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腎病與腸道菌群密切相關,慢性炎症與內毒素是關鍵
最近,長春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清華大學醫院、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等單位共同參與研究發表的《腸道菌群失調在糖尿病腎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研究進展》論文也證實,腸道菌群通過「微生物-腸-腎軸」參與糖尿病腎病的進程,內毒素與慢性炎症是影響糖尿病腎病發展的關鍵,補充益生元等等改善腸道菌群,可以對糖尿病腎病的防治有積極作用。
-
美國等最新國際研究:腸道菌群與肥胖、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關
關於腸道菌群對健康的影響是國際熱門的研究內容,很多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失調與2型糖尿病、肥胖、肝臟疾病、腎臟疾病、動脈粥樣硬化、部分免疫疾病、心理疾病等等密切相關,其實這樣與中醫的「脾是後天之本」非常符合的,說明消化系統不僅僅是消化食物這麼簡單,對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
腸道菌群紊亂與腸易激症候群密切相關,新冠流行期需加強菌群調節
1 IBS患者的菌群變化 IBS分為混合型、腹瀉型、便秘型等多種。不同類型的IBS患者相關菌群的數量和種類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紊亂。>2.1 破壞腸道黏膜屏障 腸道黏膜屏障主要由腸道菌群、免疫球蛋白IgA、黏液以及胃腸分泌的相關溶菌酶組成,可抑制外源性抗原入侵從而起到防禦保護的作用。
-
腸道菌群與結核桿菌感染相關的研究進展
腸道菌群參與人體多種生理活動,並與多種疾病發生有關。腸道菌群與呼吸道疾病,尤其是與結核病之間的研究頗受關注。研究證實腸道菌群失調可影響宿主對結核分枝桿菌的易感性,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會導致宿主腸道菌群的改變。兩者通過宿主免疫反應、腸道菌群代謝產物等相互影響。因此,本文就結核桿菌感染與腸道菌群的關係及相關作用機制等進行綜述,為結核病治療提供新思路。
-
腸道菌群改變與糖尿病發生相關
腸道菌群改變與糖尿病發生相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3 22:37:36 瑞典哥德堡大學Fredrik Bckhed研究團隊揭示出腸道菌群在糖尿病前期以及糖尿病患者體內的改變
-
最新研究確認,嬰幼兒免疫力與母體菌群密切相關
一篇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的報告當中明確指出,嬰兒出生後出現的過敏,與母體腸道內菌群數量以及活性密切相關。目前腸道當中存在的益生菌,能夠讓嬰幼兒出生後發生過敏的機率明顯下降。針對有關腸道菌群的研究發現,懷孕期間母親腸道內的多種微生物可能會刺激胎兒的免疫系統發育
-
多篇文章聚焦腸道菌群與多種人類疾病發生之間的密切關聯!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機體腸道菌群或與多種人類疾病的發生直接相關,本文中,小編就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發表的相關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bacteria may be linked to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depression近日,在美國心臟協會2019年高血壓科學會議上,來自佛羅裡達大學的科學家們報告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發現,高血壓患者與高血壓聯合抑鬱症患者機體腸道菌群存在一定差異。
-
腸道菌群?-虎嗅網
腸道菌群已被證實可以作用於宿主的情緒、情感、精神疾病狀態,乃至信息加工過程。但菌群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卻一直難以捉摸。到目前為止,對腸-腦關係的研究大多僅僅指出了菌群狀態與大腦活動之間的相關性。而新的發現立足於對菌群參與應激反應的研究,試圖鑽得更深。現在,研究人員專注於恐懼,尤其是恐懼是如何隨時間消退的。
-
綜述|腸道菌群影響糖代謝的因素及機制進展
1 腸道菌群與T2DM 隨著人們研究微生物的手段、技術不斷發展,人們逐漸發現腸道微生物作為人體不可缺少的「隱形器官」,其在多種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肥胖、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均與胃腸道微生物失調密切相關[10],其中以T2DM為代表。
-
肝性腦病和腸道菌群相關,明確它對病情的作用機制,了解治療方案
導語:目前肝性腦病的發病率較高,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近期學者們敘述了肝性腦病患者腸道菌群的變化,分析了腸道菌群在肝性腦病中的作用機制及相關治療,分析表明肝性腦病的發病與腸道菌群聯繫密切,通過調節肝性腦病患者的腸道菌群療效顯著。
-
清華大學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研討會在京舉行
2014年,由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與武漢英紐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致力於推動我國在「腸道菌群與代謝健康」領域的研究水平。第二個初衷就是真正把我們研究的代謝腸道菌群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腸道菌群是代謝和疾病領域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它不僅是基礎研究,而且跟我們的生活健康密切相關。」這項研究工作的最大意義是把腸道菌群這個科學的概念來運用到我們的生活當中,讓公眾獲取正確的健康知識。是一項長期任務。
-
陳根:腸道菌群改善焦慮狀態,健康飲食的意義之重
但已有研究證實,不良的飲食習慣是導致焦慮和抑鬱惡化的因素之一,而改善飲食習慣可以緩解疾病症狀,這與腸道微生物有著密切關係。事實上,腸道龐大菌群和腸道神經元組成的複雜網絡,早已讓腸道成為人體的另一大感覺器官。
-
腸道菌群與潰瘍性結腸炎
本文重點介紹腸道菌群在UC的變化以及益生菌在UC中的應用。上述動物模型的研究表明:①基因背景影響IBD表現及嚴重程度 ; ②無菌環境下多數模型不能形成IBD; ③腸道菌群成分是IBD形成的必需條件。可以認為細菌是IBD相關的一個重要環境因素 ,研究腸道菌群的變化對於了解IBD 發病機制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表明[ 5 ] , UC患者腸腔內和腸黏膜內含有高濃度的細菌,結腸細菌數量高於迴腸1000~10000倍。
-
腸道菌群與「孤獨症」的關係
腸道菌群與孤獨症的神秘關聯孤獨症的孩子出現便秘等其他胃腸道症狀真的不需要特別注意嗎?其他正常的孩子也都有便秘等情況難道都需要做腸道菌群檢測嗎?腸道菌群是人體生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神經內分泌、神經免疫和自主神經系統影響大腦的發育和行為。研究人員強調了所謂的「微生物-腸-腦」軸的存在,影響著我們的情緒、行為甚至認知功能。腸道微生物群的破壞與多種神經、精神疾病密切相關,包括焦慮、抑鬱、自閉症、精神分裂及神經退行性疾病等。
-
菌群:腸道裡的健康密碼
人體的微生態包括口腔、皮膚、胃腸道、生殖器等多個系統,而腸道微生態是其中微生物數量最多、佔據最主要地位的微生態系統。對腸道菌群來說,人體就是它們的「發酵罐」,它們以未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物為食,人體脫落的一些上皮細胞等也是它們的營養物質;腸道菌群在生長過程中會代謝產生許多化學物質、激素和維生素,這對於維持人體代謝的穩態和提高免疫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
中草藥的功效,離不開腸道菌群的作用!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腸道菌群對口服藥物進行代謝也是菌群的一個重要功能,中藥尤其突出。我們都知道傳統中草藥絕大多數是口服給藥的,如果改變給藥途徑或製作成一些單成分藥物,其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這其中的原因可能就是忽略了腸道菌群的作用。
-
腸道菌群與脂質代謝
此外,某些腸道細菌被報導與脂質水平或BMI有關,例如,梭菌科/毛螺菌科細菌與低密度脂蛋白有關,而與BMI和其它脂蛋白無關;愛格氏菌屬(Eggerthella)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有關,而丁酸單胞菌屬(Butyricimonas)與甘油三酯水平降低密切相關。 腸道菌群可能在高膽固醇血症的發生中發揮作用。
-
腸道菌群——被遺忘的器官
腸道微生物作為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微小生命體對人類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大量研究表明腸道菌群與肥胖、糖尿病、肝臟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腸易激症候群、炎症性腸病、慢性腎病、愛滋病、過敏性溼疹、消化道癌症、自閉症、抑鬱症及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相關,已經成為一系列代謝性疾病防控的新方向。下面就腸道菌群的分布、分類、功能與疾病關係等方面進行介紹。
-
深度解析 | 腸道菌群與慢性肝病,肝癌|慢性肝病|腸道菌群|微生物群...
本文帶你詳細了解肝病與腸道菌群:新的數據強化了改變後的腸道微生物群和慢加急性肝衰竭之間的聯繫。血漿代謝物特徵除了腸道菌群衍生代謝物與慢加急性肝衰竭發展之間的關聯之外,血漿代謝物特徵(可能也來自腸道菌群)也與全身炎症和慢加急性肝衰竭密切相關。
-
運動會影響腸道菌群,現在發現腸道菌群也會影響肌肉與運動
小鼠的新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在調節肌肉質量和功能方面發揮作用。這些發現不僅為肌肉的功能、成長和發育提供了新的線索,而且還提供了與控制運動的神經交流的新線索。大家可以私信回覆:糖尿病,加入我們線下糖尿病管理群,獲取更多專業的糖尿病等健康知識指導,學習糖尿病管理與腸道菌群調養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