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要燒無數紙錢,地府不會通貨膨脹嗎?看《西遊記》怎麼說

2020-12-11 史小狐

每到清明節,燒紙錢祭祀故去的親人,是我國流傳很久的風俗。

中國傳統文化裡,講究「事死如事生」,也就是說,人世間有什麼,地府也應該有什麼,「燒紙錢」這一習俗就應運而生了。

紙錢用於祭祀,最早起源於南北朝時期,但那時只是「剪紙為錢」,並不燒掉。

真正開始燒紙錢是在唐朝時期。為什麼要燒呢?根據道家的說法,火是將信息上達於神靈的介質,比如道教符籙,也是一定要燒掉的。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事死如事生」,那清明節大家都燒紙錢,數目多得無法計算,地府會不會出現通貨膨脹呢?

對這個帶有神話色彩的問題,我們從民間最流行的神話小說《西遊記》裡可以找到答案。

《西遊記》第10回、第11回,講到了一個「唐太宗地府還魂」的故事。

話說唐太宗李世民陽壽到頭,被無常拘到了地府。地府的崔判官生前是魏徵的至交,李世民就利用這層關係,得崔判官大筆一揮,增加了二十年陽壽。

然而,當崔判官引李世民去還陽,經過「枉死城」的時候,被無數冤魂攔住去路。

李世民一打聽,原來這些冤魂都是自己奪取天下時死去的人,現在都來糾纏李世民,向他叫著「還我命來,還我命來!」

李世民嚇得不知所措,後在崔判官指點下,借了地府的「金銀一庫」,給了這些冤魂,才擺脫糾纏,回到陽間。

「金銀一庫」,這在地府也是一大筆錢,而這筆錢的所有者,竟然是陽間一個叫相良的凡人。

相良在地府有13庫金銀,堪稱是位「超級富豪」。

回到陽間,李世民就派尉遲恭帶著大量金銀,去找相良「還錢」。

尉遲恭找到了相良,發現這人家裡很窮,兩口子一年忙到頭,也只維持個溫飽。

但相良是個大善人,手裡只要有點閒錢,就拿去「齋僧布施」,或是「買金銀紙錠,記庫焚燒」。

就這樣,居然在地府攢下了巨額財富。

眼下,當尉遲恭把大把金銀捧到相良面前,說明原委,相良也懵了。他打死都不肯收這筆錢,只說怕收了以後,「就死得快了」。

李世民得到尉遲恭回報,也就不再拿真金白銀「為難」相良了,但他也不能欠人錢哪,怎麼辦?最後靈機一動,捐錢建了個「相國寺」,算是還了錢。

瞧,唐朝人在陽間燒的那點紙錢,到了地府就兌換成了巨款。

以此類推,現在一到清明節,哪家不是「幾十億」、「幾百億」地燒,地府不得通貨膨脹才怪呢!

但根據《西遊記》所寫的,並不是陽間燒的所有紙錢,在地府都能兌換。地府自有一套嚴苛的兌換規則,杜絕了「通貨膨脹」的問題。

相良這樣一個窮人,之所以在地府成了「富豪」,主要還是因為他本身就是個大善人,齋僧布施,積善行德,而不是燒了多少紙錢的緣故。

畢竟,紙張在唐朝也屬於「奢侈品」,不是窮人說燒就能燒得起的!

所以《西遊記》寫這個故事,無非是宣揚佛教因果,勸人行善積德。

而今天人們燒紙錢祭祀故去的親人,主要是寄託哀思的一種儀式,很少有人真的相信這些「錢」在地府能用上。

話說回來,祭祀不能只重儀式,最重要的是要虔誠心、恭敬心,正如《論語》所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評論、轉發。

參考資料:《西遊記》

相關焦點

  • 「清明燒紙錢」,動則上千億,地府會通貨膨脹嗎?
    中國的清明節是一個悲傷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需要在現實社會買紙錢,燒給死去的親人,讓死去的親人在地府的生活也可以隨心所欲。 這時就有人發出疑問了,每年的清明節,人們燒大量的紙錢去地府,那麼地府裡的經濟會不會混亂呢?
  • 清明節焚燒的紙錢祭品,老祖宗們真的能收到嗎?
    今天是清明節,掃墓燒紙送祭品給逝去的親人,但老去的祖宗們真的能收到嗎?那麼中國人從何時開始燒紙的?他們又都燒了些什麼?清明節焚燒紙錢以前傳統的金銀元寶、銅錢、地府銀行大額紙幣都是離不開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許多的掃墓者更是燒去了紙iPhone、紙別墅、紙傭人乃至紙小三。
  • 老外迷戀燒的紙錢可不是paper money!那該怎麼說?
    不過,"紙錢"怎麼說? paper money可不對喲~ 今天咱們就聊聊 讓老外迷戀的中國文化 NO.1 "紙錢"怎麼說?
  • 又是一年清明節:「紙錢」英語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又是一年清明節:「紙錢」英語怎麼說?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paper money,不過字面上的確是「紙錢」的意思,實際上paper money的意思是「紙質貨幣」,與「金屬貨幣」metal money相對應,是「人世」的錢,不是燒給死者的紙錢哦:   例:The Song dynasty was the first government in world history to issue paper money.
  • 農民朋友要注意,今年清明節有了新規定:這樣的紙錢不許燒了!
    農民朋友要注意,今年清明節有了新規定:這樣的紙錢不許燒了!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這一天,在外的遊子都會回到家鄉去祭拜祖先瞻仰先烈,所以國家也是把清明節納入了傳統節日的行列,並給於了3天的假期,讓各位能有足夠的時間上上墳,踏踏青,也能好好的陪陪家人。說到上墳的傳統習俗,其中就免不了燒紙錢,這也代表著給去世的人送去錢財,也是一種美好的寄託與緬懷。
  • 清明節掃墓,農民要注意,央行規定:這種紙錢不準燒了!
    清明節要到了,這是一個祭奠祖先和先烈的隆重的日子,國家也將這幾天納入法定假日。不過在今年,我們在上山掃墓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件事情,有一種紙錢被禁止了,不能再去買來燒了,農民朋友一定要注意。是哪一種呢?就是下面這種印著像「百元大鈔」的紙錢。3月18日,央行發布《人民幣圖樣使用管理辦法(修訂稿)》,首次提出:祭祀用品禁用人民幣圖樣。這一規定的制定,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為人民幣是有其精神意義和價值的,我國就有法律規定:禁止損毀人民幣。所以將人民幣的圖案印成紙錢去燒,影響也是不太好。
  • 如果有地府,在我們悼念故人瘋狂燒紙錢時會導致地府通貨膨脹嗎?
    看到網友提出了一個奇葩問題:人類不停地給地府燒錢,會引起地府的通貨膨脹嗎?人類不停地給逝世的親人燒紙錢,那麼會不會造成地府的通貨膨脹呢?雖然這個問題很奇葩,但是如果從經濟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確實還是存在一定的意義的。
  • 中國人燒紙錢,會讓陰間通貨膨脹嗎?
    手機房車美人,什麼都能燒   中國人對祖先殷切的關愛,從燒的祭品中就能看出來。陽間有的一切,孝順的商家們都能想方設法複製一份,方便掃墓時送過去。要到魏晉之後。   考古學家發現,魏晉南北朝時已經有了紙錢,唐代就已經盛行。白居易有首詩說,「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就是指當時燒紙錢非常普遍[7]。   要知道,中國最早的紙幣是北宋初年的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歷史學家就認為,紙錢冥錢的長期使用,對紙幣的產生有很大影響[8]。
  • 清明快到了,這種紙錢不允許燒,一種行為要嚴查
    再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在部分地區,清明節是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在外務工或做生意的人也會趁著假期回家祭祖、掃墓。每年的清明節前,市場上也會銷售各種祭品,紙錢也是清明前後最熱銷的祭品。雖然說現在很多地區都禁止人們燒紙錢,但在廣大的農村地區,還是有很多村民會按照傳統的祭掃習俗,在祖先的墳頭擺放一些果盤或其他的祭品,然後再燒一些紙錢,點一串鞭炮,以此來表達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 今年清明節燒紙有新規,這種紙千萬別燒了,望知曉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三農資訊,關注了解更多三農消息現在已經四月了,離清明節已經只有不到一周的時間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回家祭奠祖先的打算呢?今年的清明節可和以前的清明節不一樣了,大家知道為什麼嗎?在清明節前期,各種紙錢都是十分受歡迎的,儘管說現在都在推崇環保的祭奠方式,紙錢的銷量也有所下降,但是農村基本上都還是遵循之前的祭奠方式,選擇購買紙錢的方式去燒給逝去的親人。
  • 清明節就要到了,有種紙錢不能隨便燒,否則會有最高5萬的罰款
    很快我們就要迎來今年的清明節,自古以來清明節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早在周朝時期,就已經有了清明節,傳承到今天已經有了2500多年,清明節對農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古代,以農耕為主,這一天氣溫開始變暖,而且降雨也會開始變多,對於春耕來說,是重中之重。
  • 清明節:「紙錢」英語有幾種說法?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清明節:「紙錢」英語有幾種說法?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paper money,不過字面上的確是「紙錢」的意思,實際上paper money的意思是「紙質貨幣」,與「金屬貨幣」metal money相對應,是「人世」的錢,不是燒給死者的紙錢哦:   例:The Song dynasty was the first government in world history to issue paper money.
  • 福州清明節有燒金銀紙習俗 紙錢工藝也迎「工業革命」
    閩南網4月2日訊 一到清明節,不少地方都有燒金銀紙的習俗,可你知道這金銀紙是怎麼做出來的嗎?記者這就帶你去一個地方,福州市面上的金銀紙,多半是這裡製作出來的。由於成本高,這樣手工製作錫箔紙的方式已不多見  昨日中午,記者驅車來到福州倉山區城門鎮,沿途的村道,隨處可見一本本印好的紙錢在太陽下晾曬,金光閃閃。
  • 提前說聲,清明節祭祖,這種紙不準再燒了,農民要心中有數!
    在民間還有不少人稱清明節為植樹節。不過,對人們來說,清明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祭祖掃墓。在農村,許多農民祭掃時會選擇舊時的習俗,不論家庭經濟條件如何,都會買上各種檔次紙錢、黃裱紙、元寶紙、金蓮花盆、金元寶、衣裳鋪蓋等各種紙品來到墳前把雜草鋤掉,打掃乾淨後,便開始一邊燒紙錢,一邊給逝去的親人磕頭。
  • 清明節祭祀請注意,再燒這種紙錢就「犯法」
    清明節將至,香燭紙錢等祭祀用品出現熱銷。人民銀行濟寧市中心支行提醒,祭祀時使用印有人民幣圖樣的冥幣是違法的。3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人民幣圖樣使用管理辦法(修訂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首次提出祭祀用品禁用人民幣圖樣。
  • 清明節你祭掃了嗎?知道為什麼要燒紙錢嗎?燒紙錢並非迷信
    即便是在大城市裡,每到清明節或七月半(更準確的時間是農曆的七月十四)路口街邊總有一些人在燒紙錢。具不完全統計,成都在2008年清明節一共燒掉100噸紙,包括紙錢和紙紮。瀋陽在2003年鬼節過後,街道上有60噸到70噸的黑色垃圾,大多都是燒紙錢留下的灰燼。燒紙錢是很多人寄託哀思告慰先人的儀式,給逝去的家人燒點紙錢,表達我們的掛念,這是我們內心很柔軟的一部分。
  • 中國三大鬼節,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其實中元節地位更高
    在中國人眼中,清明節的重要程度,絲毫不亞於春節,很多人由於工作地點離家較遠,不回家過年很正常,但清明節,只要有能力,不管多忙多累,也要回鄉祭祖,悼念先人,給自己的祖上整修墳墓,供奉祭品,其實除了清明節,中國還有兩大鬼節,中元節和寒衣節,其中,中元節的重要程度,絲毫不亞於清明節!
  • 清明祭祀新變化,這種「紙錢」要退出「舞臺」,圖孝順的別再燒了
    清明是24節氣之一,清明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按照傳統的習俗,在清明節的時候應該要祭奠祖先和先烈,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現在國家將清明納入了法定節假日的範圍,所以會有三天的小長假,讓人們能夠放假回鄉祭祖。
  • 人死後為何要燒紙,沒人燒紙會怎樣?流傳幾千年的文化,是迷信嗎?
    在每年的清明節、中元節、除夕,很多人都會給死者燒紙錢。而且人們都會相信,紙錢就是死者在另一個世界的錢,多燒一些紙錢,死者在那個世界才會有錢用,其實這也是一種對死者的悼念。那麼人死後為何要燒紙,沒人燒紙會怎樣?流傳幾千年的文化,是迷信嗎?
  • 清明節祭祀,燒「冥幣」和「黃表紙」哪個好?你應當知道
    而這個燒紙,指代的物品大致分為兩類,一是黃表紙,一是紙錢。這紙錢民間稱為冥幣,當然黃表紙也被當做冥幣的。所謂冥幣,就是冥界所用的錢幣,有詩云「紙錢紙錢誰所作,人不能用鬼行樂」。首先這個文化拋去迷信不說,這個冥幣的功能就是禮敬鬼神和供逝者享用。那麼紙錢和黃表紙又有什麼不同呢?清明節祭祀是燒哪個更好呢?今天我們就說說冥幣紙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