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信箱」的1164封「家書」——讓學生成為青春主角

2020-09-09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趙磊 張焜

編者按

我們常常用蠟燭比喻教師,因為蠟燭雖沒有煙火的璀璨,也沒有太陽的炙熱,但它卻捨得燃燒自己溫暖他人。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本報開設教師節特別報導,我們將走近一線優秀教師,通過質樸的筆觸、感性的鏡頭,忠實記錄下他們的教育人生,感悟他們的教育情懷。

支教一年,成為大學教師四年,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王勇滿打滿算也僅有五年的教學生涯。然而,在短短一年支教的時間裡,他寫下了1164封「家書」,從而走進了山溝溝裡那些孩子的心裡;在成為大學教師短短的四年裡,他用文字書寫學生的多彩青春,用鏡頭記錄學生的花樣年華,留下1100多篇「青春日記」,220多部「青春影像」。

王勇老師用充滿儀式感的教學,讓學生成為青春的主角兒。「只要讓學生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未來就有希望。」

在成為大學教師的短短四年裡,王勇用文字書寫學生的多彩青春,用鏡頭記錄學生的花樣年華。

在山西支教時,王勇在燭光下伏案給孩子們寫回信。

支教山西

「王老師信箱」意外火了

用文字書寫,用鏡頭記錄,用正能量陪伴,讓青春有跡可循,為夢想保駕護航,給學生一個有情有義、有滋有味的大學生活,這是王勇老師的教育夢。而王勇老師這個夢源自他13年前的支教初心。

2007年,從山東師範大學本科畢業後,王勇老師報名參加了教育部、團中央組織的「第九屆研究生支教團」。當時,支教團去的地方是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第一中學,位於太行山革命老區。

來到支教學校不久,王勇就發現,這些在山區長大的孩子大都單純內向,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卻又羞於表達。王勇想找到一種快速和孩子們溝通的方式,他冥思苦想後決定以家書的形式為孩子們解疑釋惑,「王老師信箱」應運而生。

「王老師信箱」開通後,出乎王勇意料地火了。「非常多的孩子給我寫信,有的寫了幾張紙,也有的寫了一兩句話。」王勇回憶,當時他沒想到會有這麼多孩子給他寫信,但是學生的信都來了,他就認認真真地去回復每一封。

「信多的時候,一天要寫一萬多字的回信,寫字寫得感覺胳膊要斷了。我就想,胳膊斷了也要給孩子們回信。」當時,王勇立下一個小目標,在一年支教生涯裡,要給孩子們寫下1001封「家書」。

然而,「王老師信箱」爆火後熱度一直不減,王老師寫完1001封回信後並沒有打住,一年時間裡,他寫了1164封信,將近60萬字。寫信時,王勇都是用複寫紙寫下兩份,一份給學生,一份留給自己。不知不覺間,他攢下足足一尺多高的「家書」。王勇用這一封封的「家書」為青春期的孩子們解疑釋惑,為學生的夢想保駕護航。「王老師信箱」和1164封「家書」,也成為最讓王勇引以自豪和驕傲的事。

拿出一半班主任費

當作「青春經費」

支教一年後,王勇讀了三年研究生。2011年,研究生畢業的王勇到了濰坊電視臺工作。然而,他一直念念不忘的願望是繼續當一名老師。五年後,他如願來到了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成為一名大學老師。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生命個體。教書育人不僅僅在於傳授本領,更是激勵、喚醒、鼓舞和點燃火焰,激發潛能,用一種飽滿的狀態面對人生。」再次走上講臺的王勇對於教書育人有自己的理解,他執著用文字書寫學生的多彩青春,用鏡頭記錄學生的花樣年華。

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在自己的班級群裡發一段「青春寄語」。晚上睡覺前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將在學校裡一天的感受和跟學生之間發生的事情寫成「青春日記」,並且拿來和學生分享。用文字記載班級的大事小情,記錄學生的言行舉止,書寫學生的別樣青春,是王勇的愛好,也是對學生的承諾。從2017年自己帶第一個班級開始,三年多時間裡,他寫下了1100多篇「青春日記」,足足80多萬字。

王勇老師在教書育人時的儀式感,不僅體現在「青春日記」上,他還為學生們舉行抽獎贈送各種學習生活用品,為學生們準備各種各樣的有儀式感的活動。「我的班主任費是一月384元,我拿出一半為班級搞各種活動。」王勇說,每周有三到四次抽獎,每個月都有給學生贈書,還有每個學生過生日都會買一個小蛋糕。

「除去大三實習的時間,每個學生在學校裡的時間只有不到800天,我能陪著他們兩年多的時間,就是一種青春的狀態。讓大家將來回憶這段時間的時候,就覺得我有一段有情有義、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的大學生活,讓學生值得回憶,他們就會覺得這個大學生活沒有白過。」王勇說。

定下目標

要帶15屆學生

王勇喜歡三尺講臺的感覺,如今,他正在帶2019級的學生,已經逐漸探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青春10部曲」育人法,其中包括「映像·青春」「傳記·青春」「悅讀·青春」「朗讀·青春」「文化·青春」「活力·青春」「溫暖·青春」「陪伴·青春」「扶志·青春」「自律·青春」。

之前提到的「青春寄語」「青春日記」就屬於「傳記·青春」。同時,王勇還用影像將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為學生拍攝製作了220部/個班級視頻短片,用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青春影像記錄學生的青春時光,真正做到讓青春有跡可循。

他嘗試用學生的「好聲音」記錄青春,結合所學專業,開辦了班級欄目《青春·朗讀者》,每周一期,由同學們抽籤輪流當主播,讓每個同學成為朗讀的主角兒。

用王勇的話來說,他帶的班必須要有一個魂,有一個精氣神兒!而「青春10部曲」正是帶著同學們嗨出了一種青春的狀態和精氣神,讓學生成為青春的主角兒。因為痴迷三尺講臺,王勇老師還為自己定下了帶15屆學生的宏大目標,直至退休。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全國青少年家書寫作暨家書徵集活動在京啟動大小學生分享家書記憶
    隨後,在「家書朗讀」環節,著名朗誦藝術家陳鐸朗讀了1959年10月1日傅雷寫給長子傅聰的家書,著名朗誦藝術家虹雲朗讀了趙一曼烈士寫給寧兒的兩封家書,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社會工作專業2013級本科生馬汀蘭朗讀了當代大學生的家書,北京市東城區史家實驗學校六年級學生、曾獲央視「2016中國讀書少年」全國總冠軍的葛天宇朗讀了自己2015年寫給爸爸媽媽的一封家書,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某部宣傳幹事陳晨朗讀了軍人家書
  • 一周內收到70餘封「秘密」信件,學校建「樹洞」信箱幫考生減壓
    楚天都市報6月18日訊 (記者郭會橋)學生用暱稱寫下內心的聲音,投遞到校園「樹洞」信箱裡,12名老師再把回信粘在樹洞上,由學生按暱稱取回。楚天都市報記者今天從武漢市江漢區友誼路中學獲悉,中考前,該校12名老師擔任成心理志願者,成為「樹洞先生」,吸引了不少初三學生參與。
  • 家書抵萬金外文擋了道
    我有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在遙遠的馬來西亞,10多年沒有聯繫了,一直很牽掛她,所以最近我寫了一封家書,希望我們雙方都能報個平安。  一封家書,經過很多遍的修改,終於寫好了,而且也寄出去了。然而,幾天前,我在樓下的信箱裡發現這封信被退了回來,而理由是需要用英文來寫收信人的地址。我都這麼大歲數了哪會英文,希望有會英文的人能幫幫我。
  • 相伴五年,山東交通職業學院班主任為37名學生寫下百封家書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尹明亮時下正值暑假,很多老師享受著難得的假期。但對山東交通職業學院交通工程系,丁兆永老師然忙碌在電腦前,整理編輯他為「泰山班」的37名同學寫下的共計20多萬字的100封「家書」,準備集結出版。
  • 國學大會家書傳承家風家教,500封家書獲百萬點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2019國學大會進校園公益活動自開賽以來,不光收穫了小選手們的積極參與,也得到了學生家長們的廣泛支持,「國學家書」上線短短兩天,就收穫了近500封家書,點擊總數近100萬次。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國學的傳承不僅限於校園中的詩詞佳句,更體現在家庭的言傳身教之中。
  • 老師鼓勵學生寫一封家書寄相思
    於是,溫州大學超豪學區特組織開展了「一封家書」的活動,希望同學們書寫家書寄託思鄉思親之情。 ☉商報記者 章瑚 通訊員 錢南9月底正值中秋佳節,很多在溫讀書的大學生卻因為假期時間短而不能回到父母身邊。
  • 青春的信箱
    東海大學最有名的當然是由貝聿銘和陳其寬設計的教堂,但是我最懷念的卻是學校郵局的信箱。記得第一天當新鮮人,與未曾謀面的學長約在郵局前碰面,心裡忐忑不安。明知他只是系上直屬學長,我卻仍有第一次約會的緊張與羞澀。那時已經三年沒跟男孩子同校,對這臺灣最美麗的大學校園充滿了憧憬。
  • 成都教師這封「家書」走紅
    在考前,不少四川學生才剛剛經歷了「最後一課」,「感覺就是情景再現。」對於此次作文題目,一名考生這樣說道。在高考前夕,成都七中萬達學校有一名數學老師,在上完「最後一課」後寫下了離別感觸,這也是他寫給學生們的最後一封「家書」,沒想到的是,今日高考作文一出,這封「家書」迅速走紅,被眾人稱為教師版「最後一課」。
  • 2907名大學新生寫家書 50多封信被退回
    這不,中秋節寧波大學陽明學院2015年級的2907名新生分別給自己的爸媽寫了一份家書,算算時間,這份家書也應該到家裡了。只不過,這途中發生了一點不怎麼愉快的事情,至今已有50多封信,又輾轉被退回了學校。  不禁讓人疑惑,這僅僅只是95後的學生不會寫信嗎?還是當下不少人的通病?
  • 寧波大學2907名新生寫家書 50多封格式錯誤被退
    這不,中秋節寧波大學陽明學院2015年級的2907名新生分別給自己的爸媽寫了一份家書,算算時間,這份家書也應該到家裡了。只不過,這途中發生了一點不怎麼愉快的事情,至今已有50多封信,又輾轉被退回了學校。不禁讓人疑惑,這僅僅只是95後的學生不會寫信嗎?還是當下不少人的通病?
  • 一大學2907名新生寫家書 50多封因格式錯誤被退回
    這不,中秋節寧波大學陽明學院2015年級的2907名新生分別給自己的爸媽寫了一份家書,算算時間,這份家書也應該到家裡了。只不過,這途中發生了一點不怎麼愉快的事情,至今已有50多封信,又輾轉被退回了學校。  不禁讓人疑惑,這僅僅只是95後的學生不會寫信嗎?還是當下不少人的通病?
  • 青春之花在西部綻放|①龐勝利的「萬裡家書」
    與之相伴的是,他與父親20年來的數百封「萬裡家書」。龐勝利大學期間,國家正在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句話讓龐勝利心潮澎湃,輾轉難眠。他經常跟舍友聊到西部支教的話題,「假如有西部招聘的平臺,自己就能順利地去西部,假如沒有人來招,我就想自己背上行李去西部找工作。我要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 教師節來了,你最想成為哪個老師的學生?
    從《母女教師》《一個都不能少》到《美麗的大腳》,新中國誕生了許多以教師為主角的影視作品。而近年的影視作品也出現了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教師角色,他們有性格、接地氣。你最想成為哪位老師的學生?他是專橫的「苗霸天」,也是溫情的苗老師2019年上映的《老師·好》套用了眾多青春電影愛用的流行元素:上世紀80年代的懷舊氛圍、高中時代的肆意青春、少男少女朦朧的情愫……但不同的是,在這部電影裡,老師沒有缺席,甚至成為影片的主角。
  • 28封廉潔家書,總有讓人潸然處 …
    28封廉潔家書,總有讓人潸然處 … 2020-12-21 1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媽媽去世後女兒與父親互寫百封家書
    「你的100封信中充滿了濃濃的母女情,我的100封信中滿含著深深的夫妻愛,我們寫的都是對你媽媽的回想和懷念……」當電子產品逐步佔據我們生活的大部分,書信漸行漸遠時,沙河口區馬欄街道蘭園社區的楊從浩老人,和女兒約定100天互寫100封家書,緬懷女兒的媽媽和父親的妻子。
  • 一封家書丨他把給女兒的叮囑寫進信裡:你的選擇會成為你的責任
    幫你撥開迷霧的那個人或許是父母,或許是老師也可能是你的愛人......在內蒙古涼城縣的鴻茅鎮有這樣一位父親,名叫李貴平從一名普通員工到現在的生產管理者在鴻茅兢兢業業工作已經有22年作為一名鴻茅匠人他把自己的青春
  • 衡水中學50米家書!打動教育部的家書!這些家書怎會如此特別
    自從鄭彥星老師到衡中上班,鄭東玉先生就親自給兒子的學生寫家書,有時長,有時短,多數是座右銘之類的鼓勵性話語,比如今年春季,因為疫情學生居家上網課,鄭東玉先生就親自給兒子班的學生寫家書,鼓勵他們刻苦學習,這些家書隨著學習資料一起寄給了班裡的每一個孩子。
  • 公達家書||第29封:青春有夢,創業相隨
    青春有夢,創業相隨【編者按】為了紀念創校校長陳炳權(字公達)先生,為了接續經久不息的教育薪火,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達家書》面向海內外院友和全體師生徵集生命歷程中的成長故事,誠邀院友和師生記錄求學經歷、工作經歷以及其他成長經歷中的點滴故事,把個體成長所積澱的過往化成文字,以一封封家書的方式呈現出來,希冀與師生分享,與時空碰撞,
  • 母親不會寫字 讓老師代寫家書規勸厭學女兒
    嘉定區留雲中學初三(3)班學生臘梅昨天收到了一封媽媽給她的信。由於母親不會寫字,這封信是請臘梅的班主任老師錢曉薇代寫的。昨天下午,在該校舉行的一場「冠笄禮」成人儀式上,每名學生都收到了一封來自父母的家書。母親讓老師代筆勸女「不要放棄」初三(3)班班主任錢曉薇介紹說,為了這封信,老師和家長都花了不少工夫。
  • 中國人家書發掘記:一條廣播引出家書徵集路,5萬封字字是金
    作為親人間溝通情感的載體,家書這種形式似乎已經遠離了我們的生活。但有一個人,用了十餘年的時間,徵集到5萬多封家書,記載下國人濃濃親情的同時,也把家書中承載的禮儀、文化進行傳承。他就是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全國搶救民間家書項目秘書長張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