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一切法都是佛法」,是法無定法,萬法皆法的自在之道

2020-12-20 梅山易學

佛祖在《金剛經》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中有一句話叫做「一切法都是佛法」,有許多的人都只能有一個大概的理解,而難以體會到隱藏在其中的大智慧,從而白白讓自己錯過了悟入甚深佛法的機會,難以登堂入室而得見般若花開。

網圖

「一切法都是佛法」,什麼是一切法,佛祖為眾生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是也,八萬四千法門,是因應眾生的八萬四千塵勞所立,所以在佛祖心中,一切法就是一切事物,只要體性空寂,那麼法法都是實相。

在這八萬四千法門之中,包含著我們大眾所熟知的苦集滅道等四諦法,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十二因緣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乃至三藏十二部經典中所說的一切佛法。

網圖

更有甚者,只要能徹底悟入佛祖所說的無上正等正覺之涅槃境界,那麼眾生的眼耳鼻舌身意,色身香味觸法等六根六塵六識都可以成為成道之階梯,成佛之慈航。

這個一切法,頗有點像過去武俠小說中那些以劍入道的高手一樣,只要到了一定的境界與修為,那麼萬物皆劍,手中有沒有鋒利無比的寶劍根本就不重要,任何一件事物到了手中都能夠成為克敵制勝的武器,落葉飛花,皆可制敵。

網圖

只不過劍客的萬物皆劍是為了勝敵,而佛法的修行是為了克己,內外有別而已。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我們修行佛法,最主要的是要克服自己心中的虛妄雜念,而讓自己的本來清淨之心顯露出來,從而達到自見本性、自識本心的目的,見性成佛。

佛祖為什麼要為我們眾生說八萬四千之多的佛法,是因為因為累劫所積的業障障蔽了我們的真心,使我們容易對外物產生攀緣、妄想、執著等一系列的束縛與逼迫,從而難以獲得解脫,難離苦海。

網圖

所以佛祖才以慈悲為懷之心,廣為眾生宣示八萬四千佛法,對症下藥,根治眾生的八萬四千之煩惱,從而使我們能夠從一切事物中所解脫,從此降伏各種妄想執著,不再為境所牽而生起攀緣分別之心。

比如說,眾生於這個世間,難免會對所謂的善惡、好醜、貴賤、淨穢等一切事物都產生喜愛憎厭之情,而使虛妄之心在言語欺爭之時,於起心動念之間隨境起伏,一念未斷,一念繼之而起,念念不離妄心,難得清靜本心的顯現,於是罪業又成而解脫無望。

網圖

可是,如果明了一切法皆是佛法之時,我們便可以借假修真,於此煩惱生起之時,以智慧觀照,「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從此智慧常現而不離自性,使念念生起之妄想執著,於一念之間轉化為成道之菩提。

從前念之煩惱,轉化成後念悟道之佛,心不住著,一切法都是佛法,「無心於伏物,而物不伏」,煩惱從此不再是煩惱,煩惱亦可以成為成就佛道的佛法,法無定法,萬法皆法,法法皆如,從此之後我們就可以不會再被任何事物所束縛障礙住著,無所住而生其心,白雲飄蕩,自在逍遙。

網圖

「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從眾生迷失到佛之覺悟,需要以一切可能的手段方法去對治眾生的煩惱塵勞,才能拔眾生於苦海。

但是在開悟之後,又切不可執著於曾經的一切佛法,因為「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佛法猶如渡河之舟,過河即當捨棄而不可執為己有,生執著之心者,不離四相,不能通達無我法,亦難見道。

網圖

「一切法都是佛法」,是告訴眾生,佛祖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是佛法又不是佛法,門門都可以通達最終的涅槃終點而獲得解脫。

是法平等,沒有高下之分,只有眾生悟入之先後,只要不生執著,能讓自己的清淨之心生起,到得此時,萬法放下,自然諸妄俱息而見得般若花開,生佛平等而坐了。

相關焦點

  • 法無定法,指的是情理法圓融周詳
    除了制度的努力,總覺得時下的法律職業素養還缺了點什麼。思來想去,還是用小學老師的那句「力氣沒有方法大」來說說感想。        辯護意見或司法裁判所依據的標準是實體法,辯護行為或司法過程所遵循的行為方式叫程序法。判斷有罪無罪、罪刑輕重,無論標準還是過程,皆有定法。此法,乃繩墨規矩之法也。
  • 《金剛經》:「佛法」只是個假名,並沒有一個真實的法叫「佛法」
    《金剛經》依法出生分中,世尊告訴須菩提:「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世尊為什麼這麼說呢?般若無形相、無佛相、無佛名,惟是佛從般若出,故佛即非佛;般若內亦無諸法的名相,但從般若而出生一切法相,所以佛法即非佛法。
  • 《金剛經》:「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是一部大乘佛法經典,在佛經中,屬於了義經類別。佛說如果按照了義經去修,就能真正得到人生的了悟,得無上智慧,甚至證得果位。在所有的了義經中,《金剛經》以「緣起性空」而聞名。裡面涉及的不僅僅是如何去修,如何「降伏其心」,也提到了如來的一些具體狀態。
  • 【白露】《金剛經》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釋義:《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世間所有的現象,都像夢境、幻像、水泡、影像,像露珠、閃電一樣的虛幻不實,沒有一樣東西可以真實得到。應該時時作這樣的觀想,就能得自在。開示:《金剛經》上把宇宙人生的真相說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真的,這是宇宙人生真相!所以一切現象沒有一個現象是存在的。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相續相。這個要認清楚,認識清楚之後,你對於一切現象就不會執著了。
  • 一畫之法是一至法,至人無法,非無法也,無法而法,乃為至法!
    這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石濤「一畫」說有根本的差異,後者並不是量上的廣延。三是伏羲一畫說。清人布顏圖說:「因悟畫道之變化,與易理吻合無二,古者伏羲氏之作易也,始於一畫,包諸萬有,而遂出個天地之文,畫道起於一筆,而千筆萬筆,大到天地山川,細則昆蟲草木,萬籟無遺,亦始於一畫矣。」
  • 《金剛經》裡隱藏的智慧實相:色與空,無與有,以及無所住心
    故菩薩行者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基於佛所說法而照見五蘊(色、受、想、行、識)皆空、照見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此般若波羅蜜多之準則修行,無所執著、無所滯礙地前進,將有所成於佛道,故說沒有定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為《金剛經》所謂修行之實相。
  • 金剛經中,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中,分別一切法有兩種分類,一種是把一切法分為有為法與無為法,另一種分法將一切法分為有漏法與無漏法。一般剛開始學佛的人,往往對此兩種分類法搞不清楚,產生錯誤的見地,從而影響了往後的親修實證。那麼什麼是有為法與無為法呢?什麼又是有漏法與無漏法?兩種分類之間又有什麼聯繫與區別呢?
  • 《金剛經》:修一切善法,即得無上正等正覺
    ,應以無我人四相的離相而修一切善法,這樣才能證得無上菩提之果。舉凡布施持戒忍辱、四攝六度及十八不共法等等超乎三界內的善法,都是明心見性的善法,這無漏善法,是成佛作祖的勝因,在一切人天福報的世間善法之上,想要去修行此一切善法,便必須要用般若智慧作前導,心中不住我人四相,這樣福慧雙修成就的善法,才可能圓滿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
  • 萬法歸宗是一家
    其實只是我們沒有深入了解各教經典再加上沒有實修的證悟,所以看各教看得不夠全面,各教經典基本都是用比喻來描述的所以難懂,也是人為私心,總認為自己信奉的教才是最高其他教不如我教!其實這也是人慢心和偏執的體現。作為一個有信仰之人,就算做不到平等看待,也不可去誹謗和批評他教,勉造惡業。佛說諸法平等,那什麼是諸法呢?很多人誤解,以為只是佛講的法才叫法。但佛也講,法無定法,一切是法。
  •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答:應於一切有為法,皆作如夢、幻、泡、影、露、電觀。知其當體即空,幻化不實,不生貪著,乃能不取也。  如上所說,本科大旨已明,茲再詳細說之。  當知如如不動,是真實性,亦即所謂不生不滅之無為法。前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今不令觀無為法如如不動之真性,而令觀有為法緣生無實之幻相,何也?此我世尊深知凡夫之病,特為巧開方便也。
  • 一門深入與一切法無違殊勝及道次第
    阿底峽尊者就說:「看來我確實需要到藏地來,因為藏地的修行人還不知道如何將所有的佛法圓滿於一座的修法。」後來,阿底峽尊者在藏地廣傳佛法,並且根據釋迦牟尼佛的補處至尊彌勒菩薩的《現觀莊嚴論》造了道次第的修行論著《菩提道炬論》。
  • 佛教:什麼是法無定法?為什麼要活在當下?
    學佛的人大多都聽過這個詞——法無定法。這是佛教詞彙,什麼意思呢?通俗的解釋就是無常。人們常說世事無常,就是任何事都沒有絕對的定論,一切事物都處在不斷變化之中,計劃總沒有變化快。就像人的快樂與痛苦一樣,總是交替進行、輪迴上演。
  • 虛雲老和尚:佛法是人人本分之法,總要步步立穩腳根
    佛法是人人本分之法,總要步步立穩腳根。虛雲老和尚民國三十六年九月廿七日(1947年11月9日)在廣州聯義社演說善知識,講到「佛法」兩字,實與世間一切善法,等無差別。豪傑之士,由於學問修養的成就,識見超常,先知先覺,出其所學,安定世間。諸佛祖師,由於歷劫修行的成就,正知正覺,發大慈悲,普度三界。世出世間賢聖,因行果位,一道齊平。
  • 佛法:修行無為法,離不開善根福德
    佛祖在《金剛經》中一再為大眾開示無為福德的勝妙,為什麼呢?因為生活在這個娑婆世間的每一個眾生,都期望過著平安吉祥的生活,沒有煩惱的侵擾,沒有冤讎嗔怒的襲害,而現實生活中,這卻純粹只是一廂情願,結果往往與現實相反,使眾生都三毒難除,無明不斷,煩惱叢生,在一個苦海裡苦苦浮沉。
  • 《金剛經》:無上正等正覺之法,佛祖是真的無所得嗎?
    從《金剛經》的第九品一相無相分至第十六品的能淨業障分,佛祖為眾生深入剖析解悟之理,使眾生可以在徹悟此理之後便能依理修行,從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開始起修,到第二十二品無法可得分時,須菩提長老始徹悟佛祖的能度所度,能說所說,一切皆空,始知「實無有法,得無所得」的終極智慧。
  • 正確信仰佛,佛法的含義《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無得無說分第七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佛已經證得了無上正等正覺嗎?佛真的說過法麼?須菩提回答說:「就我所了解的道理,沒有一個定法叫做佛法,也沒有定法佛可以說,這是什麼原因呢?佛所說的法都不能當作一定能成佛的說明書,也不能用語言形容出來,佛說出來的不是定法,也不是非定法。這是為什麼呢?所有的聖賢因為知識的了解面不同,他們對道的感悟也不同,所以每一位聖賢只是在他自己的了解認知當中窺探到了大道。」
  • 有為法實際上「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因為真正的佛法無理可說,無法可講,非言語文字可以解說,非常規思維可以思維,所以六祖他老人家才說禪定並非真法。正佛法是明心見性,但是因為我們是初練,所以還要講講義理和方法。講到方法。修道的方法,它是有階段性的,如果頓悟,也可以沒有次第。普通人修道有初級,中級,高級,還有更高級等。但頓悟是不立一切法,諸法寂滅,並無次地。究竟的大道和真正的佛法並無差別。
  • 阿難學佛因緣:羨慕佛祖法相莊嚴,佛法能夠使相貌變得美麗嗎?
    佛法能夠使相貌變得美麗嗎?根據《楞嚴經》,我們可以得知,阿難學佛的因緣是因為羨慕佛祖法相莊嚴,其實相由心生確實是如此。我現將各種改變相貌的法門整理帖出,並附上經文出處,與各位師兄分享。懇請各位師兄依法修行之餘,不要加重對色身的執著。《金剛經》有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 大慧宗杲禪師: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法本無法,心亦無心,心法兩空,是真實相。而今學道之士,多怕落空。
  • 什麼是佛法?萬法唯心,萬法唯識,究竟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有句話,我們一定非常熟悉: 「 萬法唯識,萬法唯心 」 。這個 「 唯心」,不是唯心主義的的唯心,而是說所有的佛法,甚至包括其他的正法,都是通過 「 心智實操 」 入道的,那麼,如何才能入這個道呢?就是 「唯識」 ,通過對自己的 「認知—行為 」的反向、深入認識,感悟到自己的心智層面,這樣就有可能學會 「 心智實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