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寶寶到了一定的年齡段後,會喜歡用嘴咬各種東西,或者是喜歡用手抓東西,反正就是不讓自己閒下來的。這也是寶寶長身體的重要標誌。
其中,鍛鍊寶寶的手部動作靈活性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因為手指、腕關節等感覺和運動信息動作是被人體大腦的神經系統所掌控的,所以,如果寶寶的手部動作越複雜,大腦皮層就越能建立更多的關於精巧的神經聯繫,進而使得寶寶變得更聰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靈手巧」。
可大多數寶寶在最開始的手部發育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不會用勺子舀飯吃,拿東西時只會用整隻手,不會用手指去捏住物品等現象。這是因為孩子手部控制力差,肌肉不協調,完成不了精細動作。
但很多家長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行為,畢竟寶寶還小嘛,不會也是正常的,便因此忽視了寶寶最佳的鍛鍊手部能力的年齡段。
為解放雙手,媽媽把包菜放玩具給娃玩,網友:這就是手撕包菜吧
近日,微博上有這樣一段視頻火了起來。別的家長可能都選擇給孩子買各種各樣的玩具給孩子玩耍,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但視頻裡的寶媽卻想出這樣一個妙計,既讓孩子解放了雙手,也給自己省去了不少麻煩。
這天晚上,寶媽正在為晚餐忙活著,寶寶自己在房間沒有什麼玩具來把玩,就開始有點鬧彆扭了,於是寶媽便隨手將一顆包菜拿給孩子當玩具玩,自己便繼續到廚房忙了。
不一會兒,等到寶媽再回到房間看看寶寶時,只見原本完整如球狀的包菜,已經被孩子撕成一片片的了。接著,媽媽便拿來盆子裝好,還滿意地說到這剛好夠炒一碟菜。網友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稱讚這位寶媽真聰明,原來手撕包菜是這麼來的!
的確,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安分地待在那裡,避免各種搗蛋行為,並且也在無意中使得孩子的手部能力得到鍛鍊,還為媽媽減輕了負擔,真是一舉三得呀!再者,孩子正處於身體發育的旺盛期,關於手指靈活性的鍛鍊更是必要且重要的。
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成長需多加觀察,並在日常生活中多為孩子創造動手鍛鍊的機會。
接下來,菁媽便對具體怎樣去鍛鍊娃的手部能力展開詳細的敘述,並且幫助家長們有效地指導孩子如何去進行精細活動的幹預。
1、 加強手與腕部的配合與協調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可以通過教孩子用勺、擰毛巾等動作,來加強孩子手與腕部的配合協調能力以及力量。關於用勺練習,可以通過教孩子用勺舀飯、舀水等來鍛鍊;而關於擰毛巾,就可以讓孩子學會轉動手腕並用兩隻手往相反方向進行擰動。
2、 加強手指間的配合能力
要想加強孩子各手指間的配合協調能力,教孩子學會用筷子吃飯是最常用最直接的一種方式。這樣的動作有利於加強孩子拇指、食指和中指之間的協調能力。此外,還可以通過解系紐扣、穿襪子、剝花生等動作來強化手指間的靈活性。同時,這樣的動作還能加強手眼的協調能力。
3、 為孩子提供各式各樣的鍛鍊手部能力的活動
比如讓孩子進行書寫、塗色、剪紙、捏橡皮泥等活動。
書寫:鍛鍊孩子手部力量與手指間的配合,並且還能讓孩子掌握正確的書寫方式;
塗色:讓孩子學會正確的握筆感覺,讓孩子在大的空間裡塗畫和填色;
剪紙:教孩子用剪刀來進行剪紙活動,剪刀的開合動作以及剪紙動作鍛鍊了雙手的配合能力;
捏橡皮泥:孩子在捏橡皮泥的過程中,各手指進行了抓、搓、揉、捏的鍛鍊,還可以鍛鍊孩子的審美與想像力,一舉多得!
除此之外,在現實生活裡,家長們要多給孩子動手的機會,比如讓孩子學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幫忙提東西,上完廁所自己衝水等等,盡力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實在做不到的時候,家長再出手幫助。
這樣不僅讓孩子身體發育的各方面能力得到鍛鍊與提高,還能加強孩子以後獨立生活的能力,並且還有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對孩子而言,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希望各位家長都需重視並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