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夢裡婉歌)
裘法祖:才不近仙者不可為醫,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的中國外科之父
1914年12月6日,裘法祖出生於浙江杭州。1932年(18歲),裘法祖考入同濟大學醫學預科。1937年(23歲),裘法祖到德國慕尼黑大學醫學院留學。1942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後,裘法祖留在慕尼黑大學附屬醫院擔任住院醫師、後升任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由中國人擔任外科主任,在當時的德國是前無古人的。
在醫院工作期間,1945年(31歲),裘法祖與醫學院的德國女學生裘羅懿(Loni Konig)相識並結婚。裘羅懿從此成為他的堅實後盾,一直陪伴左右。後來,1958年,由周恩來親自籤署,裘羅懿成為第一個加入中國國籍的德國人。
(裘法祖與妻子)
1945年的一天,德軍押解一車猶太人去集中營,其中一些人因為飢餓躺在地上無法動彈。裘法祖看見後,和德軍交涉,謊稱這些人染了傷寒,很可能會造成大規模的傳染,希望德軍把這些人交給作為醫生的他。
幸運的是,德軍並沒有懷疑。這批並未染病的猶太人,後來因此而得救。裘法祖堪稱「中國辛德勒」。為了感謝裘法祖,後來德國政府授予他「國家大十字勳章」(1985年)。他是第一位獲得該該勳章的亞洲人!
1946年(32歲),裘法祖放棄了在德國的優渥生活,決定以一腔熱忱回報祖國。他和妻子一起回國後,擔任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外科主任。在中國醫療水平落後的情況下,他主持一系列當時風險較大、較複雜的手術。1948年,他創辦了國內第一本醫學科普刊物《大眾醫學》。
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38歲)韓戰爆發,裘法祖以外科醫生的身份參加了第一批抗美援朝醫療隊,在前線救治傷員。1956年(42歲),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遷往武漢,裘法祖隨之前往,擔任武漢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現武漢同濟醫院)外科主任、教授。
(裘法祖出診)
裘法祖率先在國內引入專科概念,把大外科分為普通外科、骨科、胸心外科。60年代初,美國開始出現器官移植的新技術。裘法祖受到啟發,在1965年(51歲),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腹部外科研究室。他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嘗試,建立起了我國自己的肝移植模型,轟動了整個醫學界。
1979年(65歲),中國第一個器官移植研究所建立,裘法祖擔任所長。1988年,裘法祖倡議成立了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會,接著又創建了「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他對中國器官移植技術的發展居功至偉。
裘法祖的外科手術,被專稱為「裘氏手術」,特點是「穩、準、輕、細、快」。裘法祖不斷鑽研,改進的手術方法不下數十種。如在脾腎靜脈吻合術中,裘法祖採用腸鉗夾胰尾的方法,使脾靜脈處於無血狀態,降低了分離難度,縮短手術時間,將成功率提高到80%以上。
裘法祖還創造了別具風格的「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達到了手術出血少、死亡率低的奇效,於是成為了治療晚期血吸蟲病和肝炎後肝硬化的常規手術。
裘法祖是中國現代普通外科的主要開拓者,肝膽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創始人,被譽為「中國外科之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裘法祖培養出了大量得意門生,如國內肝膽外科專家吳孟超、首創斷手再植術成功者之一錢允慶、器官移植專家夏穗生等等。
2008年6月14日,裘法祖逝世,享年94歲。"才不近仙者不可為醫;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裘法祖用一生踐行了仁醫二字。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712篇作品,營員「夢裡婉歌」的第56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