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商人:有人稱大陸工資不到300,我沒臉跟坐井觀天的人講

2020-12-22 騰訊網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是追求簡單的物質享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精神層次的享受,很多人都會選擇出去旅遊來緩解生活中的壓力,旅行也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一種時尚潮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各個國家的聯繫也越來越頻繁,所以很多國家經常可以看到外國遊客的身影。世界這麼多的國家,每個國家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

  隨著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如今中國的經濟已經是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人們的整體收入水平也是提高了非常多,從以前的為「柴米油鹽」的消費到現在的旅遊以及各種的消費,特別是中國的「北上廣深」這些超一線城市的發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公司入駐。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在中國臺灣省的一檔節目中,竟然出現了主持人說:大陸人們的工資最高一個月只有300元,但是當場被一位臺灣省企業家駁斥,他認為已經「沒臉」跟這些「坐井觀天」的人講。

  眾所周知,因為中國大陸人口基數很大,即便是這樣,中國年輕人們在大城市裡面工作最少也是4000元起步,想想在一線大城市,工資更不用說。但是臺灣省的節目中卻是出現一個這樣的「奇葩笑話」,有位女主持人說到:大陸直到現在很多的人工資大部分是300元,當有一個女孩子拿到最高1000元的時候,整個人都非常的高興,因為他們從來就沒有見過這麼多的錢。看到這裡,就連臺灣商人同胞都看不下去了,認為現在的臺灣省的大部分人都是「坐井觀天」,甚至連蛤蟆都不如,人家蛤蟆都知道跳一下。

  要知道每年有著大量的臺灣同胞來到大陸進行找工作,上學,還有很多的臺灣企業家來到大陸進行開公司辦廠,他們最為企業的老闆,他們最清楚現在中國大陸人的生活水平以及工資的水平的,而那位老闆也是拿出很多的數據反駁那些沒有大腦的支持人,他說到現在的大陸的一線城市人月薪都達到15000元,更不用一些很熱門的行業,單單一個華為公司的普通的年薪都達到20萬左右。這也是為何臺灣省的商人都會說他們完全是一個「井底的蛤蟆」。

  其實我想說的是,中國的發展被世界做稱讚和模仿,為何臺灣同胞不走出去看一看呢?月薪300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對於臺灣省主持人稱中國大陸大部分工資只有300元的事情,各位網友們你們怎麼看待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一下,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告知刪除

  如果喜歡小編的朋友們,可以給小編點個大大的關注,等候你們許久啦!小編會給大家推薦很多很多好吃好玩的地方,帶你走遍全世界

相關焦點

  • 在大陸生活了十來年的臺灣人,講出了臺灣經濟的真相
    關於臺灣的經濟總量、人均GDP、物價、健保等等方面,很多大能已經回答過了。但我想以一個2004年就到大陸,每年只回臺灣幾周,現在快搞不清楚自己是臺灣還是大陸人(確切地說是我回臺灣時,所有人聽我說話都問「你是大陸/中國來的吧?」
  • 「臺青應到大陸走走 勿坐井觀天」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在海峽兩岸機械博覽會期間,臺商陳正堯帶來的掃地機、吸塵機等機械產品均大有斬獲。「兒子看到大陸的發展也想有一番作為,所以願意紮根下來。」在臺灣以鑄造模具起家的陳正堯,如今漳州工廠亦生產食品機械、精密機械零配件,以及加工車床等。 漳州為臺胞的主要祖籍地。當地規劃的閩臺精密機械產業園,以精密機械產業為核心,現有精密機械製造企業121家,其中臺資企業42家,年創產值108.5億(人民幣)。「大陸發展太快了,我當年帶著憧憬來到大陸,見證了大陸翻天覆地的變化。」陳正堯說。
  • 我很樂意坐井觀天
    井今天重讀了小時候學得課文《坐井觀天》,突然有了不一樣的感悟。一口井裡的青蛙向來自大海的海鱉誇耀自己的那口井多麼地舒適,完美。它說:"我獨自擁有那口井。當我縱身一躍,就可以坐在井口的欄杆上看初生的太陽,滿天的星鬥。當我想獨處時,我輕輕一跳,進入井裡那因磚掉了形成的小洞,在裡面自得其樂,這難道不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情嗎?"讀到這裡,我也覺得青蛙的這種生活很舒服,很愜意,很快樂,沒有什麼不好!
  • 大陸又髒又臭?臺灣第一?剛剛,赴陸臺灣高中生終於說了實話......
    而最近有一名在廣州念書的臺灣學生,在天涯論壇上發布了他在廣州求學的經歷和感受,揭開了臺灣人坐井觀天的真相,引發了兩岸網友的點讚和熱議。但他其實早就發現,臺灣遠沒有他的同學認為的那麼好,在大陸,他看到了眾多人向上的精神,以及蓬勃的社會,至於需要用教育和經濟來改善的素質,現在大陸兩樣都有了,缺少的只是時間而已。
  • 蔡英文稱不與大陸競爭「金錢外交」 華春瑩:坐井觀天、自欺欺人
    中國日報北京5月29日電(記者 周瑾)針對蔡英文稱不與大陸競爭「金錢外交」一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金錢外交」的說法毫無根據、純屬污衊,我們奉勸個別仍在坐井觀天的人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 講起葷段子,臺灣人為何能完敗大陸人
    說起講葷段子的水平,小編私下認為臺灣人不但喜歡講,而且水平要高過大陸人。小編曾經在一家來大陸的臺灣教育服務公司待過兩年,有次公司開年會,一個高級經理(當時中高層都是臺灣人)在會上做培訓式演講,中間談到工作中應該具有的「力」(諸如「勤力」「專注力」)的問題,問一位大陸同事有「幾力」,那位同事說了有什麼什麼,這位經理便接道:「原來你有這麼多力,而我只有兩力(粒)啦。」
  • 離大陸比臺灣還近,臺灣唯一不講閩南話的馬祖跟媽祖到底什麼關係
    今天在講述我的臺灣離島之旅之前先提個問題,有誰聽說過中國歷史上林默這個名字?知道的請舉手。好了,沒人舉手是吧?沒事的,其實我也是才剛剛知道,想在這兒現學現賣一把。提到這個人的本名林默,我想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會感到陌生,但要說出民間對她的俗稱,我想沒聽說過這位名人的中國人真找不出幾個來。是不是感到特別不可思議?在中國如雷貫耳的人物怎麼會沒幾個人知道人家的本名呢?
  • 臺灣與大陸的真正差距在哪裡?(臺灣人看不懂我們的驕傲…)
    然而這實在不能怪她,我記得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臺灣網友懟大陸人,他說,你們總說我們臺灣人井底之蛙,坐井觀天,但其實,我們只是沒有在大陸生活過,對你們的事物不了解罷了,就像你們也不了解臺灣人的生活,是不是從另一個角度可以說,你們也是井底之蛙。
  • 那些漂流在大陸的臺灣人
    我從臺灣放完寒假回京的某一天,接近中午時我接到一通電話,對方說在北大附近,約我見面。 我跟他說,我剛起床還在宿舍,你可以到小西門找我,別在東門了,我從宿舍走到東門要二十分鐘呢。語畢立刻掛斷電話。小西門一般只有學生知道,某方面我期望這傢伙找不到小西門就懶得過來,沒想到他還真找到了。
  • 臺灣大學生驚天一問,徹底顛覆了大陸人的認知!
    「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這事嗎?11月1日,廣州臺灣青年之家會長鄭明嘉在廣州參加活動時說,我們發現沒有人會到臺灣大學去分享,造成兩岸資訊不對稱,臺灣青年對廣州的印象都是停留在90年代。鄭明嘉還說,甚至有很多臺灣大學生問我:「廣州有沒有地鐵可以坐啊,有沒有WiFi可以用啊,晚上無聊有沒有夜店可以去玩啊...
  • 蔡英文稱不與大陸競爭「金錢外交」 外交部:坐井觀天、自欺欺人
    [摘要]華春瑩:臺灣當局所謂中國大陸進行「金錢外交」的說法毫無根據、純屬污衊。布吉納法索斷絕同臺灣方面的所謂「外交關係」,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外交關係,這是布吉納法索政府自主作出的正確政治決斷。 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公眾號消息,在5月29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及:針對近日中國與布吉納法索復交,蔡英文最近聲稱,臺當局不會與中國大陸進行「金錢外交」的競逐。你對此有何評論?華春瑩:臺灣當局所謂中國大陸進行「金錢外交」的說法毫無根據、純屬污衊。
  • 「臺灣做不到今天大陸所做的,所以不要吹牛」
    「今天我談談民進黨當局的管制和我的不滿,我們離開臺灣需要通過鼻孔做核酸檢測,(臺灣)需要7000臺幣(約1610元人民幣),而在大陸,聽說是600、700塊臺幣(約161元人民幣),」李勝峰先是就出境新冠檢測費用將大陸與臺灣對比,並對臺灣新冠檢測費用過高表達對民進黨當局的不滿,「為什麼人家600、700塊可以做,我們要用7000塊?
  • 盛讚廈門 臺南商人戀上大陸版新加坡
    大陸變化快得不能想像 籲臺灣「80後」多來看看  認識張文顯,是今年5月份的時候,臺南市組織當地業者來廈門考察,有位斯斯文文的中年男子塞給導報記者一張名片,說他是閩臺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的理事長,剛剛上任不久,自覺身上背負著交流重任,但苦於人脈不廣,只要有機會,他都會熱情地跟大陸朋友交換名片
  • 大陸遊客1天不到300人 臺東旅遊業者:或現倒閉潮
    中新網5月23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東景氣進入「寒冬」,據當地業者估計,到臺東的大陸遊客1天不到300人,讓旅遊餐飲相關業者的的生意一落千丈,業者沉痛表示,如果情形持續惡化下去,未來將出現旅遊及餐飲相關行業的「倒閉潮」。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學生對大陸的好奇
    臺灣《旺報》19日刊載了到臺灣求學的交換生張曼玲的文章,作者從接觸到的臺灣學生看到,他們對大陸充滿著好奇,有的同學甚至對大陸電視劇和綜藝節目達到了痴迷的程度。  文章摘編如下:  臺灣從外表上看,臺灣學生蠻「潮」的。女生大部分帶著精緻的妝容上課,甚至有同學將頭髮染成紫色,學生穿衣風格是日、韓、歐美風兼有。
  • 臺灣人眼中的大陸人
    作為大陸人來到臺灣,處於臺灣人的包圍之中,不像在美國,美國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你是中國人。在臺灣,同是中國人,如果我不說來自大陸,他們也很難看出。即便你不會講臺語也無所謂,因為在臺灣通行「國語」,尤其是外省人都講「國語」,我也算是「外省人」嘛。
  • 臺商在大陸創業:在這裡成為了身價億萬的商人
    [內容速覽]他們來自臺灣,在祖國大陸。成為了身價億萬的商人。他剛到大陸投資時,隱姓埋名不敢使用自己的真實姓名。她直言不諱,初到大陸,她的想法就是打、帶、跑、好奇、嘗試、緊張。臺商投資祖國大陸的序幕拉開了。   上世紀80年代初期,臺商開始以較為低調的方式進入祖國大陸投資。
  • 江永雄:目前的大陸企業絕對競爭不過臺灣企業
    臺灣除了產業優勢以外,兩岸之間有很多的政策,我們大陸朋友都沒有真的去關心,臺灣有ECFA,其實很多人都不明白什麼叫ECFA,更多人只是關心去臺灣有沒有阿里山,日月潭,大概沒有真正了解你到臺灣到底幹什麼。我大陸的朋友跟我講,臺灣就2300萬人口有什麼好發展的,那個市場我們也看不上,我們有13.5億的市場,2300多萬有什麼好去發展的。
  • 臺灣新黨副主席以親身經歷講述兩岸防疫差距:臺灣做不到今天大陸所...
    「今天我談談民進黨當局的管制和我的不滿,我們離開臺灣需要通過鼻孔做核酸檢測,(臺灣)需要7000臺幣(約1610元人民幣),而在大陸,聽說是600、700塊臺幣(約161元人民幣),」李勝峰先是就出境新冠檢測費用將大陸與臺灣對比,並對臺灣新冠檢測費用過高表達對民進黨當局的不滿,「為什麼人家600、700塊可以做,我們要用7000塊?我們是不是以價制量,叫你不要去(檢測)?」
  • 【我在大陸看臺灣】為什麼我聽起來不像臺灣人?
    很多大陸朋友聽我講話,都以為我是大陸人,我說我是臺灣人,他們還不信。因為我說的一口很流利的普通話(當然離京片子還不夠),不像很多臺灣人說的那種「臺灣狗以」,也就是不捲舌的臺灣國語。大陸的朋友還希望我多講一些臺灣腔,我說,我身上有一個開關,只要和大陸朋友講話,我的開關就切換到大陸腔,如果和臺灣人講話,我就自動切換到臺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