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10年前就使用晶片身份證 臺灣目前才規劃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大陸10年前就使用晶片身份證 臺灣目前才規劃

2015-05-12 09:26:51來源:東南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朱念

2015年05月12日 09:26 來源:東南網 

參與互動

(

)

  2005年,大陸開始換發採用晶片卡技術製作的二代身份證,10年期滿,大陸居民目前開始扎堆換新證。應該說,在身份證製作技術方面,臺灣遠落後於大陸。目前島內居民持有的身份證仍是紙質版的,直到近日,臺「內政部」才透露,規劃於2017年換發晶片身份證,並將其打造成集駕照、健保卡、捷運卡於一身的一卡通。不過,面對個人資料洩露、成本高等疑慮,以及在野黨可能的掣肘,臺灣能否如期讓身份證更新換代,仍有很大疑問。

  臺欲打造全球最先進身份證 是能當駕照健保卡的一卡通

  隨著兩岸經濟實力的翻轉,大陸在不少領域漸漸比臺灣領先,甚至已將其甩幾條街了,身份證技術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大陸在2005年即啟動二代身份證的換發工作,這種二代身份證採用「非接觸式IC卡技術」,防偽性能大幅提高,也有利於實現信息共享,加強社會管理。

  相比,臺灣身份證更新換代頻率很快,曾在1947年、1954年、1965年、1976年、1986年、2005年六度換發身份證。早期臺灣身份證紙張粗糙,很容易偽造,經過幾次換發後,防偽功能有一定提升,但目前仍是紙質版,顯得較為落伍。臺當局目前正規劃第七代身份證,採用晶片技術,在功能上實現大躍進。

  雖然起步遠較大陸落後,但臺當局雄心勃勃,按「內政部」規劃,後年島內將誕生首張晶片身份證,集整合報稅、駕照、健保卡、捷運卡、電子投票等功能於一身,是智慧一卡通。有當局官員形容,新一代身份證將宛如「變形金剛」,也將是世界最先進的身份證。

  據了解,這項計劃已初步獲得「行政院」支持,「內政部」正積極爭取編列前期規劃預算,並會與各「部會」充分溝通,讓身份證換發工作「只準成功,不許失敗」。

  個資洩露疑慮加上花費巨大 臺灣推行新身份證恐不順利

  事實上,晶片身份證風靡全球時,臺當局過去也考慮使用這一技術,但遲遲推動不了,個資洩露風險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臺灣擬於2017年使用晶片身份證」消息發布後,很多網友在網上留言表達這種疑慮,網友「new-shawks」表示,臺灣是個詐騙島,有20萬人以此為業,島民要小心了!網友「kaowango」指出,系統工程師可以把資料賣了,全民一卡通,對人民威脅有多大?詐騙事件幾乎天天有,萬一遺失,全部家當可能就不見了。

  對此,臺「行政院」資深網路工程師王景弘表示,將證件的「服務識別」和「身份識別」功能分開,就不致有太大問題,只要做到讓一卡通是「不帶資料的鑰匙」即可,即身份證本身不保存民眾身家資料,掉了被人撿到,對方也不知道可以開哪家、哪扇門。臺「內政部」資訊中心主任沉金祥則說,各事業主管機關在封閉型系統內連通,應不會有洩露個資的問題。

  據悉,臺灣若有1800餘萬人換發晶片身份證的話,將花費幾十億元新臺幣,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俗話說「提錢傷感情」,果然,不少臺灣網友藉此痛批當局「自肥」、「勞民傷財」;國民黨「立委」楊瓊瓔在「立法院」質詢時也質疑「民眾又要花錢了」。可以預見,由於民粹以及藍綠惡鬥,相關預算和法案不會順利在「立法院」通過,民眾能否在2017年領到新一代身份證,仍有很大疑問。(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

相關焦點

  • 大陸給臺灣同胞發「身份證」了!
    中國大陸鐵路部、民航部等相關部門也積極調研,設法改善持卡式臺胞證使用公共運輸服務系統的便利性,盡最大可能改善臺灣同胞的臺胞證不如大陸居民身份證的狀況。   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部門負責人稱,透過優化調整鐵路售票系統,加裝改造自助售取票機等措施,積極改善臺胞「出行難」的問題。
  • 臺灣晶片往事和大陸的「晶片之痛」
    據不完全統計,臺灣已累積吸引47家國際企業在臺設立65個研發中心,平均一年約設立三個研發中心。大陸對臺灣晶片產業的依賴在晶片領域,大陸與臺灣差距巨大,特別是在晶片製造的關鍵技術上,近乎難以望其項背。例如,目前臺積電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晶片技術,7納米晶片出貨量已達到10億片,製造工藝達到了5納米級別,2022年有望量產3納米晶片。
  • 你看過臺灣人的身份證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畢竟臺灣人在大陸的越來越多,所以你可能看過臺灣人的臺胞證,也就是「臺灣同胞來往大陸地區通行證」,但你應該沒看過臺灣人的身份證。因為在大陸,我們臺灣人根本沒有機會使用這個玩意兒。可是它在臺灣卻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度就像是大陸人的身份證一樣,做什麼事都需要它。當然也不是每個臺灣人都有,像小孩如果不滿14歲,那麼也可以戶口簿或戶籍謄本代替。但14歲之後就一定要申請身份證了。臺灣的身份證字號和大陸的不一樣,除了寫法不一樣:臺灣的「身分證」,是分手的「分」這個字。大陸的是有提手旁的「份」。
  • 臺灣聯電在美認罪,將協助調查大陸晶片企業
    臺灣聯電在美認罪,將協助調查大陸晶片企業 2020-10-30 12: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臺灣居民身份證將採用晶片卡 引起臺灣民眾熱議
    臺灣戶政管理:便利背後有隱憂(兩岸聚焦)  近期,臺灣內政部門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新一代居民身份證設計方案。按照計劃,新一代居民身份證將採用晶片卡,以取代使用多年的紙卡身份證,引起臺灣民眾熱議。  臺灣當局換發晶片身份證的計劃已醞釀多年,但一直在各種疑慮和爭議中蹉跎不前。
  • 從臺灣吸引高科技人才,已成為大陸積極發展晶片行業的一部分
    對一個臺灣晶片工程師來說,這是一個無法拒絕的夢想中的工作機會。 作為一位曾在聯華電子等臺灣頂級晶片製造商工作的資深員工,這位工程師去年接受了中國大陸一家政府支持的晶片製造商的工作,現在華東地區一家晶圓加工廠負責一個小團隊。 這位工程師加入了越來越多的臺灣資深專業人士的行列,他們在中國大陸蓬勃發展的半導體行業工作。
  • 大陸和臺灣 誰才是真的「前瞻」?
    臺灣《旺報》25日發表評論指出,按民進黨選前敲鑼打鼓「廢核」,叫嚷發展綠色能源的力度,選後給其定了243.15億的目標資金投入,杯水車薪,令人傻眼,顯然是玩假的。未來臺灣人想要合理的電價,充足的電力,恐要搬去大陸才享受得到。
  • 臺灣人在大陸:來到大陸10年 從被拒入學到築夢
    臺灣人在大陸:來到大陸10年 從被拒入學到築夢     南京農業大學的盧躍文圖片來源:臺灣《旺報》   中新網11月14日電 臺灣《旺報》14日的刊文給介紹了已在大陸生活10年的臺灣學生盧躍文的經歷,從初來大陸入學被拒絕,到現在大學即將畢業,盧躍文的夢想也越來越清晰。  文章摘編如下:  「來到這裡差點沒有初中可以念!」
  • 大陸薪資高三倍,臺灣晶片人才大舉赴陸
    日前,路透社報導稱大陸以豐厚的薪水和福利,從臺灣挖了大批晶片人才。文中指出,工資的大幅提升,一年8次免費回家,還有一套高補貼公寓,這對一個臺灣晶片工程師來說,是一個無法拒絕的理想工作機會。數據統計,今年臺灣已有逾300名工程師奔向大陸。
  • 大陸配偶為愛奔臺 嘆無身份證寸步難行
    湖南來臺的李小紅,抱著不滿周歲的兒子,期盼臺灣儘早修法,讓自己獲得身份證。圖:「中時電子報」   中新網10月9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我們只想要一個完整的家,一張身份證。」另一位大陸配偶湯恆,則永遠記得20年前,她初到臺灣時舉目無親的慘狀。   李小紅原本經營電子商務,為了跟老公廝守,不遠千裡來到臺灣,去年喜得一子。長得非常可愛的邱小弟弟,在母親持麥克風發言時,少小不知愁滋味,一直攬著電線把玩。李小紅說,至今無法跟老公一起到島外旅遊,只因她沒有身份證,兩人難以一起辦理籤證。
  • 外媒:近3000名臺灣晶片人才「投奔」大陸 工資高出兩三倍
    站長之家(ChinaZ.com) 12月5日 消息:目前,我國與美國在科技領域發展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在半導體等關鍵領域,大陸地區正通過提供豐厚的薪酬吸引了數千名臺灣晶片人才到中國大陸工作。
  • 「控制」臺灣的產能,將成為中國大陸、美國晶片競爭的關鍵?
    眾所周知,目前美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晶片出口國,美國出品的晶片佔了全球近50%的份額,而中國則是全球最大的晶片消耗國、進口,每年進口晶片金額超過3000億美元。所以讓中國晶片技術跟不上,一直從美國購買晶片,是符合美國的利益的。
  • 大陸借臺胞證打壓臺灣證件?蔡英文們的「被害妄想症」又要犯
    近日,「大陸欲借強化臺胞證功能,打壓臺灣出境往來證件」的說法,又在島內甚囂塵上……據島內媒體報導,今年5月蔡英文當局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美夢破碎後,如今,連島內人士要到聯合國相關單位,持臺灣出境往來證件也將不被承認(其實,這樣的例子早前也屢見不鮮)。報導宣稱,大陸正研擬全面封殺臺灣出境往來證件在聯合國相關組織的使用,臺胞證將取而代之,成為臺灣民眾參與國際活動的有效證件。
  • 為什麼臺灣的電子工業、晶片產業比大陸強這麼多?
    眾所周知,臺灣省雖然小,但在晶片領域卻有很多巨頭,比如臺積電壟斷了全球60%左右的晶片代工訂單,還有像聯發科,臺聯電,南亞科技、日月光等大大小小的晶片企業。從晶片設計到製造再到封測等幾個關鍵環節,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甚至有些項目是世界領先的,比大陸強很多。其實不只是晶片領域,臺灣的電子工業也是比較發達的,比如富士康,華碩、HTC、宏基等企業也是大名鼎鼎,於是很多網友都有疑問,同是一個國家,為何臺灣和大陸的區別這麼大?
  • 愛臺灣身份證?大陸嫁到臺灣的已越來越少了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高雄市新住民發展協會理事長郭冠霖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近年一直協助政府推動領身份證,但不想拿的就是不想拿,不管來自大陸或東南亞國家與地區的配偶都一樣。他分析原因,除了誘因不太夠,也與臺灣競爭力下滑有關,當然政局不安定也有影響,現在網絡發達,在海外滑手機比較一下都知道,連越南印尼都不太願意嫁過來臺灣。  根據2019年統計,臺灣18萬名外籍配偶中,有約12萬人取得身份證,取證率為65.7%;陸配35萬餘人中,有約12萬人身份證,比率為35.79%。取證率外配幾乎是陸配的兩倍。
  • 逐漸遠去的臺灣身份證「籍貫」一欄:生在臺灣,我是「北平人」你是...
    這兩天,臺灣有關部門正在審議新版身份證方案(臺灣寫作身分證)。過去在臺灣身份證上,還有「本籍(大陸稱籍貫)」一欄,不管你出生在臺灣哪裡,如果祖上來自北平市或綏遠省,本籍就會寫成北平市或綏遠省。這一做法也延續到了臺灣地區。 例如,小明在1985年生於臺灣宜蘭縣。他的祖父1925年生於河北省宛平縣,1949年來到臺灣。雖然父親在宜蘭縣出生,但小明不是宜蘭人,也不是臺灣人,本籍是河北省人。如果小明的曾祖父是察哈爾省寶昌縣人,移居到河北省宛平縣後才生下小明的祖父,那小明就是察哈爾省寶昌縣人。
  • 臺擬發大陸居民卡式入臺證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大陸日前宣布全面啟用卡式臺胞證後,在島內引發爭議。臺「內政部長」陳威仁23日透露,臺灣正考慮推動大陸居民入臺證也實現電子化。據臺灣《聯合晚報》23日報導,臺灣研擬多時的晶片身份證將於2017年上路,「內政部」規劃將身份證、自然人憑證及健保卡「三卡合一」,目前已報「行政院」核定。
  • 寶島晶片30年!臺灣晶片製造廠商簡介
    他在加入Symphony前是Intel的員工,目前還是VIA的總經理。陳文琦從Symphony把員工送回臺灣,開始研發晶片。陳文琦的妻子王雪紅是VIA的董事長,她是臺塑企業董事長王永慶的女兒。通常宏達電的新產品會先在歐美地區上市,待市場成熟後才會在臺灣、香港和大陸推出。目前在大陸,宏達主要以多普達作為子品牌銷售。    近年來由於受到新興廠商崛起的壓力,宏達開始轉型,摒棄之前的Qtek創立自主品牌HTC,並陸續推出了Touch系列手機,外觀時尚超前,打破了Windows Mobile智慧型手機的呆板,並在其中採用TouchFLO觸控技術,被認為是蘋果iPhone的強勁對手。
  • 中國臺灣晶片人才內地淘金:3年能賺在臺灣10年工資
    曾在聯電(UMC)等一流晶片製造商工作多年的一位工程師,去年接受招聘來到中國大陸一家晶片製造商,現在中國東部一家晶圓廠管理著一個小團隊。越來越多的臺灣資深專業人士來到中國大陸,參與到中國大陸蓬勃發展的半導體行業之中,而這位工程師只是其中一員。
  • 大陸3年=臺灣10年?薪資待遇令大批臺灣工程師登「陸」
    路透社指出,當前大陸祭出優渥條件挖角臺灣晶片設計、製造人才,薪資增長幅度甚至達到3倍,優惠住房補貼,每年數次免費回臺灣機票等,今年臺灣已有逾300名工程師奔向大陸。HEfEETC-電子工程專輯HEfEETC-電子工程專輯美國制裁中興通訊事件使中國大陸更加重視本土半導體發展,今年稍早曾有報告指出,中國希望國產晶片在2025年佔到國內需求的40%,儘管大陸在低端晶片生產領域突飛猛進,但2年後半導體人才缺口將達40萬,且極度缺乏資深工程師。據臺媒報導稱,近2年華亞科、南亞科有約500名工程師被大陸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