在這個物質並沒有那麼匱乏的年代,孩子的生活條件大多數都不錯,至少對比他們的父母會好很多,因此有些爸爸媽媽擔心,這樣的環境會不會讓孩子不懂的珍惜不懂得感恩,所以經常跟孩子哭窮,「那東西有什麼好玩的,那麼貴我們可買不起」;現在的教育也很重視培養孩子的財商,假設你只是在孩子面前哭窮,習慣性的哭窮而不樹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孩子會壓抑自己的正常需求,內心變得自卑沒有安全。且極有可能會被誘導,形成不正確的金錢觀。

教育是具有早期性和連續性的,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孩子出生後,從小到大,幾乎2/3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麼方式、在什麼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的教育影響著子女。因此致仁教育呼籲大家關注家庭教育,重視家庭教育,讓我們給予好的影響給下一代,並讓這些影響傳承下去。關注公眾號 致仁家庭教育 領取免費課程,有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會幫助您解決家庭教育上的疑難雜症,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打造適合你的教育方法

相關焦點

  • 你習以為常的舉動,一直都在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我該怎麼辦?沒寒暄幾句,就急切地拋出了問題:「我兒子特別缺乏安全感,你說我該怎麼辦?我要怎麼才能幫到他?」為什麼我幾乎忘我地陪著他,可他還是沒有安全感?到底要我做什麼,他才會更好一些?還有很多的孩子,他們從父母的身上學會了不安全感,又為了父母,維持著那份不安全感。
  • 破壞孩子安全感的5件事,父母別再做了
    「你再不乖乖吃飯,我就不要你了!」很多家長喜歡用「我不要你了」嚇唬孩子,尤其是不聽話的孩子。「我就不要你了 」這句話最讓寶寶恐懼,他會相信爸爸或媽媽真的要拋棄他。這種最「有效」的絕招,本質是粗暴和冷漠,深深地傷害了孩子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 我們做的很多「好」事情可能都在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媽媽們都問過不少這樣的問題: 孩子一哭我沒抱,會不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睡眠調整會不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孩子特別黏我,是不是沒有安全感 大部分地方在談安全感時都非常學術,讓人聽了也搞不懂該怎麼做,反而會增加人的焦慮感。
  • 捷哥說:有遠見的父母,都在做這件事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都不會指望孩子能自覺。
  • 孩子缺乏安全感,父母該怎麼辦?
    實際上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之一,父母只需正確引導就能緩解哦。安全是兒童最基本的需要,會影響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小孩總是缺乏安全感,很容易變得膽小,懦弱,與周圍的小朋友不和諧。但是不少爸媽卻經常在不經意中傷害了孩子的安全感。1、說「不要孩子」之類的話當孩子調皮搗蛋惹爸媽生氣的時候,爸媽會說:「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你再這樣,警察叔叔來抓你了。」……類似這樣嚇唬孩子,相信每個人都聽過。有些爸媽就有疑問:我也是這樣長大的,不也沒長歪嗎?雖說如此,但每個孩子性格、心理承受能力不同,不排除這樣的話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的可能性。
  • 怎麼做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有些行為父母並沒有發現
    戀愛的時候,在情侶吵架時我們常聽到的一個爭論要點就是「我沒有安全感」。其實,安全感不僅在戀愛中重要,在家庭、夫妻關係以致年幼的孩子身上,都能看出安全感的充足與否,為孩子作出了怎樣的改變。今天我們就來說所寶寶所需要的安全感。
  • 爸爸購萬斤西瓜讓孩子賣: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導讀:爸爸購萬斤西瓜讓孩子賣: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爸購萬斤西瓜讓孩子賣: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長這些不經意的行為,正在破壞孩子寶貴的安全感,別不自知
    前段時間,朋友帶女兒來我家做客,期間我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她女兒時時刻刻都需要媽媽陪。朋友去上廁所,孩子要在屁股後面跟著;朋友和我們大人吃飯聊天,孩子也要陪在身邊,其他小朋友拉她過去玩,她也不過去......旁邊人都察覺到了異樣,但礙於情面,不好說孩子舉止有異,只是婉轉地說「孩子喜歡黏著媽媽」「這孩子跟媽媽太親了」等等之類的。
  • 愛吵架的父母如何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
    問問他們,知不知道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什麼是安全感?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呢?這種行為會嚴重損害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安全感,到底是什麼呢?安全感是孩子需要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心理營養。在孩子出生後4個月到3歲的時候,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是孩子與父母剪斷心理臍帶的過程,如果這個過程沒有做好,孩子將不知道怎樣獨立。
  • 這些舉動,一直在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從小您在我眼中是一個嚴厲的媽媽,你會因為一件小事而打我,只要一點點做不好,你就會叫我重新做過,我知道你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每次放學回家都少不了您的嘮叨,總是叫我幹家務,只要一做不好,你就罵我。每當我去同學家玩的時候,看著別人家的媽媽,我總是慕別人。
  •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指望孩子自覺,「長期督促」才是王道
    有的小孩被父母教育的很懂事,各方面也都足夠優秀;有些小孩則被嬌慣得問題百出,生活上不懂事學習上也沒優勢。於是不少父母就慌了,到了一定程度他們也不知道該如何管教孩子才是真正對孩子好。真正有遠見的父母,不會指望孩子自覺真正有遠見的父母,不會指望孩子自覺,因為他們知道那很難,並且幾乎不可能。
  • 一篇講透什麼是孩子的安全感,如何建立,被破壞後該怎麼彌補
    文|秘籍君現代父母都知道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性。教育界裡有句話「養育孩子,六歲前用心,六歲後省心;六歲前省心,一輩子操心」,除去生活習慣、規矩的培養,說的更是孩子的安全感。可見,一對父母再精通教育,如果不重視孩子安全感建立,那麼孩子以後心理難免出問題,反之,一對父母即便再不懂教育,只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孩子大概率不會長歪。那麼,什麼是孩子的安全感?其實,安全感這個詞,在心理學上叫做「安全型依戀」。
  • 如何修復孩子被破壞的安全感?
    我只好將兩個孩子都送回奶奶家,一個人回去照顧外婆。因為擔心二寶哭鬧,提前沒跟二寶說。她見我拿箱子,就要跟我。爸爸抱著她去陽臺,我趕緊出門走了。 後來,爸爸說,到奶奶家的第一個晚上,二寶整整哭鬧了一夜,父女倆都沒睡。陪外婆住院期間,我打電話回奶奶家,二寶都是抱著電話哭,很委屈,總是問:「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一個月後,我回來了。
  • 教會你建立、重建嬰幼兒安全感,以及避開那些破壞孩子安全感的坑
    其實,我們全家都特別的照顧她。可是,一整天下來,我發現這種特殊照顧反而讓她手足無措。那種狀態很游離,特別不親。Echo是個安全感受到破壞的孩子,我覺得我們必須想辦法,讓她和我們隨意起來。✿ 第一步,我們開始如常看待她,取消特殊照顧,該玩就玩,該規範就規範,怎麼對待大卷我就怎麼對待她。大卷平時的獎懲體系,我也給Echo照搬了一套。例如吃東西掉地上了,按大卷的規矩,能自己處理就不扣分,否則在晚上貼小星星時會扣分。
  • 培養孩子的安全感,需要父母更長情的陪伴,更持久的愛
    這讓許多家長感到頭痛,為什麼我的孩子會這樣?,由於你的不注意,很有可能就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所以要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這也就是為什麼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了,不好的事情要避開孩子,千萬不要在童年就給孩子沉重打擊,這對於以後的影響是惡劣的!
  • 童年的安全感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父母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文|淘媽在我們成年人的世界中,有些人患得患失,有些人會對陌生人產生抗拒,難以相信別人,還有的人敏感多疑,不願對新鮮事物探索嘗試,還有的人焦慮易怒,類似的性格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其實這些現象都可以歸結到安全感的缺失,那麼我們是在何時何地把安全感丟失了呢
  • 給足孩子安全感,父母可以這樣做
    對於孩子來說,安全感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孩子並沒有完全認識這個世界,對周圍環境有陌生感,另一方面,孩子自身能力不足無法保護自己。安全感會讓孩子感到安心,而父母就是孩子的首要選擇對象。如何給孩子帶來安全感首先家長儘量在孩子的視線之內,尤其是當孩子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的時候。
  • 孩子缺乏安全感怎麼辦?父母做好這3點,給孩子建立安全感
    一個人內心強大,那麼他們必然而然會給自己安全感。遇到任何的問題,從來不會去詢問別人的想法,認為「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這樣的孩子他們在和外界人群交流的時候,也常常保持一種較為親密的關係。當然如果可能的話,他們也會理性地對待,而不是過分的打擊。只是對於這些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來說,他們害怕自己沒朋友、害怕獨處。
  • 孩子被欺負,父母的幾種做法正悄悄破壞了他們的安全感,別不自知
    ,很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導致他們內心極度缺乏情感關懷,將來在學習和工作中困難重重。幾個朋友開始還勸說幾句,後來看小姑娘實在不願意過去,就不再說什麼了,其實大家都清楚,這孩子是典型的缺乏安全感。這個詞聽起來雖然不陌生,但不少家長卻從未重視過,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安全感其實非常重要。
  • 最毀孩子自信+破壞安全感的五句話,家長別再說了
    ,當父母的嘴上容易沒個把門,容易說出一些傷害人的話語而不自知,看到孩子沉默還以為管教奏效,下次繼續進而加強傷害,不自信跟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就是這樣養成的。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務必注意自己的言行,下面很多父母常說的打擊孩子自信+破壞安全感的5句話,說過的父母千萬不要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