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420人因檔案造假受處分年齡、學歷、經歷是「重災區」
13歲參軍、11次篡改檔案、跨兩省5地造假……近年來幹部履歷造假的情況屢被曝光,「三齡兩歷一身份」成為一些幹部隨意篡改塗描的對象。
中央組織部近日通報稱,在省管幹部檔案專項審核中,420人因檔案造假受到組織處理或紀律處分,186人因檔案問題被記錄在案,未查清前不得提拔或重用。檔案造假遠非一張檔案紙那麼簡單,一處造假往往牽出多人、多部門。如何源頭防堵造假行為?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2014年被巡視的20個省區市中有15個存在幹部檔案造假問題
幹部檔案是考察幹部的重要依據,近年來,出臺了多部法律法規遏制造假行為。然而,幹部檔案造假長期難禁絕。在2014年中央巡視組兩輪巡視中,被巡視的20個省區市中有15個存在幹部檔案造假問題。
梳理「落馬」官員的案件發現,幹部履歷造假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年齡、學歷、經歷是「重災區」。幹部履歷主要包括「年齡、工齡、黨齡、學歷、工作經歷和幹部身份」,簡稱「三齡兩歷一身份」,而年齡、學歷、工作經歷往往成為造假的多發環節。如黑龍江省雙城市招商局原副局長孟德勇,為了符合吸收錄取幹部年齡,將出生年份由1979年改為1976年,並虛構黑龍江大學行政管理大專班學歷。
——多人協作,團夥作案。一個人造假背後往往涉及多人、多個部門,形成團夥作案狀況。如遼寧省盤錦市大窪臨港經濟區管委會原副主任夏野偽造入黨材料案,涉及9人;山西省太原市質量檢驗協會原秘書長王紅英為了篡改檔案,10人受處分,涉及質檢、組織、人事等多個部門。
——履歷造假往往伴隨其他違紀違法行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黨組成員慄智在檔案造假外,還存在「索取、收受巨額賄賂;嚴重違反社會主義道德,與他人通姦」等多項違紀行為。而江西撫州黨風廉政巡查隊在發現廣昌縣環保局濫發福利問題後,繼而查處該局局長虛報年齡的問題。
一位長期從事組織工作的幹部說,檔案造假會牽涉到很多部門,如年齡、戶籍等歸公安部門管,學歷歸教育部門管,而檔案只是前面這些部門工作的最後痕跡。因此,一份處處造假的檔案背後可能是多個部門管理、把關的問題。「特別是過去對檔案管理很鬆散,隨便找個熟人就能把出生日期、民族都改了。」
耀眼履歷多發:圖帽子、掙面子、撈票子
近年來,我國逐漸完善幹部選拔任用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明確規定,不得在幹部、職工的錄用、考核、職務晉升、職稱評定中,隱瞞、歪曲事實真相,不得「弄虛作假,誤導、欺騙領導和公眾」。
但是執行時卻或多或少存在隨意性和漏洞。少數人為謀取私利,不惜鋌而走險。記者調查發現,提拔前和換屆選舉前是履歷造假「波峰期」、跨地區調動前後也較為高發。
雲南省一位長期從事組織工作的幹部告訴記者,他們在工作中發現,個別幹部為達到選拔要求的在基層或某個職級工作年限、最低學歷等要求,往往在檔案材料中,虛構增加工作經歷或者提供假文憑。而由於異地考察幹部時,往往容易存在銜接盲區,所以造假更易發生。
除了私自更改履歷者個人意願之外,「彈性年齡」「粉飾業績」等的背後,往往有領導「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