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言不合就大哭大鬧,該怎麼辦?

2021-01-12 頭頭是道家庭教育

孩子發脾氣,是育兒過程中最挑戰家長底線的一個事兒,最容易引發父母們的強烈挫敗感和無力感。這裡我講一個特別常見的例子。

有一次我在超市的玩具區看到一個小男孩在地上撒潑打滾,非要買一輛小汽車,他的媽媽生氣地說:「家裡有太多的玩具車了,你總是把它們扔得滿屋都是,今天無論如何不能買了!孩子哭得更大聲了,媽媽說:「別在這兒丟人現眼的,趕緊回家!」上前拖著他就往出口走,購物車裡的東西也不要了。

你是否覺得,這和我家孩子太像了,這樣的戰爭,經常上演。

比如要看動畫片,已經看了兩遍了,不讓看就躺地上哭鬧,急了有時候還摔東西。哭起來很不好哄,有家長說,我和他爸爸性格都非常溫和,怎麼養出脾氣這麼大的孩子?這是為什麼?

首先,我們了解一個人類大腦的知識點。我們的大腦可以分為上層腦和下層腦。現在請伸出你的右手,把大拇指握到手心裡,用另外四個指頭握著大拇指,這個拳頭就代表我們的大腦。

大拇指往下的部分稱之為下層腦,大拇指往上的部分稱之為上層腦。下層大腦負責一些最基本的功能,比如說呼吸和眨眼、憤怒和恐懼。當我們看到一條蛇,馬上後退的時候;當孩子的要求被拒絕後,馬上很憤怒,都是下層大腦在行動。

總之,下層腦的功能就是讓我們活下來,它的反應都是自動化的、非理性控制的、是為了生存的。

而上層大腦由前額葉等部分構成,負責更加複雜的心理過程和高級思維,比如明智的決策、對身體和情緒的控制、共情能力、遵守道德規範。

上層大腦運轉良好可以幫助孩子調節自己的情緒、考慮事情的後果、三思而後行,並能夠考慮別人的感受。

為什麼孩子那麼容易發脾氣呢?因為孩子的上層大腦還沒有完工,要到二十幾歲時才能完全發育成熟,而孩子的下層大腦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十分發達了,所以在幼兒階段,上層大腦一直在大規模地施工。

所以,我們家長期待孩子能聽進去道理、能夠等待、能調節情緒,這對孩子來說太難了。那是不是說,就任孩子發脾氣吧,我們什麼也做不了?

當然不是,我們可以做的就是你要給孩子的上腦和下腦之間搭樓梯,就是先回應下層腦的怒火,舒緩情緒,再邀請上層腦參與運作,理性思考,達成上層腦和下層腦的整合,這叫大腦的「垂直整合」。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研發了一套孩子情緒管理的訓練方法。我把它總結成三個步驟:停、說、做。

第一個步驟:停——覺察孩子的情緒。停裡面包括幾個動作,你發現孩子的情緒不對勁,停下手中的事情,用身體語言表達對孩子的關注,並感受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說要買一輛小汽車時,而你不想給孩子買,停下購物的行為,也停下自己的教養任務、停下自己的情緒。你可能會想,整天要東西,見啥買啥,我得好好教育他一番。如果你這樣想了,你很難再訓練他的情緒了,因為你已經被自己的情緒籠罩了。

這時我們除了默念親生的親生的,還可以默念,孩子被下層腦劫持了,劫持了。

然後用理解的表情、平穩的情緒去看,換位思考,感受他的情緒。如果我那麼想要一個小汽車而被拒絕了,我的感受會是什麼呢?

所以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真正地把自己變成一個孩子,去感受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從家長的角度說,那有什麼呀,不給買就不要了。

這對孩子來說是很困難的,孩子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調節自己,需要上層腦的參與,而孩子那麼迫切的需要被拒絕的時候,孩子就會感覺很生氣,很難聯結到上腦。

這裡有個重點,我們要區分情緒和行為,生氣是情緒,而坐在地上大哭就是一個行為。情緒是自發的,都是被允許的。

但是行為是需要調控的。想買小汽車被拒絕,生氣是可接受的,但坐在地上大哭的行為是不被接受的。我們要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情緒,有條件地接納孩子的行為。

第二個步驟:說——對情緒命名,共情孩子。簡單一點就是設身處地地感受對方的感受或想法,並把它表達出來。

例如:小朋友搶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氣。就是說我們先回應他的下層大腦,先接納他的情緒,情緒平穩了,上層腦才能有機會工作和理性思考。所以,這個階段,切忌講道理,講了也聽不進去。

這裡的共情有兩種:對想法的共情以及對情緒的共情。對想法的共情:你很想要那個小汽車,你很喜歡它,是嗎?對情緒的共情:媽媽不想買給你,你感到很生氣。「生氣」就是對情緒的命名。類似的話要多說幾遍:「你很喜歡那輛小汽車,但是你得不到它,很著急。」 「你想要的東西,媽媽不能給你買,你很難過,對嗎?」孩子的情緒才可能被安撫下來。

孩子常見的情緒有:快樂、驚訝、害怕、恐懼、沮喪、悲傷、痛苦、憂鬱、生氣、憤怒、厭惡、焦慮、懷疑、不安、平靜、害羞、舒服、羞愧、煩悶、無聊、惱火、猶豫、痛苦、不甘心、嫉妒,等等。

在這個步驟,只陳述孩子的情緒和想法,不講道理,不評判。

前面案例中媽媽說,家裡的玩具那麼多,扔得到處都是。這是在講道理,孩子根本聽不進去。因為現在被情緒挾持,上層理智腦是不工作的。

第三個步驟:做——引導孩子合理地解決問題。在這裡,要明確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不可接受的。比如坐地上哭鬧是不對的,你可以生氣,但是就地打滾是不允許的。

媽媽可以找到一個相對安靜的地方,坐下來告訴他:那我們現在談一談,你很想要,媽媽不同意,這個事情怎麼解決。之前遇到這樣的情況,咱們都是如何成功解決的?

在這個步驟,可以引導孩子說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家長和孩子共同討論出規則和約定。

在這個例子裡面,我要提醒家長,如果孩子一言不合就在公共場合打滾撒潑,我們要在第一步首先嚴厲堅定地告訴他:「我知道你很生氣,但是坐地上哭鬧是絕對不可以的」「請你現在站起來,我們到那邊的椅子上商量一下」。

邊說邊有力地把孩子拉走。在這裡面不要羞辱,也不要訓斥。只是嚴厲而堅定,讓孩子知道坐地哭鬧是絕對不允許的,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然後再進行後面的情緒管理。

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在學校或外面遇到了問題,回來你發現孩子的情緒不對勁。這時,我們要主動地用溫和的語氣問:孩子,看你有點不高興,發生什麼事了?這裡家長儘量對孩子的情緒敏感,在情緒萌芽的時候就立即停下來去感受他,聽他說。而不是迴避情緒或轉移注意力,這些方法都不利於孩子學習調節情緒。

好了,應對孩子發脾氣,總結起來就是停、說、做,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情緒,有條件地接納孩子的行為。先情緒,後邏輯,最後限定行為,解決問題,讓上層腦和下層腦得到更多的協作和整合。

我是甜心,想要學習更多育兒知識,趕緊關注我吧!

相關焦點

  • 孩子為什麼一言不合就哭鬧?
    前幾天我帶孩子去超市,我女兒喜歡一個超市賣的很漂亮的一個小被子,我告訴女兒:「家裡有好幾個小被子了,不能再買了。」我女兒一聽,二話沒說,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孩子總是一言不合就哭鬧,想要的東西,大人不給買,哭!要回家了,但還沒玩夠,哭!想吃冰激凌,大人不讓吃,哭!……01 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鬧,究竟為哪般?
  • 我家寶寶一言不合就發脾氣?聰明的父母都會這樣做!
    孩子一言不合發脾氣時,我該怎麼做? ------------------------------------負面情緒分割線------------------------------------- 「為什麼孩子常常因為屁大點的事情就大發脾氣?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 三歲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鬧?掌握止哭的良方更重要
    三歲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鬧,掌握止哭的良方更重要。家長可通過暫時迴避、與之共情、控制情緒這三個方法來引導孩子發洩出自己的情緒,從而解決孩子哭鬧的問題。01.三歲孩子為什麼會哭鬧?你家有沒有三歲的孩子?他喜歡哭鬧嗎?
  • 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鬧耍賴,其實是你沒讀懂他的「情緒信號」
    以前我單身的時候,每當在商場裡見到孩子大哭大鬧、媽媽幾近崩潰的場景,都會默默避開,心裡暗想:「是不是平時太慣著了?才這麼鬧騰。」等自己當媽了才明白:原來這就是每個媽媽的日常啊!上周末,我和老公帶孩子去遊樂場玩。途中,他因為想吃零食攤上的烤香腸被我拒絕,當街大哭大喊、耍賴了將近半個小時。小孩子就像電影裡的外星生物,動不動就溝通無力,一言不合還大哭大鬧、滿地打滾。
  • 孩子一言不合就飆狠話,家長該如何應對才好
    一言不合就飆狠話「我家孩子最近不知道怎麼了,一旦情緒不對時,就揚言要『打死爸爸』,甚至拿東西朝爸爸身上一頓招呼。」「理解歸理解,可有時候孩子說出來的話太氣人,自己接受不了又該怎麼辦呢?」「但也保不齊有的孩子太調皮、被周圍的壞環境影響太深的孩子,就喜歡看你被惹惱的樣子,這可怎麼辦呢?」那你可千萬不要著了孩子的道了,因為你對他髒話的反應越大,他可能越開心、越得意,反而會刺激他說髒話的欲望。
  • 一言不合就"哼",還常亂發脾氣的孩子,家長該如何巧妙以對呢?
    ,面對一言不合就&34;,還莫名其妙就亂發脾氣的孩子,如果軟硬方法都不能用那麼孩子豈不是要翻天了?實際上,一言不合就哭鬧的孩子不是管不好、而是很多時候大家都用錯了方法。那麼,面對一言不合就&34;還常亂發脾氣的孩子,家長該如何巧妙以對呢?
  • 「30歲巨嬰」刷新三觀,穿紙尿褲帶安撫奶嘴,一言不合就大哭不止
    在國外有一名30歲的男子用實力刷新了大家的世界觀,在這個年紀本該成家立業即使沒有孩子也應該成家的他,卻一直有一顆沒有泯滅的童心,他和嬰兒一樣每天都需要穿尿布,用奶瓶喝奶,睡在定做的嬰兒床上,拼積木需要安撫奶嘴,甚至比真正的嬰兒還需要家長費心
  • "別管他哭會就好了",一言不合爆哭的孩子,真是不理就OK嗎?
    生活中作為父母的你,是不是經常遇到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鬧的情景?有的時候不順孩子心、不如孩子的意,他們還會經常大喊大叫,甚至把整個家庭都搞得雞犬不寧。所以,面對一言不合就爆哭的孩子父母要學會引導,引導孩子把自身的焦躁情緒釋放出來,給孩子焦躁的情緒降降溫,讓他們受傷的小心靈可以得到親情的安全感滋補,這樣的處理方法要比冷處理的不理更有成效質感。那麼,面對一言不合就爆哭的孩子,父母該如何正確去引導他們釋放情緒呢?
  • "別管他哭會就好了",一言不合就爆哭的孩子,真是不理就OK嗎
    生活中作為父母的你,是不是經常遇到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鬧的情景?有的時候不順孩子心、不如孩子的意,他們還會經常大喊大叫,甚至把整個家庭都搞得雞犬不寧。所以,面對一言不合就爆哭的孩子父母要學會引導,引導孩子把自身的焦躁情緒釋放出來,給孩子焦躁的情緒降降溫,讓他們受傷的小心靈可以得到親情的安全感滋補,這樣的處理方法要比冷處理的不理更有成效質感。那麼,面對一言不合就爆哭的孩子,父母該如何正確去引導他們釋放情緒呢?
  • 好好的牙齒一言不合就開裂,牙裂了怎麼辦?
    好好的牙齒一言不合就開裂,牙裂了怎麼辦? 牙隱裂有什麼表現?
  • 孩子哭鬧、打滾、發脾氣、一言不合就失控的原因竟然是這個!大部分家長都不知道!
    一家人坐電梯,為了執行老母親保護孩子安全的神聖職責,拒絕了娃強烈想要摁電梯的需求,然而,一分鐘後,她認輸了. 「這個快2歲的娃什麼時候學會就地打滾、大哭大鬧了?我那個超級無敵可愛小乖乖去哪兒?」有時候我們以為孩子只是暫時的不聽話,但是過一段時間才發現是自己「太傻天真」!兩歲左右的孩子總是「易燃易爆炸」,家長分分鐘就被KO!經常一言不合就失控!
  • 一言不合就大哭大鬧是壞脾氣嗎?如何應對孩子的「情緒小怪獸」?
    「一時哭,一時笑」就是這時期孩子情緒多變的最好寫照。 比如當孩子到了6個月大左右,你會發現,當你走進他房間的時候,他的臉上會綻放出快樂的微笑,讓你的心都融化掉;而當有人拿走他心愛的玩具時,他就會嚎啕大哭。你可能還會注意到,他從笑到哭的轉換速度非常快,快到你都來不及把他抱起來。
  • 「30歲巨嬰」刷新三觀,穿紙尿褲帶安撫奶嘴,一言不合就大哭不止
    >在國外有一名30歲的男子用實力刷新了大家的世界觀,在這個年紀本該成家立業即使沒有孩子也應該成家的他,卻一直有一顆沒有泯滅的童心,他和嬰兒一樣每天都需要穿尿布,用奶瓶喝奶,睡在定做的嬰兒床上,拼積木需要安撫奶嘴,甚至比真正的嬰兒還需要家長費心,更讓人覺得可笑的是,每天他都需要媽媽哄著入睡,日常起居完全脫離不開母親的照顧,一不開心就大哭大鬧,甚至還用
  • 孩子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鬧,他們實際上內心想表達什麼?
    但女兒平時也只跟她睡的,這一晚卻突然之間要找爸爸,而爸爸恰巧出差,搞得小沙完全不知道拿女兒怎麼辦才好。 除了小沙女兒這種情況,相信也有很多父母碰到過,孩子在外面玩,玩得盡興不肯回家,哭著鬧著就想留下來玩的情況,只要稍不如孩子的意,他們就大哭大鬧,而且還在公共場所,真的很考驗父母的耐心和智慧。
  • 孩子大哭大鬧,怎樣做才能既不傷害孩子也不嬌慣孩子
    養育孩子是一個循序漸進,漫長的過程。只有從點點滴滴做起,才可能慢慢的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養成良好的習慣。相信很多媽媽,都會遇到孩子大哭大鬧的情景。比如,在商場,因為大人不給買某一個玩具就哇哇大哭,倒地打滾;在家中,因為沒有滿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他就以哭鬧來威脅大人。
  • 孩子撒潑耍賴、大哭大鬧,怎麼快速一招制服,不留心理傷害?
    孩子1歲以後貌似越來越不好管,動輒發脾氣,大哭大鬧:想要吃冰激凌不同意時,大哭!看上一個玩具不給買時,大哭!遊樂場不想回家時,大哭!關動畫片時,大哭!朋友上周帶孩子去遊樂場玩,天黑到了回家的時間,她叫了好幾次,孩子都不肯回,她最後不得不抓過來強硬穿衣服,但是孩子拼命抵抗,最後躺在地上大哭大鬧不起來,這一番鬧騰,引來了周圍刷刷的目光,朋友頓覺臉上火辣,恨不得立即逃離現場。
  • 為什麼兩歲半的孩子脾氣越來越大,一言不合就告狀,怎麼辦
    寶寶說不清,爸爸聽不懂,一言不合就大哭大叫早上,兩歲半的孩子剛起床,穿好衣服後站在床上對爸爸說,我要「抓癢」。爸爸說哪裡癢啊,我幫你抓。說完就把孩子抱到懷裡準備幫孩子抓癢。然而孩子卻從爸爸的懷裡掙脫出來,並把爸爸推開。或許孩子覺得自己沒有說清楚,於是又對爸爸說了兩遍,我要「抓癢」。
  • 一言不合就發脾氣的孩子,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幾乎所有人都在回頭看到底是怎麼了,孩子的媽媽十分的尷尬,強忍著裝作「平心靜氣」的安慰著孩子。但是誰知孩子不但沒有停止,反而鬧得更厲害,惱羞成怒的媽媽,一邊說這一邊給了孩子兩下,然後把他連拖帶拽的拎出了圖書館。這樣的場景,我們可能都見過,甚至我們自己就是當事人,就是那個尷尬到無處容身的媽媽。為什麼孩子一言不合就發脾氣?
  • 孩子愛哭鬧怎麼辦?「課題分離」+「逆向思維法」了解一下!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可以用轉移注意力法止哭,但也不是百試百靈,因為即使神丹妙藥也要有一定的起效時間。孩子越大,這招的威力更是越來越小,甚至失靈。於是,孩子大哭大鬧著,家長也一起跟著焦慮、上火,情緒可能比孩子來的更大更兇猛。如此循環,孩子哭鬧的次數越來越多,家長焦慮的程度也隨之變得水漲船高。孩子一言不合就大哭,這件事情似乎就成了「世界大難題」!
  • 為什麼兩歲的孩子都是大型殺傷武器,一言不合就撒潑打滾?
    這個時期的孩子是這樣的一言不合撒潑打滾一言不合就哭泣咆哮一言不合就亂丟餅乾要不就執著於某種特定「程序」越不讓幹什麼越要幹什麼隨時隨地開啟battle模式這段時間的家長是崩潰的2歲迎來人生第一波反抗期,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來說,這個階段孩子的「造反」其實是孩子成長的表現。這時孩子的叫嚷並不是不服從父母的表現,從2歲到4歲的這個困難階段是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有時人們更傾向於將這一階段稱為「獨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