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多葛主義:只適合精英的高度理性哲學

2021-02-08 西夏在城堡

(點擊上方,「西夏在城堡」關注我們!)


一次家庭出遊,一邊散步一邊閒聊。媽媽忽然停下來,對著河邊一堆石頭感慨:「你們看這堆石頭... ...,可見作為一顆石頭也要如何如何,不然就如何如何... ...。」

大家聽完轟然大笑,覺得她未免也太能聯想!從一堆破石頭裡也能總結出「雞湯」。

我卻愣住,剎那間明白自己愛總結、愛思考、愛分享的習慣從何而來——這是媽媽給予我最寶貴的言傳身教之一。



昨天和閨蜜聊天,由於見面機會少,聊天內容的時間跨越度極大。

她忽然感慨,「你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我們大多數人是遇到一個問題,下沉一些;再遇到問題,再下沉一些... ...。而你是遇到一個問題就琢磨它,上升一些;立即再揪出一個問題琢磨,再上升一些... ...。生活的難題非但沒將你打敗,反而成為你向上的推動力。



觀察生活並得出思考,串聯起瑣碎事件的關聯性,可以塑造人生價值感,並積累由獨立思考而來的信念。

而信念會成為我們精神的力量之源,並指引生活。


近一年來源於對使命的疑惑,跟隨問題的箭頭看了些哲學書籍。

當了解到斯多葛派之後,我發現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斯多葛派。




「典型的斯多葛派是好辯、非常個人主義的男性,他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通過脫離來顯示其自由而非留在其中的機會。

這是一個對斯多葛派來說由來已久的問題:只要他們本著他們的良心,他們就不會介意,眼看這世界的其他部分著火。

1 世紀的時候,羅馬迷戀斯多葛主義的議員小加圖,如果他為了政治利益,而同意他的侄女跟龐培成婚的話,他本可以使羅馬共和國免於內戰,但是他不同意,因為那違背了他的原則。」



曾經朋友邀請我做某項目,中途項目並不順利,我們萌生退意。朋友內心非常自責,覺得對不起我。

那段時間,我一再向他闡述我(典型的斯多葛派)的理念,即:我是基於個人獨立思考選擇這個項目,我既然做出選擇,就準備好承擔一切可能性後果,並全然為後果負責。你完全無需為我自責。


同時,未曾說明的另一面是:我不需要別人為我的選擇負責,也不願意為別人的選擇負責。

斯多葛主義不太會因為項目失敗而對搭檔愧疚,使他們愧疚的原因只能是:我是否全力以赴地努力過?我是否無愧於心?我是否忠於原則?


斯多葛主義只忠於自我原則,不願意為他人負責任。

「只要他們本著他們的良心,他們就不會介意,眼看這世界的其他部分著火。」




「斯多葛主義永遠都不可能成為大眾宗教:它是高度理性的哲學,沒有任何儀式、節目、聖歌、符號和神話。

他向知識分子發言,而不會同時像基督教一樣訴諸情感,所以維多利亞時代的思想家馬修·阿諾德認為他只適合精英,大眾需要的是更情緒化的東西。」


斯多葛派高度理性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如力求客觀、實事求是、生活極簡、訓練自控力、控制憤怒情緒等。

古羅馬多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塞內加。塞內加訓練自己掌控憤怒情緒的能力,訓練精神的韌性,以便應對生活各種突發事件。



一年前我意識到吃太飽會影響思考,且需推遲 1 小時做心理個案溝通,進而需推遲當天睡覺時間,這又影響到次日能否 6:00 起床。我便決定不吃晚飯。

我至今總去同一家快餐廳,坐類似的位置,固定點那幾道小青菜。


我的生活極其規律。

物品擺放整齊規律,無需花費時間尋找物品;衣櫃整齊規律,無需花費時間搭配;日常生活規律,以便保持最佳精神狀態;只做重要的事情,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不做,沒意義的事情不做。


我還曾連續3個月記錄自己每 30 分鐘做了什麼,在清晰「時間顆粒度」的基礎上進行效能管理。


當意識到我們為手機所消耗的不僅僅是時間,更是信息過載之下的注意力分散,思考能力下降。我便刻意遠離手機,以訓練心靈「降噪力」。


我還意識到效率和創造是專注力的衍生品,專注是靈感的溫床。便早晚 1 小時內觀禪坐,在午休間隙進行 10min 內觀訓練,以此訓練專注力。



在斯多葛派的價值觀排序裡,精神\靈魂才是真正寶貴且堅固的財富,他們會以最大的能量拓寬精神世界,並極力弱化娛樂、飲食、物慾、職業等外界誘惑。


「斯多葛派於實事求是的看待世界,而不是要求它符合自己的期待。他們儘量頭腦清晰的評估我們生活於其中的世界,以便承受任何打擊。」


「他們相信美德本身就是回報,像烏龜一樣,他們從外界收回,在馬可奧勒留所說的'靈魂的堡壘'中找到幸福。對於他們而言,真正有價值的不是他們的房子,職業或民生,而是他們的靈魂,所以外界的一切都不會真的傷害他們。





至此我們會發現,斯多葛派的幾項特質:高度理性、忠於原則、極度自律、自控力、相信美德... ....很符合精英標準。


前幾日與人聊天,初始討論工作,延伸到理想生活和心靈層面。過程中我有剎那恍惚,便問他,「你會不會覺得我們聊的話題太理想化了?」


他說再正常不過。

他分享人有幾種身份,社會身份,生活身份,精神身份。

他很多朋友,於生活身份文藝青年鑽研很深,社會身份事業在業內數一數二。且兩種身份切割清晰,互不幹擾。


我遲疑,「可身邊的人總不斷提醒我,不要太理想,要務實。」

「那是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渴望過一種安全穩定、一成不變的生活,當他們發現有人不一樣,就把你往'安全'的世界裡拉。可越是優秀的人,越理想和現實都兼顧的很好。


那一瞬間,我忽然間明白,理想主義(或文藝青年)並不該是一件羞於啟齒或不接地氣的事,它應該是生活的常態,和精神最基礎的追求。



一位朋友學哲學和瑜伽。

前幾年活的像與超脫世俗的哲學家,淡漠金錢、社會地位、職場、車房等。最近自我定位是精英式文藝青年。她說:

「我要以精英的高姿態,去活出我之前的愜意。」

問原因。

「可能因為身邊很多人是精英式的文藝青年吧。」

「兩者之間是不是有一定聯繫?諸如有情懷有理想的人才會成為真正的精英?」我追問。

「我覺得這是得以長久精英的內因。」





從「六層次規畫」的角度剖析,為何理想主義(文藝青年)是長久精英的內因呢?


NLP 是神經語言程序學的英文縮寫。

系統派的 NLP,強調「整體平衡」的重要性。「整體平衡」包括了:本人內心的完整性:我是否身心一致、裡外如一?

(六層次規畫)

而「六層次規畫」則是一整套貫通體系:上三層「使命、身份、信念」關於內在精神,下三層「能力、行為、環境」關於現實生活。

上三層是內在精神能量的貫通,下三層則是將內在精神付諸實現,以達到身心一致、裡外如一的過程。(詳見文章:六層次規畫|行駛在浩瀚的生命之海)



第一層「使命」猶如燈塔,清晰使命的人會沿著燈塔設置航行路線,以終為始。

並圍繞著使命自我定位身份、選擇思想信念,拓展相關能力,訓練行為,調動環境資源。

更清晰使命的人,他們的人生更聚焦,更堅定且專注,並更有可能保持獨立思考。


而不清晰使命的人,可能更趨向隨從潮流,盲從大眾,人云亦云,失去獨立思考。

他們的人生並非疊加,而是漫無目的遊蕩,陷入無意識輪迴當中。

他們也許會成為能力超群的執行者,卻很難成為獨立思考的決策者(真正的精英)。



至此,

我們需要對「理想主義」下一個定義。

怎樣才算是純粹的「理想主義」?


我覺得基本劃分標準是:

真正的「理想主義」是源於對生命真相的探索,是源於對智慧的追求,是基於內心本能的渴望。這「理想」只與自己有關,無需被任何人知曉,不是為乞求別人的贊同和外界對我們自我價值的確認。


還有一種理想主義。他們或許有著豐富的學識,精通諸多才藝,然而內在驅動力是向外界炫耀,為貼上「精英」「優秀」的標籤,獲得他人認可。

只要是外求認可,精神上就仍被外界奴隸,就不算真正「理想主義」。





前面我們提到斯多葛派的「高度理性」和「自控力」。

然而這還不是全部。

高度理性之上,是靈性。

事實上我對哲學的探索,正是源於超越理性之外的靈性體驗。


2017 年,與某位女士做個案溝通,我通過訪問一步步引領她深入恐懼。

過程中她恐懼到大哭、顫抖,之後忽然看見腦海中畫面。是在媽媽肚子裡的自己,還屬於「胎兒」狀態。

我克制住驚訝之情,引領她和「胎兒」的自己對話。

詢問「胎兒」,你多大。

她說,兩到三個月。

詢問,你在想什麼?

她說,聽到父母擔心自己是女孩,想要送給隔壁鄰居,很惶恐害怕,想阻止父母。


這位女士四十多年來活在緊張不安中,慣常動作是聳起肩膀防禦外界,看見小貓小兔子都害怕——怕被它們傷害。

從邏輯上無法解釋這深深的恐懼。她曾嘗試多種方法也無法消除恐懼,但經歷這次對話之後,她莫名勇敢許多。

我隱約覺得:也許是「胎兒」時期的恐懼,根植於潛意識深處,影響了她大半生。



這次溝通撼動了我的基礎信念。但我搞不清楚這是怎麼回事。

查閱相關資料,發生科學已證實:兩至三月的胎兒,已有意識,能夠接收外界訊息。——但科學理論是一回事,親身經歷又是另一回事。

我由此隱隱知道,在理性之外,還有我們不知道的天地,有思想尚未涉及的花園。



後來有了更多此類體驗。

2018 年 1 月 20 日凌晨零點,我感受到合一,濃濃的喜悅從內心升起。

這不是由一件喜事帶來的突如其來的歡喜,與外界環境無關,它只關乎當下的存在。身體四肢一點都不想動,心沉默無語,思維停滯了,時間、空間仿佛不復存在。


這樣的感受大約持續了幾小時,便消失了。我在一些宗教書籍中看到過類似的體驗,他們稱之為「存在」,以及「覺知」。

我不知道怎麼去描繪它。事實上這樣的喜悅持續幾天後便恢復了慣常,我仍然會被日常瑣事所煩惱,但從此對未知心存敬畏。



高度理性之上,是靈性。

我不知道這靈性是什麼,是否掩藏著生命的真相。

但這樣的經歷多多少少促使我淡化「世俗追求」,促使我從瑣碎的生活中抬起頭,促使我追溯哲學,促使我持續做個案溝通,促使我訓練內心歸於沉寂。


從日常思考到高度理性,從高度理性到靈性,都只為更進一步,觸碰「生命的真相」。



引用\參考資料;

書籍:《生活的哲學》


近期我一直在思考,通過一套理論體系將個人思想建構起來。

遇到「斯多葛派」非常驚喜,有許多共鳴之處。

但文中關於「斯多葛派」的言論,僅僅從個人角度解讀。純粹是為了梳理自我思想體系,並且只擇取了共鳴部分。

並不求嚴謹,不求客觀,不求正確。請謹慎閱讀。




相關焦點

  • 了解一下「斯多葛主義」,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交易者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斯多葛主義,以及這個哲學如何從交易心理學的角度幫助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交易者——換句話說,一個斯多葛主義的交易者。但首先,得說一句:當人們想到哲學時,他們通常會想到厚重的書籍、令人困惑的講座、冗長的辯論……所以他們的眼睛自然變得呆滯。
  • 斯多葛派哲學的精華,仔細品悟用心踐行,肯定能有所收穫!
    一、何為斯多葛派哲學?斯多葛主義,又稱斯多葛學派,是古希臘的四大哲學學派之一,也是古希臘流行時間最長的哲學學派之一。(古希臘另外三個著名學派是柏拉圖的學園派,亞裡斯多德的逍遙學派和伊壁鳩魯學派。)二、斯多葛派哲學的主要內容:1.構成世界的基本物質是火,火只是一種被動的本原,上帝才是原始的火,是萬物的最初源泉,有世界大火和世界輪迴說;2.人的美德就是「順應自然」或「順應理性」。
  • 讀書筆記:《像哲學家一樣生活: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
    作者威廉·B.歐文用比較通俗的語言介紹了斯多葛主義的起源發展、主要代表人物和他們的主張,斯多葛派對待生活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以及作者本人踐行的體會和故事,屬於比較「好讀」的哲學書籍。作者認為哲學應該指導人們過上一種幸福、充實的生活,而不是作為一門高深的學問使人望而生畏。
  • 普通人的人生哲學: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 : 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中,威廉·B.歐文從斯多葛主義的興起出發,闡釋了斯多葛學派的心理技巧以及對人類如何更好地生活的忠告,並分析了斯多葛主義衰落的原因,以及今天,為什麼再次提倡大家重新考慮斯多葛學派,做一個擁有自己的人生哲學的人。
  • 讀《世界哲學史》3-3——古希臘哲學之希臘羅馬哲學
    這個時期希臘羅馬哲學和文化的特點:宇宙,作為對有秩序的世界整體的總稱;邏各斯,統轄一切的理性,世界的原始現象;厄洛斯,沉醉於與道德的善緊密相關的美的事物。哲學的影響力超過了藝術和宗教,成為那個時代佔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直到它後來終於被日益上升的基督教取代。後亞里斯多德時期最獨特且影響最大的思想體系是斯多葛主義,其他則影響力較小。
  • 犬儒主義者——哲學的狗
    犬儒主義的現代貶義源於羅馬諷刺作家盧西恩,他批評那些虛偽的犬儒主義者——那些利用哲學的生活方式來獲得免費的食物和住所的人。盧西恩的批評使憤世嫉俗者成為一個整體,因此這個詞有了消極的含義。這是一種恥辱,因為玩世不恭是一種哲學,也許是最實用的。它與偉大的道德哲學家蘇格拉底有著直接的淵源,它的總體使命是通過理性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 斯多葛學派:一個為現代人開創的古代哲學流派
    今天介紹一個專門為我們現代人開創的古代哲學流派:「斯多葛學派」。斯多葛學派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不用人們不知所云的詞語解釋世界,而是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幫助我們克服破壞性情緒,並促使我們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採取行動。
  • 對哲學的三大批判——當今社會是否已容不下哲學或不需要哲學了?
    (1)哲學太迂腐,充斥著術語,與主題無關,甚至可能不再正確職業哲學是高度防禦的,原因有很多。網際網路上大量的免費信息不僅威脅著媒體公司,也威脅著人文學科的消亡。問題是,儘管你需要昂貴的機器來做科學或工程,例如,人文學科主要有你可以自己閱讀的文本。
  • 集希臘哲學思想之大成者——愛比克泰德
    愛比克泰德哲學與早期斯多葛學派大體一致,但其風格和側重點明顯不同。愛比克泰德關心的不再是柏拉圖、亞裡土多德的宇宙本質、物質或者精神,他把早期斯多葛主義談論的形上學充分運用於倫理學方面,成為繼蘇格拉底之後著名的道德哲學家。
  • 羅馬法的哲學透視
    那時,「斯多葛主義對二世紀受過教育的羅馬人有很大的吸引力,這樣它就成為希臘哲學藉以在羅馬法學形成時期施加影響的一個媒介。」前面已有敘述,斯多葛派哲學是公元前三世紀希臘人芝諾創立的,具體地說它是偉大的雅典學中的第四個,也是最後一個學派,但在雅典它一直無甚起色,而直到公元二世紀由珀尼西厄斯帶到羅馬後,才有長足的發展。
  • 中國哲學和中國人,缺乏理性思辨的精神嗎?
    自19世紀以來,尤其是五四以後,就有很多人開始認為中國哲學或中國人缺乏理性思辨精神,仿佛中國人天生不善於理性思辨似的,或可說,沒有這個能力。大言之,仿佛中國近代的衰落也與中國人不善於理性思辨有關,或者與中國沒有邏輯學有關。
  • 感性和理性,完美的哲學定義
    我們總是說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其實這只是一個階段,同理,理性也可以上升到感性,這就好比先是有雞,還是有蛋,只能說感性弱於理性,因為作為生命體其感性是第一位的,所以先是有雞,才後來有蛋,因為從繁殖行為來看分為胎生和卵生,而胎生的前提是受精卵的細胞分裂,所以胎生是經過卵生階段的,而胎生是由於體內存在子宮繁孕的條件
  • ...奔向哲學的巔峰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中文網際網路數據...
    決定論是哲學的一種命題,認為每個事件的發生,包括人類的認知、舉止、決定和行動,都是因為先前的事而有原因地發生。存在主義認為人存在的意義無法經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強調個人的主觀經驗。24. extropy 有序主義 / iPhone 200!
  • 《謀殺理性批判》:康德哲學的盲點
    他的書名叫做《謀殺理性批判》,其實中文有點翻譯錯了,它原來的英文叫做《Critique of Criminal Reason》,它應該是《罪惡理性批判》,為什麼我說這個小說的書名很有魅力呢?是因為它馬上就讓人想起來,哲學史上面,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純粹理性批判》,對不對,還有《實踐理性批判》,這些所謂的《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還有《判斷力批判》,在哲學史上,就是所謂的三大批判。
  • 哲學的終極解釋:48張圖了解48種主義
    :位於神學和科學之間的模糊地帶——因此當有人能將哲學入畫時,你一定得看看。人類中心主義是環境倫理學和環境哲學的主要概念,被認為是人類為何與自然環境發生衝突的根本原因,但這種理念已經根植在大多數人類的心中。
  • 西方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的理性人生
    笛卡爾的人生,並不缺乏激情,但卻是理性的一生。「理性」這個詞雖然很早就有,古希臘亞里斯多德著名的命題「人是理性的動物」就已經有了理性的存在。然而在中世紀,理性被認為是低級的,用經院哲學的權威觀點來說,理性活動只能認識低級的自然事物,不能認識高級的存在,例如上帝。上帝的真理只能通過信仰來達到。
  • 康德哲學與《純粹理性批判》總結:一、背景與意義
    【註:精讀主要參考鄧曉芒的《純粹理性批判句讀》,總結主要參考張世英的《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一、《純粹理性批判》的歷史性:從本體到主體《純粹理性批判》乃至康德的哲學,在整個哲學史中的位置,這是一個過於龐大的而又艱難的主題,如果我們把目光聚焦到歷史契機上,只為了理解康德寫下這本書的歷史淵源的話
  • 人文精神的哲學思考:人性、理性以及超越性
    精神生活可相對區分為智力生活和心靈生活,前者面向世界,探尋世界的奧秘,體現了人的理性,後者面向人生,探尋人生的意義,體現了人的超越性。大多數哲學家認為,理性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本質特徵。為了解說方便,我把理性(智力生活)歸納為以下三個要素:第一,好奇心。好奇心是智力生活的開端和最基本要素。愛因斯坦稱之為「神聖的好奇心」。為什麼好奇心是「神聖」的呢?
  • 休謨的「憂鬱哲學」——人的理性是自相矛盾的
    人類的理性是如何自相矛盾的大衛·休謨(1711-1776)的這句話是這樣開頭的:人類理性中種種矛盾和缺陷的強烈觀點如此影響著我,並使我的頭腦發熱,以至於我準備拒絕所有的信仰和推理,我不能認為任何觀點比另一種觀點更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