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對賴床的爸媽使喚兒子做早飯的視頻火了!
爸爸:「起來燒水給你媽媽泡牛奶,然後再湯圓或者蛋炒飯,燒給我們吃一下,肚子餓了,趕快起來!到現在還不起來,這孩子!
媽媽:「弟弟,爸爸說了,你起來做早飯,給你玩一個小時的手機。」
兒子則吐槽:「爸媽太賴了,自從放寒假,就被他們當長工使喚」
看到這對有意思的爸媽,忍不住笑出聲來!
自從放寒假後,很多數家庭的狀況都是這樣:爸媽怕孩子會餓著,早早起床煮好早飯,而孩子則賴床到十一二點還不願起床。
而這家人卻直接反了過來,孩子起來做早飯飼候老爸老媽。雖然這對「懶」爸媽被孩子吐槽了,可卻並不妨礙他們成為了無數爸媽羨慕的對象。
畢竟,誰會不希望自己能養出懂事優秀的孩子!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懂事優秀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
「終於捨得起床了,你知道現在幾點鐘了?」這是一個11歲男孩對媽媽的「不滿」。
你沒看錯,是孩子對媽媽的「不滿」,不是媽媽對孩子的咆哮!
在全國的爸媽都在跟「神獸」鬥智鬥勇的時候,湖南衡陽的這位媽媽成了妥妥的勝利者。
她可以每天一覺睡到11點,一覺睡醒來就能看到令人舒適、愉悅的一幕:兩個孩子,一個在打掃衛生,一個在晾曬衣服。或是家裡已經被兩個孩子收拾打掃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
她的兩個孩子每天自己早早起床寫作業、做家務,然後煮好飯,等媽媽起床。這位媽媽表示:只要放假,她就能睡懶覺!
這真的是讓無數爸媽羨慕嫉妒到恨!不過各位老爸老媽們更疑惑的應該是為什麼媽媽那麼「懶」,孩子卻那麼勤快?
楊震寧教授曾指出:「中國的小孩子在動手的興趣和能力方面明顯不如歐州國家和美國的小孩,主要是沒有動手的機會。」
試想一下,如果這位媽媽是個十分勤快的媽媽,對孩子的事情都大包大攬了,那麼孩子還有動手的機會嗎?沒有動手機會的孩子,動手能力能強嗎?他們能體會得到父母的辛苦和不易嗎?
有時候不是孩子太懶了,而是父母太勤快了,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機會。所以,與其說上面那位媽媽是個懶媽媽,倒不如說她是個聰明的媽媽!
網上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父母強孩子則弱,父母弱孩子則強,意思是:想要培養出堅強的孩子,父母就要適當的示弱。
同樣的道理,想要培養出勤快、懂事的孩子,父母就要適當的「學懶」。只有父母變「懶」了,孩子才會有學勤快的機會!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那麼勤快,自己的孩子卻懶洋洋的?為什麼別人的孩子動手能力那麼強,自己的孩子卻像個小嬰兒一樣?
其實孩子不自覺、有惰性都是正常的,因為成長期的孩子,不但心智不夠成熟,自律性也比較差一些。這就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在一旁引導教育他們。
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孩子不使喚,就要變懶惰。意思是,大人不捨得讓孩子動手做事,一味的寵著,只會讓孩子越變越懶惰!
而很多事實也都證明,經常被父母使喚的孩子,動手能力都很強!
《少年說》裡有個男生叫付軒昂,他在高臺吐槽自己的媽媽:以社會實踐為藉口,逼迫他做家務。
他說,他在家裡每次做完作業,他的媽媽就會使喚他刷碗、擦地、摘菜,做飯。他表示,這些家務以前都是媽媽做的,可後來媽媽都一股腦的都推給了他。
在媽媽的使喚下,他學會了燜飯、煮粥、拌涼菜。他問臺下的媽媽:能不能不再逼他做家務了?
臺下的媽媽不但直接拒絕了他們的請求,還說出了讓他無法反駁的理由:生活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家務勞動的能力它會鍛鍊你的動手能力……
這是一位睿智的媽媽,她不寵溺孩子,捨得使喚孩子,其目的就是為了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讓他有責任會擔當。而孩子則在他的使喚下,變成了一枚心靈手巧的小曖男。
所以,我們真的不要怕孩子辛苦,要捨得讓孩子動手,捨得使喚孩子,只有讓孩子在實踐中邊學邊做,才能有效地提升孩子的動手能力。
廣西玉林的10歲男孩羅文源,5歲就開始跟爸爸學修電動車。現在雖然年紀小小,卻已是學到了一身過硬的修車本領。
他每逢周六日會到叔叔的修理店裡去幫忙。
他的叔叔表示,一些問題不大的電動車,他自己就能獨自修理好。小文源表示學習修理電動車是他的愛好,同時他還表示,技多不壓身!
而小文源的叔叔說,小文源自從學修電動車後,不但性格越變越好,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優秀,他的每門功課基本上都在95分以上。
動手能力變強,讓小文源收穫到了更多的稱讚和鼓勵,讓他感到自豪、有成就感,所以他越變越開朗,越來越有上進心。
動手能力強與否,不但會影響孩子現在的學習和性格,更會影響孩子日後的工作事業和發展。
哈佛大學有一項調查表明,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前者的平均收入比後者高20%,失業率為1:15,犯罪率為1:10,離異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降低。
一位華裔媽媽出生在美國的貧民窟,卻養育出3個優秀的兒子。
她的大兒子畢業於耶魯,自己開了公司,公司節值過億;二兒子也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公司市值比哥哥的公司還要大;三兒子是一位技術過硬的軟體工程師。
當媒體採訪這三兄弟時,他們說他們的成就得益於他們的媽媽從小就經常讓他們做家務。
他們的媽媽每天都會給他們做家務的清單,而他們在拿到家務清單後,就會按照各自所長,分配好家務,然後共同協助去完成任務。
正是因為從小在家務實踐中學習到了知識,收穫到了經驗,所以老大和老二在後來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後,管理起來遊刃有餘,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著名學前教育學張家麟說:要教養一個孩子會動手做事。意思是,要培養好一個孩子,首先要讓他有動手做事的能力。
一個會動手做事的孩子,才會懂得照顧自己;一個會動手做事的孩子,才能體會到生活的艱苦和父母的不易。
一個會動手做事的孩子,才會勤奮努力、發奮圖強;一個會動手做事的孩子,才會有責任和擔當!
心理學家伊羅絲說:「如果有人問我,教育孩子需要哪一種資格。我會說那需要異乎尋常的耐心和適量的愛心。」我想說,還應該要有適量的「狠心」。
只有捨得使喚孩子的父母,才能讓孩子擁有更強的動手能力;只有捨得使喚孩子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懂事、優秀的孩子!
正如詩人於戈說的:我們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我們無法給孩子。孩子日後的人生終究需要他自己去闖蕩。
而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狠心」一點,讓孩子為將來儲備更多的能力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