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小蕊)推行同級醫療機構檢查互認制度,逐步解決醫藥費用高的問題;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日前,省市場監管局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全國公共服務質量監測結果通報中我省11個重點公共服務領域存在的不足首次提出46項具體措施,著力提升全省公共服務質量水平。
在醫療服務方面,在全省範圍內積極推進省、市州、縣區級醫療機構臨床室間質控測評,推進醫療機構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逐步解決醫藥費用高的問題;公共運輸方面,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對線路、站點等科學規劃,提升市民對公交出行的認可度;在公共安全方面,加強信用管理,建立健全單位和個人佔用、堵塞、封閉消防車通道等嚴重失信行為披露、曝光制度。
在基礎設施方面,全力推動綠色交通三年行動,強化道路日常管護,提檔升級既有道路,提高新能源公交車比例,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落實交通維護責任,不斷提升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水平;居住環境方面,強化小區園林綠地佔用、樹木伐移等監督管理,加強村莊環境整治,有效提升農牧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在公共文體方面,發揮青藏高原獨特的自然資源和西寧夏季涼爽氣候優勢,積極引進舉辦國內或國際性高水平、高層次大型精品賽事,推動體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在社會保障方面,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建立激勵約束有效、籌資權責清晰、保障水平適度的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在義務教育方面,優化鄉村學校教師資源配置,落實中小學城鄉一體化編制核定標準,統籌國家公費師範生、特崗教師及面向社會招聘教師等多種渠道,吸引優秀大學畢業生到鄉村學校任教,為鄉村學校配置合格師資,從源頭上保障鄉村教師質量。行政便民方面,不斷提升審批服務便民化水平,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進「一窗綜合服務、一次性辦結」;在就業服務方面,著力提高職業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在養老服務方面,按照「1+7+N」三級養老服務體系布局,開展全省養老服務業「會商會診」活動,增加普惠性養老服務供給,加強養老機構標準化、專業化、信息化建設。
【來源:西寧晚報社】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