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習上產生挫敗感怎麼辦 聰明的父母是這樣做的

2020-10-13 生活廢

挫敗感在學習上表現得尤其明顯,忽高忽低的成績,給我們帶來壓力。

小麗媽媽向我講訴了近期的情況。

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小麗隨著父母轉學到了現在的這所學校。到了新學校不得不面臨著新的學習進度,小麗不知怎的,回家寫作業就開始哭。

小麗媽媽看著這種情況也非常著急,但是苦於不知道怎麼幫助孩子。

小李媽媽講訴了自己曾經同樣的遭遇。

小李媽媽的孩子被送進了補習班,孩子很不願意,每天都說,太難了。但是在小李媽媽的引導下,孩子情況逐漸變好。

小李媽媽是怎麼做的呢?

第一步,共情

孩子心中有情緒,此時教他怎麼做,批判他都是不可取的。

疏導情緒的第一步,你需要掌握共情

先是認同了孩子的挫敗,可以這樣說:「這樣一滿篇的作業要寫,要是我寫,我也會覺得很發愁,一步步寫,待會就把它寫完了。」

當孩子感覺自己被理解之後,才會開始接受家長所傳遞的教導。

同樣的事情,孩子跟我們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家長覺得很容易的事情,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難的,看到孩子困難的境地,真正的去感受孩子的艱難跟挫敗。

如果能夠,不去指責他,不去讓他接受我們的建議,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就已經很好了。

第二步,鼓勵,表揚

正是處於孩子的挫敗感時期,家長看到孩子的一點點進步,就要鼓勵他。「我看你寫的作業,字也很工整,寫得越來越好了」類似這樣的話,其實可以多說一些。

孩子聽到鼓勵的話,心中就會產生學習的力量。

第三步,引導而不是建議孩子怎麼做

此前,看到孩子遇到的問題,每次都會給孩子支招。不見有效果,跟孩子的關係也變得非常緊張。

自己也思索了很久,終於發現了矛盾點在哪?

建議並不一定適用

孩子的問題和父母的建議之間存在並不適用的問題。小李媽媽表示,當孩子不接受建議或者是否定建議,家長其實很容易產生情緒。

幫助孩子還得要繼續,其實轉換思考方式就好。

孩子並不需要建議,「引導」更加適用於解決問題。

有了新想法,便開始了自己的觀察。看孩子的解題思路,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

當時就發現,孩子非常容易放棄。

遇到不是老師講過的內容,就很煩躁。

開始引導孩子沉下心來思考。結合一些心理諮詢,孩子的情況果然好了很多。

而後,我把小李媽媽的親身經歷分享給了小麗媽媽聽。小麗媽媽按照我的建議方法去做,果然小麗情況改變了很多。

相關焦點

  • 孩子習得性無助,怎麼辦?聰明家長可以這樣做
    上了初中第一年之後,剛開始成績還是不錯的,隨著學習的推進,成績出現了下滑的跡象。父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在家反覆地嘮叨孩子要多努力學習可是孩子似乎是很努力學習,可是成績總是差強人意。在上了初二之後,孩子的情況非但沒有得到改善,父母越來越發現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不大。在遇到難題的時候,完全都沒有了鬥志和信心。對於學習,似乎是處於無能為力的狀態。於是,家裡人就到學校了解情況。
  • 挫敗感來襲:孩子學習跟不上 家長如何不焦慮
    :孩子的學習成績總是在班上「拖後腿」;經常被老師告狀或叫去談話;給孩子報了各種課外補習班似乎也收效甚微;自家孩子各方面發展似乎都比同齡人要慢一拍……如果「不幸」擁有了一個這樣的孩子,父母需要內心多麼強大才可以不焦慮?
  • 挫敗感來襲,孩子學習跟不上 家長如何不焦慮
    如何調整心態儘量傳遞給孩子積極正向的能量?承認孩子不是複製品我接觸過的學困生父母中,不少人都因為孩子成績不好而有強烈的挫敗感。他們從心裡覺得孩子的「失敗」就是他們的失敗,仿佛是他們生產出了一個質量欠佳的產品一樣難受。這種心理在不同學歷背景、不同職業的父母中都存在。
  • 挫敗感來襲 孩子學習跟不上 家長如何不焦慮
    如何調整心態儘量傳遞給孩子積極正向的能量?承認孩子不是複製品我接觸過的學困生父母中,不少人都因為孩子成績不好而有強烈的挫敗感。他們從心裡覺得孩子的「失敗」就是他們的失敗,仿佛是他們生產出了一個質量欠佳的產品一樣難受。這種心理在不同學歷背景、不同職業的父母中都存在。
  • 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怎麼辦?很簡單,這樣做
    所以,當陪孩子學習,火氣已經堵在胸口時,我們一定要去覺察自己內心的情緒,我們真的只是因為孩子學習磨蹭而憤怒嗎?不是,在憤怒下面還有著一層很重要的情緒—挫敗感:我覺得我做不到,我管不好孩子,我沒有辦法讓他高效率學習。面對這種挫敗感時,我們會努力想辦法去控制教導他,責罵他,恨不得手把手教孩子去寫,可是,都沒有用,孩子不會因為我們的著急發火有所改變,這種失控感就會讓我們覺得挫敗,更想發火。
  • 挫敗感的由來
    接觸的孩子漸漸多起來,慢慢發現了很多同學在學習上,會不同程度地遇到一些困擾,如果學習上遇到的困難
  • 「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所以如何幫孩子走出被批評後產生的挫敗感才是關鍵。於是今天我們要通過用伯恩斯新情緒療法來分析孩子被批評後的內心世界以及如何運用「情緒療法」,教會孩子正確應對挫敗感。所以說,其實孩子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是正常的現象,父母應該首先允許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做他們的共情者。孩子被批沮喪時,我們要先和孩子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採取同理心的溝通方式,肯定孩子目前的情緒。挫敗感往往來自對自己的失望,能力不足的羞愧,對表達激烈情緒的內疚等等。
  • 孩子老愛看動畫片不學習怎麼辦?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看對動畫片,可以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還能促進記憶力、理解力和語言學習能力。而好的動畫片,給孩子帶來的創造力和模仿力是無可取代的,反而是看得越多,孩子越聰明。2、孩子真的是因為愛看動畫片才不學習的嗎?說到給孩子看動畫片,很多家長會擔心,怕孩子近視,尤其擔心會影響孩子學習和休息。這裡要反問一句家長,孩子不愛學習,僅僅是因為看動畫片嗎?
  • 批評完孩子任由他哭?掌握「情緒療法」,教會孩子正確應對挫敗感
    我想說的是,批評孩子每個父母都會,畢竟,指出孩子的錯誤,批評幾句,讓孩子認個錯,然後接受懲罰。但是,批評總是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強烈的挫敗感,我的朋友告訴我,她的孩子在上舞蹈課時被老師批評了,結果從此就很抗拒上舞蹈課。
  • ​「媽媽,我不想學了...」試試「情緒療法」帶孩子走出挫敗感
    有的父母對孩子被批評完全不在意,把挫折當成激勵,還常常一塊「雪上加霜」打擊孩子,總愛拿孩子和別人作比較;見不得孩子脆弱的一面,不許孩子哭、難過……孩子的「挫敗感」如果不能有效處理,就會觸發「負面情緒鏈」:自卑、敏感、多疑、自暴自棄等負面情緒接踵而至。
  • 孩子做事情很容易放棄,挫敗感強怎麼辦?
    不會的事情就很堅持她自己的方法,要是幾次沒做好,就發脾氣,不做了,別人教她,她會拒絕。媽媽認為這是在逃避,不知道怎麼辦?雲朵老師:做事情幾次做不好就容易放棄,這種現象不僅僅是孩子會存在,在成年人中也是非常普遍的存在呢!
  • 父母把孩子照顧得太好,不會讓孩子感到愛,反而只有挫敗感
    養育孩子的父母都有這樣的體驗,當孩子犯錯了、不聽話了,我們管教他,很多時候會和孩子吵起來。這個時候,想避免爭吵,得用到一個方法,就是我們學會把人和事分開,學會鼓勵孩子。父母要多鼓勵孩子,這誰都知道。我們帶娃的日常中,可沒少給孩子當「拉拉隊」。不過,很少有父母意識到,孩子最需要鼓勵的時機,不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而是鼓起勇氣、努力嘗試做一件事,卻失敗了的時候。
  • 挫敗感來襲孩子學習跟不上 家長如何不焦慮
    在當今的教育環境中,有一群父母默默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就是那些所謂學困生的父母:孩子的學習成績總是在班上「拖後腿」;經常被老師告狀或叫去談話;給孩子報了各種課外補習班似乎也收效甚微;自家孩子各方面發展似乎都比同齡人要慢一拍……如果「不幸」擁有了一個這樣的孩子,父母需要內心多麼強大才可以不焦慮?面對現狀如何做到既不抱怨也不放棄?如何調整心態儘量傳遞給孩子積極正向的能量?
  • 容易產生挫敗感?這三招讓你瞬間變自信
    與大多數長期模式一樣,自我挫敗的行為通常源自童年經歷。當受到創傷的兒童得到愛的支持和耐心、有效的引導時,他們往往會形成健康的應對機制。在成年之後,他們往往是擁有復原能力的、自信的和機智的。他們的自我挫敗行為都是相對次要且容易克服的。相比之下,那些缺少愛、被虐待或被忽視的孩子則會感到沒有安全感和孤獨。還有一些孩子,他們並不缺少愛和關注,但沒有得到恰當的引導。
  • 孩子成長中帶給父母的挫敗感,你感受過嗎?
    每一個做父母的,在孩子成長教育的不同階段都或多或少經歷過孩子不聽話打罵孩子、與孩子發生爭吵、冷戰的現象。在孩童期,孩子以哭鬧的方式,在青春期,孩子以叛逆反抗、&34;的方式,在孩子成年後,則以不理睬、逃避的方式來回擊父母愛的束縛與管教。
  • 孩子偷偷看色情片,聰明的父母應該怎麼辦?
    因此,他們也有更多機會,在更小的年紀,接觸網絡上的有關情色的內容,或是圖片,或是視頻。網絡的開放性,讓這些信息不可避免地成為網絡生活的一部分。對孩子們來說,如果他們偶然接觸到相關方面的信息,就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絕對對他們產生極大的吸引力。
  • 孩子偷偷看情色片,聰明的父母應該怎麼辦?
    因此,他們也有更多機會,在更小的年紀,接觸網絡上的有關情色的內容,或是圖片,或是視頻。網絡的開放性,讓這些信息不可避免地成為網絡生活的一部分。對孩子們來說,如果他們偶然接觸到相關方面的信息,就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絕對對他們產生極大的吸引力。
  • 「不陪讀母慈子孝,一陪讀雞飛狗跳」別讓挫敗感毀了你的親子關係
    有的父母總是控制不住情緒,面對孩子一無所措的小眼神,不是因為心梗去醫院做了支架,就是因為腦出血躺在急診室裡輸液,起因只是輔導孩子作業時受氣太多。不得不說陪讀真的是一項世界上最艱難的任務之一,不管父母怎麼說,孩子就是不會做,哪怕父母講了一遍又一遍,孩子永遠都是聽不懂。於是父母會自我懷疑,是自己講的不夠好嗎?為什麼孩子總是無法接受呢?
  • 孩子寫作業總是拖拉磨蹭?用成就感代替挫敗感問題就能解決
    其實每個孩子內心都是喜歡學習的,尤其是他們做對了一道別人都做不出來的題目時,那種被老師表揚,被同學羨慕的自豪感,只要體驗過一次,孩子就會願意主動自發地要求進步。家長要先對孩子表示理解,他們想要學好,但是枯燥的背誦和總是做不對的題目讓他們產生挫敗感。當家長表達對孩子內心挫敗感的理解時,他們自然就會想要向家長尋求幫助,從厭學轉變為想要學習。
  • 當你有挫敗感,恭喜你
    ,做著做著就蒙了。我就正告她:如果不出錯,那就不需要做了,不出錯怎麼提高?在挫敗感中形成正確認識,這就是提高的過程,最重要的是思維訓練的過程。我還記得2008年考上了清華大學的蔣方舟說過:「學習,只相信你流的血汗。」這句話,我基本是贊同的。在公號寫作的過程中,我也經常性地遇到挫折。有時候寫出來的文字,自己讀來也覺得面目可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