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敗感在學習上表現得尤其明顯,忽高忽低的成績,給我們帶來壓力。
小麗媽媽向我講訴了近期的情況。
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小麗隨著父母轉學到了現在的這所學校。到了新學校不得不面臨著新的學習進度,小麗不知怎的,回家寫作業就開始哭。
小麗媽媽看著這種情況也非常著急,但是苦於不知道怎麼幫助孩子。
小李媽媽講訴了自己曾經同樣的遭遇。
小李媽媽的孩子被送進了補習班,孩子很不願意,每天都說,太難了。但是在小李媽媽的引導下,孩子情況逐漸變好。
小李媽媽是怎麼做的呢?
第一步,共情
孩子心中有情緒,此時教他怎麼做,批判他都是不可取的。
疏導情緒的第一步,你需要掌握共情。
先是認同了孩子的挫敗,可以這樣說:「這樣一滿篇的作業要寫,要是我寫,我也會覺得很發愁,一步步寫,待會就把它寫完了。」
當孩子感覺自己被理解之後,才會開始接受家長所傳遞的教導。
同樣的事情,孩子跟我們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家長覺得很容易的事情,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難的,看到孩子困難的境地,真正的去感受孩子的艱難跟挫敗。
如果能夠,不去指責他,不去讓他接受我們的建議,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就已經很好了。
第二步,鼓勵,表揚
正是處於孩子的挫敗感時期,家長看到孩子的一點點進步,就要鼓勵他。「我看你寫的作業,字也很工整,寫得越來越好了」類似這樣的話,其實可以多說一些。
孩子聽到鼓勵的話,心中就會產生學習的力量。
第三步,引導而不是建議孩子怎麼做
此前,看到孩子遇到的問題,每次都會給孩子支招。不見有效果,跟孩子的關係也變得非常緊張。
自己也思索了很久,終於發現了矛盾點在哪?
建議並不一定適用
孩子的問題和父母的建議之間存在並不適用的問題。小李媽媽表示,當孩子不接受建議或者是否定建議,家長其實很容易產生情緒。
幫助孩子還得要繼續,其實轉換思考方式就好。
孩子並不需要建議,「引導」更加適用於解決問題。
有了新想法,便開始了自己的觀察。看孩子的解題思路,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
當時就發現,孩子非常容易放棄。
遇到不是老師講過的內容,就很煩躁。
開始引導孩子沉下心來思考。結合一些心理諮詢,孩子的情況果然好了很多。
而後,我把小李媽媽的親身經歷分享給了小麗媽媽聽。小麗媽媽按照我的建議方法去做,果然小麗情況改變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