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選擇離去,我尊重你的選擇——創傷後應激障礙之夢的解析

2020-10-24 525心理網

夢境:

我夢到在大理蒼山旅遊,本來是想要坐纜車的,但居然沒有纜車,只有一根纜繩,我就被掛在了這根纜繩上,往下一看懸在了半空,我很害怕,雙手使勁抓著纜繩,只好慢慢地往下滑,越來越接近地面了,看到了綠油油的草地,我終於安然著地。

老公站在不遠處,面帶微笑看著我,拍手鼓掌。

背景資料:

來訪,女,45歲,12年前,母親抑鬱症自殺離世,她第一個發現母親自殺,目睹慘烈的自殺現場。

父親身體不好,母親一生操勞,撫養子女。在母親白內障手術之後,常常擔憂將來會拖累子女,以及對幾個兒子操不完的心,罹患抑鬱症,自殺離世。

此後她在深深的愧疚、自責、懊悔中度過,非常痛苦。身為醫務人員的她,為什麼沒有能夠做到對於抑鬱症自殺的防範?

心理分析:

這幾年,她也深受腎病的折磨。無意識中,為了內心稍許平衡,深深的愧疚、自責、懊悔進行自我攻擊,這種攻擊也會轉化為軀體疾病(腎病)表達出來。

潛意識的表達是:操勞一生的母親這樣慘烈地早早離世,我有什麼資格活得好好的?!甚至有一種死亡的欲望,隨同母親而去。

這是一例典型的創傷後應激障礙(目睹母親慘烈的自殺現場),歷經三步心理治療:哀傷處理;依戀情感的分離;和母親的告別。

在母親去世的12年中,她心理上出現退行,退回到一個八九歲的孩子,我成了一個沒媽的孩子,我怎麼辦?

退行,是當一個人遭受重大創傷事件之後,無意識退回到一個孩子的狀態,其心理動因是成為一個孩子就不用面對和承受這樣嚴重的後果了,這是潛意識中自我保護的一種本能。同時,退行到一個孩子,不僅不會被責備,還能得到身邊人的照顧和愛護。

但在現實生活中她是一個45歲的成年人,一個八九歲的孩子又怎能應對一個45歲成年人的現實生活?如此產生諸多困擾。

夢的解析:

在歷經三步心理治療之後的當晚,來訪做了此夢,夢境中的纜車象徵母親的保護,母親的保護不在了,失去母親的保護她安然著地,她的內心長出了力量。

老公面帶微笑拍手鼓掌,意味著老公樂意看到一個心理成長和獨立的妻子。

心理治療卓有成效。生而為人,不必抱歉。生而為人,當有其衣、有其食、有其居、有其悅。

有過類似重大創傷事件的親歷者,建議儘早尋求資深心理諮詢師的協助,從心理創傷的陰霾(創傷後應激障礙)中走出來。

相關焦點

  • 汶川十年,你還好嗎?|關於創傷後應激障礙
    創傷後應激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一種急劇、異乎尋常的創傷性事件後常見而嚴重的精神障礙,以反覆發生的闖入性創傷情景再現、持續的警覺性增高及對創傷相關情景的主動迴避等為主要特徵。
  • 創傷後應激障礙:走出「直覺」建構的主觀「真實」世界
    創傷後應激障礙:走出「直覺」建構的主觀「真實」世界心理學電影《直覺》影評:每個人都活在自己主觀建構的內心世界中電影《直覺》講述了一個看似靈異、實則真實的心理故事。影片跟隨女主角凱特琳的心路歷程,在情節的發展中呈現了創傷後應激障礙下「真實的虛幻」。
  • 空難之殤:空乘人員如何面對創傷後應激障礙
    對於空乘人員而言,空難之後所經歷的創傷並非僅僅來自於空難造成的悲劇與傷亡,而且來自於他們內心深處的脆弱感。拉丁稱,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終身患病的比率約達10%,並且因職業及事故的不同而有所波動。從事特殊職業的人,如軍人、警察、消防員等終身患病率會高於普通人;而遭遇強姦或虐待的人終身患病率也會高於受其他創傷影響的人。
  • 如何判斷創傷後應激障礙,又知道它有哪些症狀?
    由危機事件引起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急性應激障礙和創傷後應激障礙在不同時期,障礙、抑鬱、焦慮障礙、自殺、酗酒等行為問題相繼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因其後果嚴重、發病率高而受到廣泛關注。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發病率因精神創傷的種類不同,從5%到50%不等。暴露於巨大的精神或身體創傷(如女性強姦)可導致PTSD的高發病率,平均為50%。上升到12%。個體的生存期風險為3% ~ 58%,女性PTSD患者生存期患病率較高而在男性中,這一比例大約是女性的兩倍。超過1 / 2的PTSD患者經常伴有藥物濫用和其他精神障礙阻塞。PTSD患者的自殺率是一般健康人群的6倍。
  • 自閉症是創傷後應激障礙雖是假說,但家長做好一件事就能改變孩子
    而事實上就算自閉症不是嬰兒期的創傷後應激障礙,我們做好這件事也的確可以改變孩子,甚至是讓孩子與自閉症分道揚鑣,越來越傾向於正常孩子。為什麼這麼說?再就是:嬰兒期的創傷後應激障礙針對上兩個病因,我們已經無法追根溯源再去改變基因或者扭轉當初的環境,以及母親懷孕期間的所有,包括心情和精神感受。然而,面對這一假說,我們卻可以試著去修復孩子在嬰兒期所受到的創傷,去改變他們當下的生理現象和心理問題,從而達到治療自閉症的目的。為什麼可以這麼理解,也有必要去試一下呢?
  • 900萬沒確診武漢人的創傷後應激障礙和內疚感
    雖然這場疫情對誰都有影響且非常大,但對武漢人可能成為一個痛點,且不一定會隨著時間慢慢會淡忘,它叫:創傷後應激障礙。我的這個朋友認識很多學心理的人(包括我),她算幸運,因為痛苦能夠表達出來。但同樣在武漢的另一個男生,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 突發性災難引起創傷後應激障礙,很多患者不能恢復,影響一生
    導語:傷後應激障礙主要是由於突發性的災難事件或者是自然災害引起的患者產生一種精神障礙,而發生創傷性的事件是創後應激障礙的最直接病因,例如發生海嘯、地震等自然災害,或者車禍導致死亡等,都可能會造成創傷後應激障礙,正常情況下,正常人經歷過創傷事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患者可以慢慢地恢復正常生活
  • 心理學:創傷後應激障礙,該如何走出心理陰影?
    你是否遭受過創傷事件,並且產生心理陰影呢?你是如何走出來的呢?所謂創傷後應激障礙,指的是個體經受突發的、緊急的事件,令個體直接陷入手足無措、孤立無援的境遇,並在以後的生活中反覆出現當時的場景。那麼,經歷過創傷後,產生應激障礙該如何走出自我呢?完全沉浸法個體產生心理陰影之後,在腦海中呈現的往往只是創傷事件中的幾個片段。零散的碎片記憶,不但無法消失,反而會使個體形成刻板印象。當個體聯想到與碎片記憶相關的東西,就會產生應激反應。
  • ...終日抑鬱、創傷後應激障礙……31條心理援助熱線為你打開心結
    如今,疫情防控已趨於常態化,你仍舊焦慮嗎?自己能化解緊張情緒麼?7月29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獲悉,重慶已開通31條心理援助熱線為市民提供相關服務,減少心理危機的發生,保障市民心理健康。
  • 創傷後應激障礙會增加患上痴呆症的風險
    根據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經歷過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人在晚年患痴呆症的可能性是常人的兩倍。研究人員說,這可能表明了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一種效果:退伍軍人通常更有可能接受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治療(至少在開展研究的國家是這樣),因此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可能會降低隨後患上痴呆的風險。
  • 這梗指的是是創傷後應激障礙
    這梗指的是是創傷後應激障礙時間:2020-09-02 16:22   來源:親親寶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ptsd是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指的是是創傷後應激障礙 指的是是創傷後應激障礙,屬於一種心理疾   原標題:ptsd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指的是是創傷後應激障礙     指的是是創傷後應激障礙,屬於一種心理疾病。     《戰狼》這部電影火得不僅僅只是一時,有人喜愛,有人吐槽。
  • 如何區分「抑鬱症」和「創傷應激障礙」?
    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往往伴有抑鬱症狀,與抑鬱症很容易被混淆,鑑別要點為:①創傷後應激障礙:在生病前經歷過威脅性或災難性的創傷性事件,比如大地震、被校園暴力、被強暴、被綁架、車禍後等,以焦慮、易激惹和痛苦體驗為主,其產生的抑鬱症狀「沒有晨重夜輕」的特徵,情緒波動較大;
  • 外傷後應激障礙PTSD——戰後創傷綜合症,並非只出現在士兵心理
    戰後心理綜合症,屬於「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一種,又叫創傷後壓力症、創傷後壓力綜合症、創傷後精神緊張性障礙、重大打擊後遺症。指人在遭遇或對抗重大壓力後,其心理狀態產生失調之後遺症。這些經驗包括生命遭到威脅、嚴重物理性傷害、身體或心靈上的脅迫。
  • 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如何與世界上另外一個自己相處?
    我們的身體裡除了自己,還有另外一個不被發現的自己,或者是說另外一個被正常的自己所控制的人格,尤其是在經歷創傷以後,腦海中反覆閃現的情景會把原本正常的自己拉入到另一個地獄深淵中,我們不斷逃離,卻又在不經易間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當遇到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的自己時,我們應該如何與世界上另外一個自己相處呢?
  • Sci Transl Med :與創傷後應激障礙相關聯的恐懼基因
    一項新的研究提示,一個調控人與動物的恐懼的基因可能與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有關。這種OPRL1基因會表達一種叫做孤啡肽的分子的受體。研究人員發現,一種以該受體作為標靶的藥物可防止小鼠PTSD樣症狀的發生。這些發現為研發藥物鋪平了道路,該藥物可被用於那些接觸了創傷刺激——如軍事作戰或某次車禍——之後不久的人以防止其發生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 網絡流行語科普:年輕人的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都是什麼梗?
    有一種障礙是這麼描述的:以前曾遭受過某種創傷,後來會條件反射躲避它。嚴格意義上的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我們不敢冒犯,但生活中可能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那樣的後遺症……微信消息PTSD身為出色商務的Leon,2019年的職場成就包括但不限於:微信加了3000
  • 全球約三分之一的新冠肺炎感染者有創傷後應激障礙
    (原標題: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新冠肺炎感染者有創傷後應激障礙)在11日的《新聞1+1》中,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聯絡組專家、北大第六醫院院長陸林表示,在全球疫情之後,如果確診感染,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會有創傷後應激障礙
  • 美槍擊案嫌犯被曝參與9•11救援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
    槍手亞倫•亞歷克西斯曾因參與「9•11」恐怖襲擊救援行動而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有報導顯示,本次慘案並非亞歷克西斯首次捲入槍案。2004年,他由於槍擊一名建築工人的汽車輪胎在西雅圖被捕。亞歷克西斯事後表示,「憤怒」引發自己拔槍。西雅圖警局報告稱:「他說,過了1個小時後,他才記起自己曾經扣動手槍的扳機。」隨後,亞歷克西斯給出的解釋是他認為,那名建築工人不尊重他。
  • 創傷後應激離我們並不遠,PTSD該如何防治?
    我們經歷的創傷事件都會導致創傷後應激嗎?什麼是創傷後應激障礙?又如何防治呢? PTSD 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是指個體生命受到威脅、目睹他人死亡或嚴重受傷後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障礙,在遭遇重大的災難性事件後持續或延遲出現的深度悲傷。
  • 「奧姆真理教」東京沙林恐襲案受害者仍遭受創傷後應激障礙折磨
    研究認為,超過三分之一的受害者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受害者長期遭受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折磨,呼籲為受害者及其後續健康問題提供定期關懷。1995年3月,在東京築地地鐵站口的臨時急救站,以治療沙林毒氣襲擊案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