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有短處,只怕沒有長處

2021-01-08 中國青年報

作者:滿堂

特邀編輯:董學仁

莎士比亞當然是偉大的作家。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像他一樣的偉大作家,也是在作品中保留了缺點、卻具有無可替代的優點的作家?

很多人都聽到的一個故事說,有人到大街上去,把他的一幅畫擺在那裡,請過路的人評價。如果有誰覺得哪裡畫得不好,就畫個黑圈圈。

後來評價的人多了,黑圈圈佔滿了所有畫面。

這樣一來,他就知道了,不是這幅畫所有的地方都畫得不好,而是只在某些人眼裡畫得不好。相反,如果讓人只把覺得好的地方畫出紅圈圈,也會畫滿整個畫面。他還想到,那些缺點未必是真正的缺點,優點未必是真正的優點。如果要聽取所有評判者的看法,你就沒辦法畫下去了。

與這件事相似,一位著名作家成名之前,把一部作品先後投給十多家出版商,都退了回來。要是他把那十多家評判者挑出的缺點一一改掉,這部作品就什麼也剩不下了。

後來,幸好有一家出版商的編輯老師很有目光,看到了這部作品獨特的優點,恰好是別的作家沒有的,於是邀請作者進一步修改,把那些長處凸顯出來,於是這本書出版了,成了轟動一時的作品。

這是個特殊事例,但不是個別現象。我們讀過的許多名著,就是這樣出世的。

也就是說,在那些流傳後世的名著之中,仍然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因為有了與眾不同之處,即作家獨一無二的優點,仍然可以成為傳世之作,受人尊重。

說說我遇到的一個例子。是在1980年代,我在一個文學期刊當編輯時,有位在法院工作的業餘作者拿來一篇微型小說習作給我看。故事發生法庭上,真正的罪犯不是被告,而是一名證人,隨著案情漸漸清晰而暴露,證據足夠,那一天的法庭宣判了這個證人有罪。我不能發表這篇小說,因為這個故事不成立,一次訴訟的中途是不允許改變被告的。

這件事過了很久,我才想到,在一部世界名著裡,恰好有這樣的故事,在庭審之中把原告變成了被告,給了他嚴厲的懲罰。

就是莎士比亞的劇本《威尼斯商人》。

被告是安東尼奧,他借了原告夏洛克的錢,按照他們的契約,逾期不還錢要割下安東尼奧胸口一磅肉抵償。被告違約了,原告提起訴訟,請求威尼斯法庭支持和執行這個契約。

審理法庭上,有人希望不對夏洛克處罰,這讓判案的公爵很為難。被告安東尼奧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他說:「公爵不能變更法律的規定,因為威尼斯的繁榮,完全依賴著各國人民的來往通商。要是剝奪了異邦人應享的權利,一定會使人對威尼斯的法治精神產生重大的懷疑。」

在16世紀的威尼斯,法律至上觀念深入人心。不管是割一磅肉還是不割,都得依據法律執行,任何人,任何權力,任何權威,都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正是有了這種法治精神,才使得威尼斯成為當時歐洲強大和自由的城邦。

「要是殿下不準許我的請求,那就是蔑視憲章,我要到京城裡去上告,要求撤銷貴邦的特權。」原告夏洛克說,「您要是拒絕了我,那麼你們的法律根本就是騙人的東西!」

不管莎士比亞的劇本怎樣寫,法庭都可以輕易駁回原告的請求。因為威尼斯法律起源於羅馬法,而羅馬法中有「公序良俗」的最高原則,任何契約不可以違背。被告夏洛克的契約明顯觸犯了公序良俗的底線——在契約面前,人的生命永遠最重要。

但這樣一來,簡單駁回原告的請求,《威尼斯商人》的劇本就不會那樣精彩了。於是莎士比亞更換了判案法官,讓新法官鮑西婭利用她的智慧,設下針對原告夏洛克的圈套,讓原告鑽了進去,最後以原契約沒有規定割肉時可以流血的條款,把原告變成了違背公序良俗的被告,給了他特別嚴厲的懲罰。

實際上,《威尼斯商人》的法律缺陷,早就有人發現。19世紀,英國一位著名批評家指出:夏洛克的報復欲望來自安東尼奧對他的多次欺辱。他採取合法的報復行為,以便對抗那種堆積在他和猶太民族身上的辱罵和迫害,直到他手段殘酷、態度頑固的時候,我們方才失去同情,有所反感。而德國一位知名法學家認為,夏洛克維護權利的形象是正面的。因為權利就是權利,即使很不湊巧,權利的擁有者,依據我們的道德判斷是一個壞人,他的權利仍然應該得到尊重。

總而言之,《威尼斯商人》不該把原告當成罪犯嚴懲。

我們這些寫作者要注意的是,這個劇本即使有很大的缺點,但優點更為突出。

這個劇本富有奇特的浪漫色彩,大開大合,緊張曲折,很有喜劇性。劇中有誇張(如夏洛克提出割一磅肉的荒唐要求)、對比(安東尼奧與夏洛克的善惡觀念)、懸念(安東尼奧會不會因為割肉而死)、突轉(鮑西婭抓住契約中的破綻制服夏洛克,使衝突朝有利於安東尼奧的方向發展)等戲劇技巧的圓熟運用,也有仁慈與殘忍、友誼和仇恨、復仇和報應之間的尖銳對立以及情節發展的波瀾起伏、出人意料,充滿著極強張力。莎士比亞的戲劇才能太強大了。

人物塑造方面,夏洛克相當成功,其鮮明、複雜和豐滿,使之成為唯一能與哈姆萊特相比的莎士比亞劇作形象。

其人文主義色彩方面,至今還有人認為,《威尼斯商人》是人類有戲劇以來最深刻最有意義的喜劇。

莎士比亞當然是偉大的作家。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像他一樣的偉大作家,也是在作品中保留了缺點、卻具有無可替代的優點的作家?

現在,繞了一些圈子,你聽出了我想說的意思:我們在寫作之中,不一定非要改掉自己的缺點。我們一定要做到的事情,是用盡全力培養自己的優點,是用盡全力讓自己的優點長大。

要是你還沒有確立自己的優點,要從閱讀名著中確立。

要看出著名作家的過人之處。

作家馬原說:如果你想測試自己做個好小說家的潛質,我希望你先去拿一本海明威的小說集,去拿一本加繆的小說集,紀德的小說集,卡夫卡的小說集,博爾赫斯的小說集,隨便他們誰,你去拿一本,然後你讀他們的小說。如果你讀他們沒有心得,覺得沒什麼大不了,沒什麼了不起,你就不要再寫小說了,因為他們實在是太了不起了,只是你看不出他們有什麼過人之處。

進入寫作練習環節。

一、整理已有的思緒。

你曾經被你寫作中的缺點困擾嗎?你突破這種困擾的經驗是什麼?

有的寫作者感覺到這種困擾像是失眠。越把它當回事兒,它就越難驅除。如果不太看重它對自己的影響,那影響就減弱了很多。

二、請你再想些問題。

人的缺點和優點是連在一起不可分割嗎?當你拼盡全力改正寫作中的缺點,會不會像有些寫作者那樣,把身上的優點一起改掉?

作家與作家的區別,往往比白菜與石頭的區別還大。那麼,我們能說一棵白菜的缺點是不夠堅硬,一塊石頭的缺點是過于堅硬?

特色即風格。比如,你要是了解一部電影《現代啟示錄》,就知道這部電影是在向英國作家康拉德的小說《黑暗之心》致敬。康拉德這部小說,通篇陰鬱、冷酷和孤獨,這特色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中國作家老舍稱康拉德為「近代最偉大的境界與人格的創造者」,他留學時跟著康拉德作品學英語,學到了很多小說技巧,但沒有學他的風格。

三、構思一篇新作品。

字數不限。

只有一點要注意:把你的優點放大。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新語論說》人的長處會轉化成為短處,必要將長處當作短處來修持
    在為人處世上,我們必須要懂得收斂自身的長處,以免讓長處轉化成為了短處。猶如山上出現了黃金,從而導致整座山體被掏空;而人一旦不懂得收斂自身的長處,就會導致在所處環境中遭受各種挫折。弱水長流可爛石,好鼓也怕萬年捶。沒有人經受得起輪番的是非攻擊,所以,很多原本的長處恰恰會變成了自己的痛處。如果不懂收斂心性,人的長處會轉化為短處。
  • 不要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比
    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如果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相比,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無謂的比較會讓你產生自卑的心理。將自己短處和他人的長處作不公平的對比。將自己某一項短處面不斷的擴大,並產生一種心理陰影。小明去看一位心理醫生,希望獲得心理醫生的幫助。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要以自己的長處,去看別人的短處
    文/芨芨草中國有句古話,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意思是人各有長處和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不過,話雖然是這樣說,但是有些人卻只會看到別人的短處,而忽略其長處。究其原因,是只看到別人短處的人,目光短淺,心胸狹窄。
  • 笪志剛:客觀看日本的「長處」和「短處」
    國人對日本忽高忽低,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的評判,既有中日關係起伏變化的映射,也有日本作為中國重要鄰國時刻牽動國人神經的投射,更多反映的則是,我們有時難以較為客觀乃至理性地去認知日本的「長處」與「短處」。作為曾經的亞洲經濟領袖,日本不僅創造了東亞經濟奇蹟,成為亞洲唯一的發達經濟體,還開創了亞洲科技與技術反超歐美的諸多先例。
  • 你的長處和短處是什麼?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他們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或沒有在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發揮才能。而也許正是這些原因,他們沒有獲得屬於自己的成功,甚至有些人因為慘澹地走完一生。這就需要人們充分認清自己的長處,認清自己的長處應該發揮到哪裡,只有這樣,才能駕輕就熟,一往無前。
  • 閒讀《論語》:長處、短處,善於學習,智慧如此,成長也如此
    孔子的意思是說,三個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個有一個人可以做自己的老師。好的,要學習;不好的,借鑑不好的方面,而修正自己的缺點。應該說孔子的這句話很好理解,看上去也很平常,貌似人人都能做到。但實際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做到的往往卻不一樣。大多數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別人的短處,去否定人,否定事,拿自己的長處,去和別人的短處比較,凸顯自己心理。
  • 周振興:一個合格的內容創業者,必須學會用你的長處,打擊對手的短處
    如果你能掌握這一招,你還有很大的機會:用你的長處,打對手的短處一、什麼是用長處,打對手的短處舉個例子,先分配一下長短處我的長處:擅長寫文章我的短處:不擅長演講你的長處:擅長演講你的短處:不太會寫文章二、為什麼長處打短處管用原因一:內容創業更講究長處打短處有沒有發現,網際網路上每一個風口的出現,最關鍵的一點是,你要敢於輸出,敢於第一個吃螃蟹。
  • 人是應該發揮自己長處,還是彌補短處?
    怎麼辦,是否人際這塊上不來,我這職場生涯就別指望再有什麼發展了?」聽了他的話。我陷入了沉思,曾幾何時,在剛剛進入職場的時候,我自己也被這個問題困擾過。而那個時候,是一個流傳甚廣的職場故事給了我啟發。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帳務,所以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帳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香客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裡,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
  • 做人不僅要了解自己的短處,更要看到別人的長處
    有一隻貓,對自己的過失總是百般掩飾。老鼠逃掉了,它說我看它太瘦,等以後養肥了再說。」到河邊捉魚,被鯉魚的尾巴打了一下,它說:「我不是想捉它—捉它還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來洗洗臉。」後來,它掉進河裡,同伴們打算救它,它說:「你認為我遇到危險了嗎?不,我在遊……話沒說完,就沉沒了。
  • 不同氣質類型的長處和短處
    下面是四種典型的人格氣質類型,還有他們的長處和短處。多血質,擁有這種氣質類型的人,他們最大的長處是臨危不亂,因為他們具有靈活變通的能力以及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並且,他們交流能力強,活潑,受人歡迎,社交能力強。因此有他們是「帶動全場,活躍氛圍的人」。多血質的缺點是,他們往往缺乏深入理解以及總結的能力。
  •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思慮得再多,只要沒有付諸行動,那麼終究只是黃粱一夢。既然一開始就有了對自己的定位,在別人走過那些自己不曾嘗試的路,取得了應有的成績後,我們要做的不是「我本可以」,而是對生命饋贈的感激。每個人生下來就各有不同,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也都有著無論如何努力都沒法改變的短板。要是在清楚自己的不足之處,還長期自視甚高,是一種可悲。認清自己,將自己所擅長的發揮到淋漓盡致,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 腦科學揭示:改正孩子短處最好的方法,是放大他的長處
    ,尊重他的興趣,讓他從他的長處去發展,這個孩子就可以健康成長。改正孩子短處最好的方法,是放大他的長處。人有了長處,頭就抬起來了,有了自信,學習也就容易了。我們可以通過很多實驗看到,你對孩子的態度,會決定你孩子大腦的結構,以及他學習的態度。
  • 能使自己的長處大放異彩,就沒人去注意你的短處了
    母親因此傷透了心,也不得不把「望子成龍」變成了「望洋興嘆」,認為自己的孩子再也不會有什麼前途可言了。麥可雖然學習不好,卻有一手絕活:隨便什麼木頭、石塊,到了他的手裡擺弄幾下,就會變成一個可愛玲瓏的小玩意兒。看著兒子每天「不務正業」,母親就讓他退了學,並找了一家工廠去打短工。
  • 與其提升孩子短處,不如加強長處,木桶效應新解讀家長或該了解
    文丨任林(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引言:相信有不少家長聽說過「木桶理論」,即堅信一個木桶可以盛水的多少取決於木桶最短的那塊板。很多家長對此理論深信不疑,於是努力培養孩子的短處,讓孩子的長處到達一定程度後就暫停,不再培養。
  • 及時發現孩子們長處和短處是非常重要的、便於提前安排好人生規劃
    我沒有讓我的孩子在學齡前接觸任何學習、因為我覺得人生苦短、就短短幾十年、再看當今社會的方方面面、從讀書那天開始就會永遠失去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狀態了、其實在我孩子這個時代、像我孩子這樣的也已經是很少了、大多也都是在上各種培訓課、興趣班等等。我很幸運、孩子進入學校剛剛開始確實不適應、但這個過程也沒有特別的久,一眨眼就慢慢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了。
  • 柯利牧羊犬有什麼長處和短處?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養?
    後來它們逐漸變成人們的伴侶犬,廣受歡迎,就連英國女王伊莉莎白都對它寵愛有加,為它紳士的外貌所傾倒。到現在,也越來越多的人讓它們成為家中的一員,所以今天就來說說柯利牧羊犬的一些長處和短處,也為了給那些準備飼養塔門但還沒行動的未來鏟屎官做點參考。首先來說說它們的優點。1.
  • 經營長處,成就最好的自己
    所謂長處就是一個人最擅長的事情,可以是一門技術、一門學問或是一種特殊能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這與出身無關,無論窮二代還是富二代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發現並經營自己的長處,就會為人生增添光彩。烏姆貝託和許多普通大學畢業生一樣,匆匆結束了大學學業。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幹什麼。他得到了一所小學的社會工作者的職位。
  • 我不怕等待,我只怕我連等待的機會都沒有!
    我不怕等待,我只怕我連等待的機會都沒有!1:不滿意就換,不喜歡就分,不舒服就走,不高興就撤。人生那麼多痛苦,無非就是你不放過自己啊!2:人生的路上,不問山那邊的山,溫暖自己腳下的土地,豐盈生命裡的詩行,即使沒有花開的那一天,即使沒有人為我們鼓掌,我們也要一路向前走,既然認準了方向,即使風雨來襲,也不放棄心中的信念。3:生活不是單行線,一條路走不通,你還可以轉彎。
  • 俗語:「進山不怕虎傷人,只怕人情兩面刀」,挺有道理
    文/江梳留影「進山不怕虎傷人,只怕人情兩面刀」,又是一個關於為人處世方面的俗語。意思是:進入山中,不怕能傷害人的老虎,反而害怕那些兩面三刀的小人。這句俗語就是告訴我們不管在哪裡都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地方小人。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
  • 淨土法門法語: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三毒煩惱,我們都有,要是沒有,我們就不會到這個世間來了。到這個世間來的,三毒煩惱都有,只是程度淺深不相同、貪嗔痴的對象不一樣。「貪」是在順境出現。「嗔」是在逆境發作。我們想佛,我們念佛,心裡一有念頭,古人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馬上提起佛號,把妄念打掉。修行人在名聞利養來的時候,要懂得轉變,要怎麼轉變?在起心動念時,就要馬上警覺,決定不能有貪嗔痴慢的念頭。我們六根對著外面六塵境界,你喜歡的境界就起貪心,不喜歡的境界就起嗔恚心,念頭才一動,立刻就要知道墮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