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媛本報通訊員肖鑫張鵬李晉宇
傍晚,吳孟超像往常一樣開始查房。
在一位老人床前,他停下了腳步。這位老人是一名流浪漢,現在已幾乎被肝癌耗盡了血肉和精神。吳孟超摩挲著老人瘦得皮包骨的雙手,和顏悅色地說:「你放心,我們一定會盡最大努力醫治你的。」說完,他蹲下身仔細查看了老人的導尿管,臨走時,又深彎著腰將老人的鞋子擺正。
「我是醫生,職責就是治病救人。對於我來說,病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對每一個病人我都要像對待親人一樣。」面對外界的不解,吳孟超常這樣回答,「病人至上,敬畏生命,是做一名醫生的基本素養和起碼要求。」
眼裡看的是病心裡想的應是人
2009年8月,一個患晚期肝癌的病人來看吳孟超的門診,之前他輾轉多家醫院均被拒絕收治,心理負擔很重。
吳孟超拉著病人的手說:「生病不可怕,關鍵是要保持好心態。不用急,我給你開張住院證先住下來,咱們一起努力,爭取讓你早日康復。」
病人離開後,助手不解地問吳孟超:「吳老,這個病人不能手術,用藥也沒有太大意義,咱們的病床又緊張,幹嗎還把他收進來?」
「我也知道把他收進來做不了太多,可是他已經被多家醫院拒之門外了,如果我們再不收他,他肯定會絕望,說不定會做出傻事來。」吳孟超回答說,「我們既要看病,更要救人。」
由於來看吳孟超專家門診的病人特別多,所以每次都要加號。門診部主任滿曉波曾對吳孟超說:「您的號能不能一上午只限10個?因為您解釋得詳細,還要親自給病人看B超,每次門診都要將近1點鐘才能結束。這樣您太累了,就連我們都感覺有點撐不住了。」
吳孟超卻嚴肅地回答:「你有沒有站在病人的立場想一想,生了病,對一個家庭打擊多大?你知道病人和家屬心裡有多急嗎?」從此,滿曉波再也不敢提「限號」的事了。
「一個好醫生,要眼裡看的是病,心裡裝的是人。」吳孟超說,「如果一個醫生對病人不負責任,那就失去了做醫生的基本資格。」
被學生超越是老師最大的成功
在我國醫學界,吳孟超和他的老師、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教授的師生關係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一個是「中國外科之父」,一個是「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兩人互敬互愛半世紀,肝膽相照六十載。
一次,吳孟超和老師裘法祖教授相約進京開會,他特意定了比裘法祖早到的航班,在出口處等待老師。當裘法祖教授出來時,吳孟超小跑著迎上去,和裘法祖熱烈擁抱,又幫他理了理領帶,然後攙扶著老師往外走。走到車跟前時,吳孟超把手放在打開的車門上方,以防裘法祖教授碰到頭。待裘法祖上車坐好後,吳孟超還要為他關上車門,自己才上車。
吳孟超對老師是這般尊敬,對學生則愛護有加,寬厚慈愛。有一件事,令學生沈鋒終生難忘。一次吳孟超帶領沈鋒作一個肝切除術。最後作肝創面縫合時,擔任第一助手的沈鋒一不小心將針扎在主刀的吳孟超的手上了,這一針扎得可不淺,吳孟超當時便「哎喲」一聲叫了出來。沈鋒被嚇壞了,要知道,肝癌病人多為B肝病毒攜帶者,有較強的傳染性,手術中,醫生都格外小心,防止劃傷手指引起病毒感染。吳孟超卻完全不以自己為重,他對沈鋒說:「我年紀大了不要緊,你們還年輕可得當心哪。接著縫吧。」
如今,吳孟超的很多學生都已成為國內著名專家和相關領域的領軍人才。談到自己學生的成就,吳孟超說,他從來不害怕學生超過自己,搶了自己的風頭,相反,他總是鼓勵學生要敢於超過自己。只有學生超過了自己,才是一個老師的成功。
只有事業和精神才是永恆追求
對病人、對同事、對學生,吳孟超始終滿腔熱情,而對自己卻處處嚴格要求。吳孟超兄妹7人,只有他在國內。他的名氣最大,而錢最少。上世紀末,他的一位弟弟曾勸他說:「以你的醫術,出國到東南亞很快便是百萬富翁。」
吳孟超搖了搖頭,對弟弟說:「我不是為了錢,要想賺錢,在國內也能成富翁。問題是我不能照你說的那樣做。第一,我1949年到軍隊醫院後才真正學到了技術,逐漸做出了一點成就。沒有共產黨,沒有人民軍隊,就沒有我的一切。這不是一句空話,黨和軍隊培養我,我要為人民服務,不是為個人賺錢發財,否則就是忘本。第二,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如果能給後人留下一個事業,留下一種精神,我才會感到真正的富有和欣慰。」來源法制網——法制日報)
(責任編輯: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