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儋州「白衣天使」救起落水女孩

2020-12-19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馬珂 

  通訊員 孫官華 相雲燕

  11月底的儋州松濤水庫東乾渠(當地人俗稱的水利溝)在冬日的陽光下泛著金光,住在附近的人們午後總會坐在河邊享受愜意的時光。可就在今年6月4日,這條看起來平靜的河險些吞噬了一個17歲女孩的年輕生命。一名體型瘦弱的海南農墾那大醫院腫瘤內科年輕護士張秀梅,用儘自己全身的力量,在這條河畔創造了一個生命奇蹟。

  2014年年底,省衛生計生委開啟對各醫院的督導檢查工作模式中,檢查組人員在海南省農墾那大醫院發現了這段埋藏了半年之久的動人故事。  「有人落水啦!」6月4日下午5點,松濤水庫東乾渠那大先鋒路段一陣嘈雜,一個身穿校服的女孩被人從河裡撈上河堤。「那姑娘沒呼吸,沒心跳,我們都以為沒得救了,圍觀的人打了120急救。」家住事發地最近的居民張傳貴回憶當時的情景。

  此時,剛剛下班回家的海南農墾那大醫院腫瘤內科護士張秀梅,聽鄰居說家門口的水利溝有人落水。出於職業敏感,張秀梅連鞋也沒顧上穿,光著腳跑了出去。

  「求你們幫幫忙,把這姑娘拉到岸上。」不管周圍人怎麼說,張秀梅認定了絕對不放棄一絲希望。女孩被路人拉上了岸,張秀梅開始做心肺復甦。

  做了1年多護士的張秀梅知道,救護車來之前,如果分泌物吐不出,堵住呼吸道,女孩生命仍受威脅。平日裡連男醫生做10分鐘都會覺得累的心肺復甦,體重僅僅46公斤的張秀梅竟然堅持了30分鐘!直到看到救護車開走,張秀梅終於沒了力氣,一屁股坐到地上,兩隻手不停發抖。

  「我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力量,救人的時候完全感覺不到累,就覺得按下去,按下去也許她就能活」,張秀梅回憶著自己救人的過程。

  第二天上班的張秀梅心裡牽掛落水女孩,但又不想去打擾女孩的治療和生活,於是偷偷從媒體上和護士朋友那裡打聽女孩的情況。「當我知道她已經脫離生命危險時,心裡也就踏實了。」張秀梅笑著說。

  直到7月份的一天,張秀梅接到醫院打來的電話:「秀梅,你之前有沒有救過一個女孩,家屬想見見你。」原來,張秀梅救人的時候,被路人問起是做什麼的,她匆匆答了一句「我是農墾那大醫院的護士」。就憑這一句話,家屬順藤摸瓜地找了來。

  當秀梅再看到那個女孩時,她已經康復。女孩的家人為了表示感謝,特意封了紅包,但張秀梅沒有要。

  「我是一名護士,看到這種情況,不可能不救人,這跟錢沒關係!」記者面前的張秀梅,顯得有些瘦弱,但說這句話時,卻格外帶勁。

  (本報那大12月1日電)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千古風情話竹笠
    文/海南日報記者 邵長春 特約記者 謝振安 王儀   通訊員 張琳 實習生 王歡歡  在海南,竹笠很常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儋州蜜柚產業邁出鏗鏘「標準步伐」
    談及儋州蜜柚被遊客和客商青睞,海南大學園藝專業碩士、儋州大成晶柚實驗園負責人侍文博,全面分析了包括時令在內的多個原因:儋州有長期種植蜜柚的傳統,技術較為成熟,有利於提升產品品質;柚子樹要3年以上才能掛果,樹齡越長果實味道越好,但種植周期長、收益慢的特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柚子的稀缺性;在時令上,儋州蜜柚比福建、廣西等沿海地區的柚子早上市1個月左右。
  • 海南日報數字報-儋州屋基村:將軍村的古韻新景
    ■ 本報記者 易宗平 通訊員 郭樹護  在儋州,有一個明代將軍村聞名於世,它就是該市那大鎮的屋基村
  • 海南日報數字報-「芋」見儋州「香」滿瓊州
    儋州香芋吃起來甘甜味美,獨特的清香更是讓人餘味不絕,所以取名香芋。這段時間是儋州香芋的上市時間,農戶們開始忙碌了起來。據了解,今年儋州香芋的上市價格不錯。
  • 英國領事救起落水女孩後,外媒報導跑偏了
    近日,英國領事救起落水中國女孩一事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看過完整視頻的話,不難發現女孩落水後,就有幾名男子迅速趕到離女孩最近的岸邊,試圖將她拉到岸上,但女孩驚慌失措中飄到了其他位置。在其他幾位路人準備下水救援的時候,英國領事先跳入了水中,隨後岸上的其他人也找來了救生圈,拋入河中協助領事完成了救援工作。因此,指責中國人都是麻木的、沒有伸出援手是不符合客觀現實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儋州第六屆西洋棋特級大師超霸戰亮點頻現
    7月11日,為期10天的「農信杯」中國海南儋州第六屆西洋棋特級大師超霸戰落幕。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首個氣味電影廳面世
    本報海口9月8日訊 (記者衛小林)9月8日下午,海南首個氣味電影廳體驗專場活動在海口中視國際影城國秀城店
  • 6歲女童柞水景點蕩鞦韆落水 灞橋一男子瞬間跳下去救起
    看見小女孩落水,他想都沒想,就跳了下去。3月11日下午5時許,在柞水終南山寨的一個景點裡的蕩鞦韆項目中,一六七歲的女孩拽著繩索從河的這邊往那邊蕩的時候,突然鬆手,落入了兩米多深的水中。見狀後,岸邊上多名遊客趕緊就拉繩索,試圖把小女孩拉起來,但女孩在水中,沒辦法再拽住繩索。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北美味馬友魚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在瓊北的港口中,無論是東寨港、鋪前港、清瀾港,還是東水港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花卉引種故事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作為熱帶島嶼省份,又地處雨量充沛的南海中,熱帶雨林發育極為茂盛,因此萬物生長,各類花卉資源豐富。那麼,到底海南有多少花卉資源呢?其中,多少是本地土生土長,多少是北花南移,多少是外花歸化的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到瓊北,品美食!
    對於許多遊客來說,在海南休閒度假遊玩,除了欣賞風景之外,更樂意享受美食、體驗文化。  海納百川的海南島上,海南人融匯閩粵烹藝,吸收黎苗食習,引進東南亞風味,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味覺體驗。海島性和移民性,使得包括餐飲文化在內的海南文化呈現出兼容並蓄的多元化特性,這在瓊北更為顯著。  瓊北各地都遺留著歷史印記,流淌著人文氣息。
  • 海南日報數字報-馳騁亞丁灣的白衣天使
    救死扶傷的故事在這群可敬的「白衣天使」身上上演,執行護航任務5年來,425醫院8批護航醫療隊先後執行了10批次護航任務,在印度洋巡診1.2萬餘人次,診治500多人次,開展胸腔閉式引流、闌尾切除等緊急手術30餘例,清創縫合與斷指修補86例,及時後送2名急重病人,換乘登艦救治各國船員20多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手握微信,讀懂海南
    文\見習記者 劉夢曉 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實習生 陳美辰  數位化時代,微信已經成為「手機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垂髫小兒,在暢享手機通訊便捷的過程中多少都會把玩兩下。
  • 海南日報數字報-「60個孤兒感念黎媽媽」
    文\海南日報記者 易宗平 通訊員 郭樹護  不是親情,勝似親情。儋州女子黎福煥,1959年在公社孤兒院工作期間,精心照料了60多個孤兒。
  • 海南日報數字報-萬氏昆仲:詩文耀儋州
    文\本刊特約撰稿 曾慶江  在儋州近代史上,萬民一很早就參加革命。
  • 大陸漁船救起4名落水臺灣科研人員,國臺辦通報詳情
    國臺辦今天下午通報: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漁船閩東漁62206於2020年11月19日在海上作業時,救起四名臺灣科研機構潛水作業人員。2020年11月19日15時許,閩東漁62206船在東經118°24.800′北緯23°06.500′附近海域作業,正在駕駛室瞭望的佘慶水船長發現遠處有四個漂浮的黑點向漁船靠近,判斷可能海上有落水人員,立即組織駕駛漁船靠近,確認是四名落水人員後,馬上組織船員開展救援,通過拋出船上的泡沫浮球和繩索,由於海上風浪較大,給救援帶來一定的困難,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救援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讓西部群眾享有更多優質醫療服務
    他的兒子患了重病,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海南分院(海南西部中心醫院)專家診斷後,告訴他不要焦急,這個病能治好。  「我父親接受院士做的手術後,正在康復中。」來自四川省達州市的「候鳥」田仕平說,儋州人文環境、醫療衛生條件越來越好。田仕平的父親年過八旬,2017年被確診為口底癌伴有頸部淋巴結轉移。同年12月24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口腔頜面外科專家張志願主刀,在儋州為田先生完成高難度手術。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農諺中的天氣預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勤勞智慧的海南農民,善於總結各種自然現象,尤其是氣象方面的科學知識,並把其通俗化,變為諺語之類,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記易懂,成為「農諺中的天氣預報」。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陶瓷千年窯語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實習生 李丹  「配料調色細且精,塑形繪影藝超群。方知日用尋常品,曾費勞工無限心。」捧起或粗樸或精緻的陶瓷器皿,謝覺哉的詩句總會縈繞耳邊。
  • 海南日報數字報-王祖道設立鎮州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耿  根據《宋史》和相關方志、地理志的記載,王祖道是請設「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