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鍋裡面煮鍋蓋,名揚四方的鎮江鍋蓋面,你真的吃過嗎?

2020-12-18 覓食健康坊

麵條有很多種類,寬的、細的、硬的、軟的都有,但是鎮江這款麵條更加有意思,烹煮的時候,鍋裡還會放個小鍋蓋?這是為什麼,有什麼典故呢?

今天就來說說:面鍋裡面煮鍋蓋,名揚四方的鎮江鍋蓋面,你真的吃過嗎?

鍋蓋面,也稱鎮江小刀面,是江蘇鎮江的一道特色傳統美食。軟硬恰當、柔韌十足的鍋蓋面是一道老少鹹宜的小吃。

如果說北方面是萬物皆可做滷,那麼南方面就是強行用下飯菜來下麵條。兩方爭執不下,猛戳對方痛處,只有在金山寺下的鎮江鍋蓋面笑看風雲。

不得不說,鍋蓋面真的是值得被respect的食物,它帶著鎮江穿街過巷的煙火氣,一碗麵裡有著一整個世界,它是價廉物美的,亦是豐富的。

在鎮江,被一碗熱乎乎的鍋蓋面喚醒的早晨,也總是樸實而充實的。

這鍋蓋面到底什麼來頭?究竟是何方神聖?

鍋蓋面用的麵條是「跳面」。所謂「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員坐在竹槓一端,另一端固定,既上下顛跳,又似舞蹈,似雜技般反覆擠壓成薄薄的麵皮,用刀切成麵條。

這般製作,麵條勁道而不費牙,香軟而不黏膩,煮麵時燙好湯頭,麵條在湯裡根根分明,絕對不會粘在一起,也更不會是夾生的狀態。

那這鍋蓋面之名又從何而來為何鍋裡有個小鍋蓋?這還得說起乾隆下江南。乾隆又雙叒叕一次下江南,微服跑去了張嫂子的麵店吃麵。

可巧張嫂子睡過了頭,店裡又都是嗷嗷待哺的食客,張嫂子就急了,又是燒水又是切面,忙得團團轉,把面扔進鍋裡後,就急急忙忙蓋上蓋子去弄調料。

這面出奇的好吃,乾隆直誇「味道好」,並走到後廚,發現,巨大的面鍋裡,漂著個小鍋蓋。直到乾隆發問,張嫂才發現,她誤把湯罐的蓋子當成鍋蓋蓋面上了。乾隆非但沒責怪張嫂,反倒連連誇讚好吃,這鍋蓋面便名聲大噪起來。

鍋蓋面的湯頭分兩大流派,白湯和紅湯。白湯是骨湯細膩柔和,純粹自然,口口下肚,暢快不已。

紅湯是醬油湯,濃厚純澤,渾然一體。澆頭更是講究,一般是自選的,種類多樣,層出不窮。到了鎮江一定要嘗一嘗。

說到這裡,醬油熬製是鍋蓋面製作的一大精髓。鎮江的醬油是有名的,至順鎮江志記載有「醬鄰境多仰給於此」。

而鎮江鍋蓋面要選用鎮江特供黃豆醬油,加入十餘種佐料,如地龍,桂皮,香草,八角,鎮江南山深處野生菌菇,長江江蝦子,雞骨等,先猛火燒沸,後調至溫火熬數個小時,加入適量食鹽、白胡椒粉,冷卻涼透,2天後方可食用。

再者就是,面鍋裡面煮鍋蓋,先燙澆頭再燙筷。

鍋蓋面澆頭原料都為鎮江地產,有長魚、腰花、餚肉、碎肉、佔肉、牛肉、雞蛋、豬肝,乾絲、素菜等,各色各樣的澆頭,燙在麵湯裡,卻香在碗裡。

原本這鎮江鍋蓋面,只是街頭巷尾裡普通的吃食,但如今走街串巷去吃鍋蓋面已經融進了鎮江人的日常生活,每天早上不來上一碗鍋蓋面,那還真是渾身不舒服。

免責聲明:「覓食健康坊」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所發布的爆料不代表本號同意其觀點和其真實負責。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敬請諒解。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

一線潮流情報,一線時尚資訊!編輯:覓食健康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時光,我另存為。

相關焦點

  • 鎮江鍋蓋面,面鍋裡面煮鍋蓋,被譽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
    鍋蓋面,又稱夥面、小刀面,是江蘇鎮江的特色傳統美食,被譽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 所謂「面鍋裡面煮鍋蓋」,是鎮江三怪之一。成品的鍋蓋面具有軟硬恰當、柔韌性好等特點,是一道老少鹹宜的小吃。2009年10月,在天津舉辦的「第十屆中國美食節暨第八屆國際美食博覽會」上,鍋蓋面獲「中華老字號百年名小吃金鼎獎」。2013年7月,在杭州落幕的第二屆中國飯店文化節暨首屆中國麵條文化節上,鍋蓋面被評為「中國十大麵條」之一,已成功申報為市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鍋蓋面以色重、料足、鹼大為特色。煮麵時,要在面鍋裡加一小鍋蓋,水滾湯沸之時鍋蓋浮於面上。
  • 面和鍋蓋一起煮更筋道,你知道其中的原理嗎?
    煮麵一般都是在鍋裡把水燒開,然後把麵條放進去,蓋上鍋蓋,直到把麵條煮熟。而有網友卻說:在江蘇鎮江有種麵條,煮麵時十分奇特,要連同鍋蓋一起煮,並且還有個名字叫——鍋蓋面。那麼,煮麵時要連同鍋蓋一起煮,真的會有這種烹飪方式嗎?會不會是師傅下面時不小心將鍋蓋掉進鍋裡了呢?
  • 鎮江鍋蓋面叫法僅30多年歷史 將申請集體商標
    面鍋裡面煮鍋蓋    「30多年前,鎮江哪有打『鍋蓋面』招牌的麵店?現在流行的『三怪』之說當時也沒有。」 昨天下午,在鎮江市區召開的民間鍋蓋面座談會上,年過七旬的餐飲研究人士周文翔揭秘。專家們在座談會上達成共識:雖然鍋蓋面的做法在清代就已經出現,但鍋蓋面的叫法只有30多年的歷史。與之相似的是,如今耳熟能詳的鎮江三怪「面鍋裡面煮鍋蓋,餚肉不當菜,香醋擺不壞」,其實是被替換過的「三怪」,老「三怪」並不這麼叫。
  • 吃了這四家代表性的網紅麵館,基本就成了鎮江鍋蓋面的全科生
    鎮江有三怪:「香醋擺不壞、餚肉不當菜、面鍋裡面煮鍋蓋。」還有一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三怪太遺憾。其實到了鎮江發現品嘗這三怪,比登個長城輕鬆得多,鎮江街頭連片開著的麵館,隨便走進哪一家,都可以一次性滿足。
  • 「鎮江三怪」之鎮江鍋蓋面,您吃對了嗎?
    在鎮江還流傳著關於鍋蓋面的順口溜:面鍋裡面煮鍋蓋,先燙澆頭再燙筷,火要大水要多,不坐蹲著迎風拖。註:鎮江人吃麵用「拖」字來形容。關於鎮江鍋蓋面的傳說也更是鋪天蓋地,說張家嫂子一次錯手把小鍋蓋丟入了大面鍋,下出來的麵條卻讓乾隆爺龍顏大悅拍手叫好,一蹴而就衍生出了鎮江鍋蓋面。要是談起鎮江鍋蓋面的歷史,也許很多商家會說鎮江鍋蓋面有上千年的歷史,其實這種說法顯然誇大其辭了,要說鎮江人吃麵食的習慣有千年歷史恐怕那並不為過。
  • 中國十大麵條的鎮江鍋蓋面好吃嗎?
    很多沒有吃過鎮江鍋蓋面的朋友都會問:「鍋蓋面好吃嗎?」 鎮江水漫鍋蓋麵館的負責人謝廚從鍋蓋面的麵條、鍋蓋麵湯料、鍋蓋面澆頭,這三大組成鍋蓋面的部分,來講一下鎮江鍋蓋面好不好吃?
  • 「中國銀行」和鎮江鍋蓋面一百年的常來常往
    魏亞奇求職的這家中國銀行,在當地有著良好的聲譽,早在1912年,即「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的次年12月,中國銀行鎮江分號就在臨近長江碼頭的「西塢街」開業辦公了。中國銀行能這麼快在鎮江開設分號,和鎮江人善於理財,聞名遐邇,有「無鎮不成莊」之譽有很大關係。
  • 鎮江這家200多年的鍋蓋面,一碗全家福32元,澆頭鋪一層
    鎮江因為香醋而聞名全國,實際上鎮江好吃的東西還有很多的,鎮江的鍋蓋面不光有名,還特別好吃,這家200多年的鍋蓋麵館,名叫邵順興鎮江鍋蓋面,他家的鍋蓋面很受歡迎,一碗全家福32塊錢,澆頭鋪了滿滿一層。這家店的廚房是開放式的,阿姨不停地從鍋裡往外撈著面,撈好的面,面底用菜葉子打底,再澆上澆頭,這鍋蓋面就做好了。他家的特色是餚肉,味道非常出眾,口感鮮嫩滑爽。
  • 「面面」俱到,一併開吃!
    「加了蓬灰後,面能在短時間內拉得特別細、特別長,吃起來也非常勁道。」參展商現場製作蘭州牛肉麵 新華社記者杜哲宇 攝在蘭州,很難斷言哪家牛肉麵最好吃。走街串巷,隨便走進一間牛肉麵館,味道也都不賴。「各家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們的特點就是肉湯好。一鍋原湯需要近百斤牛腱子肉熬製,然後根據一定比例調配。」範昊宇說。
  • 金陵津渡小山樓,鎮江不只有鎮江陳醋,還有這些看著流口水的美食
    鎮江是江蘇省地級市,是著名的江南魚米之鄉,市內有眾多名勝古蹟。在中小學要求背誦的詩詞中,地理信息明晰的城市,最多的就是鎮江。關於鎮江古來就很多詩詞如「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在鎮江,除了有美景,還有著不少美食,下面小編帶大家盤點下江蘇鎮江的美食。
  • 江蘇被低估的小城,堪稱「寶藏」的小眾景點,為了吃也值得一去
    隋朝統一後改為「潤州」,現在叫鎮江,但叫潤州的人還是很多。如今,它是「山水鎮江」、「生態鎮江」、「人文鎮江」的縮影,旅遊資源豐富。金山風景區很多人看過《新白娘子傳奇》,被徐賢和白娘子的愛情感動,被法海的無知激怒。神話說的金山湖、金山寺都在這裡,徐賢也曾在這裡開義光。
  • 鎮江的早茶魚頭羊肉鍋蓋面鹽水鵝……我跟你講,你們一定要撐住噢!
    ▲ 畢世榮早茶,包子師傅正在包包子,包子的味道真好,吃過,很滿足。鎮江的早茶,正在全力的堅持著早茶不僅是這座鎮江城濃濃美食文化的體現,更是鎮江人對往昔繁榮商埠之城的傳承和堅持,包含著老鎮江對早餐的講究和不將就。
  • 「中國十大麵條」還有這五種,還不過來看看你吃過哪幾種
    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學校旁邊就有一家蘭州拉麵的小店,每天中午我們都會結伴去吃拉麵,五塊錢一大碗,上面還放兩片肉片,真的是便宜實惠了,而且湯的味道超級好,如果坐的位置剛剛好,還可以看到拉麵師傅高超的拉麵技術哦。
  • 鎮江餚肉,口味香醇,油而不膩,你吃過嗎?
    吃時佐以姜醋更是別有風味。它既可以當作國宴上的冷盤大菜,也可以成為鎮江人鍋蓋面上的澆頭,甚至還可以成為鎮江人喝早茶時候的小吃,也就有了坊間流行的「餚肉不當菜」之習俗。遊逛鎮江美景,順帶一份以篾籃盛放的鎮江餚肉,既有味,更有品。晶瑩透明的餚肉,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地在鎮江人的餐桌上佔據著自己特有的位置。它是慕名而來的食客們的心頭之好,是鎮江香醋的絕配之一,是鎮江美食的最佳代表,也是一代代鎮江人關於家鄉味道最深的那份記憶。小夥伴們,鎮江餚肉,口味香醇,油而不膩,你吃過嗎?
  • 全國各地的正宗麵食,你吃過幾種?
    6、鎮江鍋蓋面鎮江有三怪:香醋擺不壞、餚肉不當菜、面鍋裡面煮鍋蓋」,鍋蓋面選用的麵條是「跳面」,這種麵條有毛孔,滷汁易入味,吃在嘴裡耐嚼有勁,味道獨具。鍋蓋面的底料也十分講究,秘制醬油汁加上十餘種佐料,味道十分鮮美。
  • 原來一直不理解「鍋蓋面」名字的由來,這下終於懂了……
    耗油「李錦記」品牌的創始人李錦裳,幼年喪父,與母親蔡氏相依為命,背井離鄉,到盛產生蠔的珠海南水定居,賣煮蠔為生。有一次,李錦裳與往常一樣生火煮蠔,卻因忙碌別的事出門忘記照看,待他回來一看,發現厚厚的一層棕褐色濃稠汁沉於鍋底,香味撲鼻,於是他便取了一點品嘗,頓覺美味無比。
  • 你不能停止江蘇鎮江-美食指南
    1.鍋蓋是鎮江「三怪」之一,這三個怪物是鍋蓋面,香醋,和肉。鎮江鍋蓋面結實、軟而硬,不粘不亂,青頭又新鮮又經濟,故名「江南的天下第一面」。在鎮江的大街小巷上隨處可見鍋蓋面,還有幾十家商店,其熱度不可小覷,這絕對是鎮江的美味之一。介紹了舌尖上的鎮江鍋蓋中國。
  • 與揚州一江之隔,鎮江有什麼特色美食?
    加化就石花一二杯許,入香料,再煮極爛,入小口瓶內。油紙包紮,掛井水內。隔宿,破瓶取用。」在鎮江,以宴春酒樓、京口飯店、同慶樓製作的餚肉最好,無論是早餐還是正餐,你都可以吃到。餚肉可以像國宴的吃法一樣,切小片當冷盤食用。也可以早餐到茶樓,點上兩個鮮肉大包,來一碗骨湯餛飩,在要上一大塊餚肉,解饞扛餓,收穫一整天的滿足。
  • 鎮江:三千年江南古城,金山焦山北固山龍蟠長江
    江南運河主幹改在鎮江東郊的諫壁口入江後,鎮江城下的運河變作「古京杭運河」,已經很少見南來北往的船隊,古運河靜靜地沿古城邊緣流過,身後是2000多年的繁華。一條潤揚大橋橫跨南北,連接了鎮江、揚州兩座古城。三山已經和長江主航道隔開,北固山在城東,金山和焦山在城西,靜待遊人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