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搞空間規劃,
還是搞其他的GIS分析,
「底圖底數」
都是你始終繞不過去的一道關!
確實是這樣的,所謂的「底圖底數」,說白了,就是我們進行各種分析的基礎數據呀。不過,你可千萬別天真的認為把基礎數據導入到ArcGIS的工作界面中就完事了,導入之後,你要保證「底圖底數」的科學和合理!
那麼問題又來了,什麼是「底圖底數」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呢,就拿空間規劃的要求來說——
翻譯成圖紙呢,大概就是這樣的——
其實國土空間規劃對底圖底數的要求,基本上可以拓展應用到其他行業,最核心的內涵,就是將很多工作中所需要的基礎數據疊加,形成後續分析決策等任務需要的數據。
科學合理的處理這些基礎數據,最關鍵的是要做到這三點:數據合適、位置正確、邊界吻合!
數據合適,包含了兩個內容:
1. 數據類型合適
2. 數據內容合適
什麼是數據類型合適呢?
第一,就是ArcGIS可以直接進行處理的數據,例如柵格數據、矢量數據等,即我們常見的三調矢量數據、CAD的測繪數據、開放平臺的DEM、基礎地理數據等等;
第二,就是ArcGIS不能直接進行處理,需要進行轉化的數據,例如,圖片格式的數據(jpg等),即一些相關的專業成果圖,需要通過矢量化基礎將圖片的內容轉化為矢量數據,或者遙感影像通過ArcGIS解譯,成為柵格數據————
什麼是數據內容合適呢?
這個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基礎數據的範圍和內容,和我們工作區域的範圍是相匹配的!
常用的操作技術呢,也無外乎這些——
矢量數據:查詢選擇與提取,合併與裁剪、屬性掛接.
柵格數據:重採樣(精度)、鑲嵌、按掩膜提取.
說到位置正確,就又要提到一個令不少同學頭疼的詞——「坐標系」!
其實也不用頭疼啦,這裡我們夾帶些私貨:之前我們在B站上放了一門公開課——「簡明扼要講坐標」,各位同學想要學習的話,可以到B站搜一搜,據大家反映:哎呦,不錯哦!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7411j7Pn
對於一些位置不匹配的數據,還可以用地理配準(柵格或圖片)或空間校正(矢量數據)進行調整,將位置調整到匹配為止。
數據內容、位置都搞定之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需要注意,那就是圖斑之間的相互關係,再說得簡單些,就是圖斑之間不要相互壓蓋,或者存在不正常的縫隙等等,這些問題會對後面的面積統計、數據分析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
所以,我們在處理數據之前,最好利用拓撲,對圖斑間的關係進行一下驗證和修復,我們很早之前也轉過一篇文章:《地類圖斑面積總是算不對?這兩種拓撲錯誤你要小心了》,大家感興趣可以看下,同時也向原作者致意。
好了,到這裡,當我們的地圖底數滿足了「數據合適、位置正確、邊界吻合」後,你就放心大膽的進行後續的數據處理、空間分析等工作吧。
很多同學希望小飛飛能把相關的操作技術列個框架,既然大家都提出來了,那小飛飛也不能讓大家失望,這不,還真列了出來——
大家有需要時對照下即可,最關鍵的,還是要明白那三個詞——「數據合適、位置正確、邊界吻合」!
最後,再夾帶個私貨——
想要對底圖底數處理等操作技術進行系統學習的朋友門,可了解下我們的相關教程:
ArcGIS
在國土空間用地分析·規劃·管理中的綜合應用
連結:https://ke.qq.com/course/2292358?tuin=3c7ba1c9(騰訊課堂)
(配有答疑群,和更多大佬進行深入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