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甲演義》,二卷。明程道生撰。道生,字可生。海寧人。
言遁甲者,皆祖《洛書》。然《河圖》以圖名,當有奇偶之象。《洛書》以書名,當有文字之形。故,班固以為六十五字〔見《漢書·五行志》〕,劉向以為三十八字,劉歆以為二十字〔並見《尚書正義·洪範篇》〕。是皆先漢以來《洛書》無圖之明證。若如宋以後所傳四十五點之狀,與《河圖》不殊,則當名《洛圖》,不名《洛書》矣。
考《大戴禮》,載明堂古制,有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之文。此九宮之法所自昉。而《易緯乾鑿度》載大乙行九宮尤詳。遁甲之法,實從此起。方技家不知求其源,故妄託也。
其法,以九宮為本,緯以三奇、六儀、八門、九星,視其加臨之吉兇以為趨避。以日生於乙,月明於丙,丁為南極、為星精,故乙丙丁皆謂之奇。而甲本諸陽首,戊己下六儀分麗焉,以配九宮,而起符使,故號遁甲。其離坎分宮,正授超神,閏奇接氣,與歷律通。開休生之取北方三向,與太乙通。龍虎蛇雀刑囚旺墓之義,不外於乘承生克,與六壬星命通。至風雲緯候,無不賅備。故神其說者,以為出自黃帝風後,及九天玄女。其依託,固不待辨。而要於方技之中,最有理致。
考《漢志》所列,惟風后六甲、風后孤虛而已,於奇遁尚無明文。至梁,簡文帝《樂府》始有三門應遁甲語。《陳書·武帝紀》,遁甲之名遂見於史。則其學殆盛於南北朝。《隋志》載有《伍子胥遁甲文》、《信都芳遁甲經》、《葛秘三元遁甲圖》等十三家,其遺文世不概見。唐,李靖有《遁甲萬一訣》,胡乾有《遁甲經》,俱見於史志。至宋,而傳其說者愈多。仁宗時,嘗命修《景祐樂髓新經》,述七宗二變,合古今之樂,參以六壬遁甲。又令司天正楊維德撰《遁甲玉函符應經》,親為制序。故當時壬遁之學最盛。談數者至今多援引之。自好奇者援以談兵。遂有靖康時郭京之輩,以妖妄誤國。後人又攙雜以道家符籙之法,益怪誕不可究詰。於是,六壬盛行,而遁甲之學幾廢。
究之,遁通於壬,壬於人事為切,遁於天文為優,實亦未有以軒輊也。世所傳《五總龜煙波釣叟訣》,稍存梗概。而是編旨約詞該,於用奇置閏之要,頗為詳具。至論本命行年,謂欲乘本局中吉星生旺。其說亦他書所未及。存之以備三式之一。殆亦五行家所不廢歟。
(清)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恭校。上。
總纂官 臣紀昀 臣陸錫熊 臣孫士毅
總校官 臣陸費墀
清紀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
卷八 如是我聞二
奇門遁甲之書,所在多有,然皆非真傳。真傳不過口訣數語,不著諸紙墨也。
德州宋清遠先生言:曾訪一友(清遠曾舉其姓名。歲久,忘之。清遠稱:雨後泥濘,借某人一騎往。則所居不遠矣)。友留之宿,曰:良夜,月明。觀一戲劇,可乎。因取凳十餘,縱橫布院中。友與清遠明燭飲堂上。二鼓後,見一人,逾垣入,環轉階前,每遇一凳,輒蹣跚,努力良久,乃跨過。始而順行,曲踴一二百度。轉而逆行,又曲踴一二百度。至疲極踣臥。天已向曙矣。友引至堂上,詰問何來。其人叩首,曰:吾實偷兒。入宅以後,惟見層層皆短垣,愈越愈不能盡,窘而退出,又愈越愈不能盡。故困頓見擒,死生惟命。友笑遣之。又謂清遠曰:昨卜,有此偷兒來,故戲以小術。清遠問:此何術。友曰:奇門遁甲之法也。他人得之,恐召禍。君真端謹。如願學,當授君。清遠謝不願。友人太息,曰:願學者,不可傳。可傳者,不願學。此術其終絕矣乎。其意若有失。乃悵悵送之,而返。
宋來會,字清遠,號秋圃。德州人(今山東陵縣宋家集)人。雍正四年丙午(1726),拔貢,候補教諭。生平不詳。有《近思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