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2020-12-11 南風薰兮

今日可能是最後一個自由寫作日,已經第二十八天了,進入了寫作營的倒計時。

簡單說一下自2020年4月30日更新公眾號以來遇到的一件讓自己很介懷的事。

我們可以選擇自己要閱讀的文章,我們也可以在閱讀之後留言評論,我們甚至可以對別人的文章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議,比如,我認為你哪裡的語句表達的不通順、我認為你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等等,這是言論自由權,每個人都有。

但我認為,提出建議的前提,是你有認真的看文章,意見或評判來自理性的思考,而不是附帶個人情緒的自我認為。

你經歷過黑暗嗎?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這篇文章,能不能讀出文中我所表達的我眼中的黑暗

這是一位讀者發表的看法。

認認真真讀一遍文章,你們認同他給出的黑暗嗎?你們也認為前面的女孩和後面XXX的老婆,是一個人嗎?

我眼中的黑暗,是一個15的女孩生了一個孩子,16歲時又生了一個。

下面的XXX的老婆除了年齡之外,與她的情況類似,也是連著生了兩個孩子,導致自己失明。

而且,我的時間線很明確,一個是「大概上個周」,一個是「大概是2016年吧」,過渡的句子,就是那句「勾出了一份更深的回憶」。

這位讀者眼中的黑暗,於我而言是一種困境,是可以通過自強、通過努力克服的,甚至還可能是另外一種寶貴的財富。

謝宗玉說,人與人之間由於成長曆程、受教育程度、宗教哲學觀和人生價值觀的不同,註定了他們對很多事物不會有統一的認識。

我非常贊同這句話,也一直在踐行這句話。

就像那些向本號投稿的作者,如果他們的文章需要修改,我們也只是給出建議,一定是他們自己修改。

這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夠完全理解另一個人的想法,即便讀出個七八分,也存在語言風格的差異,所以我們儘可能不動作者的文。

還有這篇文章,我寫的是寬容。

什麼是,心理學上的「接納自我」

我的文字都是在表達真實的自己,我就是對自己一些細小的錯誤很寬容,在無傷大雅的情況下,在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對自己不加管教,隨心而為。

如果按照這位讀者理解的意思,那我就不具備寬容的品質了,因為我記仇,凡是得罪過我的人,惹我不開心的事,我都記著呢。

不過,我不會被這些負面的情緒左右,不會傻到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也不會任由自己沉溺壞情緒之中,人生苦短,我努力開心的去過每一天。

基於對每一份合理意見的尊重,我再次去問了老師。

我喜歡馬東這句話: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想到昨天寫的文章,我覺得自己在堅持寫作的日子裡收穫滿滿,是一種自我發掘和自我表達的長途跋涉,辛苦但欣慰。

我們不能用工資高低定義一個人是否成功,也不能用閱讀量定義一篇文章是否合格。

比如,本號採用的一些文章,可能沒有很高的閱讀量,但我們很喜歡文章本身所表達出的價值觀或生活態度,記得蔣勳說過「好的文學是真實的人生,不是一定有道理可講。」

從六樓飛下的女孩

與人共勉:文字只是一種載體,重要的是它所給予的,我們對人生的觀察與感悟。

相關焦點

  • 被誤解是不是表達者的宿命
    謝謝主席,大家好開宗明義,表達者,在我方看來這是一個整體性概念,它並不是指具體的某個表達者,也不是指具體的某段表達或對話,表達者與受眾共同構成了我們探討認知傳播過程中的兩種抽象的概念工具。它勢必會區分出作為表達者的主體的我以及作為受眾的客體的他。表達這一動作發生在這對主客體之間。
  • 拆辯題|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嗎?
    一、定義「表達」的過程,應該起碼有如下幾個階段:首先是表達者有一個思想,這個思想他要先認識到;接著進行編碼,轉化成語言文字;然後接收者收到這個編碼:最後完成解碼。(一)誤解:「誤解」和這四個過程都是相關的,但是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就是「誤解」肯定是伴隨著一種「偏差」,只不過這種偏差是發生在哪兩者之間的,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表達者的思想同接收者理解的內容之間有偏差;一種是表達者的語言和接收者理解的內容之間的偏差,其他的定義不應該被選擇,因為都太不講理了,而這兩者,可以根據持方進行選擇。
  •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不甘宿命就不能放棄表達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也不知道誰說的,說來著這句話一定也會有被人誤解過,比如有人解讀這句話,說既然表達註定要被誤解,那就不要表達了。被誤解的表達可能是表達本身的問題,受到表達者用詞水平、時間、語言環境等影響,表達出來的話語可能會有些不妥。
  •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閱讀量是表達者的執念
    馬東說過,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寫公號的人就是表達者,這意味著他們隨便說什麼,都有人過來抬槓。老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別人不了解作者表達的背景,也無意體會上下文的含義,有些不同意見實屬正常。可我這不一樣,我連槓精都難得見到一個。我著急啊,怎麼沒人來槓我呢?
  • 在職場上,被人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被理解是溝通者的使命
    我記得在看《奇葩說》這一檔節目時,主持人馬東曾說「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這個說法貌似和我們認識的理論有所差別。在和別人鬧矛盾的時候,周圍人都告訴我們要學會互相溝通,互相理解。但是在兩個人都處於執拗的狀態時,彼此之間的溝通可能會火上澆油。
  • 李現: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從未辯解更無需辯解
    面對黑粉李現十分坦然: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面對質疑韓商言:從未辯解更無需辯解。李現坦言自己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前,不會輕易上綜藝節目。在他看來,即便是流量為王,粉絲大過天的時代,靠所謂的炒作紅起來的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真正靠的還是真刀實槍的能力。有底氣的人才有說話的話語權,有底氣的人說話才有影響力。沒有作品沒有實力,藉助所謂的綜藝炒作,一味的拋頭露臉,不過是個搞笑的小丑罷了。
  • 《傑出公民》: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說不定在他們內心深處仍然隱伏著多少世代前祖先的習性和癖好,從而叫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們祖先在遠古就已離開的土地。」故鄉是人的根柢所在,故鄉是文藝作品永恆的母題。這一點中國人深以為然,不然何來「落葉歸根」一說。夜深人靜時,故鄉始終是漂泊心靈的一方歸屬,無論離開多久,永遠縈繞在心間。抑或,故鄉只是機緣巧合的託生地。
  • 表達總被誤解?教你成為優秀的表達者
    馬東在某期奇葩說節目裡說被誤會是表達者的宿命,不知從何時開始,許多人面對"表達"生出恐懼心理,害怕表達不好,造成多餘的誤解,而說話溝通,又是人際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麼,如何修煉成一位優秀的表達者呢?
  • 楊奇函道歉了,被誤會是表達者的宿命,不是鍵盤俠自我寬恕的藉口
    馬東在打圓場的時候說過:「被誤會是表達者的宿命「。而對羅振宇來說,只要他還在《奇葩說》的舞臺上,他的爭議就會繼續發酵。能想像到如果他在下一季繼續當導師的話,會有能人義士把他從給黃執中送槓、給許吉如復活開始一直到現在的所有「爭議」行為陳列一遍。或者再早點,挖出他《羅輯思維》裡那些自以為是的「黑料」。
  •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有爭議是傑出者的必修課|【經緯低調分享】
    但正如標題所言——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有爭議是傑出者的必修課。無論有多少流言蜚語,也無法影響他高超的球技,更無法改變億萬球迷對他的頂禮膜拜。以下,RIP: 來源 / 左右為籃(ID:dddnba) 直至今天,我還會偶爾想起得知科比去世的那一天。
  • 被誤會是表達者的宿命?張紹剛被吐槽沒情商,這次不冤
    張紹剛曾說過比較出名的一句話,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不過對於這件事,顯然網友們沒有誤解張紹剛,他有情商,但表現的並不如何炅。在我看來,或許張紹剛做慣了《吐槽大會》吧,所以依然是毒舌風格,但在這一節目中,這種風格顯然不適用。
  • 被誤會 是表達者的宿命:馬東父親終其一生的遺憾
    原因就在於——誤會是事情的真相,被誤會是表達者的宿命。仔細想想,我們其實每個人都面臨被誤會,但事實上,不管你說的在好聽,想不想誤會你只取決於被聽者。要不要相信你,也取決於他自己的主觀。所以不要去在意你不在意的,那些在意你的人不用你去說也會相信你。
  • 被誤解的痛苦,被辜負的無奈
    To Everybody,被誤解是每個表達者的宿命。原因也很簡單。第一個原因,你真的講清楚了嗎?
  • 薩利機長,被誤解也許是民航人的宿命!
    腦子只浮出一句:被誤解也許是民航人的宿命,但幸不辱命。  影片改編自全美航空公司1549號航班事件,薩利機長的原型則是該次航班的機長切斯利·薩倫伯格。我們不害怕被誤解,因為我們足夠專業,不辱使命。
  • 宿命是什麼意思
    宿命,本意是星宿運動各有各的命令。
  • 宿命通(1145)
    如果不懂因果輪迴,沒有得宿命通,最後的結果,終將會害人害己。宿命通是一個佛名詞,是梵文的意譯,大意指佛﹑菩薩﹑阿羅漢等大德,通過修持念咒禪定,所得到的某種神秘能力。一者,天龍護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聖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豐足,六者,疾疫不臨,七者,離水火災,八者,無盜賊厄,九者,人見欽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轉男身,十二者,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從,十八者,眷屬歡樂,十九者,諸橫消滅,二十者,業道永除,二十一者,去處盡通,二十二者,夜夢安樂,二十三者
  • 夜思|大學才懂的世故引熱議:被誤解了怎麼辦?
    作為教育工作者的作者認為:至少處理「被人誤解」這一課,有一些經驗能幫助你成長。推薦給你,靜夜思。大學才懂的世故引熱議:被誤解了怎麼辦?來源:景夜思 | ID:zjyesi作者:周景有同學哭訴說自己被別人污衊,導致自己的朋友因此和自己疏遠,怎麼辦?是不是應該和造謠者對罵,或者是在班級群裡面公開反駁?
  • 關於性格內向者的6大誤解
    誤解1: 內向者不喜歡說話   This is not true. Introverts just don’t talk unless they have something to say. They hate small talk.
  • 這是一個相信宿命,打破宿命,又因宿命重逢的故事
    "宿命"是我在讀完全文後,腦海中浮現的兩個字,文章的最後恰恰出現了這兩個字,讓我感到了和作者的共鳴。"宿命"本義為既定的命運,我所理解的是由本義延伸的,我認為命運是無法由你選擇的,就像你無法決定生死,但它又可以被改變,就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說:如果你盡全力做某件事,就會感到全世界都在幫你。
  • 土地的處境和宿命
    當我們開始用詩歌的形式表達日常,詩歌之中將無可避免地出現詩人,這恰如在維克多·雨果的鴻篇巨製《巴黎聖母院》中,詩人格蘭瓜爾誤打誤撞成為了這關於「宿命」的史詩的見證者。雨果本身是一位詩人,而詩人格蘭瓜爾則成為雨果視角的化身,這種安排或被看做是符合邏輯,雨果很好地解釋了作為故事中的全能之眼的存在(但顯然,他依舊無法逃避另一個關於全能之眼視角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