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英語科組組織的「人教版課例」展示,也進一步為我們展示了英語學科活動的發展方向,形式更靈活了,學生能力更均衡了,評價方式更加多樣了,英語學習真的「活」起來了!
金鳳的老師們,根據我們學生的學情,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設計了多種課堂活動,結合教師評價,學生互評等方式,促進了學生深度學習的發生。
以任務式學習(TBL)為基礎,在學科活動中設置不同的任務,用任務驅動學習行為發生,同時學生進行現場評價,增強聽眾的參與感。
每日的課前閱讀活動,不限主題,不限形式,學生們可以盡情的發揮和展現。學生在獨自準備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潛能,他們會說了,敢演了,勇於在全班同學面前發言了。學生可以根據每日評分表評價其他同學的表現,同時也可學習他人的長處改進自己的演講,形成學習閉環。增強學生的聽說能力,也為今後小學學段過渡到中學學段做了良好的鋪墊。老師的「每日一信」,也給學生們不一樣的感受。演講不再是任務,而是一次美好的期待。
基於小學在中段學生的學情,課本閱讀的難度不大,怎麼將簡單的內容可視化,可感化,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將課文賦予不同的感情,並且將這種感情放大表演出來,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會激發學生的表演欲望,讓語言活起來!
在學科活動中布置單人任務,雙人任務和小組任務,可以鍛鍊學生溝通合作,促進語言的輸出。
四年級「Draw your activities」
根據不同主題,定製學習任務單,促進學生言語輸出。製作「My ideal schedule」「My family tree」等,在獨立完成任務過程中,統合多種技能,鍛鍊多種能力。
設定情境,雙人進行語言練習。」Make an interview with your classmates about their age」 採訪你的同學們,他們的年齡,喜歡的食物和運動等。創設相應情境,刺激學生之間的語言輸出,主動的輸出會比被動的輸入產生更大跟深遠的效果。
小組完成特定任務,「Make a group toy」製作自己小組的吉祥物。給每個小組特定的材料,全組人動手完成屬於自己的「toy」,小組內明確分工,專人專責。整個過程中,限定所使用的句型,老師在提供語言支架之後,學生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結合小學低段同學們的直觀、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設計色彩豐富並能給予他們一定模仿和創造空間的活動單,同學們在好奇的同時也能集中注意力,把他們學習完的各類「animals」用畫筆記錄下來。不僅如此,他們還根據顏色的提示,給「fruit」塗上了指定顏色,一起來欣賞一下小畫家們的表現吧!
此外,同學們根據句子提示,利用句子中的指定單詞來進行人物和動物的特徵想像,思維和想像又會碰撞出什麼火花呢?
全身反應法倡導把行為與語言聯繫在一起,通過肢體的表現力來教授英語。首先同學們先學習聽的能力,在進行了一定的聽力訓練後,能在情境中根據指令並做出相應的動作,從而在感知中理解並掌握語言,以培養口語能力。在動起來的同時,同學們的熱情也更高漲了,紛紛舉手上臺來當起了小老師。無論是發指令的小老師還是做指令的同學們,在「玩」中成就感都得到了提升。
學科活動都是為學生語言輸出服務,只有不斷的語言輸出練習,才能將知識轉化成英語能力。而我們對於學科活動的設計和探究不會就此止步,學生在進行相互評價時隨年齡和所學內容評價標準產生的變化,以及不同主體進行評價時所產生的學習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究,同時對於不同活動的有效性也有待進一步的實踐考證。
教學不止,探究無休!為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的發生,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