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高三之後,就要開啟高考前的備戰模式,開始枯燥又緊張的複習了。但對很多同學來說,除了學習節奏的轉變,更難的是無法擺脫拖延症。
一年時間轉瞬即逝,別讓拖延症最後拖垮你。
在你準備給自己找藉口拖延之前,這裡有一份專治拖延症攻略,請收好,期望你的高三開個好頭。
大家都明白,讀高三的目標是考大學。但是大學對大多數同學來說也只是個模糊的印象,這個目標並不足以成為支撐你努力學習的動力。
所以你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換句話說,就是把「考大學」這個模糊的目標轉換成「xxx分數」這個具體目標。大家對大學不敏感,但從小到大對分數一定是最敏感的。
所以高三與其對自己說我要考上大學,不如告訴自己我要考到多少分數。每次考完試,都比較一下現在的成績離目標還有多遠,還應該在哪些地方下功夫。
目標明確易感知,行動起來也就越明確方向。
有了目標,就要考慮如何達到目標。同樣的,也不能盲目努力,需要做好任務規劃。
高三的同學們需要提前了解到,高三一般有三輪複習,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學習內容和目標。
一輪複習(8/9月-次年3月初),基礎能力過關。這個時期主要複習高中三年的課程,打好基礎,查漏補缺。
高考題80%都是基礎知識,剩下的20%是稍有難度的題,所以可以看到學好基礎知識非常重要。
二輪複習(次年3月初—5月中),綜合能力突破時期。過完基礎後,開始進行專題訓練,形成考試體系,訓練解題思維。
三輪複習(次年5月—高考),最後一個月提高應用能力,進入衝刺階段。心裡對高三複習有宏觀把握,具體到每一階段才能更加明確自己在做什麼。
接下來需要把階段性目標細化成每日目標,明確自己每天該做什麼。
通常大家喜歡這樣分配時間——
這樣的時間規劃看似條理有序,但行動的時候往往堅持不了多久,因為這樣規划動機性太差。一旦有其他事情打斷了其中一個環節,其他的環節也會跟著被打亂,履行計劃表的信心也會受挫。
正確的時間規劃方法是,降低行動門檻,留出可調配時間。比如你可以把7:30-8:00背單詞換成背30分鐘單詞。
這樣不受制於具體時間點,也就可以避免計劃被打亂後的挫敗感。反而每當完成一項任務時的成就感,還可以給自己正向激勵。
一個人的堅持往往很難,這個時候就主動尋求合作夥伴。相互監督,同步頻率,一起進步。尤其是疫情期間,大家都在家學習,看不到其他同學的學習動態,缺少學校大家一起努力的氛圍。
如果一個人總是陷入拖延,不想起步,那就找幾個合作夥伴。大家的節奏目標都相近,然後相互監督。
當你想要拖延,看到其他夥伴趕超你的進度,就會產生緊迫感,趕緊投入學習中。
五、靈活應對變化
有的人事事想做完美,所以總想著等我完全準備好再開始,所以就一直拖延;或者做的過程中,達不到100分,乾脆就破罐子破摔。
有些人一旦計劃表被打亂,就失去接下去的興趣,總想著明天再重新開始。這是引起拖延常見的症狀。但是,生活從來沒有按部就班的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不要因為一些意外變化打亂自己的節奏。面對變化,放棄或重新開始都不是明智的選擇。要學會在變化中找到自己的節奏,調整自己的計劃。
一些計劃被打亂,可以暫時調整今天的計劃,完成可以完成的部分。放棄完美主義,注重當下,靈活應對變化。
每年高考將近或者高考結束,總能聽到很多同學自責懊悔的聲音——
為什麼我高三沒有早點開始好好學習?
為什麼我一開始不知道好好打基礎?
都是因為我拖延症太嚴重了……
如果早點知道這些就好了……
仔細想想,很多忠告建議,我們錯過了之後才開始後悔,並不是因為不曾知道,而是在知道它的時候我們並沒有在意。
在切身經歷後,在最終懊悔的時候,才驀然發現,這些簡單又真誠的道理,原來這麼有用。所以,何不在開始的時候,就把每一步都走得漂亮。
就像米蘭昆德拉所說——從現在起,我開始謹慎地選擇我的生活,我不再輕易讓自己迷失在各種誘惑裡。我心中已經聽到來自遠方的呼喚,再不需要回過頭去關心身後的種種是非與議論。我已無暇顧及過去,我要向前走。
你們也一樣,謹慎做選擇,然後全力以赴向前走吧!
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告知小樂你想要看到的學習資料或者學習方法~或者聊一聊你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