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公共服務質量是評價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指標,事關民生改善和營商環境優化。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全國公共服務質量監測結果通報,青海省市場監管局主動作為,結合「人員大培訓、崗位大練兵、環境大整治」活動,會同各市州政府和公共服務質量職能部門,立足青海省實際,堅持問題導向,找準癥結,剖析原因,針對《通報》反映青海省11個重點公共服務領域最不滿意的問題不足,首次提出46項具體政策措施,補短板、強弱項,從根本上形成長效機制,著力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水平。
在具體措施的制定上,強化制度約束,明確在加大財政投入和補貼力度、加強公共服務崗位培訓和創新公共服務領域治理方式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和目標。
在醫療服務方面,推行同級醫療機構檢查互認制度,在青海省範圍內積極推進省、市州、縣區級醫療機構臨床室間質控測評,推進醫療機構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逐步解決醫藥費用高的問題。
在公共運輸方面,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對線路、站點等科學規劃,提升市民對公交出行的認可度,
在公共安全方面,加強信用管理,建立健全單位和個人佔用、堵塞、封閉消防車通道等嚴重失信行為披露、曝光制度,強化輿論監督。
在基礎設施方面,全力推動綠色交通三年行動,強化道路日常管護,提檔升級既有道路,提高新能源公交車比例,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落實交通維護責任,不斷提升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水平。
在居住環境方面,強化小區園林綠地佔用、樹木伐移等監督管理,加強村莊環境整治,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為出發點,全力推進高原美麗鄉村建設,有效提升農牧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在公共文體方面,發揮青藏高原獨特的自然資源和西寧夏季涼爽氣候優勢,積極引進舉辦國內或國際性高水平、高層次大型精品賽事,著力打造體育舞蹈公開賽、全國青年手球錦標賽、CBA聯賽、西北地區少兒輪滑挑戰賽等影響力較大的大型品牌賽事,推動體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在社會保障方面,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建立激勵約束有效、籌資權責清晰、保障水平適度的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
在義務教育方面,優化鄉村學校教師資源配置,落實中小學城鄉一體化編制核定標準,統籌國家公費師範生、特崗教師及面向社會招聘教師等多種渠道,吸引優秀大學畢業生到鄉村學校任教,為鄉村學校配置合格師資,從源頭上保障鄉村教師質量。
在行政便民方面,不斷提升審批服務便民化水平,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進「一窗綜合服務、一次性辦結」。
在就業服務方面,著力提高職業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培訓需求進行細緻的摸底調查,特別是對貧困勞動力的培訓需求進一步核實、細化。
在養老服務方面,按照「1+7+N」三級養老服務體系布局,開展青海省養老服務業「會商會診」活動,增加普惠性養老服務供給,加強養老機構標準化、專業化、信息化建設。
據了解,下一步,青海省市場監管局將認真對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中發〔2017〕24號)和《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政府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實施意見》(青發〔2018〕12號)等文件要求,切實加強與市州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紮實推進公共服務質量提升及改進政策措施的落地見效,有效推動公共服務質量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青海省各族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幸福感和獲得感。(供稿:青海省市場監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