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批改了學生的作業,整體感覺大部分學生寫的也算是有模有樣,很像是那麼一回事。
在董裡教書,最大的感受,就是收作業讓班長收特別不靠譜,問班長作業呢?每每就是忘記了,或者說有的學生沒有寫。
教學環境如此,沒辦法改變,那我只好自己監督學生,作業儘量全部變成課堂作業,寫完就當堂批改,或者帶回辦公室批改了。
當然,批改作業儘量用分數表達,因為分數其實蠻刺激人的,然後就是分數儘量給高一點,特別不像話的作業給60分,寫的一般化的給80-85分,良好優異的給90-100分。
總的原則就是分數要以激勵學生為主,而不是打擊學生的positivity。
當一名老師,說簡單也簡單,說不簡單也非常不容易。
但是,我的心中始終有著一個教學的底線,就是要避免這三個字,努力對得起自己的良知。
其實,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這三個字,才叫做對得起自己的良知。
這三個字即是「不像話」!
在教學上,如果教外語,一個學期下來,學生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一個字都不認識,那麼這就是不像話;同樣的,賣奶粉的欺騙顧客,明明是成人喝的,卻說是嬰幼兒喝的;有的生產疫苗的企業,竟然也有弄虛作假的,賣假疫苗,這些何止是不像話,簡直就是「喪盡天良」!
避免「不像話」,可以說是我們做人做事最基本的底線。
可是,筆者卻在生活中經常看見許許多多不像話的場景。
有的人,點了很多的菜,但是都吃不掉,剩了一大堆,餐館處理也是很簡單,全部倒入垃圾桶裡。這在某些人眼裡是正常的麼?但是在我眼中這就是不像話;
有的人,列印紙張,發現列印錯了,就把紙張全部撕了,扔到垃圾桶裡,卻對空白的背面,也能寫點字的地方,視而不見。這在某些人眼裡是正常的麼?但是在我眼裡就是不像話;
有些人……還是少說為好,眼不見為淨,免得又成了「憤青」了……
上午給M4/3上課,主要講的是一天的時間表達,「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在英語中,morning既可以表示早上,也可以表示上午,範圍很寬泛;但是泰語和中文都是有區分的,一教就懂,感謝兩國地緣相近,人文自然就相通。
只是一節課的時間實在有限,講完了這些詞是什麼意思,就要下課了,但是作業還是要布置的。還沒有來得及教筆順,就讓他們先寫這些詞語寫三遍吧。
漢語學習不僅要會說,而且最起碼的還要會寫,不然實在「不像話」!漢語學習不寫字,不去練習,肯定學不好的。
我自己教書前後教了有七年,現在明顯感受到教學生語言知識,教師自身是要有一定的「強迫感」的,沒有強迫感,任何教學目標都必然是達不成的。
比方說,教學生寫漢語名字,一定要強迫,難寫歸難寫,但是連自己中文名字都不會寫,這就實在不像話!
讓我感動的是,上午布置完作業後,已經說好了明天再給我,結果學生們紛紛把作業都寫好了,下午一起給了我,有的學生甚至連午飯都不去吃了。天吶,心中著實感動,無法用語言形容。
順便提一下,這個「晚上」的拼音,現在統一的觀點是「上」讀輕聲,但是存在著巨大的爭議,中國也有很多地區,是讀第四聲的。漢語學習是不應當用「標準答案」來一刀切的,否則將會使文化的多元性與趣味性蕩然無存。甚至連「上午」,有的地區,「上」是不讀第四聲的,而是讀三聲,古漢語很多時候就是第三聲,我自己就覺得第三聲很好聽,這些都是給我們文化增添了巨大的多元性與趣味性,值得我們好好珍惜,不要一刀切!
漢語學習最忌諱「這個不對」,「那個不對」,這種說法也是完全違背了我們祖先的陰陽的哲學觀念……
202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