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8月15日消息(記者伍鳳妹)14日,中國境內第一所境外高校獨立辦學項目——德國比勒費爾德應用科技大學,落戶海南自貿港的消息在朋友圈中「霸屏」。引進國外高等院校的用意有哪些?為什麼選址洋浦?為什麼是應用型大學?如何處理好海南本土教育與「外來和尚」的關係?對此,海口網(微信號:haikouwang2013)特邀海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段會冬教授進行解局。
中國境內第一所境外高校獨立辦學項目落戶海南自貿港。(圖源:「中國自由貿易港」微信公眾號)
問:引進國外高等院校的用意是?
「海南自貿港建設包括人才的國際化」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中明確,允許境外理工農醫類高水平大學、職業院校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獨立辦學,設立國際學校。
段會冬:引進高等教育,其實是海南自貿港建設和國際教育創新島的總體戰略要求。自貿港建設不僅是貿易或者金融等領域的國際化,也包括人才流動和人才培養的國際化,我們要想面向全球市場,面向整個產業鏈的多個環節,人才的國際化是非常必要的。通過引進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資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更好地加強人才的國際化。
籤約儀式。(圖源:「中國自由貿易港」微信公眾號)
問:為什麼選址洋浦及引入應用型大學?
「應用型大學重在把已有科研成果轉為實際應用」
據當天公布的信息來看,目前洋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正積極規劃建設中德產業園,為校企合作、「實踐嵌入式」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以及德國大學夥伴企業的入駐等提供必要支持。
段會冬:很明顯,德國、洋浦和應用型大學這些關鍵詞與洋浦的中德產業園建設有重要關係。應用型大學重在把已有科研成果轉為實際應用,這恰恰是產業園建設所關注的核心問題——理論實踐的轉化。洋浦正在建設中德產業園,預計後期會有相應的企業、部門進駐,在人才的培養上提出相應的要求。可以說,引進德國比勒費爾德應用科技大學與中德產業園建設的總體架構是一致的。
「德國比勒費爾德應用科技大學的落戶只是一個開始」
段會冬:海南的開放是真正的開放,面向世界打開高等教育的大門(除人文社科類高校外),表明海南拿出最大的誠意面向世界,歡迎各國有識之士能夠到海南來投身海南自貿港發展,參與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為構築「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探索一條海南之路。因此,德國比勒費爾德應用科技大學的落戶只是一個開始,此後還會有許多來自各國的高等教育學校到海南辦學。
問:如何處理好本土教育與「外來和尚」的關係?
「海南發展教育要處理好這幾個問題」
段會冬:海南的教育發展,尤其是高等教育,要認真思考幾個問題。首先是處理好「外來和尚」和「本土和尚」的關係。未來海南將從國外引進很多高水平的大學,如何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問題。一方面,我們要通盤考慮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正視外來高校可能會對本土高校產生巨大的衝擊,避免「招來女婿氣走兒子」的現象。總之,我們努力的方向不是厚此薄彼或者厚彼薄此,而是要引導雙方都能夠明確在自貿港建設中自身所承載的責任,找到合理的定位。
第二個要處理好的關係,可能要考慮「引進誰」的問題。引進A國還是B國的?C國的還是D國的?引進哪個國家的高等教育資源,不能單純考慮這個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或者這所學校的發展水平,還是要同自貿港建設的現實需求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選擇與需求更為符合的高等教育資源。
第三個就是要處理好地區布局的問題。院校的引進,要儘可能考慮海南島的整體經濟發展布局、產業園的布局,要相對平衡地分布在各個市縣,謹防在一個地方扎堆。如果每一個市縣都能有高水平的教育機構進駐,對於這個市縣的發展也能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
此外,這裡邊還有一個風險防控的問題。伴隨著境外的學校不斷地進入海南島,可能涉及到國家安全、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問題。因此,有關部門要提高安全防控意識,做好安全防控的各項工作,謹慎應對可能面對的風險危機。
「海南教育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並存」
段會冬:總體來講,對於海南的教育發展而言,我覺得這次引進德國的高等教育資源是一個很好的開端,至少表明在國家政策利好的情況下,海南有足夠的勇氣和誠意,去與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互聯互通,儘可能大程度地對外開放。這不僅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也是海南教育發展的良好機遇。
然而,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越大,挑戰可能也會越大。例如,境外高水平教育機構的進駐會直接考驗行政管理部門的治理理念和治理能力。唯有轉變觀念,提升治理能力與水平,才能真正確保更多的高水平教育機構願意到海南來,投身於海南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