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從醫七十年未錯一刀,去世時沒有一雙像樣...

2020-12-11 騰訊網

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2008年6月14日,有一位醫生離開了人世。

在那天的中午,他的學生為剛剛離開的老師更衣,但翻遍了柜子抽屜,卻找不到一雙像樣的襪子。

怎麼能讓老人家穿著透風的襪子上路呢,他一路哭著,為老師買回一雙又柔又軟的棉襪。

幾天後,在遺體告別儀式上,菊花紮成的花籃繞了一圈又一圈。

當靈車駛出同濟醫院大門時,車水馬龍的解放大道一下子安靜下來,過往車輛自覺地停下來,為這位醫生讓路。

有人說,在湖北,從沒有一個醫生的離去,觸痛這麼多人的心;從沒有一個醫生,享受過這麼高的禮遇。

這位醫生就是被稱為「中國外科之父」的裘法祖。

其實,在他生前曾多次告訴大家,自己最不喜歡「中國外科之父」這個稱號,他說:「中國外科不是靠一個人撐起來的,而是一批人!」

1914年,裘法祖出生於杭州一個書香世家,他家一共7個孩子,而裘法祖是家中最小的,從小受到了家中哥哥姐姐們的寵愛。

18歲那年,學習成績優異的他考進了同濟大學醫學院預科班學習德語,但只過了一年,他的媽媽突然肚子劇烈疼痛,到醫院後,醫生也沒有什麼治療的辦法。就這樣沒過多久,他的媽媽就離開了人世。喪母的悲痛讓裘法祖翻遍了醫學書籍,最後他發現原來奪走他媽媽生命的僅僅是闌尾炎。

從那一刻起,他決心學醫。

1936年,在兩個姐姐的資助下,裘法祖隻身遠赴德國留學。3年後他就以14門全優的成績,拿到了德國醫學博士學位,還獲得了德國外科專門醫師證書。

那一年,裘法祖25歲。

但按照德國的慣例,剛剛畢業的醫學生在一年之內是沒有手術資格的,甚至連最最基礎的拉鉤權利都沒有,但有一次,主任外出休假,病房便由裘法祖頂替值班,這時有一臺闌尾切除的手術需要完成。由於裘法祖在平時表現十分優秀,所以醫院便破例讓他在畢業8個月時提前參與手術。

但不久後,由裘法祖主刀的第三臺闌尾炎手術出現了問題,病人在手術五天後離開了人世,儘管屍體解剖沒有發現手術方面有什麼問題,但裘法祖的導師用嚴肅目光看著他,說了句:「她是四個孩子的媽媽!」

就是這句話,讓裘法祖內疚了一輩子。

後來,裘法祖成為德國一家醫院的分院院長,當時二戰時期的德國被納粹統治著,但裘法祖在那段特殊時期,就連軍隊都得對他客客氣氣,因為他從納粹的槍口下救出40多位集中營的猶太人,被猶太人稱為「中國神醫」。

就在1945年4月的一天,裘法祖正在做手術,這時一名護士跑進來,告訴裘法祖在外面躺著許多從集中營來的囚犯。

裘法祖不顧危險,直接衝了出去。

在他的眼前,有許多帶著槍的納粹士兵,還有40多名虛弱地癱在地上的猶太囚犯。當時,那些士兵們都在大聲吆喝著讓這些倒地的囚犯抓緊起來。

但這些沒有把裘法祖嚇住,他衝士兵們大喊:這些囚犯患有傷寒,我們必須把他們帶走!

就這樣,裘法祖和同事們將囚犯帶走藏進了地下室並對他們進行了治療,不久德國投降,這些猶太人獲得了自由,而與他們同一時期被轉移的人則絕大部分被殺害了。

多年後,裘法祖被當時的德國總統馮·魏茨澤克授予了德國「聯邦大十字勳章」,成為第一個獲得該勳章的亞洲人。

1946年底,抗日戰爭勝利的消息傳到了德國,裘法祖動了回到祖國的念頭,但當時的中國依舊動蕩,而在德國他已經娶妻生子,並且擁有了良好的社會地位還買了房子和汽車。

當得知他要回去,幾乎周圍的人沒有站在他那一邊的,還勸他說:「連孩子的奶粉都買不到,幹嘛回去?」

但他依舊退掉了洋房,賣掉了汽車,帶著妻子和孩子踏上了回國的海輪。

就在回國的輪船上,一名乘客突然精神病發作,把另外一名乘客刺傷,肝臟破裂。當時,裘法祖二話沒說便出手相救,雖然船上沒有什麼醫療設備,但是憑藉著一身本領,他還是成功把乘客從死神的手中搶了回來。

正是這件事,船還沒抵達上海,裘法祖的名氣就傳遍了整個上海灘。

裘法祖一下船,記者和群眾就都圍了過來,甚至很多醫院負責人站在碼頭上,準備請裘法祖去,但他都沒有答應,而是徑直回到了母校——同濟大學。

幾年後,他又隨校遷往武漢,在武漢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擔任外科主任。

大家都說,裘法祖是外科全才,他的刀法更是被譽為中國外科的一把「寶刀」。

「他要劃破兩張紙,下面的第三張紙一定完好。」

裘法祖在手術中確診全世界第一例臨床腦血吸蟲病;

籌建我國第一所器官移植研究所並建立起全國第一個器官移植病房;

直到現在,他主持的肝移植仍然保持著兩項全國紀錄:例數最多,存活時間最長。

裘法祖是一名大醫,他說「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

在他剛回國的第一年,有位女教師找裘法祖來看病,她說自從10年前做完手術後就經常消化不良、便秘,還肚子疼,裘法祖一摸她的肚子,就摸到了一個拳頭大的包塊。

裘法祖當即決定為她進行手術,打開患者腹部後,裘法祖大吃一驚,原來讓她難受的是一條手術用的布巾,那塊布巾縮成一團,被腸襻牢牢包裹著。

事後,女教師給裘法祖寫了一張「生枯起朽 」的橫幅,以此來感謝他的幫助。

做完這個手術後,裘法祖定下了一條規矩:術前一定要親自清點每一件器械、每一塊紗布,術後再一一點對。

所以,有人說裘法祖的手術臺是最安全的。

還有一次,一位兒科老醫生患了十二指腸潰瘍,來找裘法祖會診。但他看到 X 線片上十二指腸球部有一龕影,診斷已經很明確,就沒有再作腹部檢查。

這位老醫生回去後說:「我很失望,裘醫生雖然說了治療意見,但沒有摸一下我的肚子。」

這句話傳到了裘法祖的耳朵裡,他十分後悔。

後來,無論如何他都要在其他人看病的時候,儘可能的讓患者安心。

有次,裘法祖接診了一個老婦,問過病情後,裘法祖讓其躺下,又仔細按摸檢查她的腹部。

誰知,檢查後,那位老婦竟然緊緊握住裘法祖的手,久久不放,說:「你真是一個好醫生。我去了六七家醫院,從來沒有一個醫生按摸過我的肚子檢查。」

裘法祖後來談到這件事時說:「像這樣一項每一個醫生都應該做的簡單的常規檢查,竟會對病人產生這樣巨大的安慰。」

裘法祖還對自己有個要求:凡是自己的手術病人,一定一天看望三次。如果是別的醫生的病人請教了自己,也要一天三次地看。

而且他不僅看,還會經常問主治醫生病人身體的各項指標,就是因為這樣,裘法祖的學生們都不敢有一絲的懈怠。

他還為了觀察休克、少尿病人的小便,蹲在地上一滴一滴地數導尿管排出的尿。

他雖然工作十分繁忙,但是只要給裘法祖寫信詢問有關醫學問題的,都能收到他的親筆回信。

那時,他每個月要回信六七十封,一一寫好後還自己跑郵局寄。後來,他年事已高,精力已經不允許他大量的回信了,這讓他十分遺憾。

裘法祖告訴後輩:「醫生治病,是將病人一個一個背過河去的。一個病人願意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讓醫生在他肚子上劃一刀,對醫生是多大的信任啊。這種以生命相託的信任,理應贏得醫生親人般的赤誠……」

除了臨床,他還把自己大多數的精力花在了培養醫學人才上。

他編寫了以五年制醫學教材為主體的50多種醫學教材,主編《黃家駟外科學》第六版時,800萬字的一部書稿,每一篇,每一頁,每一個標點他都認真看過。

他還創辦《大眾醫學》雜誌和中國第一本器官移植雜誌《中華器官移植雜誌》,將自己總結出的一整套操作方法推廣到全國,為醫學科普做出巨大貢獻。

在他的門下,有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吳孟超、首創斷手再植術成功者之一的錢允慶、器官移植專家陳實.....

他說:「只有弟子做得更好,自己才是成功的。」

在臨終前,裘法祖把 100 多萬元的科研獎金全部捐出,設立了裘法祖青年外科科學家獎。

他說,做人嘛,我有四點: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三餐溫飽、四大皆空。

2008 年 6 月 14 日上午 8 時,這位改變了中國現代醫學的外科學泰鬥離開了我們。

裘法祖總是告訴後輩:「做一個醫生不難,做一個好醫生很難,永遠做一個好醫生更難。」

「一個醫生的醫術有高低之分,但是醫德必須是高標準的。」

相關焦點

  • 「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70年未錯一刀,去世時沒有一雙像樣襪子
    當靈車駛出同濟醫院大門時,車水馬龍的解放大道一下子安靜下來,過往車輛自覺地停下來,為這位醫生讓路。有人說,在湖北,從沒有一個醫生的離去,觸痛這麼多人的心;從沒有一個醫生,享受過這麼高的禮遇。這位醫生就是被稱為「中國外科之父」的裘法祖。
  • 裘法祖:才不近仙者不可為醫,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的中國外科之父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夢裡婉歌)裘法祖:才不近仙者不可為醫,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的中國外科之父1914年12月6日,裘法祖出生於浙江杭州。1932年(18歲),裘法祖考入同濟大學醫學預科。幸運的是,德軍並沒有懷疑。這批並未染病的猶太人,後來因此而得救。裘法祖堪稱「中國辛德勒」。為了感謝裘法祖,後來德國政府授予他「國家大十字勳章」(1985年)。他是第一位獲得該該勳章的亞洲人!1946年(32歲),裘法祖放棄了在德國的優渥生活,決定以一腔熱忱回報祖國。
  • 美國外科醫學之父對德國醫學教育的崇拜,外科醫學是實踐的訓練!
    ,在核酸快速檢測以及治癒死亡率等多項醫療數據中顯得格外的突出,不同於英美熱衷排名的高校和科研機構,雖然德國的高校自數據上並不拔尖,但是德國國內整體的高等教育水平都比較接近,遍布德國全境,甚至在幾十萬的小城鎮中都有歷史悠久的高校,更可貴的是,德國的高等教育更側重於實踐,就拿外科醫學為例,美國外科之父霍爾斯特德博士就非常羨慕德國的醫學教育,在1904年耶魯大學的著名演講中讚揚了德國外科醫學的教育模式,醫學是實踐的訓練
  • 中國大夫智鬥侵略者,誓死救下40多名猶太人,德國人舉國尋找他
    一腔孤勇解救眾人裘法祖在1914年出生於杭州,家中父母及姐妹兄弟或從事教育或從事醫生這等具有奉獻精神的行業,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他自小就立下了為國為民的志向,裘法祖十九歲時母親因患急性闌尾炎得不到有效治療不幸去世,從此之後,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從醫之路。
  • 留在人間的愛──紀念導師裘法祖院士/韋 偉
    圖:今年是裘法祖院士逝世十周年/作者供圖  今年是人民醫學家、受人敬仰的裘法祖院士去世十周年。令我驚喜的是,我所在組的評選組長竟是裘法祖教授。那時候專業書籍不多,從學醫開始到參加工作之後,讀得最多的書就是裘教授主編的《外科學》教材,對裘教授的名字早已是銘刻在心、如雷貫耳。  我的文章題目是《糾正酸中毒的補礆量估算圖》。我講的時候,看到裘教授饒有興趣地邊聽邊與周圍的專家交談,緊張的情緒不僅放鬆了幾分。
  • 尚醫∣不少醫生不願子女從醫,他為何還堅持讓兒子學醫?
    開欄的話 被譽為中國外科之父的醫學泰鬥裘法祖先生曾經說過: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醫生是人世間最崇高、最值得尊敬的人,醫學是最有人性、也最有前途的職業。由是如此才有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句千古名言。
  • 挺立在道德高地的常青之樹記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
    說完,他蹲下身仔細查看了老人的導尿管,臨走時,又深彎著腰將老人的鞋子擺正。  「我是醫生,職責就是治病救人。對於我來說,病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對每一個病人我都要像對待親人一樣。」面對外界的不解,吳孟超常這樣回答,「病人至上,敬畏生命,是做一名醫生的基本素養和起碼要求。」
  • 裘法祖教授逝世十一周年祭|偉人裘老
    1939年秋通過了德國嚴格的國家考試和論文答辯,14門功課全部優秀,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並被留在慕尼黑大學醫學院所屬施瓦本醫院當外科醫生,不到5年就晉升為副主任醫師,之後又受聘於土爾茲市立醫院任外科主任。裘老從事外科學醫療、教學、科研工作近65個春秋,是推動我國腹部外科和普通外科發展的主要開拓者,也是我國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創始人和奠基人之一。
  • 【中國科學報】大醫為人吳孟超
    吳孟超師從中國著名外科學家裘法祖,擅長肝膽疾病的各種外科手術治療,尤其擅長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的外科手術治療,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5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1年5月,我國將17606號小行星命名為「吳孟超星」。  一個人不管有多聰明,多能幹,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那麼最終的結局很可能就是失敗。
  • 外科醫生的「飛刀」尷尬:是救命稻草還是飛來一刀
    公眾號《溫柔醫刀》創始人,胃腸外科主任醫師鄭陽春告訴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飛刀醫生行為比較常見的方式是,病人的主管醫生認為學術界的某位專家更適合病人的治療,就將這位專家推薦給病人。病人同意後,主管醫生再幫助雙方聯繫牽線,確定能否「飛刀」以及費用安排。也有少部分患者及家屬自行了解到某位專家比較權威,點名想邀請這位醫生。
  • 從美國大選到中國高校的發展,沃頓商學院值得國內某些高校學習
    收到合校影響的同濟醫學院 最令80後感到惋惜的一所高校同濟醫科大學小編在最令80後惋惜的中國5所高校中,同濟醫科大學排在第四位,作為80後的小編,小時候最早知道的醫學品牌就是同濟醫,協和和華西都是上了中學才知道的,可見百年同濟醫的品牌影響力是多麼的深遠,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有著無比輝煌的歷史
  • 林順潮:德近佛,才近仙,方可為醫
    素有」 中國外科之父」的裘法祖院士有四句話:「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三餐溫飽,四大皆空」。這是他一生的寫照,也是他說給眾多醫生的懇切箴言。這句話用在香港眼科巨擘林順潮的身上,也再合適不過了。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
  • 名校巡禮:學在華中科技大學,學醫也要在華中科技大學!
    「學在華中大」已經是共識,但今天小科要告訴你,學醫也要在華中大!師資夠權威——湖北省僅有的三位醫科院士全在這裡裘法祖,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如今,回憶起中科院資深院士、著名醫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外科奠基人之一,中國器官移植主要創始人裘法祖教授,很多人都會想起這句話。他被稱為外科全才,在腹部外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領域均有很深造詣。近70年的醫學生涯,技術上的千錘百鍊和豐富的經驗累積,造就了「不多開一刀,不少縫一針」的「裘式刀法」。陳孝平,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老街坊:平易近人沒架子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老街坊:平易近人沒架子  【解說】1月14日凌晨,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就在此前一天,周有光先生剛剛過了112歲生日。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原標題:「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去世 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去世 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時間:2017-01-14 16:27   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去世 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 1月14日,我國 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