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代購名牌包遇假貨?法院判決返還貨款

2020-09-18 婚姻家庭法律服務平臺

周女士經朋友介紹,添加了蔣先生的微信,之後便經常見到他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在國外旅遊和給國內顧客代購各種奢侈品的圖片或者視頻消息。蔣先生告知周女士其系國際導遊,長期帶團到德國,可以在德國奢侈品店購買奢侈品在國內銷售。

2018年6月,周女士通過微信聯繫身在德國的蔣先生,讓其代購香奈兒、克洛伊和LV 三個品牌包各一個。雙方在微信中確認了購買品牌包的型號、價格,周女士分三次通過銀行轉帳或者微信轉帳給蔣先生共計40700元,蔣先生於當年7月2日在周女士居住的小區向她交付了三個包包。

名牌包包

「後來我背LV那個包出門,朋友卻告訴我包包不是正品,讓我尷尬得不得了!」花的名牌價買的包,卻被人指出是假貨,周女士提起這事就生氣。

隨後,周女士與蔣先生協商退還購買的LV包,蔣先生曾表示願意退款。至此,周女士對購買的另外兩個包是否正品也存了疑問,遂自行通過另外兩個品牌的真偽查證渠道進行查證,發現那兩個品牌的包包也非正品。但當她再找蔣先生要求退貨退款時,對方卻不認可,周女士遂訴至法院,要求解除雙方買賣合同關係,退還全部貨款。

微商

「我是按照她的要求幫她在專賣店買的包,她給我的錢我也給專賣店了,我賺取的報酬只是辦理退稅獲得的退稅金額。因此,我給她提供的是代購服務而不是直接向她銷售商品,我們這是委託合同而不是買賣合同。」蔣先生在一審時如此辯稱。


法槌

法院審理後認為,根據雙方的微信記錄,蔣先生與周女士交易方式為:周女士選定貨物,由蔣先生就特定貨物進行報價,周女士支付價款後蔣先生交付貨物,符合買賣合同關係的構成要件。

蔣先生未舉示證據證明其與周女士之間就周女士委託蔣先生為其處理事務以及雙方曾就蔣先生應收取的處理委託事務的報酬為退稅金額進行過約定,因此,蔣先生辯稱雙方系委託合同關係法院不予採信。

為此,蔣先生作為出賣人,應向周女士交付符合雙方約定的正品品牌包。而蔣先生在一、二審中均未舉示購買單據、刷卡記錄、退稅記錄等能證明案涉貨物為正品包的證據,應自行承擔舉證不力的法律後果。遂判決解除周女士與蔣先生之間的買賣合同,由蔣先生向周女士返還40700元貨款。

相關焦點

  • 代購買包遇假貨怎麼辦?
    原標題:代購買包遇假貨怎麼辦?2018年8月,李四讓王五代購香奈兒、克洛伊和LV三個品牌包各一個。李四花了名牌價卻買了假包,找到王五要求退錢未果,遂訴至法院請求王五退還貨款52700元。  法院裁定:  王五向李四返還貨款52700元。
  • 員工挪用公司貨款,法院判決返還不當得利
    近日,信宜法院審結一起不當得利糾紛案,雙方當事人在法院的公正判決下均服判息訴。2015年6月,信宜人阿亮(化名)被廣州某農業生產資料公司(以下簡稱農業公司)聘用,負責發貨及回收貨款。後阿亮因家中有事急需用錢,挪用前述貨款45600元。上述挪用的貨款,阿亮向農業公司出具了情況說明予以確認。2018年5月,阿亮在農業公司離職,並向該公司出具一份還款計劃,承諾:「尚欠的38000元從2018年6月開始,每月償還3500元以上,直至同年12月30日還清。」之後,阿亮沒有依照約定還款,農業公司一紙訴狀將其起訴至信宜法院,請求判令阿亮返還拖欠貨款38000元及利息。
  • 員工私將貨款納入囊中 法院判決應返還
    湖南法院網訊 近日,湖南省華容縣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不當得利糾紛,依法判決由被告汪某立即返還原告劉某貨款13000元。2019年7月,劉某聘請汪某在其經營的內衣店擔任店長,同年9月,因劉某腳受傷住院治療,全權委託汪某守店、收費。
  • 微信朋友圈奢侈品代購是在光明正大賣"假貨"?
    她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更新的速度比往常多了許多,裡面大多是一些名牌皮包、衣服的圖片信息。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名手機用戶,發現大多數人的微信「朋友圈」裡都有人在做這樣的微信生意,集中在國際名牌LV、香奈兒、卡地亞等奢侈品,他們自稱為「奢侈品代購」。這是一種新的電商「朋友銷售模式」?還是暗藏的「假貨A貨圈」?「奢侈品」代購背後是怎樣的流程?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微信「帶圖問貨、乾脆利落」的奢侈品代購靠譜嗎?
    看到劉某朋友圈發的品類豐富的奢侈品鞋、包、衣服的圖片,葉女士心動了。「這個包多少錢?」葉女士通過微信發送圖片給劉某問是否有貨,劉某在有貨的情況下告知葉女士金額,雙方再協商價格。2019年7月,葉女士將劉某起訴至鹿城區人民法院,要求劉某雙倍返還定金、返還貨款及賠償利息損失合計3.53萬元。劉某未出庭應訴,經查,其微信帳戶異常已經被凍結。
  • 大學生微商被訴賣假名牌包 消費者索賠6.84萬元
    消費者小翟通過小安的微店「小丫頭美國代購」,花2.28萬元買了一款香奈兒的黑色名牌包。小翟說收貨後發現不是正品,與小安溝通未果,起訴其退貨退款並按照《消法》賠償三倍貨款共計近10萬元。  今天上午,該案在朝陽法院開庭審理。在法庭上,被告不同意賠償,稱包即使是假的也是上線的責任。原告要求對包的真偽進行鑑定,並堅持要求退貨退款並索要三倍賠償。
  • 支付貨款打錯帳號 不當得利被法院決判返還
    支付貨款打錯帳號 不當得利被法院決判返還 來源:紅網 作者:魏海豔 編輯:何冰 2015-12-21 23:02:41
  • 微信代購遇到賣假貨的?聊天記錄可以做證據
    3月5日,一名株洲本地微商向《長株潭報》記者報料:「微商平臺假貨多,很多號稱代購的商品其實是在國內貼牌的。」    案件回顧 賣假貨或面臨七年刑期    日前,一名杭州女子在微信朋友圈售賣假名牌被告上了法庭,最高或面臨七年有期徒刑。
  • 女孩5萬多元買11個代購名牌包 經驗證全是假貨
    □記者王建芳  如今,各種各樣的代購信息充斥著社交網站,在這些代購信息中,也許真的有一部分是物美價廉,但大部分卻是真假難辨。這不,鄭州的小張就遇到了一個代購「大陷阱」。  香奈兒、迪奧、prada……她輕信代購買多個名牌包  小張剛工作不久,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一名註冊為英文名字的女子主動請求加她為朋友,小張同意了。之後該號經常發各種包包的代購信息,起初小張不相信,但隨後該號發布大量的成交記錄及轉帳記錄,還有多名買家的好評,這讓小張有點相信了。
  • 法院一審判決:返還
    近日,甌海區人民法院三溪人民法庭審理了一起不當得利案件,潘先生的妻子將十幾萬元錯匯到他人銀行帳戶,法院一審判決返還。  潘先生經營一家代理進出口業務的公司,今年5月27日,因業務需要,客戶通過潘先生向兩家供應商支付貨款244476元。在轉帳給潘先生後,客戶通過微信發送圖片告知他兩家供應商的名稱以及帳戶。  潘先生叮囑妻子向兩家供應商轉帳支付貨款。
  • 找的是澳洲留學的代購,買到的卻是來自韓國和國內的假貨……
    為了能夠低價採購進口化妝品及奢侈品,許多人會求助朋友圈裡的代購。因為朋友在國外工作或者留學,自然也就更加信任代購的商品有「正品保障「。然而,也有許多買家因為這份信任踩了雷,不幸成了代購詐騙的受害者。(圖自網絡 圖文無關)利用韓國留學的身份獲取信任2017年5月起,看到代購生意火熱,身在韓國留學的陳某也加入到了微商代購行列。她陸續在朋友圈發布代購信息,並聲稱自己專業代購韓國、杜拜專櫃價廉物美正品奢侈品。
  • 女子微信找人代購奢侈品買到假貨 專家:維權難
    「原廠尾單」、「海外代購」、「正品專賣」……隨著海外代購發展,微信「朋友圈」代購,已日漸融入市民生活。  近日,北京的楊雲(化)卻稱遭遇了代購騙局。兩年時間,她通過微信個人代購,花費近7萬元購買名牌產品,前往鑑定機構後,發現近期購買產品均為假貨,對方則拒絕退貨換貨。專家表示,很難認定代購者為經營者,售假「追責難」。
  • 花費百萬買來5個愛馬仕包全是假貨!網紅推薦的代購竟是騙子
    原標題:花費百萬買來5個愛馬仕包全是假貨!網紅推薦的代購竟是騙子深圳晚報2019年11月11日訊 今年「雙11」又是一個狂購之夜。隨著網絡直播的火爆,網紅加持商品逐漸成為一些商家促銷的秘密武器。可是,這些網購商品真的都經得起檢驗嗎?
  • 微信「朋友圈」裡奢侈品代購的背後-微信,朋友圈,奢侈品,代購,背後...
    她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更新的速度比往常多了許多,裡面大多是一些名牌皮包、衣服的圖片信息。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名手機用戶,發現大多數人的微信「朋友圈」裡都有人在做這樣的微信生意,集中在國際名牌LV、香奈兒、卡地亞等奢侈品,他們自稱為「奢侈品代購」。這是一種新的電商「朋友銷售模式」?還是暗藏的「假貨A貨圈」?「奢侈品」代購背後是怎樣的流程?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國外專櫃買名牌是假貨?這些地方是重災區,聽美女代購怎麼說
    國外專櫃買名牌是假貨?這些地方是重災區,聽美女代購怎麼說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朋友選擇去世界各地旅遊,旅遊業的繁榮,不僅得益於經濟的發展,也得益於飲食、服務、娛樂等產業的快速發展,當然,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購買海淘。
  • 海外代購疑遭職業打假人盯上,無中文標籤成硬傷
    近日,成都市龍泉驛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決小周賠償謝先生十倍價款54000元。小周不服,認為代購商品本身就沒有中文標籤,由國外生產。且經檢索發現,原告謝先生在法院提起的類似案件不在少數,疑似職業打假人。小周認為謝先生故意大量購買此類海外代購商品,然後通過訴訟獲賠牟利,不該得到法律支持。目前,小周已上訴。
  • 朋友圈裡的代購竟然藏貓膩:別再花錢買假貨了
    據中國新聞網26日報導,朋友圈裡的代購竟然藏著這麼多貓膩!別再花錢買假貨了 近年來,一些知名高端品牌的代購開始在朋友圈流行起來。這些商品有的標稱是正品,有的標稱是原單,海關貨,但價格卻只有專櫃的十分之一,這些所謂代購來的知名高端品牌商品到底是不是真品呢?
  • 冒牌LV比真品先上市,新入手的包突然不香了
    假包案件年年有,越來越「別致」~昨晚,媒體報導了一則新聞:警方破獲一起特大仿冒註冊商標案。通俗點來說,就是抓了一批假冒LV名牌包的犯罪團夥。注意,重點來了~真包還沒上市,假包搶先上市了!如若不是他們打著LV品牌的商標,可能還不知道誰仿冒誰呢!
  • 「揭秘」連櫃姐和驗貨視頻都是假的 你代購的名牌包可能產自莆田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海外代購,但你代購來的商品是真的嗎?南京的肖女士前不久發現,自己花了一萬多從代購那裡買來的包,是假的!肖女士在一年多前,從一家海外代購的網店裡買了一款名牌包。當時賣家表示,從美國代購只要市場價的八折。肖女士心動了,花了12000元買了這款包。
  • 賣假貨被京東處罰、關店 商家起訴 法院:賠償京東100萬
    在網上買東西,最煩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買到假貨,因為這樣的事京東還對售假商家處罰,直接關店。店家不服,對京東提出起訴,要求京東賠償,結果法院判決售假商家賠償京東違約金100萬元。店家對京東的處罰不服,隨後提起訴訟,要求京東返還貨款、平臺使用費、店鋪質保金等。京東隨後反訴商家,要求這家商店賠償違約金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