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國外的什麼都比中國好
尤其頻頻成為公眾話題的醫療教育等
但實際上可能並非如此
比如……
國內就醫
我看行
醫療這個傳統行業向來以仁慈著稱。這不,最近一個姑娘在國外的就醫經歷說明了問題。
姑娘膽囊結石發作在美國求醫
醫生告知需要做手術
但要等四個月才能預約上醫生!
而手術費折合人民幣大約4~6萬!
姑娘當機立斷飛回國內,結果連診斷帶手術三天解決問題。術後三天康復出院,前後費用不到1w!
事後,這則消息被發到網上,一下子炸出了無數跟帖討論。不少海外華人表示,相比之下,國內醫療價格公道、技術過硬、對病人十分關懷,比國外省錢省時省事。
正如這篇新聞報導中所說:我們欠中國醫生一句道歉!
對於醫療行業
我們曾有太多誤會與不信任
可對救死扶傷的醫生有多少人理解?
我佛慈悲
醫亦然
自古醫者仁心,醫學界泰鬥裘法祖說:「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一個有醫德的醫生,要像佛菩薩那樣慈悲仁德。
而佛教徒把佛譽為大醫王,學佛修行和學醫治病,二者確實有頗多可比性。
從用心上來講,醫家有講「但願世間無病痛,哪怕架上藥蒙塵」。
而在佛教,維摩詰居士說:「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得不病者,則我病滅。所以者何?菩薩為眾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若眾生得離病者,則菩薩無復病。」
就在5月19日,有著23年慈善義診服務經驗的廈門南普陀寺慈善會,舉辦了首屆義診服務發展與交流論壇。
南普陀寺方丈則悟法師現場提出要弘揚「人間佛教」思想,以慈善義診助力健康中國,推動社會真能量。還要積極挖掘整合佛醫和慈善資源,探索公益慈善事業的新思路。
醫者之心,與佛菩薩的用心,都不是將自己的利益置於第一位,而是將他人的利益放在前面。下面給大家講一個佛教與醫療的故事。
東晉時有一位曇鸞大師,他是我國第一個修淨土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法師。
圖:曇鸞大師相
曇鸞大師年輕時身體不好,為此曾便訪名山,一則求醫,一則求仙。他從著名仙家陶弘景處得到了十多卷仙經,準備找個地方閉關,然後各種修仙,登上人生巔峰。
在路上,曇鸞大師遇上了當時有名的譯經師菩提流支大師,菩提流支看他這麼開心,就問:「少年,今天怎麼那麼開心?」
曇鸞大師說:「在我的想像中,有一部仙經,blingbling發光,可以指引我登上人生巔峰,現在被我找到了。」
菩提流支看了下他手裡的仙經,當場表示:「那些仙經都太low了,我看你根骨清奇,堪當大任,不如跟我學這本經書,這才是真正的長壽法門」。
圖:曇鸞大師《往生論注》
於是曇鸞大師得到了《觀無量壽經》,看完之後當場燒掉了以前求到的仙經,從此專研專弘淨土,再不尋求仙方。
有趣的是,之前給了曇鸞大師仙經的陶弘景,到了晚年,也因為接觸佛教徒較多,開始受持居士五戒,精修戒法。
大師修習淨土之後,以前所學醫術,恰好成為他弘法利生時的方便,最後不僅留下了《往生論注》等佛學著作,還留下了《療百病雜丸方》、《論氣治療方》等醫學經典,可以說是很好地融合了醫者和佛教徒二者的悲心切願。
醫者治身
佛療心
佛教和醫療,都是在治病,但佛教更偏向於治療心病。人心中的煩惱,各種焦慮憂愁,難以排解,哪怕現代心理醫學很發達,也不見得可以完全療愈。
近年來西方的心理學,也將佛教的禪修引入了心理療愈,大力提倡「正念療法」,並在臨床中起到了良好的療效。
人體是一個精密嚴整的機器,當身體出現各種特殊情況時,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而很多時候,有所謂「情志致病」的情況。而當心理調整過來了,這些問題往往也就跟著治癒了。
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健康科學研究中心的首席調查員戴維·威斯裡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他大學時期的三個好朋友,在同一時間被診斷出疾病,韋德夫婦分別患冠心病與晚期乳腺癌,而詹姆斯也是直腸癌晚期。根據診斷書三人都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
作為健康科學研究中心的調查員,戴維當然希望他們都能接受治療,可是韋德夫婦認為,既然時日無多,不如趁機週遊世界。而詹姆斯接受了治療。
在戴維等人的努力下,詹姆斯又活了一年的樣子。而在戴維看來,韋德夫婦恐怕已經在旅遊路上相繼去世了。然而現實總是喜歡打臉,戴維接到韋德夫婦從倫敦打來的電話,聲稱二人已經痊癒。
戴維不敢置信地飛往倫敦,才知道韋德夫妻在旅遊中見識到各種美麗的風景,心情一直保持愉悅與享受,到英國時體檢才發現,妻子的癌細胞已全部消失,而韋德的冠心病也處於沒有危險的穩定期。
最有趣的是,不願接受打臉事實的戴維因為這件事打擊過大患上了抑鬱症,最後也是通過旅行,感受到了陶冶在自然美景之中身心開拓精神愉悅的感覺,最終和韋德夫婦一樣通過旅行治癒了抑鬱症。
像這樣的案例其實並不少見。與其說是旅行治癒了疾病,不如說,是旅行中心理得到調節,從而治癒了疾病。
人的身心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佛法重視調心,雖然沒有直接的病理、藥理方面的研究,但是通過心理的調節,卻能有效減輕人們的病痛。
佛陀臨終之時,不僅沒有一般老者的虛弱、昏昧,反而有足夠明晰的心理向弟子們傳授法義。這足以看出佛法對人身心的作用。
世間大病
莫過此
世間最大的病是什麼?不是各種癌症,各種傳染病,而是生死。
《射鵰英雄傳》裡,老頑童跟郭靖說,所有人都會得一種病,而且無藥可醫。郭靖猜了數種當時醫療棘手的重症,均被否定。最後才得知,老頑童說的「病」是,有生必有死,人人都要面臨一死。
而在佛法裡,死亡本身不是問題。佛法的生命觀,是三世輪迴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只要還是凡夫,死後不免隨業流轉,不得自主。死亡本身不是問題,構成問題的,是這生死死生,不能自主,不能停歇。這才是問題。
圖:六道輪迴圖
醫生能治病,卻不能療生死之疾。佛陀能療此生死之大病,故而被稱為「大醫王」。《阿含》曾有弟子問佛,為什麼佛法能令人解脫,而外道法不能?佛的回答是,因為佛法中有八正道,而外道法沒有。
八正道是通往解脫的正途,是佛陀為還在受生死流轉重病的眾生開出的阿伽陀藥。所謂八正道,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而八正道之中,又以正見為先,因此佛為五比丘開示,只講述苦集滅道四諦的義理甚至沒有全部講完,便有人能證得阿羅漢。
正如維摩詰居士所說「從痴有愛,則我病生」。置身輪迴之中,這是因為心中痴愛不斷地緣故。愚痴渴愛,令眾生身不由己,不能自主地陷入無盡的輪迴之中,無法解脫。而正見的建立,八正道的實踐,恰恰就是針對這一問題根源的解決方案。
也只有佛陀這樣大醫王的高超技術,和慈悲廣大的用心,才能頭出頭沒,徹底解決眾生的生死病苦。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文章由禪風網整理 轉載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