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餅柔軟又筋道,和面是關鍵!教你一招,酥軟又多層,放涼不變硬
各位讀者朋友們好,感謝大家閱讀我分享的美食文章,經驗和大家一起共享,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在家烙餅又幹又硬,錯在這一步!外婆教我一個秘訣,又香又軟,放一周都不變硬!』
自從有了麵粉後,人們的生活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麵粉的可塑性更強,因此能做出各種不同的麵食,比如包子、饅頭和餅等等。由於大餅口感柔軟筋道,方便攜帶,過去人們出遠門時,都會隨身攜帶一些大餅作為乾糧。中國人烙餅的歷史已經有近幾千年了,餅比包子、饅頭出現得更早。經過漫長的發展,烙餅的技術也越來越好。剛出鍋的大餅口感非常柔軟,但又很筋道,吃起來香噴噴的,越嚼越香。
過去的大餅都是作為乾糧,直接吃。如今生活條件好了,人們用大餅卷上菜,卷肉卷土豆絲等,味道更香,營養也更豐富。作為農村人,要是不會烙餅和蒸饅頭,就會被別人笑話的,我的外婆就是個地道的農村人,烙大餅是她最拿手的。小時候幾乎是天天吃外婆烙的餅,白麵餅、玉米面餅,雜糧麵餅都吃過,外婆都能烙得外酥裡嫩,柔軟又筋道。烙餅看上去很簡單,但是想要烙得好吃,其實並不簡單。
餅好不好吃,關鍵就看面和得好不好。很多人和面時都用冷水,認為這樣大餅口感更筋道,但這樣口感不軟;還有人用熱水甚至是開水和面,認為口感更柔軟,但這樣又有失筋道。其實最好的方法是結合二種方法的優點。如今科技進步了,烙餅再也不用鍋,而是用電餅鐺,非常方便,無需控制火候,不容易烙糊。用電餅鐺烙餅有技巧,烙餅時加一點它,大餅出鍋後非常柔軟,就算放一周都不變硬,快來學學技巧吧。
準備一斤麵粉、冷水和熱水各150毫升,還需要蔥花、五香粉、食鹽和豬油。麵粉倒入面盆中,加一勺食鹽攪拌均勻,一半用冷水和面,一半用熱水和面,然後把2個麵團揉在一起,蓋上保鮮膜鬆弛半小時,餅才會更軟。碗裡加一勺麵粉、一勺食鹽和一勺五香粉,一大勺豬油燒化後澆在麵粉上,用筷子攪拌成細膩的麵糊,餅好不好吃就靠這個油酥了。麵團鬆弛好後,分成幾個面劑子。
拿一個面劑子,擀成圓圓的麵餅,均勻地抹上油酥,再撒一些蔥花,從邊緣捲成長條,再捲成圓團,用擀麵杖擀成一張圓餅。電餅鐺倒入油後提前預熱,把餅胚放進去表面上刷上油,蓋上蓋子烙一分鐘,然後向電餅鐺裡加一點清水,蓋上蓋子再烙。當兩面都烙至金黃酥脆後,就可以出鍋了,趁熱吃我能連吃2張餅。烙餅的技巧很簡單啦,面和得越軟,烙出來的餅就越軟,因此和面時一斤面加6兩水,柔軟度是最好的,但要一半冷水一半熱水。
麵團和好後要鬆弛半小時,餅才會更柔軟,別忘了蓋上保鮮膜,水分流失後餅照樣會軟。很多人烙餅時,都是餅胚做好放進鍋裡後才打開電餅鐺,冷鍋烙餅時間很長,餅肯定會很硬,錯就錯在這一步,電餅鐺一定要提前預熱,熱鍋下餅胚。烙餅的時候,加入一點清水,蓋上蓋子燜,餅能更快地烙熟,補充水分後也會更軟。餅儘量擀薄一點,烙的時間更短,基本上一面烙一分鐘,2分鐘就出鍋了。用電餅鐺烙餅,要蓋上蓋子,很多人敞著蓋兒會讓水分流失。
在家烙餅又幹又硬,外婆告訴了我原因,一個是面沒和好,另一個就是冷鍋烙餅。她烙了幾十年的大餅,好吃的秘訣就是一半冷水一半熱水和面,然後熱鍋下餅胚,烙餅時加一點水燜,做好這3點,就能烙出又香又軟的大餅。要想餅又酥又多層,別忘了抹上油酥,用豬油做的油酥,比用植物油做得更香,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技巧。喜歡吃餅的朋友快來學學吧,技巧熟練後,做一次大餅也就10分鐘,面可以提前和好。
烙餅柔軟又筋道,和面是關鍵!教你一招,酥軟又多層,放涼不變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