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宅了小一個月,大魚大肉的年貨早吃完了,2月10日以後,每天以青菜為主,肚中無油水,忽然饞油條了,那是在物資匱乏時代,可以代替葷食的家常美味。
油條,可替代葷食的美味
從年三十前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一直宅在家中,已經接近一個月,目前從全國返京人員不斷增多,還是不能外出。
年前儲備的豐富肉食早已吃完兩周,每天都以青菜為主,腹中無油,人變得很饞。又體會到了沒有大魚大肉,缺乏物資的兒童時期。
在沒有大魚大肉的時代,有一個美食介於葷素之間,雖是麵食,但是可以當葷食享用的,那就是炸油條。
油條經油炸制,借了油的葷香,麵粉又經過發酵,外層脆香,內裡鬆軟,口感略彈,有嚼勁。油條屬于越嚼越香,滿口留香,餘味很長的食物。
豆漿油條小醬菜是北京人的家常早餐,疫情來臨後,好久吃不上這口了。
油條又分傳統的長油條和新版迷你小油條。宏狀元,和合谷以及一些傳統老字號都提供長油條,麥當勞早餐賣的是迷你小油條。油條通常是買來吃的,很少有家庭自己做。
無事刷抖音,發現有人教做油條,麥當勞那種,迷你版小油條。看教程不太難,於是動手做起來。
自己動手做迷你小油條
食材:
麵粉300克,發酵粉3克,鹽1小勺,白糖2小勺,雞蛋1個。
溫開水200毫升。
製作步驟:
在面盆中,依次放入麵粉300克,發酵粉3克,鹽1小勺,白糖2小勺,打入一個雞蛋。
將溫水分多次倒入面盆,邊倒水邊用筷子攬拌,麵粉呈絮狀後,用手和面。
和好的面,蓋上蓋子或保鮮膜,發酵3小時以上(與室溫有關,室溫高發酵快),發好的面會增大一倍,內部有氣泡。
面板上抹油,將一塊麵團放入面板,不要揉。擀麵杖抹油。將麵團用手按平,用擀麵杖擀成長方形的面片。將面片切成小長條。
將兩個小長條疊放在一起。中間切一刀。切好的面片長度約為一個成人的手長。小油條的雛型就做好了。將每個小油條的兩端輕輕捏緊。
縱向用筷子輕輕地壓一道。
鍋上灶,放入植物油,油要多放一些。油溫6成熱,放入油條,炸至一面金黃後,翻面。
繼續炸至兩面金黃後,出鍋瀝油。
內裡鬆軟外面香脆的迷你小油條就做好了。大小和形狀很像麥當勞的早餐小油條。這種小油條,做法簡單,很適合在家做,有點廚藝的媽媽們第一次做就能成功。廚房小白,也可以嘗試,只是賣相問題,吃起來口感肯定不會差。
油條的來歷,與嶽飛和秦檜有關
這麼好吃的油條,其來歷卻並不美好,傳說與愛國將領嶽飛和賣國賊秦檜和秦檜的老婆王氏有關。
據說在南宋時期,當朝宰相秦檜和他的老婆王氏出賣國家投敵,陷害在抗敵戰場上取得輝煌成績的愛國將領嶽飛,用12道金牌將嶽飛從前線召喚回朝,在風波亭殺害。
當時的百姓義憤填膺,對秦檜恨之入骨。兩個賣小吃的攤主,聊起秦檜殺害嶽飛,異常氣憤,於是兩人就用剩下的面,做成了代表秦檜和王氏的小面人,背對背捏在一起,丟到油鍋中去炸,以表達心中的憤悶。
路過的人看熱鬧,有人乾脆放到嘴裡嚼起來。別說,這炸制的麵食,吃起來口感鬆脆,又有韌勁,很是好吃,人們就將這道食品稱為「油炸檜」。就是要將秦檜和他的老婆王氏下油鍋炸。
其他百姓聽說了這個食物以後,也來品嘗,都覺得好吃,喜歡吃的人就越來越多。而且這」油鍋炸檜」也表達了他們的情緒,用吃「油炸檜」來解恨。
由於做面人比較麻煩,攤主就將小人兒變成了兩個面片,再在油鍋中炸制,所以我們現在吃的油條,都是由兩片面組成的。
現在,經過發酵的面片,在發出滋滋聲的熱油中炸制,迅速膨脹,成為體積很大的金黃色油條。
雖然油炸麵食在我國很早就出現了,但是油條的製作方法盛行於南宋。炸油條,是南宋人對油炸麵食的進一步創新。
我覺得如果我生活在宋朝,以我的性格,大概率是如李清照一樣的主戰派愛國人士,是那種「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的人士。
即使我是一個普通人家的女子,也會是那個愛吃油條的人。以表達對愛國將領嶽飛的愛戴和對秦檜的憤恨。
現在的杭州人,依然十分敬重和愛戴嶽飛,前些年我到杭州旅行,曾在越王廟,看到一個年紀大一些的阿姨,在嶽飛像前合掌鞠躬。
賣國賊秦檜和他的老婆王氏,也一直跪在嶽飛墓前,受到人們的唾棄。
而代表秦檜和他老婆王氏的油條,也會一直被人們下油鍋炸下去,永世無法脫身。
油條在現在的中國,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普遍受到人們的喜愛,是非常傳統的油炸麵食。
就連外來的麥當勞早餐,也提供「油條豆漿」套餐,可見油條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
家庭版迷你小油條,做法簡單,我第一次做就成功了。不買外賣也能解饞,趁著宅家,練練廚藝吧。
疫情過後,不知道會出道多少自學成才的廚師呢。你也不要落後呀。
作者 鄭華芝
「芝蘭小築」講述田園,美食,以及回歸自然的故事。在這裡,我將與大家分享,我在「都市小菜園」種植有機蔬菜,和用自家種植的有機蔬菜烹飪美食的故事。這裡有一群熱愛種菜的都市農夫、都市農婦的有趣故事,以及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都市農人的種菜、做菜獨門手藝,還有來自這些菜友的各種家傳私家美食食譜。既然你已經走進「芝蘭小築」,就隨手點一下最上方右角的「關注」吧。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