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

2021-02-07 中泰零距離


 點擊開啟中泰聽新聞時代  

晚上好,歡迎收聽中泰夜讀,今晚要跟您分享的文章是廉頗與藺相如,如果您喜歡今晚的夜讀,可以在文章結尾處,為我們點亮在看。

秦昭襄王派使者通知趙惠文王,希望在黃河外的澠池進行友好會晤。趙王一開始不想赴會,廉頗、藺相如建議道:「大王如果不去,恐怕會令我國顯得懦弱而膽怯。」趙王於是同意前往澠池,並讓藺相如隨行。

廉頗率兵護送趙惠文王一行到邊境後,與趙惠文王告別,並提議道:「若無異常,大王此行全程不會超過三十天,若三十天後您還不能回國,請允許我們立太子為趙王,以斷絕秦國藉機勒索的企圖。」趙王表示同意。

澠池相會,秦昭襄王與趙惠文王飲酒,期間秦王請趙惠文王表演鼓瑟,趙王照辦了。隨後,藺相如也請秦王表演擊缶,秦王卻不願意。藺相如見狀,厲聲道:「我們距離只在五步之內,我請求用脖頸之血濺撒您身!」秦王左右護衛本想上前殺死藺相如,卻在藺相如怒目喝斥之下驚得不敢動手。秦王只好很不情願地敲了一下缶。直到酒宴結束,秦國始終無法對趙國施加非分之求。由於趙國在赴約之前已經有所戒備和部署,秦國終究未敢輕舉妄動。

趙惠文王回國後,以藺相如為上卿,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對於藺相如在職位上高於自己感到忿忿不平,他說:「我作為趙國大將,有攻城野戰之功。藺相如原來只是底層之人,只因能言善辯,便居我之上,這實在讓我感到羞恥!"並揚言:"我要是碰到藺相如,非羞辱他一番不可!"

藺相如聽說廉頗的話後,便儘量避免與廉頗見面,既不在朝廷上和廉頗爭排序,還經常在路上迴避廉頗的車駕。對此,藺相如門客們都引以為恥。藺相如對門客們說:「你們認為廉將軍的威嚴比得上秦王嗎?」門客們回答說:「比不上。」藺相如又問:「秦王威勢那麼大,我都敢在他的朝廷上叱責他,羞辱他的群臣,難道我還單單怕廉將軍嗎!我考慮的是,強大的秦國因為忌憚廉將軍和我藺相如,才不敢大舉進犯趙國,倘若我們兩虎相爭,那必然有一方會受到傷害。我之所以處處避讓廉將軍,是因為把個人的私仇放在了國家利益的後面啊!」

藺相如的話很快便傳到了廉頗耳裡,這讓廉頗感到十分慚愧。為表歉意,廉頗赤膊負荊,專程到藺相如府上請罪。兩人盡釋前嫌,從此結為了生死之交。


編輯:郭連升 |  作者:靜讀資治通鑑(ID:dujingyueshi)

責編:付  強  |  主編:文  柳

投稿郵箱:3364986433@qq.com


相關焦點

  • 知道負荊請罪的故事,可你知道藺相如和廉頗的結局麼?
    但是負荊請罪的故事只是給我講了廉頗和藺相如兩人是如何成為摯友的,卻沒有告訴我們兩人的結局如何。想知道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那麼就要知道一個人一本書,這個人叫司馬遷,這本書叫《史記》,春秋戰國時期的動蕩和不安,都被記錄在冊。廉頗是歷史上的名將,生活在戰國末期的趙國,戰國時期 ,出現了戰國四大名將,這其中就有廉頗。
  • 「負荊請罪主人公」廉頗與藺相如的最後下場
    負荊請罪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吧,廉頗和藺相如一文一武,二人成為摯友的故事被後人所流傳。可是各位知道廉頗和藺相如最後的下場是什麼樣嗎?
  • 廉頗負荊請罪後,他和藺相如的最後結局是怎樣?
    ——雨果 熟知歷史的人都聽說過「將相和」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廉頗和藺相如是很多人學習的對象。那麼歷史上的兩個人結局如何呢?司馬遷所撰寫的《史記》讓後人對春秋戰國這段歷史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終下場,令人感慨
    但是語文課本上並沒有寫,廉頗和藺相如最終下場如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開篇第一句:「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擔任出國之上將,率軍攻打齊國,大破齊軍,佔領了齊國的陽晉,於是官拜上卿,在諸侯之中以勇氣而聞名。此時,藺相如不過是宦者令繆賢手下的一位門客而已。廉頗與藺相如一開始並沒有什麼交集。
  • 與藺相如鬥氣,廉頗負荊請罪;與此人鬥氣,廉頗負氣出走
    《將相和》的故事膾炙人口,它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因為入選了小學語文課本而深入人心。故事並不複雜,就是因為藺相如通過與秦王交涉和氏璧、在澠池會議中維護了趙王的尊嚴等功績而被封為上卿。這讓身經百戰的廉頗不滿,他認為自己勞苦功高,獲得的封賞竟然沒有藺相如這個書生多。因此,不服氣的廉頗多次揚言要給藺相如顏色瞧瞧,然而藺相如卻總是躲著廉頗,避免和他相見。
  •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後下場,令人悲嘆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後下場,令人悲嘆負荊請罪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吧,廉頗和藺相如一文一武,二人成為摯友的故事被後人所流傳。可是各位知道廉頗和藺相如最後的下場是什麼樣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史記》中有記載,廉頗是趙國的一員大將,惠文王在位時他率領軍隊一舉將齊國拿下,攻下陽晉,在朝堂之上名聲大起。
  •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你可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後下場如何?
    從小看過「負荊請罪」的故事,一面為廉頗敢於擔當讚嘆,一面也為藺相如的智慧稱奇。這兩人原本各司其職,機緣巧合之下有了交集,最終惺惺相惜,為人稱道。但世人皆知的故事只是他們漫長人生裡的一小段插曲,真要回顧兩人的一生,也不由得發出一聲悲嘆。故事要從廉頗和藺相如如何相知說起。
  • 藺相如「完璧歸趙」獲得讚賞,廉頗「負荊請罪」獲得原諒
    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關於成語的成語故事。那麼負荊請罪的故事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在戰國時期,格局十分不穩定,戰火連綿不斷,國家也被分割的四分五裂。其中國力最為強盛的就是秦國了,因為實力最強,所以常常侵略其他國家。有一次,趙國得到了一件無價之寶名叫做和氏璧。
  • 《將相和》的廉頗、藺相如,最後結局如何?老師沒有告訴我們
    對於《將相和》這個故事,很多人都在語文課本中見到了,也即比較熟悉了。藺相如、廉頗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趙惠文王時得到世上稀有的寶玉——楚國和氏璧,秦國強以15座城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與秦王當庭力爭,完璧歸趙。趙王封相如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隨趙惠文王到澠池(今河南澠池西)與秦王相會,使趙王未受辱於秦,歸國後因功封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
  • 負荊請罪中的廉頗與藺相如後來的命運完全不同,課本沒有告訴給你
    有著一個娓娓動聽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負荊請罪的故事,講的是廉頗個藺相如的故事,當時藺相如憑藉著自己寬大的胸懷,沒有和廉頗斤斤計較,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話。這個故事也告訴別人不要為眼前的利益之爭,而限制自己的格局,只有心懷天下才能以理服眾。不過在當時我們學習這個典故時候,老師可能只給大家介紹了這個故事,那麼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到底是怎麼樣呢?
  • 世人皆知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又有幾人知曉廉頗與藺相如的結局?
    這些小故事我們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曾經在歷史上留下了完璧歸趙的藺相如,在歷史上留下了負荊請罪的廉頗,他們一同造就了一段千古美談——將相和,可是,他們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呢?這時,宦者令繆賢推薦自己一個叫藺相如的門客,說他能夠擔當出使秦國的重任,趙惠文王半信半疑地讓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在被譽為「虎狼之國」的秦國朝堂之上,藺相如據理力爭,甚至以玉碎相逼,既保住了趙國顏面,也把「和氏璧」送歸了趙國。藺相如因此被趙惠文王授予了上大夫之職。
  • 負荊請罪中的廉頗與藺相如最終結局如何?課本上肯定沒告訴你
    在歷史課本上,我們學習過負荊請罪的故事。這個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史書中對此記載的也很簡單,「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這就是負荊請罪的原文,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故事值得我們學習。 那麼歷史上廉頗與藺相如的結局如何呢?史記的出現讓後人對春秋戰國這段歷史有所了解,現如今的人們對司馬遷這個名字肯定是不陌生的。春秋戰國時期是歷史上的一段大亂世,同時也是大分裂時期,這時候天下還沒有統一。
  • 世人只知道「負荊請罪」,卻不知道藺相如和廉頗最終的下場!
    藺相如維護了趙王的面子,使他和秦王處於同等地位,同時也捍衛了趙國的利益。 廉頗是通過浴血奮戰才獲得了現在的地位,而藺相如功勳不及他的十分之一,僅憑一次聚會上的耍嘴皮子,就官職位居他之上,這讓廉頗十分不爽,所以廉頗想找機會教訓藺相如。 藺相如得知此事後,就一直躲著廉頗,但藺相如這樣做,讓他身邊的人感到不解和不滿,因為藺相如的官職不比廉頗低,也沒必要如此害怕廉頗。藺相如問身邊人:「廉頗和秦王誰厲害?」身邊人回答:「秦王厲害」。
  • 負荊請罪之後,藺相如和廉頗最後結局如何?為何語文老師從不提起
    《將相和》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則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的是趙國舍人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後得到重用,廉頗心中不服,放言要羞辱藺相如,而藺相如為了顧全大局,屢次容忍避讓於他,最終廉頗負荊請罪,兩人重歸於好的故事。
  • 殘酷的真相:我們只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藺相如最後的下場
    「負荊請罪」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歷史典故了,裡面的廉頗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赤背背負著荊棘去向藺相如賠罪,藺相如也寬宏大度,最終選擇原諒了他,兩人和好如初。這個歷史典故告訴了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要懂得顧全大局,舍小我成全大我。
  • 負荊請罪之後,老師為何不告訴你藺相如和廉頗的後續?因為不好說
    廉頗勇於承認錯誤,向藺相如請罪,最終互相和解的故事,讓我們一直學習他們的勇於承擔和寬宏大量,哪怕長大了之後也依然如此。但是,在負荊請罪之後,藺相如和廉頗最後的結局是怎麼樣的呢?為何語文老師從來沒有提起過?這不禁引發了我們的好奇,而根據史書的記載,這根本不好說。
  • 廉頗負荊請罪後,他和藺相如的結局如何?一死一逃讓人嘆息
    廉頗,一個讓人印象朦朧的歷史人物,酷愛手遊電競運動的讀者可能會第一時間想到《王者榮耀》裡面為了守護部落而踏上徵途的那位強大坦克。喜歡文學的人可能會想起成語故事裡面完璧歸趙後負荊請罪的將相和故事。而資深的漫畫迷們可能會想起漫畫名著《尋秦記》裡面那位白髮蒼蒼的趙國柱石。
  • 百川論道 | 藺相如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藺相如者,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藺相如,是趙國宦官總管繆賢的門客。在趙惠文王當政的時候,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所以我認為藺相如是勇士,有智謀,可以任命為出使秦國的使者。趙王聽後,也非常感興趣,就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說:「臣願意護奉和氏璧出使,秦城歸入趙國,則璧留於秦,城不歸趙,臣務必完璧歸趙。」
  • 「負荊請罪」人人都知,但藺相如和廉頗結局如何,你可知道?
    提到「負荊請罪」這個成語,我們都知道他來源於歷史事件,這個事件發生於戰國時期,而主人公則分別是廉頗和藺相如。當時,秦國因為商鞅變法,率先在7個國家中強大起來,並逐漸有了吞併6國的野心。公元279年,秦昭襄王想要派兵攻打楚國,又擔心趙國會出手相救,便約了趙惠文王在澠池相聚。
  • 《廉頗藺相如列傳》
    文章第一段介紹廉頗、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從筆墨的分量來看,對兩人的介紹有明顯的偏重。詳介紹廉頗,突出戰功赫赫,地位顯貴,聞名天下。略介紹藺相如。為什麼一定要讓繆賢採用自曝其短的方式,坦承「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趙走燕」,來引出藺相如,司馬遷的用意是什麼?我想,繆賢這個人物對藺相如的功名而言,是一個伯樂式的人物。他對藺相如知之甚深,不避諱「欲亡趙走燕」的隱私足見他胸懷坦蕩及對趙王的忠誠,自曝其短反而能反襯出藺相如的對形勢的判斷正確和深謀遠慮。司馬遷這樣寫是為了凸顯君臣之間(繆賢和藺相如、趙王和繆賢)所存在的絕對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