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年齡範圍
有媽媽分享了這樣一個苦惱:
寶寶4歲了,現在上的幼兒園還不教寫字認字。別家同歲的寶寶已經會認會寫一些簡單基礎的字。我家寶寶現在學寫字是不是太晚了呢?
家長都希望自家寶寶即使不超前於人,但也不要落後於人。從嬰兒時期的學爬學坐再到學站學走學說話,家長都在害怕自家寶寶趕不上別的寶寶。學寫字也是這麼一件讓家長擔心的事情。
事實上,有些技能真的不能過早學習!
學寫字,看起來只是簡單的一筆一划教寫字,其實需要繪畫、閱讀、精細操作等多種能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配合。寶寶學寫字是一個需要根據自身發展、循序漸進的過程。
要學好寫字,寶寶必須要具備兩種技能。一、他必須能記得字的形狀及相對應的聲音;二、他必須發展控制肌肉的能力,如對鉛筆的抓、握是必要的。
兒童神經抑制機能還比較差,還不能過久地抑制自己的行動或從事過細緻的活動;另外,他們也很難掌握方位的相對性和角度,無法理解字的真實含義,從此以往容易造成混淆;幼兒的手上骨骼還沒有發育完全,手部肌肉的力量也很弱,不能持久用力。
那麼,孩子幾歲學寫字比較好呢?
根據教育部頒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孩子的學寫能力發展過程是這樣的:
3-4歲能力發展:喜歡用塗塗畫畫表達一定的意思。此時,可以教寶寶學會正確的握筆方法。
4-5歲能力發展:願意用圖畫和符號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想法;在成人提醒下、寫寫畫畫時姿勢正確。
此時,可以培養寶寶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有初步的前閱讀和前書寫能力;可以在繪畫等活動中提高寶寶對筆的控制能力,以及養成良好的坐姿;另外,教導寶寶學習書寫自己的名字能提升書寫的興趣。
5-6歲能力發展:願意用圖畫和符號表現事物或故事;會正確書寫自己的名字;寫畫時姿勢正確。
此階段可以增加手對筆的控制能力,學習正確使用鉛筆;提升書寫興趣,按筆順書寫自己的名字,逐漸了解中國漢字,提升對漢字認知的興趣,能夠初步認識漢字的間架結構和書寫風格等等。
值得家長注意的是,每個孩子的發展都存在著個體差異,所以不能單獨以年齡為標準判定,更應該看孩子的成熟度。比如,孩子具備一定的模仿能力,能完成正確的握筆動作,手眼協調能力較好等,才開始學習寫字。
如何鍛鍊寶寶的書寫能力?
要讓寶寶對學寫字感興趣,可以先從以下幾點開始鍛鍊。
教寶寶認識符號開始。可以通過日常的遊戲和接觸環境積累。比如,引導寶寶閱讀繪本、講故事、辨別路牌等。
再逐步鍛鍊精細動作。精細動作發展能力對寶寶的成長非常重要,有好的精細動作能力,不僅能提升書寫能力,還能鍛鍊手部靈活性和複雜動作的記憶能力。
利用小遊戲提升寫字興趣。比如,從名字開始書寫,利用寫字小卡片等等,快樂認字、快樂書寫,能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好的基礎哦。
寶寶學寫字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打好基礎和培養興趣很重要!擔心寶寶落後於人的話,不妨從以上的小方法開始來培養寶寶的興趣吧。
學齡前兒童是指幾歲到幾歲
不同的時期國家對於兒童的年齡段的劃分也是不同的,像在古時候和現代的劃分就是不同的,我們平時可以通過這個劃分來規劃孩子的未來的道路,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所要做的事情也是不同的,不過一般人對於兒童年齡段的標準並不是特別的了解,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國家標準兒童年齡段的劃分。
兒童時期是人生開始的一個重要年齡階段,一般是指從出生到15周歲。兒童時期生理、心理髮育很快,不同的月齡和不同的年齡具有不同的生理與心理特徵。因此,根據兒童各年齡時期的勝利與心理特徵和不同的發展規律,進一步將兒童時期劃分為以下各年齡階段:
1、嬰兒期:從出生到12個月末的這一年齡階段。也就是人們所說的1周歲以內的「吃奶的孩子」。在嬰兒期開始的頭1個月,又稱新生兒期。「新生兒」是人們常說的「沒出滿月的孩子」。嬰兒期,是兒童出生後的最初階段。
2、幼兒期:兒童從1~3周歲末的這個時期稱為幼兒期。這是學齡前期之前的時期,因此,也有人稱為「先學前期」。兒童從嬰兒期發育到幼兒期,無論是生理的還是心理的發育都是非常明顯,各方面的發育和發展也都非常迅速。
3、學齡前期:兒童從3周歲到6~7周歲這一年齡階段。這是兒童正式進入學校之前的一段時間,即接受正規學習之前的準備階段。這一時期兒童所接受的教育屬於兒童啟蒙教育,對他們一生中的學習及獲得知識的能力、勞動技能的水平都極為重要。
因此,有條件的家庭都應該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去接受系統的啟蒙教育,並使其從家庭或託兒所轉入集體、夥伴生活。在學齡前期所接受的啟蒙教育的程度,直接影響著兒童一生的生活方式、學習勞動能力,因此,這一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的時期。
4、學齡期:兒童從6~7周歲到15周歲這一年齡階段,教育心理學中又把此期開始的6~7周歲至12~13周歲稱為學齡初期,相當於小學時期。兒童進入學齡初期的重大變化是把以遊戲活動為主的生活方式轉變為以學習為主。這一時期的開始,使兒童從家庭或幼兒園進入學校,這對兒童是一個重大的轉折,因此,要做好「幼小」(指從幼兒園到小學)銜接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兒童事適應學習生活的心理準備。否則,將會發生對學校環境、學習生活適應不良等心理障礙,學齡期的後期階段是從12~13周歲到15周歲。相當於初中時期。
5、青春期(12~18歲)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會集體中所佔的情感位置。這一階段的危機是角色混亂。
6、成年早期(18~25歲),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於冒與他人發生親密關係的風險。
7、成年期(25~50歲)在這一時期,人們不僅要生育孩子,同時要承擔社會工作,這是一個人對下一代的關心和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人們將獲得關心和創造力的品質。
8、成熟期(50歲以上)由於衰老過程,老人的體力、心車和健康每況愈下,對此他們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和適應,所以被稱為自我調整對絕望感的心理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