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中有一個PDCA循環法。其中C代表Check,A代表Act。意思是在做完一件事後,要對它進行相應的反思,與糾偏。這裡就引出了我們時間管理大廈的四大支柱之一的持續改進的概念。
無論各行各業,亦或是我們的自我管理,時間管理,要想不斷取得進步,都離不開持續改進。像我從事的食品安全行業,每一個食品工廠,都應該有一份持續改進的文件,去制定持續改進的目標並執行。那麼,在我們的時間管理當中,應該如何實現持續改進呢?具體來說,持續改進的流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分別是識別改進機會,設立目標,實施改進,評估成果。
01
識別改進機會
要做改進,首先我們要知道怎麼去改進。關於識別時間管理的改進機會,我們有很多方法,其中一個最經典的例子就是記錄,復盤與總結。沒有記錄,等於沒有發生。首先我們要記錄下來,每天的時間都花在了哪裡。關於記錄的方法很多,現在市面上也有各種各樣的app可以用。我現在使用的是excel表格,用起來也很方便。但無論使用什麼方法,我們都要把時間開銷給記錄下來,這樣在復盤的時候我們能夠知道每天的時間都花在了什麼地方?花在了這些地方的時間值不值?有多少時間是被浪費掉了?我們是否有改進的空間?有多少改進的空間?
02
確定改進目標
識別到了持續改進的機會,下一步就是要為這些可以改進的點去設立目標,也就是具體要改進到什麼要程度?具體的設立方法可以參考之前的SMART原則:
· Specific:我具體要改進什麼?是改進時間的浪費?是提升時間的利用率?是提高時間的效能,做更有價值的事?還是其他什麼?
· Measurable: 我的改進計劃必須是可以衡量的。比如我之前每天會浪費2個小時刷短視頻,將來能不能做到只用一個小時?比如我之前每天要花3個小時寫一篇文章,現在能不能只用2個小時,以此來提高效率?
· Attainable:我制定的目標必須是可以實現的。還是剛才那個例子,如果之前每天要花3個小時完成一篇文章,不可能說現在半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目標的設立一旦失去可執行性,也就失去了意義
· Relevant:這裡我們討論到的是時間管理的持續改進,因此目標的設立也應該和時間管理相關。舉個例子,一些個人成長的目標在關聯性上就不是這麼緊密。比如我一年要讀多少本書,一個月要去健身房多少次。這樣的目標更多的是和自律,個人成長相關,但是和時間管理關聯並不大
· Timebound:每個持續改進的目標都應該有一個清晰的可以完成的時間點,這樣才能讓我們保持緊迫感,產出更多成果
03
執行持續改進
識別到了持續改進的機會,有了持續改進的目標,接下來就是持續改進的執行。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可以結合自身的情況,運用到清單思維。例如每周給自己設立三到六個行動項,按重要次序進行排序,然後從最重要的一項開始做起,直到完成所有的任務。一開始不需要制定太多的行動項,重要的是要確保這些任務你可以完成,在有能力很好完成這些任務的基礎上,再一點點的去加大工作量。
1. 今日刷短視頻時間從2小時降至1.5小時
2. 完成文章創作時間由3小時降至2.5小時
3. 自我提升時間由2小時升至2.5小時
04
持續改進的回顧
每周結束的時候,建議花半個小時對這一周所做的一個改進進行回顧。首先看最初設定的目標是否完成了。如果沒有,差距會在哪裡,有多大的差距,下一步怎麼去填補這個差距。回到最開始的例子,一個人之前每天有兩個小時浪費在刷短視頻朋友圈上面,他的計劃是把這個時間控制在一小時內,但是實際每天還是會有一個半小時浪費在了這上面。再分析,有可能是他每天上下班通勤時間有一個小時,在地鐵中無所事事就會玩手機。那麼,有沒有一個更好的辦法能更好的使用到這些時間呢?比如做一些個人成長提高的事,比如收聽一些音頻課程,比如利用碎片時間背一些單詞等等。通過這個例子大家可以理解,持續改進的反思,一定要反思到問題的根本原因上面,這樣才能更好的去制定對策解決問題。
作者:潘宇寬
跨國食品企業質量管理經理
八年海外奮鬥及個人成長實戰經驗
時間管理,自律及個人成長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