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語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語言的力量真強大,可以溫暖人心,也能傷人於無形。
尤其是對於一些小孩子來說,爸媽無心的一句話,都可能會讓孩子忍受內心的煎熬,甚至是改變小孩子的性格。
吃飯時被媽媽無心指責「太胖」
小男孩3天拒絕吃飯
「胖」這個字眼,只是一個形容詞。但如果放到了特定環境裡,一些身材較胖的人聽起來,就會很彆扭,感覺到別人對他有種「歧視」感。
8歲的小輝身高120cm,體重120斤,比同齡人要胖很多。但是,小輝自己從來不覺得自卑,小輝還笑呵呵的對媽媽講:「同學沒人敢欺負我,我一推,他們就能倒。」
小孩子不知道愁,媽媽可愁壞了。每次吃飯的時候,媽媽都會看著小輝,反覆告訴小輝:「少吃一點,別吃那麼快,要細嚼慢咽。」小輝聽見媽媽這麼說,他都習以為常了。
可是,有一天,小輝在跟同伴玩的時候,被人罵「胖豬」,小輝很不開心。
回家後,媽媽在吃飯時,無心的隨口說了句:「哎呀,慢點吃,你看你胖的跟個小豬一樣,再吃這麼快,還能吸收了嗎?」
媽媽的話,深深刺激到了小輝。從那以後,小輝越來越自卑,不敢穿緊身衣服,不想跟同伴玩兒。小輝最煎熬時,他照完鏡子,就氣憤的把小鏡子砸爛了。
最嚴重時,一連三天,小輝拒絕吃飯。他寫日記說:媽媽罵我是胖豬,我絕食給她看,我要減肥!
幸好,小輝媽媽帶他及時找了兒童心理諮詢師,做了心理疏導,才緩解了小輝的悲觀情緒。而小輝媽媽,也非常懊惱自己的話,給孩子造成的傷害。
生活中,父母也會不經意間傷害到孩子,這3句話一定不能跟孩子說:
01
「你怎麼這麼胖?」
有的小孩長得胖,但其它方面還不錯。
比如,身高挺高,智商挺高,人緣不錯。所以,小孩子自己不覺得胖算是缺點,自己不在乎。
但是,在家長眼裡,可就不一樣了,家長都盼著孩子十全十美。家長總會放大孩子的缺點,希望孩子改變,變得最優秀。
上面小輝的例子,就很典型。
家長的無心指責,會給孩子造成壓力,讓孩子誇大缺點,甚至開始貶低自己,變得敏感自卑。
02
「你看別人家的孩子!」
總拿別人家的孩子說事,拿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總在孩子面前誇別人家的孩子好!
天長日久,孩子可能會把嫉妒,化成恨,埋在心底裡。孩子還可能會覺得爸媽不愛自己,愛上別人了!
這種不被偏愛的錯覺,會使孩子特別受傷,變得鬱鬱寡歡,失落痛苦,嚴重時會自卑,不愛言辭。
03
「你真沒用!」
「你真沒用,你還能幹點啥?」這種話對孩子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
哪怕是個內心很強大的孩子,面對爸媽這種極度無情的抨擊,孩子也會崩潰,受不了。
「真沒用」,就是對孩子能力的全盤否定,它是這三句話裡面,最傷孩子心的一句了。
孩子一旦記住爸媽的這句話,很有可能在潛意識裡,把自己當「廢物」,滿足爸媽的負面期望。一旦這種「期望定律」成了真,孩子就會破罐子破摔,真的變沒用。
上面這三句話,爸媽最好不要說出口。哪怕是開玩笑,也要謹慎對孩子說。
不然,這種傷害,真的沒法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