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話劇上德育課!最美高校輔導員「汪sir」:與其理性說教,不如感性...

2020-12-27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昕璐/文 受訪者/圖

青年報·青春上海報導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恰五四運動百年。為切實引領青年開拓創新、奮發有為,中宣部、教育部首次從歷屆在崗的「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和在讀的「大學生年度人物」中,評選出10名「最美高校輔導員」和10名「最美大學生」。上海高校中有2位輔導員獲評「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輔導員」何以美?青年報·青春上海今起帶來報導。


「我的祖國給了我生命和智慧,如果我的愛能對祖國有一點點貢獻,我將百死不辭,畢生有幸!」上海交大原創話劇《錢學森》全國巡演期間,劇中的這句臺詞一度在青年學子中成為流行語。這部由上海交大師生根據新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交大1934屆校友錢學森生平事跡創作而成的「熱劇」,帶給無數青年學子心靈的觸動和震撼,而它的幕後製作人正是當時上海交大校園裡一名普通的輔導員汪雨申。自2001年留校任教,汪雨申老師在文化育人的道路上一走就是18年。「輔導員就是相伴成長的角色,俯下身子說話,這是一種工作習慣。」汪雨申說道。

「周六保證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證」

「汪sir」是學生們對汪雨申的親切稱呼。

2001年,汪雨申本科留校後帶上了第一屆學生。當時,他只比學生大四歲,「當時別人叫我一聲『汪老師』,我就覺得惴惴不安。我還沒有傳道授業解惑,我怎麼就成老師了。」汪雨申在第一次組織班會的時候,就與同學們互相起暱稱,「汪sir」就這樣流傳起來。

在學生心目中,汪雨申不僅是一位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更是一位願意隨時與學生分享喜怒哀樂的兄長。「周六保證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證」,汪雨申的手機24小時為學生開機,學生半夜生病,他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學生成績下滑,他促膝談心、對症下藥;學生感情受挫,他細心開導、化解心結……諄諄如父語,殷殷似友親。學生的事,就是「汪sir」的事。

汪雨申曾獲評2013年度「全國輔導員年度人物」「上海市輔導員年度人物」、上海市育才獎、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獎、上海交通大學「思政之星」等榮譽,連續三年被提名學校「最受學生歡迎教師」、四次獲評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上海交大人文學院的一位校友這樣評價汪雨申老師:「『汪sir』像我們的兄長、老師、引路人,我們從『汪sir』那裡學到了很多。」


經師易求,人師難遇。除了在生活中對學生關愛有加,汪雨申十分注重全方位育人。他擔任交大青馬黨校主講教師,為學生黨員講授黨課;為港澳臺學生開設關於上海歷史變遷的專題報告;為國務學院學生開設演講與辯論專題課程;擔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社會實踐》《藝術理論與實踐》等課程的主講教師。

他在具體的工作中,緊緊圍繞著「育人」這個學校的中心任務,從理想信念、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審美素養等方面挖掘學生潛質,努力將學生塑造成一個堪當大任的「全方位一流人才」。

「輔導員就是與學生相伴成長的角色,幫助學生尋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走上屬於自己的人生巔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那才是對於每個輔導員最大的欣慰。」汪雨申說道。


一部話劇,就是一堂精彩的德育課
上海交大大型原創話劇《錢學森》是由汪雨申組織排演的。自2012年公演以來,話劇在校內以及全國巡演13輪39場,觀眾人數累計超過6萬餘人,該劇曾在2013年獲得中國校園戲劇節最高榮譽。今年10月,這部話劇還將在呼和浩特演出,邀請航天城的科技工作者共同觀看。

「我的祖國給了我生命和智慧,如果我的愛能對祖國有一點點貢獻,我將百死不辭,畢生有幸!」劇中這句臺詞一度在青年學子中成為流行語,帶給無數青年學子心靈的觸動和震撼。

有學生看完劇後與汪雨申分享:「有時候在課堂上說的,我們就不願意聽或者聽不進去,可是在舞臺上表現出來,我們就覺得能夠接受。」學生一句「與其理性說教不如感性示範」成為了汪雨申心中的金句,這句話更是堅定他在大學裡開展文化精品塑造之路。

「開展以文化人以美育德,這條路是行得通的,而且能夠真真正正得到育人實效。」 汪雨申直言,在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教育實踐中,什麼是最有效的方法?他已經從中找到答案——一部話劇,就是一堂精彩的德育課!


去年,汪雨申又指導創排了醫學生題材的原創話劇《白衣赤誠》,把握時代脈搏,聚焦青年成長,引領青年學生樹立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並培育共同的文化追求,為上海交通大學校園文化打上了獨特底色。

汪雨申還是《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的作者之一,他獨立負責「俗文俚語」篇的撰寫。汪雨申在自我學習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的同時,不忘飲水思源,從語言文化的角度,為大家學習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提供了一個讀得進、記得住、用得上的讀本。汪雨申表示:「這本書力求通過展現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風格,凸顯習總書記的語言力量。讓讀者能夠增強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幫助大家更好地認識當代中國和未來的發展。」


「請進來,走出去」,向留學生講述中國故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8年來,汪雨申堅持工作在學生工作第一線,他的工作對象除了中國學生之外,還包含了2000多名留學生。

面對留學生為對象的群體,汪雨申以宣傳中國文化為指導,一方面開展了「請進來」活動,使留學生與中國學生充分接觸,激發留學生主動學習中國文化的熱情,讓留學生理解和認同中國所選擇的道路;另一方面,開展「走出去」活動,對留學生加以引導,樹立中國文化形象,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縮小文化差異,消弭誤解。


汪雨申還指導創建了「仁·聞」網絡文化工作室,在工作室的微信公眾平臺中以「語伴」為主要版塊,面向全體交大學生發布語伴信息,既解決留學生的語言學習問題,同時也為中國同學提供了很好的中外交流機會。

「我們組織了各種各樣的中國文化體驗活動,讓留學生了解中國、喜愛中國,並逐漸成為知華、友華的國際使者,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受著中國,他們既會講好中國故事,也會向世界傳遞出中國的聲音。」汪雨申介紹說。

在汪雨申老師的指導下,2018屆來自挪威的留學生歐陽海獲得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獎,並立志做一名溝通挪威和中國之間的友誼使者;2017級來自義大利的留學生馬克,在汪雨申老師的支持和幫助下,不但漢語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還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漢語橋」上有著精彩的表現。馬克從一名五星級酒店的大廚,轉變成一名研習漢語的大學生,並在2018年獲得上海交通大學「留學生之星」和「感動校園人物」榮譽稱號,他立志要做當代的馬可·波羅,為義大利和中國的世代友好交流付出自己的努力。


對話汪雨申
獲得學生信任,幫助他們成為想要成為的自己

記者:您怎樣定義「輔導員」這個角色?

汪雨申:輔導員就是一份良心活。學生的成長需求方方面面,需要輔導員去用心對待,才能起到作用。輔導員不是管理者,而是陪伴者、引導者。是學生成長路上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記者:您是一名「75後」,現在「00後」已經進入大學了。您覺得,作為一線輔導員還有優勢嗎?對於「00後」的話語體系,思想關注,您會有特別的研究嗎?

汪雨申:每一代人都有一代人鮮明的時代特色,這是歷史規律,面對比我更加年輕有活力的新生代,我的基本態度就是貼近他們、了解並理解他們。我認定有一個恆古不變的道理,那就是所有學生來到大學裡都有實現自己成長的內在需求,無論是誰,無論性別,無論年齡,都有對自身價值實現的渴望。而我需要做的,就是獲得他們的信任,並幫助他們成為那個他們想要成為的自己。

記者:獲得「最美高校輔導員」,感想如何?下一步,在輔導員整體隊伍的鍛造上,您有什麼想法?

汪雨申:對於這次獲獎,除了榮幸之外,更有一份責任。這就像是我發起新的衝鋒集結號,催我繼續奮勇向前,在文化育人的路上堅持走下去!這份榮耀不單單屬於我個人,它屬於每一個兢兢業業在育人路上辛勤付出的輔導員,屬於我們整個輔導員隊伍,我只是他們其中普通而幸運的一員。我們這支隊伍會繼續圍繞育人主題,走職業化、專家化的道路,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關焦點

  • 上海交通大學輔導員——汪雨申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上海交大原創話劇《錢學森》全國巡演期間,劇中的這句臺詞一度在青年學子中成為流行語。這部由上海交大師生根據新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交大1934屆校友錢學森生平事跡創作而成的「熱劇」,帶給無數青年學子心靈的觸動和震撼,而它的幕後製作人正是當時上海交大校園裡一名普通的輔導員汪雨申。自2001年留校任教,汪雨申老師在這條文化育人的道路上一走就是18年。
  • 2019年「最美高校輔導員」事跡掃描
    他的足跡從雲南到黑龍江,從福建到新疆,七萬多裡路,近三個「長徵」的距離。百年校慶前,組織學生記者176人次分赴47座城市採訪了409位校友,助力編撰了《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傑出校友第一輯》,線上線下的校友風採展示激勵著師生,引領著對社會責任的認知,對社會生活的關切。為讓信仰在教師心中紮根,在學生心中開花結果,他積極投身理論宣講,推進工作實務,凝練品牌項目,提升育人實效。
  • 2019「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事跡發布
    」  10名「最美大學生」  將齊聚一堂,唱響青春之歌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展示高校輔導員和大學生的奮鬥精神,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合發布「閃亮的名字」——2019年「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事跡。
  • 閃亮的名字,絢麗的青春——記2019年「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
    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  題:閃亮的名字,絢麗的青春——記2019年「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下)  新華社記者胡浩、孫少龍  把汗水匯聚,去澆灌五彩的花朵。是老師,為年輕的水手護航。  為切實引領青年開拓創新、奮發有為,中宣部、教育部首次從歷屆在崗的「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和在讀的「大學生年度人物」中,評選出10名「最美高校輔導員」和10名「最美大學生」。  他們接力奔跑,不斷超越,譜寫出青春歲月中的壯麗樂章。  用心靈陪伴心靈  29年,足以讓青絲暗生華髮。
  • 帶你認識「最美高校輔導員」
    輔導員隊伍,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依託,是實現大學生價值引領的骨幹力量。日前,中宣部、教育部首次從歷屆在崗的「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中,評選出10名「最美高校輔導員」。他們,用既有意義又有意思、既營養又對味的方式,創新學生工作方式,做好高校思政教育。
  • 今晚,2019「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事跡發布!
    年「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事跡。10名「最美高校輔導員」和10名「最美大學生」中,有的潛心科學研究,在核心技術的科研之路上不斷前行;有的響應創新創造的時代號召,投入科技創業的浪潮;有的人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積極參與各類志願活動;有的自強不息,用自己的故事感動和激勵著他人。
  • 2020年重慶市最美高校輔導員「出爐」 來看她們如何當學生的好...
    「2020年重慶市最美高校輔導員」發布儀式現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陳洋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7日15時訊(記者 姜念月 陳洋 實習生 李春平) 近日,由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中共重慶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向社會發布了2020年第四期最美人物——「2020年重慶市最美高校輔導員」。全市共10名高校輔導員入選。據了解,目前重慶市共有專職輔導員4000餘名。
  • 這位「最美高校輔導員」來自山大
    2019年6月14日,《人民日報》7版以《他們與學生分享快樂,為學生排解煩惱,幫學生找準方向 帶你認識「最美高校輔導員」》 為題,聚焦「最美高校輔導員」,其中一位是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海洋學院黨委副書記範蕊,從人人網到QQ空間,從新浪微博到「陌上花開」微信公眾號,她一直堅持利用網絡,記錄學生的點點滴滴、為學生答疑解惑。
  • 中宣部教育部聯合發布2019年「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名單
    據悉,教育部先後舉辦11屆「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和14屆「大學生年度人物」推選展示活動。2019年,經過嚴格的程序,中宣部、教育部從歷屆在崗輔導員年度人物和歷屆在讀大學生年度人物中,遴選出10位高校輔導員和10位大學生,首次納入「最美人物」系列,樹立起新時代輔導員和大學生的學習榜樣。
  • 最美高校輔導員:引領青年學生帶著信仰去追夢
    高校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陪伴青年學生成長、指引青年學生前行,他們是大學生成長路上的的「同路人」「引路人」;更重要的是,他們打通線上線下的界限,融合課上課下資源為青年學子插上了信仰的翅膀,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成為大學生前行的「開路人」,幫助大學生更好的成長成才。他們就是高校輔導員。
  • 王銀思老師榮獲2020年「最美高校輔導員」稱號
    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幹力量。日前,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從全國14.8萬高校在崗專職輔導員中,評選出10名2020年「最美高校輔導員」,並聯合發布其先進事跡。我校機械工程學院輔導員王銀思獲此殊榮。  高校輔導員自2019年被納入中央宣傳部「最美人物」系列。
  • 西安交通大學庫來西·依布拉音榮獲「最美高校輔導員」
    日前,中宣部、教育部評選出10名2020年「最美高校輔導員」,西安交通大學學工部少數民族學生專職輔導員庫來西·依布拉音獲此殊榮。新華社新華社《綻放奮鬥光芒,激蕩青春力量——記2020年「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報導:西安交通大學輔導員庫來西·依布拉音組織開展以「偉大事業,信念領航」為主題的就業宣講活動,講述西遷故事,弘揚西遷精神,積極為畢業生搭建平臺、對接單位,提供就業創業渠道。
  • 綻放奮鬥光芒,激蕩青春力量——記2020年「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題:綻放奮鬥光芒,激蕩青春力量——記2020年「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上)  新華社記者  以青年力量,追逐遠大夢想,綻放奮鬥光芒,這是青春最美的模樣。  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近日聯合發布2020年「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先進事跡,展現了當代高校輔導員和大學生立足本崗敬業奉獻、矢志拼搏不斷奮鬥的良好風貌。  江城武漢,英雄之城。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來自武漢理工大學的輔導員靳敏,執著守護著自己的學生。
  • 文明賞花 疏堵勝於說教
    武漢大學被譽為全國最美的大學校園之一,最有名的莫過於武大櫻花,每年春天都會吸引眾多遊客紛至沓來,流連忘返。不過,搖樹、折枝等不文明現象,也一直讓武大傷透了腦筋。少數遊客為了追求拍照效果,故意把花瓣搖落,形成落英繽紛的「花瓣雨」,讓樹木很受傷。
  • 京華時報:OKT的《哈姆雷特》理性模糊感性至上
    原標題:OKT的《哈姆雷特》理性模糊感性至上   立陶宛OKT劇團的《哈姆雷特》在北京的話劇圈掀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浪。緊張不羈的觀演關係、洗鍊直接的視覺衝擊、力道鮮明的表演尺度,都讓人嘖嘖稱讚。歐洲戲劇聯盟大獎得主的確實至名歸,戲劇奧林匹克盛宴為業內人士和觀眾們帶來了如此好戲,也令人感激。
  • 辛勤耕耘為青春護航 2020年貴州省最美高校輔導員群像掃描
    辛勤耕耘為青春護航——2020年貴州省最美高校輔導員群像掃描    「我希望成為學生們的良師益友,雖然現在離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師還有一段距離,但我會一直努力。」獲得2020年貴州省最美高校輔導員榮譽稱號後,貴州財經大學專職輔導員孔淑華表示,她將繼續以「真善美」為教育原則,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今年,和孔淑華一起榮獲最美高校輔導員稱號的,還有先桁等另外9名高校輔導員。    高校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幹力量,是高校中與大學生聯繫最緊密、互動最頻繁的教師群體。
  • 心理解讀:理性和感性的區別都有哪些?三大區別完全相反
    在當下的社會中,一些觀點認為男性偏理性,而女性偏感性。如此定義理性和感性的性別區分,過於主觀了一些。實際上,理性和感性只是對於兩種思維方式的解釋。我們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面對事物的態度各有不同,這也側面的解釋了用性別去定義思維方式的不妥。那麼,理性和感性的區別都有哪些呢?
  • 感性和理性,完美的哲學定義
    我們總是說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其實這只是一個階段,同理,理性也可以上升到感性,這就好比先是有雞,還是有蛋,只能說感性弱於理性,因為作為生命體其感性是第一位的,所以先是有雞,才後來有蛋,因為從繁殖行為來看分為胎生和卵生,而胎生的前提是受精卵的細胞分裂,所以胎生是經過卵生階段的,而胎生是由於體內存在子宮繁孕的條件
  • 全國「最美高校輔導員」分享如何做好學生引路人
    紅網時刻7月19日訊(通訊員 黃阿明 彭瓊英 記者 劉璇)7月18日-19日,長沙理工大學輔導員教育學院邀請了29年初心不改,堅持奮鬥一線的全國「最美高校輔導員」袁利,夯實專業素養、書寫職業夢想的「第九屆全國輔導員年度人物」靳敏,堅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出彩機會的「第十屆全國輔導員年度人物」袁世平
  • 最美高校輔導員:做大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同路人、開路人
    高校裡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陪伴青年學生成長、指引青年學生前行,他們是大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同路人」;他們打通線上線下的界限、融合課上課下資源,為青年學子插上信仰的翅膀,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成為大學生前行的「開路人」。他們就是高校輔導員。近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合發布2020年10位「最美高校輔導員」的先進事跡。