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茶」字經 鋪寬致富路

2020-12-16 金臺資訊

圖為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大樟鄉三古村茶園。金秀縣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金秀4月3日電 日前,走進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大樟鄉三古村的一處茶園,一群採茶工正搶抓時機,採摘最優質的明前茶供應市場。據了解,今年當地春茶(一芽一葉)每公斤收購價為26元左右。一個採茶工一天大概能採10公斤,收入約260元。

「茶葉要這樣採,採一芽一葉,根莖可以稍微留長一點。」在這群人中,採茶人胡夏莉十分引人注意。她身著瑤族服裝,手挎竹簍,在茶園裡來回穿梭,與眾人分享採茶技巧,手上的活卻沒有停下。只見她十指翻飛,嫩綠的茶青不一會就裝滿了竹簍。

瑤鄉姑娘正在採茶。金秀縣委宣傳部供圖

頭腦靈活、敢闖敢幹、勇於挑戰,是村民對胡夏莉的評價。2014年,在外經商多年的胡夏莉回到大樟鄉三古村,創辦廣西瑤山妹農副產品貿易有限公司,採取「公司 合作社 基地 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和幫助當地群眾銷售茶葉、茶籽油、筍乾等農副產品。2018年,胡夏莉先後獲得「來賓市十佳創業青年」、金秀瑤族自治縣「十大創業致富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我現在通過微信朋友圈賣貨,一年有100多萬元收入。」胡夏莉的茶葉生意步入正軌後,開始思考如何幫助村裡更多群眾致富。2019年5月,胡夏莉開始嘗試「茶旅」結合發展道路,吸引周邊城市遊客到村裡體驗鄉村採茶的田園生活,促進當地餐飲、民宿業發展,帶動全村村民增收致富。

與胡夏莉不同,覃宗靈是一名制茶人。覃宗靈表示,他家有20畝茶園,且傳承了祖輩的制茶手藝,自己種茶、制茶、賣茶。如今,他在大樟鄉買了門面,還在金秀縣城買了房,一家人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攤青、殺青、揉捻、整形、提香、乾燥……在覃宗靈的制茶間,他正熟練地加工茶青,最後得到優質的明前茶。

茶農正在制茶。金秀縣委宣傳部供圖

2018年1月,覃宗靈註冊「尤綿韻」商標。他認為,要想把茶葉賣好,必須要有自己的品牌。「『尤綿』翻譯成漢語就是『瑤山娃』的意思,以此告訴買茶人我們的茶是正宗瑤山茶。」覃宗靈解釋說。

據了解,覃宗靈以生產紅茶為主,成品主要銷往河南、黑龍江等北方地區的城市。因其製作的茶葉耐泡性好,口感綿柔,深受顧客喜愛。一年下來,他的成品茶銷售量可達500公斤,收入約20萬元。

胡夏莉和覃宗靈只是當地群眾依靠茶葉致富的一個縮影。大樟鄉三古村黨總支部書記梁成介紹,

三古村位於大樟鄉西南面,全村總人口210戶700多人。村裡特色產業為茶葉、八角、杉木,其中茶葉種植面積約700畝。

近年來,當地村民靠山吃山,種植茶樹,以茶問路,依託茶產業,三古村人均全年可增收3000元左右,不少村民因此圓了自己的致富夢。

梁成表示,

下一步,三古村將根據現有條件,採取「合作社 公司 經濟能人 貧困戶」的經營模式,成立村集體茶葉合作社流轉土地,將茶園流轉給合作社託管,統一耕、種、管、收,對古懂屯茶園全面提質升級。同時,以「產業 民宿 觀光旅遊 傳統工藝 鄉村養生養老 瑤浴 採茶制茶」等項目形式,打造農旅結合的生態觀光茶園。(

吳清文、唐毅、吳明江)

相關焦點

  • 念好「山字經」 共奔致富路
    如今,大傢伙兒都指望著這吊瓜帶領我們增收致富。」三合村村主任馮慶國說,自息烽縣引進貴州山友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九莊鎮種植吊瓜以來,有效帶動了當地村民增收致富,三合村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曾經的三合村可不是這般「熱鬧」場景。  「我們村以種植包穀、水稻為主,又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嚴重,土壤貧瘠,成片的土地並不多,再加上缺水,村民們都是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
  • 新街居委會:念好「牛」經拓寬群眾致富「路」
    安龍縣普坪鎮新街居委會結合自身實際,藉助國家扶貧政策,積極引導村民發展種草養牛,念好「牛」經,拓寬致富「路」。新街居委會養牛大戶 瞿幫尤去年到今年每年14萬到15萬整得到,現在圈窄一點,如果是圈寬的話到是不止
  • 信都區漿水鎮:種上「致富果」念好「生態經」
    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之信都區漿水鎮種上「致富果」念好「生態經」相關數據全鎮蘋果、板慄種植面積分別達2萬畝和14萬畝,創建蘋果標準化示範園生產基地18個,板慄生產基地近年來,漿水鎮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發展現代蘋果產業、展示蘋果文化、實現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深度融合的全域旅遊為著力點,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展山村群眾增收致富渠道。
  • 瑪拉迪嘎查:念好「轉」字經 科學養殖致富快
    近年來 昂素鎮瑪拉迪嗄查的農牧民 在農牧業產業發展政策的引導下 念好「轉」字經 發展羔羊短期育肥
  • 陳先志:為村民鋪就致富茶路
    陳先志:為村民鋪就致富茶路全國人大  作者:  2020-10-21 他是來自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桃嶺鄉高灣村長嶺組的一位農民代表,面對偏僻貧窮的山村現狀,他不退縮、敢創新、真幹事,帶領鄉親成...
  • 銅沛街道念好服務人才「四字經」
    原標題:銅沛街道念好服務人才「四字經」   近年來,徐州市鼓樓區銅沛街道秉持「抓人才就是抓發展,抓發展首先抓人才」理念,堅持念好人才
  • 念好「山字經」 走好「特色路」
    人民政協網湖北12月13日電「如何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的戰略部署,念好『山字經』,走好特色農業發展之路,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值得我們探索和思考。」近日,湖北省黃石市政協召開的議政性常委會議上,市政協委員鄭安章的建議引起參會部門和市領導廣泛關注。
  • 「我要把致富路越走越寬的喜訊帶到北京!」——井岡山神山村「笑臉...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題:「我要把致富路越走越寬的喜訊帶到北京!」我必須要把致富路越走越寬的喜訊帶到北京!」神山村位於井岡山的大山深處。早年,村民拿著竹筷、竹籃、簸箕等竹製品到茅坪街市去賣,曲曲折折的山路,走出去要花上兩個多小時。後來,大夥開始用板車拖竹子出去賣,可收入只夠溫飽。2016年春節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在村黨支部了解村級組織建設和精準扶貧情況。
  • 會議簡報要念好「六字經」
    筆者結合自己參加會議簡報服務工作經歷,談談做好這項工作的一些粗淺體會,概括起來就是要念好「六字經」。  注重一個「備」字  俗話說,「有備無患」「不打無準備之仗」,簡報工作也不例外。無論是辦會「菜鳥」,還是上會「老司機」,都必須在會前作好充分準備。
  • 《人民法院報》:念好「四字經」 培育優良家風
    筆者認為,黨員幹警要培育良好家風,須念好「四字經」,即「廉」「正」「勤」「和」。培育優良家風,要做到「廉」字當頭。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了今年上半年的反腐「戰果」。據統計,今年1至5月,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問題的有48779起,處理70501人。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念好「山」字經也能加快奔小康
    位於武陵山區的仙女山經多年打造,仙女山如今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高峰時遊客和避暑住戶達20多萬人,拉動周邊鄉鎮農業類消費超過5億元,帶動1萬餘人就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慶仙女山區依靠山水做起脫貧致富的大文章,在「山」字經裡實現了加快奔小康。仙女山鎮之變,從窮鄉僻壤到度假勝地,該地不僅成為重慶市武陵山區城鎮群生態脫貧的生動實踐。
  • 板橋鎮:荒地種茶葉 致富路更寬
    昔日荒山土坡變茶園「目前我們鎮上茶苗種植成活率90%達以上。」板橋鎮組織委員李玉傑說道,恆大集團在板橋援建了108棟茶葉育苗大棚,佔地150畝。同時,板橋鎮配套建設了水、電、路等「三通一平」工程,讓項目實施實現了「拎包入住」。
  • 火熱加盟中,小熊粥鋪與你攜手走上「致富路」
    目前,國內粥類外賣品牌琳琅滿目,如曼玲粥鋪、三米粥鋪、江川右、小熊粥鋪等。相較於同類加盟創業品牌,粥類品牌在餐品特點、受眾範圍、利潤狀況上有較大優勢。餐品特點上,由於粥品相對其他食品出餐快,因此易於把握餐品質量,管理和製作上容易標準化。
  • 浙江泰順:念山字經 做茶文章 譜致富曲
    截至目前,泰順茶葉銷售額突破3.3億元,逆勢而上,2萬多農戶實現「借茶」增收。  產業興,則百姓富。近年來,泰順以茶產業作為就業、增收、扶貧的實現載體,因茶興業,以茶致富,奏響茶產業致富的「幸福曲」。新華網發 泰順縣委宣傳部供圖  深山飄來「三杯香」 助農增收「致富葉」  在泰順縣雅陽鎮茶幹臨時交易點,幾乎每天都有幾十位來自江蘇、上海、安徽等地的茶商,佩戴著採購證,有序收購茶農們送來的茶幹。而在兩個月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景象。
  • 曲麻萊縣:念好「六字訣」,紮實推進村級換屆前期準備工作
    曲麻萊縣:念好「六字訣」,紮實推進村級換屆前期準備工作 2020-12-23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華網評:念好網信事業發展的「人才經」
    念好了人才經,才能事半功倍。」時隔三年,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在「4·19」重要講話中強調的網信事業「人才觀」,依然感到擲地有聲、意蘊深遠。  成事之要,關鍵在人。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近年來,我國出臺了很多鼓勵引進人才的政策,培養了一大批網際網路領域傑出的科研人員和企業家,但是,高端人才匱乏、網絡空間安全人才缺口大等問題,仍然是網信事業「發展中的煩惱」。
  • 中國台州網丨念好「線上」致富經 溫嶺農產闖天下的「雲渠道」更寬了
    緊跟該趨勢,溫嶺市積極開展嘗試,許多農戶企業搭上電商的快車道,唱響現代農業的致富經。溫嶺市紅日供銷有限公司擁有體量龐大的農產品供源,不僅帶動了當地600多家農戶共同發展,還積極幫扶四川茂縣的農戶們,為其帶去種植技術與市場機遇。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該公司開始尋機電商平臺,緣於一次「雙向選擇」的契機,陷入滯銷危機的農產品一下子成了搶手貨。
  • 福建寧德創新旅遊扶貧模式鋪百姓「致富路」
    然而,近年來,寧德市通過創新旅遊扶貧模式,幫助欠發達地區擺脫貧困,讓「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盤活「蝸居」的資源,還讓鄉村社會面貌煥然一新,鋪築百姓「致富路」。景區帶村 鄉村美贏來百姓富火紅五月,來到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四面環山,層巒疊翠,白牆黛瓦,溪水潺潺……三五成群的遊人或在參觀、或在拍照留念,一幅和諧秀美的鄉村畫卷展現眼前。
  • 致富經!普通農民張明柱 賺錢不走尋常路
    致富經!普通農民張明柱 賺錢不走尋常路 2020-08-09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壽寧縣下黨鄉:返鄉創業路更寬
    壽寧下黨村民王光棟通過返鄉種植茶葉,創辦民宿、餐館等,成為村裡的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路更寬東南網7月1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範陳春 通訊員 吳通華)揉捻,發酵,烘焙,復焙……近段時間,身兼車間主任和制茶師的王光棟在壽寧縣下黨鄉的夢之鄉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一直忙碌著,不厭其煩地重複這些制茶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