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見書山 推窗聞「書香」——天津部分實體書店恢復營業見聞

2020-12-23 央廣網

新華社天津3月12日電 題:開門見書山 推窗聞「書香」——天津部分實體書店恢復營業見聞

新華社記者周潤健

拿出手機掃碼、伸出手腕測溫、酒精洗手消毒,經過一番嚴格的「安檢」後,記者走進了天津外文書店,精緻古典的書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國外原版圖書,四溢流淌的書香,讓人頓升閱讀的衝動。

天津市一家新華書店的店員在整理圖書(3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潤健 攝

「我們3月2日開始恢復營業,採用窗口式服務,6日起改為開放式營業,但是會採取限流措施,並暫撤客座閱讀區、關閉VIP閱讀空間等。」書店負責人陳宇介紹說。

創建於1950年的外文書店,一直是天津讀者選購外語書籍及外語學習的最佳去處,給幾代讀書人留下了溫暖的閱讀記憶。2019年12月21日,經過改造後,外文書店重新開門迎客。歐式的古典風格書架、閱讀桌椅和檯燈,2萬多冊國外原版圖書、濃鬱的咖啡香味……讓它一下子成了「網紅書店」,每天來此「打卡」的讀者絡繹不絕。

市民在天津外文書店選購圖書(3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潤健 攝

受疫情影響,外文書店推出的朗讀者、文學沙龍等活動都取消了,雖然現在每天來買書的人還不是很多,但陳宇樂觀地表示:「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暢遊書海聞書香』的日子很快就會重新到來。」

市民在天津市一家新華書店購書後用手機支付結帳(3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潤健 攝

隨著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推進,天津部分實體書店近日逐漸恢復營業。這些實體書店採用兩種方式恢復營業,一種是窗口銷售,即通過讀者電話諮詢、書店張貼或提供售書目錄,在窗口銷售;一種是店堂銷售,讀者須佩戴口罩,測量體溫方可進入,店內採取限流限時措施,並取消客座閱讀區等。

「有七年級的英語練習冊嗎?」「給我一本八年級的語文全解。」「有中外童話故事精選嗎?」……在天津市新華書店的一家門店記者看到,不時有市民前來詢問。「目前,我們採取窗口式服務。讀者在門口掃碼、測溫,提供書單或通過窗口諮詢,書店工作人員按照讀者需求在店內找書、取書,讀者在店門口手機掃碼完成支付。」該店負責人趙勁松表示。

天津市一家新華書店的店員在整理圖書(3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潤健 攝

記者了解到,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實體書店的影響,天津市委宣傳部近日制定出臺了11條舉措促進實體書店持續健康發展。從稅收減免、費用減免、金融支持、簡化審批流程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切實解決實體書店面臨的困難。

突然暴發的疫情,倒逼實體書店思考並探索可能的轉型之路。一些實體書店負責人坦言,這次疫情對書店的生存能力是一次考驗,雖然他們也開展了公眾號推送、線上閱讀、線上訂購等活動,但力度還遠遠不夠。待疫情結束後,他們會加速轉型,向信息化、智能化出版物發行模式轉化,同時與電商平臺展開合作,找準網上網下銷售渠道結合點,藉助網絡數據分析,實施目標讀者精準定位,促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圖書銷售業務推廣,多措並舉,留住書香,留住讀者。

相關焦點

  • 又聞書香|西安多家實體書店「線上+線下」全面復工
    >嘉匯漢唐書城是我市乃至全國首批恢復營業的實體書店之一,在全面做好環境衛生消殺等籌備工作後,於2月28日恢復門店營業,營業時間為:每日11:00-17:00。恢復營業首日,已經陸續有讀者聽聞消息趕來,重溫實體書店中的書香氛圍,為了迎接讀者到來,書城也開啟了前所未有的「0利潤」銷售模式,現金購書低至五折。目前書城除餐飲和培訓機構沒有復工,其餘區域均已開放。此外,一旦發現書城人流量較高,書城工作人員會立即採取限流措施,保障讀者的安全與健康。
  • 實體書店如何化危為機?
    大街小巷,又聞書香。隨著復工復市的號角吹響,近日國內多家書店相繼恢復了營業。記者走訪發現,目前書店客流量仍比較低,另有不少書店發出「告急信」。面對疫情的影響,如何化危為機,成為擺在實體書店面前的重要考驗。
  • 上海嘗試建立「讀者+實體書店+公共圖書館+咖啡館」書香聯盟
    新近從上海市徐匯區獲悉,這裡正在嘗試建立「書香聯盟」的新模式,由讀者和閱讀類社會組織組成「書香行者」,由咖啡館、實體書店、公共圖書館和社區公共空間構成「書香驛站」,把閱讀者和閱讀空間全面打通,形成都市溫暖的閱讀氛圍。  上海徐匯有濱江西岸的現代藝術,有梧桐掩映下的老房子,也有徐家匯娛樂購物的商圈和高科技園區。這些城市「熱點區域」,可以因為「書香」而結緣。
  • 新春走基層|實體書店轉型文化地標 「年味」裡的書香越來越濃
    隨著我省各地實體書店加速轉型可看、可交流、可輕食、可悅目的文化消費空間,春節期間,全省各地實體書店紛紛成為市民閱讀充電、同學聚會、親子學習、文化薰陶的好去處,他們徜徉在文化的海洋,感受春天的氣息。大年初一開始,全省各地的新華書店迎來了第一波讀者高峰。
  • 鄭州圖書消費券助實體書店「回暖」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張利瑤大街小巷,又聞書香。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鄭州市民以搶券的方式表達自己對讀書的熱情。上午10點整,1000萬元的電子圖書消費券準時發放,其中800萬元圖書消費券將在各實體書店現場投放,進店或結帳時掃碼即可領取;另有200萬元的消費券通過鄭好辦App、支付寶App開搶。
  • 成都市2020年實體書店扶持資金開始申報了!
    原標題:成都市2020年實體書店扶持資金開始申報了!   2020年4月23日,第25個世界讀書日當天,成都發布了「建設書香成都,發展實體書店」的三年行動計劃,要在2022年建成「中國書香第一城」。   該計劃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便包括對實體書店的財稅金融支持。
  • 今年南國書香節走出館外落腳實體書店 讀者欣喜
    本屆南國書香節採用「線上線下結合、全省各級聯動、分散同期辦展」的形式,以書店為依託,在全省範圍內設立150個分會場,讓讀者在家門口就能「聞書香」。活動上共有超20萬種圖書參展,100餘名名人名家伴讀好書,「線上線下」文化活動近200場次,可謂精彩紛呈。
  • 扶持政策精準發力 賦能成都實體書店發展
    今年4月23日,第25個世界讀書日當天,成都發布了「建設書香成都,發展實體書店」的三年行動計劃,要在2022年建成「中國書香第一城」。該計劃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便包括對實體書店的財稅金融支持。在這一計劃發布後不久,新修訂的《成都市實體書店扶持資金管理辦法》正式出臺。與往年相比,今年的相關政策扶持種類更多、扶持力度更大、扶持門檻也更低。
  • 疫情籠罩下的實體書店呼聲——超千家實體書店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根據相關書店披露的員工總數,以這些連鎖書店的月度營業數據進行倒推(比如幾家年規模過億、甚至很多億的知名品牌),常規營業狀態下每月的總營收都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據。今年1月25日之前並沒有歇業,相關營收基本是正常的。2月份的房租,部分或全部免除(一般商業綜合體是提前收取,提成扣點是當月結算,只要溝通協商,優惠政策應該已經落實)。那麼,此前形成的經營性現金流在哪裡?
  • 疫情籠罩下的實體書店呼聲:超千家實體書店問卷調查分析報告-虎嗅網
    根據相關書店披露的員工總數,以這些連鎖書店的月度營業數據進行倒推,常規營業狀態下每月的總營收都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據。今年1月25日之前並沒有歇業,相關營收基本是正常的。2月份的房租,部分或全部免除。那麼,此前形成的經營性現金流在哪裡?停業十七天左右,還不至於山窮水盡,人工成本對這些書店造成的壓力不至於大到如此。
  • 東陽市首家校園實體書店亮相東中
    這家名為「XinAn書吧」的實體書店,由市新華書店有限公司投資開辦,東陽中學為此提供了濟慈樓架空層約300平方米的空間,並免去水電費,共襄書香校園建設之舉。擴展閱讀版圖 校園書吧的出現,得益於2016年11月中宣部、財政部等多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
  • 實體書店喜迎政策春雨——各地出臺措施扶助實體書店
    3月2日,江蘇蘇州慢書房恢復營業。創始人許濤告訴本報記者,那一周,店裡只來了1位客人。慢書房的盈利一向源自3個部分:茶飲、圖書銷售、沙龍活動帶來的茶飲、圖書消費。因為閉店,沙龍完全停掉,所以2月完全虧損。最近微店銷售不錯,書友們出於支持,下了100多個購書單,但不能舉辦沙龍,店內也不能茶飲,3月估計是微虧。
  • 廈門民營實體書店:從「寒冬」向「春天」行進
    2014年底,《廈門市扶持民營實體書店發展暫行辦法》出臺,設立專項資金,送出政策「紅包」,補貼和獎勵民營實體書店;2017年9月,主管部門根據兩年多的實踐經驗和新情況、新問題進行修改完善,印發了《廈門市扶持民營實體書店發展辦法》,鼓勵民營實體書店進一步轉型升級。 一系列扶持措施,讓實體書店不僅一改過去幾年不斷關停的態勢,還實現了數量的持續增長。
  • 書香潤京城!北京全市實體書店已有1730家
    近日隨著「一個書店」在回龍觀首開智薈街的開業,王林穎的身心有了安放之處,她常常會坐下來看看書,喝喝茶,她的生活變得有了滋味。近5年來,北京實體書店以親民、溫暖、知性、厚重等多重品質,拉近了與讀者距離,成為人們學習、休閒、提升自我、發展自我的忠實陪伴。
  • 泉州計劃派發30萬元電子優惠券 為實體書店加油
    實體書店經營模式不斷創新,挖掘場景營銷優勢。  廈門網訊 據泉州晚報報導(記者 王宇靜 文/圖)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推動消費回升,支持文化、旅遊等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更值得高興的是,泉州市新聞出版局傳來消息稱,今年將計劃派發30萬元的電子優惠券,支持實體書店生存,倡導全民閱讀,讓泉州書香味更濃。  復甦:書店人流量正在增加  除了中心市區的「風雅頌」書局外,連真在晉江五店市及東海的「海上海」還有兩家書店。疫情期間他們書店的生意只有正常時期的十分之一,當前已恢復到三分之一左右。
  • 熟悉的書店還在!後天上海50餘家實體書店聯展100種好書打折
    從後天起到4月3日,全市包括新華書店、上海書城、朵雲書院、鍾書閣、思南書局、言幾右等等讀者們耳熟能詳的書店在內的50餘家實體書店將聯手推出「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春季圖書大聯展特別活動,參加聯展的100種圖書以社科文藝少兒為主,最近半年在各類別裡面銷售排名行榜前列的、去年年底至今的新書都能在聯展當中尋覓到它們的影子。參加聯展的書店可以有20%的書目調整,按照自身特色,擬定不同的主題。
  • 誠品再見,實體書店還好嗎?
    突如其來的疫情又讓本就難以為繼的實體書店雪上加霜。據統計,參與抽樣調查的1021家實體書店中,有926家暫停營業,佔比達90.7%。停業期間,許多中小型書店需要承擔高額的店面租金、物業費用和員工薪酬,並產生圖書積壓、貨款賒欠等一系列問題。即使恢復營業,經營預期也不樂觀,43.7%的書店表示上半年營業收入將下降50%以上。
  • 30萬元優惠券為實體書店加油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在生產生活正有序恢復的泉州,圖書館、公共景區、文化創意街區……人流量逐步恢復,為了增強消費者黏性,實體消費場所也同步加強線上活動的延伸。疫後時代,且看泉州文化消費市場的新動向—— 今年6月,在泉州中心市區青少年宮運營了多年的「風雅頌」書局暫停營業。實體店難以生存的話題再度引起大家關注。日前,「風雅頌」書局主理人連真送來了好消息:他們的新店已定址落戶豐澤區。
  • 實體書店還能再賣幾本書?
    物價漲、租金高是首要危機    在實體書店經營者看來,物價飛漲、店鋪租金過高,是實體書店面臨危機的首要原因。「過去20多年,中國的土地價格可能翻了十多倍,但我國圖書銷售的總量只上升了25%,房租壓力在增大。」季風書店董事長嚴搏非說。    用工成本的不斷上升,也已經使得實體書店的低利潤無法支付合適人才要求的工資。
  • 國家新聞出版署:支持實體書店有序恢復經營
    國家新聞出版署:支持實體書店有序恢復經營人民日報  作者:  2020-03-13 對承租國有企業經營性房產的實體書店,協助落實疫情期間免除房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