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高校開展公眾考古的活動目的、社會責任與時政契機——基於北京大學「趣味考古」活動的幾點思考

2021-03-01 考古匯

2015年5月2日,北京大學實驗考古第一季——「趣味考古」活動於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廣場舉行。活動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和公眾考古與藝術中心聯合主辦,由北京大學文物與愛好者協會協辦。


「趣味考古」的活動海報

「趣味考古」作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實驗考古項目的一部分,活動進程與整個實驗考古項目的開展緊密相關。策劃伊始,項目由張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與劉慶華(北京大學公眾考古與藝術中心)兩位老師牽頭,朱偉和李唯兩位同學具體負責,組織相關師生建立起實驗考古研究與公眾考古活動並行的若干子項目。經討論,項目組確立了石器、陶器、壁畫、拓片、植物考古、古代遊戲、古代建築、冶金考古、造紙共計9個項目,同時計劃以此為基礎各自衍生出作為公眾考古的展示項目。


「趣味考古」的9個子項目

「趣味考古」的展示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借鑑了倫敦大學學院每年於當地公園舉辦的「公眾考古開放日」,項目組力圖將第一季活動打造成面向全社會開展的考古親子活動,鼓勵公眾親身參與實驗流程,零距離感受考古工作的趣味與魅力。


拓片製作

經過近兩個月的準備(包括技術、設備、人員、場地、宣傳、安保、後勤等), 「趣味考古」活動於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的門前廣場舉行,系校園內人流最密集的地點。恰逢「五一」假期,活動現場異常火爆。


火爆的活動現場

由於「趣味考古」的受眾主要是家長陪同遊園的小朋友,為了進一步提升小朋友的參與熱情以及活動本身的趣味性,項目組參考了秦嶺老師的意見,設計並使用了「體驗卡」,即可以作為兌換獎品的憑證,本身也可當做書籤以留念。


「趣味考古」的體驗卡

「趣味考古」活動得到「中國公共考古——首師論壇」的認可,並獲得二等獎的榮譽。下面,基於這樣一場「趣味考古」活動,我將針對高校如何開展公眾考古談談以下幾點思考。


獲獎證書

1、高校開展公眾考古的活動目的


無論是高校還是其他社會機構,開展公眾考古的終極目標都是「弘揚歷史文化、宣傳文物保護、介紹考古學科」,但是具體到每一次活動,組織方的意圖是不同的,又或者,實際意圖與其所聲稱的活動意圖並不一致。

北京大學「趣味考古」活動是學院實驗考古項目的一個衍生項目,我們舉辦這場活動的目的主要有二:

其一,「練兵」。實驗考古項目確立了石器、陶器等9個子項目小組之後,各小組開始自行組織培訓和學習。所以,「趣味考古」對於實驗考古各子項目小組而言,具有「練兵」的意義。

其二,項目組主要考慮將這場親子活動面向全社會,向五一假期前來參觀北大的家長和小朋友們傳遞快樂與溫馨。

所以,「趣味考古」活動利用了實驗考古的操作性、參與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家長和小朋友來參加,但是活動所體現的公眾考古意義卻非常微弱,實際更接近於考古親子活動。


古代遊戲——投壺

公眾考古的首要目標應該是幫助公眾認識真正的考古,既然如此,就一定要真實,這就要求組織方的價值導向儘可能地不附著於公眾考古活動。就此而言,作為公眾考古活動的「趣味考古」,必須受到批評:我們的活動雖冠以考古之名,卻鮮有考古之實,考古的成分太少,趣味的成分過多,可能妨礙了參與者體驗到真正的考古。

因此,當我們繼續開展公眾考古時,必須認真審視活動目的是否真實服務於公眾考古,切忌隨意歸附以致阻礙參與者體驗並認識到考古的真實內涵,同時也傷害了公眾考古的本來目的。

2、高校開展公眾考古的社會責任


高校公眾考古的組織者主要是院系師生和文博類社團的成員,他們與絕大多數參與者處於不對等的地位,當然,這是針對略顯冷門的考古知識而言。換言之,參與者對於考古的認識在相當程度上深受組織者的影響,甚至是支配。如果組織者有意或無意在公眾考古活動中滲入了過多的價值導向,這會對參與者產生誤導,既有悖於公眾考古的目的,也傷害了考古的本來面貌,實為公眾行業的倫理守則所不許。


石器辨識

一方面,吸引我們的考古之美,既有文物之美,亦有考古工作以及考古工作者的嚴謹、邏輯、堅持、奉獻、沉靜、開闊、包容、審美、接地氣等綜合起來形成的考古氣質之美——考古之美是綜合的,也是真實的。所以,考古不僅僅是有趣、好玩兒的,博人眼球只是開展公眾考古的策略,絕非目的。

另一方面,考古也有著非常枯燥、辛苦、默默無聞的一面,這同樣是真實的。我們當然可以運用文學性的修飾以及攝影攝像的剪輯,把這些不受歡迎的成分轉述為容易接受的樣子,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過分的轉述會傷害到考古的本來面貌,甚至誤導了參與者對於考古的認識。

要之,我們反對公眾考古活動中進行單一、片面的渲染,反對過分的價值導向。


玩具快輪制陶

舉個例子:同樣是今年5月,北京大學舉辦了校園開放日暨本科生招生諮詢會,高考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北大師生了解各專業的實際學習生活狀況,進而更合理地進行志願填報和專業選擇。我在考古文博學院的攤位給家長和考生進行答疑時,發現想要報考考古專業的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對於考古的認識相當片面,甚至完全錯誤。

一方面,這些錯誤認識來源於盜墓類小說和鑑寶類節目;另一方面,也是本文要著重強調的,社會上確實存在一些公眾考古書籍以及所謂的公眾考古活動對於考古的「趣味性」過分地渲染而忽略了對於考古學科本質內涵的如實陳述,把真實辛苦的一面過分地解讀成「文藝範」,以至於很多同學片面地認為考古最大的特徵就是好玩,發掘就像探險,研究盆盆罐罐似乎也不需要看那麼多的古書……由於考古知識上的不對等,社會公眾並不能夠真正理解哪些內容是考古工作的真實呈現,而哪些敘述其實是考古人的詩情畫意,更無法甄別出哪些才是優秀的公眾考古作品。誇張地拼湊出考古的美好,只會阻礙年輕學生了解真正的考古,畢竟涉及到考生的高考志願和專業選擇,也就涉及了人生大事,我們開展公眾考古實際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尤其是高校,因為家長和考生往往更加重視高校師生的意見。考生的志願和人生選擇應該交給考生自己,深愛考古的我們可以提供建議,但是不能「欺騙」。換言之,公眾考古的組織者有意無意地添附價值導向,只會傷害考古的本來面貌,也傷害了公眾考古的本來目的。


繪製壁畫

總之,高校開展公眾考古具有重要的社會責任,我們同樣要遵行公眾行業的倫理守則。

3、高校開展公眾考古的時政契機


「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比如: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創造源泉,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提到要重視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主要表現為黨中央對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高度重視。比如: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2015年初,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對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了頂層設計;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要逐步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擴大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範圍,發揮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作用。

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國家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現實背景與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有機結合,這便為我們如何開展公眾考古提供了重要的啟發與思路:公眾考古幫助社會公眾了解考古的真實內涵,服務公眾的同時弘揚歷史文化、宣傳文物保護,本就是公共文化服務。所以,「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和「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高校開展公眾考古的時政契機。我們常說,大學生要敢於走出「象牙塔」服務於社會主義建設,那麼,結合我們的專業背景以及現如今的時事政治,開展公眾考古無疑是極好的選擇。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李唯 供稿,本文是作者在第三屆「中國公共考古•首師論壇」上的發言稿,有修改。文中引用的海報和「體驗卡」由朱偉製作,活動照片則由張海和張銳提供。)


相關焦點

  • 遼寧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公眾考古實踐走入阜新
    日前,遼寧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與阜新市博物館聯合舉辦的「讓考古學走近公眾」主題公眾考古實踐活動在阜新市博物館拉開大幕。1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遼寧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主動承擔起「向廣大社會公眾宣傳考古成果、普及考古知識、提高全民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弘揚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責任,舉辦此次活動目的是將考古工作的全貌更真切地展現於公眾面前,讓其感受到考古學的真實、歷史的厚重以及中國文化的絢爛。
  • 線上活動預告|「上班等於上墳」?--「考古界的趣味叛徒」為你揭開考古真面目
    而「考古界的趣味叛徒」鄭嘉勵所寫的《考古者說》,就是一本很接地氣的考古著作。鄭嘉勵先生說:「我不能容忍用枯燥的文字記錄考古」。所以他選擇用幽默風趣的方式來講述考古這件事。考古看來枯燥,無關風月,然而那些看似沒有生命的文物,在鄭嘉勵的筆下變得意趣無窮。他也自言:「墓地文學,給考古插上人文翅膀。」
  •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開展探索性勞動教育傳承學科使命——
    日頭西斜,落日餘暉灑在整齊的考古發掘探方群間,剛剛完成一天8小時田野實習的學生們沁著汗珠的臉龐也漫上了金色。在他們的臉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讀出了「幸福」二字。  田野考古實習課程是高校考古專業的必修課,但連續4個月的野外實習實屬少見。
  • 高校考古教師暢談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習近平總書記就做好考古和歷史研究工作提出的4點要求為考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賦予新時代考古學的新使命,考古工作者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必達。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
  • 北京大學2012全國中學生考古夏令營招生簡章
    為了幫助有志者實現其夢想,為了給廣大有興趣的中學生搭建零距離接觸考古活動的平臺,在2008、2009、2010、2011年暑期四屆考古夏令營成功舉辦的基礎上,北京大學第五屆全國中學生考古夏令營將於2012年暑期舉辦。   本屆夏令營有四川線和浙江線兩條線路。
  • 北大資源考古遊學營背後:從公眾考古到文化尋根的六載耕耘
    每日從天剛蒙蒙亮到日落西山,大家都不知疲倦地沉浸在考古探索的海洋當中。自2014年夏天起,由北大資源集團發起和主辦、北京大學公眾考古與藝術中心提供學術支持的北大資源考古遊學營已經連續舉辦了6年。先後有1000餘名大小營員們參與其中,足跡遍布景德鎮、洛陽、成都、長沙、北京等6座城市,足有50多個考古地標。
  • 全國高校考古教師暢談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考古學不是純學術的專業,而應是以專業為基礎,引導人們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向著為社會、為人民服務的目的而發展。正如考古前賢蘇秉琦先生所倡導:使考古工作成為人民的事業。五千多年的深厚文明,是民族復興的活水源頭和文化沃土;豐富的文化遺產,是文化繁榮的深厚滋養。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大敘事中,考古學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獨特優勢。
  • 中國博協考古與遺址博物館專委會2020年會在西安召開
    中國博物館協會考古與遺址博物館專業委員會是中國博物館協會下屬的分支機構,根據國際貫例,由考古與遺址類博物館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團體組成,主要目的是為促進考古與遺址類博物館的交流與合作、推動我國考古與遺址類博物館高質量發展。目前專委會共有50多家博物館協會的會員單位,主要成員來自國內知名遺址類博物館和高校、研究機構等。
  • 雙導師雙課堂雙班主任培養考古新生力量——考古文博學院開展系列...
    在高考報名階段,學院就密切關注社會熱點,以適當方式積極主動引導公眾深入了解考古文博事業;8月6日,建立迎新微信群,邀請高年級學生進群答疑分享,發揮引領作用;8月18日起,安排輔導員一對一電話聯繫55名新生,發布新生報到指引,確保全體新生順利報到。學院還為每位新生精心準備了禮包,包括院衫等特色紀念品以及《我心歸處是敦煌》《感悟考古》等專業學習書籍。9月1日早上5點半,迎新工作正式開始。
  • 北京大學地學和考古夏令營開始招生
    繼天文、信息科學、哲學夏令營之後,北京大學日前公布了地學和考古兩個夏令營招生簡章。目前,夏令營報名已啟動,考生要在規定時間內報名。   6月14日下午17時前,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要登錄網站(http://sess.pku.edu.cn)報名,並按要求把相關材料郵寄到北京市海澱區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逸夫二樓3203室。   考古夏令營分兩線路   北京大學第六屆全國中學生考古夏令營將於今年暑期舉辦。
  • 「考古學與當代社會——首都師範大學公眾考古學中心成立五周年專題研討會」成功舉辦
    首都師範大學公眾考古學中心成立於2015年7月,旨在立足校園,以首都師範大學及其延伸資源為中心,普及考古科學知識,開展考古公共教育,講好考古故事,傳承中華文化,服務社會大眾。   2020年11月15日上午,「考古學與當代社會——首都師範大學公眾考古學中心成立五周年專題研討會」在北京紫玉飯店舉行。
  •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以探索性勞動傳承學科使命,以田野實習培育...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根據學科特點,堅持田野考古實習課程建設,以探索性勞動教育傳承學科使命,以田野實習培育考古英才。「田野考古教學實習」課程是探索性勞動教育課程的一個典型案例。  一、課程概況:知行合一  北大考古專業創辦於1952年。
  •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熱愛考古?真實的考古什麼樣?
    「在入學前,我對考古的認知幾乎為零。」她說。因為學科的「小眾化」,考古科普也尚未大規模開展,導致社會和考生對考古學科相當陌生。「當年我們班10個人,只有我一個是主動報考的,其他都是從別的專業調劑過來的。」於春回憶說。張瑞也表示,他們班當年20多個學生中,只有幾個人是主動報考的。
  • 復原古代冶金活動 北大冶金實驗考古課程桂陽開課
    復原古代冶金活動北大冶金實驗考古課程桂陽開課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龍文泱 攝影記者 唐俊 通訊員 莫林恆 張興國 7月12日,在郴州市桂陽縣黃沙坪街道大溪村,來自北京大學冶金實驗考古暑期課程班的70多名學員忙著分選礦石、築建煉爐、鼓風冶煉、打制銀器鐵器,力圖復原我國古代的冶金活動。 本次活動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主辦,時間為7月8日至14日。
  • 北大考古院長雷興山調任首師大副校長!
    研究方向夏商周考古。二. 個人簡歷1990年7月畢業於鄭州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獲學士學位。  1993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學系,獲碩士學位。  2002年12月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獲博士學位。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擔任教授。
  •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對考古工作提出最新8點要求!
    來自全國40餘所開設考古、文博專業高校的學科負責人和教師代表100餘人參會。共同集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就做好考古和歷史研究工作提出的4點要求為考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賦予新時代考古學的新使命,考古工作者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必達。
  •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曲沃考古基地揭牌成立
    黃河新聞網曲沃訊(記者 張李鵬)12月12日,「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曲沃考古基地」在臨汾市曲沃縣曲村鎮曲村聯合考古隊駐地小院揭牌成立省文物局副局長趙曙光,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王曉毅以及臨汾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孫奮增、曲沃縣委書記楊保春、縣長吳濱共同揭牌。提及曲村這個小院,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頗有感觸,他說,我們當前所處的這個小院是一座考古聖地、是中國考古學家的搖籃、是北大學子的精神家園、更是北大和山西考古同仁乃至山西人民友誼情誼的一個見證。
  • 怎樣讓考古事業後繼有人、人才輩出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國祥(1986年考入北京大學考古系,從業30年)考古人員在西漢海昏侯墓遺址的發掘現場清理文物。新華社發新疆唐朝墩古城浴場遺址出土的陶器。調研顯示,隨著近年來高校大類招生漸成趨勢,對學生通識素養的培養在考古學科愈發凸顯。吉林大學考古學院人才培養方案顯示,在學生必須完成的133個學分中,通識課程達到47分。在課程豐富度方面,北京大學、西北大學等傳統強勢高校課程體系較為完備,無論是專業必修課、選修課都較為豐富、精深,而一些省屬高校的課程數量相對偏少。
  • 市文物考古管理所 開展線上答題活動
    本報訊(通訊員 張 偉)1月5日,市文物考古管理所組織黨員幹部開展十九屆五中全會專題知識測試線上答題活動。
  • 考古專業沒前途?真相是這樣滴!
    選擇考古沒前途,也沒「錢途」?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引發關注。考古界大V及多個省市的考古研究機構紛紛對鍾芳蓉表示支持,就連「敦煌女兒」樊錦詩奶奶也寫信鼓勵她,並贈書給她,一時間,鍾芳蓉成為考古圈的「團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