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在《金剛經》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中有一句話叫做「一切法都是佛法」,有許多的人都只能有一個大概的理解,而難以體會到隱藏在其中的大智慧,從而白白讓自己錯過了悟入甚深佛法的機會,難以登堂入室而得見般若花開。
「一切法都是佛法」,什麼是一切法,佛祖為眾生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是也,八萬四千法門,是因應眾生的八萬四千塵勞所立,所以在佛祖心中,一切法就是一切事物,只要體性空寂,那麼法法都是實相。
在這八萬四千法門之中,包含著我們大眾所熟知的苦集滅道等四諦法,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十二因緣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乃至三藏十二部經典中所說的一切佛法。
更有甚者,只要能徹底悟入佛祖所說的無上正等正覺之涅槃境界,那麼眾生的眼耳鼻舌身意,色身香味觸法等六根六塵六識都可以成為成道之階梯,成佛之慈航。
這個一切法,頗有點像過去武俠小說中那些以劍入道的高手一樣,只要到了一定的境界與修為,那麼萬物皆劍,手中有沒有鋒利無比的寶劍根本就不重要,任何一件事物到了手中都能夠成為克敵制勝的武器,落葉飛花,皆可制敵。
只不過劍客的萬物皆劍是為了勝敵,而佛法的修行是為了克己,內外有別而已。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我們修行佛法,最主要的是要克服自己心中的虛妄雜念,而讓自己的本來清淨之心顯露出來,從而達到自見本性、自識本心的目的,見性成佛。
佛祖為什麼要為我們眾生說八萬四千之多的佛法,是因為因為累劫所積的業障障蔽了我們的真心,使我們容易對外物產生攀緣、妄想、執著等一系列的束縛與逼迫,從而難以獲得解脫,難離苦海。
所以佛祖才以慈悲為懷之心,廣為眾生宣示八萬四千佛法,對症下藥,根治眾生的八萬四千之煩惱,從而使我們能夠從一切事物中所解脫,從此降伏各種妄想執著,不再為境所牽而生起攀緣分別之心。
比如說,眾生於這個世間,難免會對所謂的善惡、好醜、貴賤、淨穢等一切事物都產生喜愛憎厭之情,而使虛妄之心在言語欺爭之時,於起心動念之間隨境起伏,一念未斷,一念繼之而起,念念不離妄心,難得清靜本心的顯現,於是罪業又成而解脫無望。
可是,如果明了一切法皆是佛法之時,我們便可以借假修真,於此煩惱生起之時,以智慧觀照,「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從此智慧常現而不離自性,使念念生起之妄想執著,於一念之間轉化為成道之菩提。
從前念之煩惱,轉化成後念悟道之佛,心不住著,一切法都是佛法,「無心於伏物,而物不伏」,煩惱從此不再是煩惱,煩惱亦可以成為成就佛道的佛法,法無定法,萬法皆法,法法皆如,從此之後我們就可以不會再被任何事物所束縛障礙住著,無所住而生其心,白雲飄蕩,自在逍遙。
「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從眾生迷失到佛之覺悟,需要以一切可能的手段方法去對治眾生的煩惱塵勞,才能拔眾生於苦海。
但是在開悟之後,又切不可執著於曾經的一切佛法,因為「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佛法猶如渡河之舟,過河即當捨棄而不可執為己有,生執著之心者,不離四相,不能通達無我法,亦難見道。
「一切法都是佛法」,是告訴眾生,佛祖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是佛法又不是佛法,門門都可以通達最終的涅槃終點而獲得解脫。
是法平等,沒有高下之分,只有眾生悟入之先後,只要不生執著,能讓自己的清淨之心生起,到得此時,萬法放下,自然諸妄俱息而見得般若花開,生佛平等而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