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奶爸湯姆,這是長篇育兒系列《知娃成長記》,您現在看到的是特別篇。所謂「特別篇」,就是除了日常照料小寶寶之外,湯姆的一些感觸和想法,因為主題相對比較獨立、內容比較抽象,跟常規篇差異比較大,所以單獨做成一個系列。
我想,特別篇不僅是育兒的感悟,也可以舉一反三,作為生活、工作、事業等方方面面的參考吧。
今天是特別篇的第三期。在上一期特別篇《誰是壞爸爸》裡,湯姆曾經提到過關於「知識儲備、體力分配、情緒管理、挫折預期」的話題,今天就好好跟大家來聊一聊。
在談及育兒時,我們往往更加頻繁地把關注點放在了寶寶身上,而忽視了作為監護人和看護者的家長,這顯然是不夠的。育兒從來不是一項輕鬆的任務,尤其是對於新手媽媽和新手爸爸們來說,更是困難重重、挑戰不斷。湯姆作為新手爸爸,結合自己掌握的育兒知識、結合實踐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將心得體會分享如下 ——
為了更好地調節育兒的壓力、放鬆自身情緒,寶媽寶爸們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一項總體原則:轉變。
家庭迎來新成員,絕對是一件大事,全體成員在意識裡要把它放到最高的優先級。寶寶的降生,意味著重大的轉變,包括但不限於作息、飲食、娛樂、休閒、消費、支出、健康、社交等方方面面,都會因此而受到影響,所以最好是提前做好轉變的準備。
以前喜歡吃的,現在要少吃、或者不吃;
以前喜歡逛的,現在要少逛、或者不逛;
以前喜歡玩的,現在要少玩、或者不玩;
……
帶娃很辛苦,湯姆為新手爸媽們準備了十二個小技巧,可以有效緩解壓力。
1.提前安排做計劃,心中有數不慌張
在寶寶降生之前,就要跟家人討論育兒相關事項,例如寶寶出生後住哪裡,是月子中心還是回家、是在本地還是送回老家?寶寶主要由誰來帶,是父母還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要不要請月嫂、請什麼樣的月嫂?家庭開支如何調整?誰主要負責照顧寶寶、誰主要負責搞好後勤?寶寶出生後相關的手續誰去辦理?寶寶哭鬧怎麼辦、夜間誰來照顧?等等等等。
寶寶的存在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但湯姆的意思並不是說要提前搞定所有的問題和答案,那樣也不現實,而是對主要問題要心中有數,能夠提前安排的最好提前安排,給自己預留迴旋的餘地。
2.精簡家庭活動,節約寶貴精力
這一條相信很多朋友會表示認同。湯姆看到,網上有人半開玩笑似的把寶寶形容成「四腳吞金獸」,意味著寶寶出生後會很花錢。然而,比金錢支出更重要的,可能是育兒對父母精力的佔據。為了儘快上手、儘可能緩解養育寶寶造成的影響,我和知媽一致決定,砍掉相當一部分的家庭活動和不必要的社交往來,把精力都用在帶寶寶和讓自己恢復上邊。現在,湯姆家的電視機已經成了裝飾品,知媽也不逛街了,娛樂活動以逗娃為主;我們還婉言謝絕了想要登門拜訪來探望知知的親戚朋友,因為客觀條件確實不允許,等寶寶稍大一些再說,他們也表示了充分的理解,這裡湯姆得好好感謝。
3.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很多新手父母手忙腳亂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育兒工具不好用、育兒用品不夠用。等到需要用到的時候,往往又抽不開身,真是頭疼。湯姆和知媽還算是好的,沒怎麼被這個問題所困擾,我在《知娃成長記》常規篇裡也提到,如果你提前準備一些好東西,真的是事半功倍、非常省心。從實踐來看,湯姆推薦幾點:
*各類紙質用品,包括但不限於紙尿褲、寶寶棉柔巾、寶寶溼紙巾、產婦用的各種紙和巾。能多備著點兒就多備著點兒,這玩意兒用起來賊快、分量又重,提前關注,趁著商家做活動多買,還能省點兒錢。
*恆溫壺,這個東西我提過好幾次了,溫奶特別方便,堪稱「育兒神器」。使用得當,每天能幫你多爭取一到兩場瞌睡呢!
*護理墊,這個看似不起眼的東西也很好用,柔軟、吸水、面積夠大、髒了就扔,關鍵是用處不小。寶寶換尿布、曬太陽、甚至臨時當個小毯子都行。
*寶寶衣服,優先選擇連體的、下半身前開口的、用按扣的,否則一穿一脫能折騰你一身汗,這可是湯姆的切身體會啊!
4.靈活機動,別鑽牛角尖
有些完美型人格的寶媽寶爸,做事情特別認真、習慣於追求最好的結果,這本身當然是優點。可在育兒這件事上,就得靈活一點、機動性強一點,該變通就變通,不要鑽牛角尖。一是寶寶本身就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二是時間緊迫任務重、三是精力不夠用,所以我們要適當接受一些事情做得「馬馬虎虎」。湯姆舉個例子吧,像上兩周天氣較熱、知知經常出汗,本來我們是每天上午給她洗一次澡,因為那會兒氣溫比較高。可下午和晚上,知知一哭鬧、或者吃奶時用了力氣,也會冒汗,她的奶奶就像再洗一次。考慮到嬰兒皮膚嬌嫩、頻繁洗澡可能會有傷害,而且晚上溫度低、容易著涼,我和知媽就把老人家給勸住了,還是每天上午洗一次就行。
5.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育兒事無巨細,父母焦頭爛額,哪兒還有工夫做記錄?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做記錄,像是寶寶的體重、體溫、身長等生理指標,還有每天吃奶、排便、換尿布、睡覺等作息情況,哪怕是很簡短的一句話,也最好記下來。在我們家,這個習慣是湯姆一開始就堅決要貫徹執行的。起初,知媽和奶奶覺得是不是多此一舉,但時間一長,關於養育知知的「大數據」就豐富起來了,我們就有了參考依據,現在知知吃多少奶、大小便幾次、入睡後大概幾點醒來,湯姆和知媽已經能夠猜個八九不離十了,這就是記錄的威力。
6.主次分明,要事優先
關於這一點,湯姆在特別篇第一期《養育小寶寶,其實並沒有那麼難》中也提到過,育兒事項繁多,一定要根據當時和現場的情況,區分出優先級來。比方說我們最初商量的是每天讓寶寶曬太陽、給寶寶放兒歌聽,但是有幾天下雨,曬太陽就取消了;還有幾次寶寶睡覺時間較長,晚上餵完奶後就犯困了,那麼聽兒歌的活動也隨之取消。這一做法同樣也適用於大人們自己的活動。
7.善用網絡,篩選資訊
我們生活在網絡時代,網上有海量的資訊。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幫助巨大;用不好,適得其反。正面的例子很多,例如各類育兒知識、類似於媽媽幫的互助社區、網絡問診資訊等,湯姆在這裡特別想強調的是硬幣的另一面,也就是篩選資訊。其實早在知媽備孕、懷孕期間,湯姆就注意引導,儘量少看、少聽、少接觸那些來源可疑的、故意煽動不安情緒的、獵奇八卦的消息,還有總是在朋友圈裡曬、炫、傳播敏感內容的人,知媽也很早就屏蔽了。多討論育兒知識、多從正規渠道獲取資訊、多關注本地新聞特別是民生領域的政策、多看看歡樂的搞笑小視頻,遠離負能量、輸入正能量。
8.多做參考,少做攀比
「別人家的」,似乎永遠是我們繞不過去的一道坎。上學時跟別人家的比成績、工作了跟別人家的比單位比收入、生了孩子也要跟別人家的比生長比養育,太累了吧。湯姆和知媽的意見是,我們關注別人家的寶寶,但目的是為了做參考,吸取經驗和教訓,為我所用,對養育知知有所幫助。知知就是知知,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小寶貝,我們不跟其他寶寶攀比。
9.跟寶寶步調一致,作息要化整為零
這一條很多育兒書上都講過,寶寶休息,父母也趕緊休息;寶寶不鬧,父母就忙裡偷閒,總之就是大人的作息要跟孩子同步,否則寶寶睡你不睡,等寶寶醒了你又困,就難辦了。湯姆還要補充一點,作為成人,我們的休息習慣一般是整段整段地睡覺或休息,但有了寶寶之後,要學會「化整為零」,因為寶寶一次也就睡2-4個小時,如果要跟寶寶步調一致,寶媽寶爸們就得利用好半小時、一小時這樣的「碎片化時間」,打個盹兒、補個瞌睡,哪怕是閉目養神也好,要能夠隨時隨地「回血回藍」。
10.我不是超人
上邊第4條提到完美型人格容易較真、鑽牛角尖,那麼這裡湯姆也得再提醒一句,價值型人格的父母需要注意,給自己留一些後退的空間,允許失誤。有的寶媽寶爸,要麼是責任心特別強、要麼是道德感格外高,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這固然好,可天底下哪有不犯錯的人呢?又哪有不犯錯的寶媽寶爸呢?有時候對寶寶照顧不周,這也是在所難免的,像湯姆就犯了好幾次錯誤了,雖然當時覺得很難受、很對不起寶寶、愧疚感十足,可洗個澡、睡一覺之後,瞅一瞅知知的樣子、或者是翻一翻給她拍的照片和萌蠢小視頻,又覺得沒啥大不了的。請各位寶媽寶爸記住:我們不是超人,也沒必要成為超人。我們會犯錯、我們會照顧不到孩子,但不意味著我們是壞媽媽、壞爸爸。我們愛孩子、我們努力去做,這就夠了。
11.享受當下,寶寶就是最好的治癒
育兒會產生焦慮,但有的父母的焦慮感會特別高,一個具體表現就是,總在盼望寶寶快點兒長大、快點兒長大。常識告訴我們,催肥的肉菜往往不好吃,因為這違背了自然規律,那麼寶寶也是一樣啊,假如他們一夜之間就長大,那不是成了怪物了麼?有這樣的心態,還是因為壓力沒有排遣、情緒沒得到放鬆。湯姆的建議是,多跟寶寶互動、玩耍,多拍一些寶寶的照片和小視頻。當你不得不離開寶寶身邊、比方說去上班時,累了多看看那些照片和小視頻,感受寶寶每一天的成長、變化,以及帶給我們的喜怒哀樂,享受當下,這才是為人父母者最真實、最寶貴的人生經歷和財富。對我們來說,寶寶就是最好的治癒。
12.動起來,跟寶寶一起做操吧
生命在於運動。有了寶寶之後,我們往往會減少運動,然而在照顧寶寶的同時,寶媽寶爸們也別忘記了自己的健康。以我們家為例,現在每天晚上,奶奶都會陪知知「做體操」,幫助她伸伸胳膊、動動腿腳;知媽堅持練習瑜伽、做產後恢復;湯姆也趁著略有空閒,時不時地活動活動筋骨。身體是育兒的本錢,為了寶寶、也為了自己,動起來吧。
以上,就是湯姆親身實踐後,向新手媽媽和新手爸爸提出的建議,相信對調節壓力、放鬆情緒會有幫助的,大家不妨試一試吧。
老規矩,最後附上知知的「寵物」薯仔,希望它能陪伴知知一起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成長。
最近陽光、雨水都十分充足,薯仔的枝幹已經長得很有力量了,有點兒挺立的意思,希望知知也能長得健壯。
特別篇的第三期,就先寫到這兒吧,咱們下一篇再聊。
育兒辛苦、原創不易,請感興趣的朋友們點個關注、歡迎留言討論,湯姆謝謝大家的支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