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趙磊 張焜
編者按
我們常常用蠟燭比喻教師,因為蠟燭雖沒有煙火的璀璨,也沒有太陽的炙熱,但它卻捨得燃燒自己溫暖他人。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本報開設教師節特別報導,我們將走近一線優秀教師,通過質樸的筆觸、感性的鏡頭,忠實記錄下他們的教育人生,感悟他們的教育情懷。
支教一年,成為大學教師四年,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王勇滿打滿算也僅有五年的教學生涯。然而,在短短一年支教的時間裡,他寫下了1164封「家書」,從而走進了山溝溝裡那些孩子的心裡;在成為大學教師短短的四年裡,他用文字書寫學生的多彩青春,用鏡頭記錄學生的花樣年華,留下1100多篇「青春日記」,220多部「青春影像」。
王勇老師用充滿儀式感的教學,讓學生成為青春的主角兒。「只要讓學生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未來就有希望。」
在成為大學教師的短短四年裡,王勇用文字書寫學生的多彩青春,用鏡頭記錄學生的花樣年華。
在山西支教時,王勇在燭光下伏案給孩子們寫回信。
支教山西
「王老師信箱」意外火了
用文字書寫,用鏡頭記錄,用正能量陪伴,讓青春有跡可循,為夢想保駕護航,給學生一個有情有義、有滋有味的大學生活,這是王勇老師的教育夢。而王勇老師這個夢源自他13年前的支教初心。
2007年,從山東師範大學本科畢業後,王勇老師報名參加了教育部、團中央組織的「第九屆研究生支教團」。當時,支教團去的地方是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第一中學,位於太行山革命老區。
來到支教學校不久,王勇就發現,這些在山區長大的孩子大都單純內向,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卻又羞於表達。王勇想找到一種快速和孩子們溝通的方式,他冥思苦想後決定以家書的形式為孩子們解疑釋惑,「王老師信箱」應運而生。
「王老師信箱」開通後,出乎王勇意料地火了。「非常多的孩子給我寫信,有的寫了幾張紙,也有的寫了一兩句話。」王勇回憶,當時他沒想到會有這麼多孩子給他寫信,但是學生的信都來了,他就認認真真地去回復每一封。
「信多的時候,一天要寫一萬多字的回信,寫字寫得感覺胳膊要斷了。我就想,胳膊斷了也要給孩子們回信。」當時,王勇立下一個小目標,在一年支教生涯裡,要給孩子們寫下1001封「家書」。
然而,「王老師信箱」爆火後熱度一直不減,王老師寫完1001封回信後並沒有打住,一年時間裡,他寫了1164封信,將近60萬字。寫信時,王勇都是用複寫紙寫下兩份,一份給學生,一份留給自己。不知不覺間,他攢下足足一尺多高的「家書」。王勇用這一封封的「家書」為青春期的孩子們解疑釋惑,為學生的夢想保駕護航。「王老師信箱」和1164封「家書」,也成為最讓王勇引以自豪和驕傲的事。
拿出一半班主任費
當作「青春經費」
支教一年後,王勇讀了三年研究生。2011年,研究生畢業的王勇到了濰坊電視臺工作。然而,他一直念念不忘的願望是繼續當一名老師。五年後,他如願來到了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成為一名大學老師。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生命個體。教書育人不僅僅在於傳授本領,更是激勵、喚醒、鼓舞和點燃火焰,激發潛能,用一種飽滿的狀態面對人生。」再次走上講臺的王勇對於教書育人有自己的理解,他執著用文字書寫學生的多彩青春,用鏡頭記錄學生的花樣年華。
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在自己的班級群裡發一段「青春寄語」。晚上睡覺前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將在學校裡一天的感受和跟學生之間發生的事情寫成「青春日記」,並且拿來和學生分享。用文字記載班級的大事小情,記錄學生的言行舉止,書寫學生的別樣青春,是王勇的愛好,也是對學生的承諾。從2017年自己帶第一個班級開始,三年多時間裡,他寫下了1100多篇「青春日記」,足足80多萬字。
王勇老師在教書育人時的儀式感,不僅體現在「青春日記」上,他還為學生們舉行抽獎贈送各種學習生活用品,為學生們準備各種各樣的有儀式感的活動。「我的班主任費是一月384元,我拿出一半為班級搞各種活動。」王勇說,每周有三到四次抽獎,每個月都有給學生贈書,還有每個學生過生日都會買一個小蛋糕。
「除去大三實習的時間,每個學生在學校裡的時間只有不到800天,我能陪著他們兩年多的時間,就是一種青春的狀態。讓大家將來回憶這段時間的時候,就覺得我有一段有情有義、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的大學生活,讓學生值得回憶,他們就會覺得這個大學生活沒有白過。」王勇說。
定下目標
要帶15屆學生
王勇喜歡三尺講臺的感覺,如今,他正在帶2019級的學生,已經逐漸探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青春10部曲」育人法,其中包括「映像·青春」「傳記·青春」「悅讀·青春」「朗讀·青春」「文化·青春」「活力·青春」「溫暖·青春」「陪伴·青春」「扶志·青春」「自律·青春」。
之前提到的「青春寄語」「青春日記」就屬於「傳記·青春」。同時,王勇還用影像將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為學生拍攝製作了220部/個班級視頻短片,用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青春影像記錄學生的青春時光,真正做到讓青春有跡可循。
他嘗試用學生的「好聲音」記錄青春,結合所學專業,開辦了班級欄目《青春·朗讀者》,每周一期,由同學們抽籤輪流當主播,讓每個同學成為朗讀的主角兒。
用王勇的話來說,他帶的班必須要有一個魂,有一個精氣神兒!而「青春10部曲」正是帶著同學們嗨出了一種青春的狀態和精氣神,讓學生成為青春的主角兒。因為痴迷三尺講臺,王勇老師還為自己定下了帶15屆學生的宏大目標,直至退休。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